美國,希望施舍和平!
3月29日,當博鰲亞洲論壇2023的年會日程進入第二天時,圍繞“全球地緣政治展望”議題,來自美國的國際戰略關系學家格雷厄姆·艾利森,提出了美國視角下的未來和平方案!
格雷厄姆·艾利森憑什么?
格雷厄姆·艾利森,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首任院長、全球“第一大學附屬智庫”貝爾福科學與國際事務中心主任、美國里根政府國防部特別顧問、美國克林頓政府助理國防部長、其后美國多屆政府國防政策委員會成員、美國國務卿、國防部長和中央情報局顧問委員會成員...
格雷厄姆·艾利森講了什么?
作為著名的國際關系概念“修昔底德陷阱”的提出者,曾著有《注定開戰:美國和中國能否逃脫修昔底德陷阱?》一書的格雷厄姆·艾利森,在此次的博鰲論壇上同樣也是圍繞著中美之間的修昔底德陷阱解決提供了方案。
當談到中美競爭及未來關系發展時,格雷厄姆·艾利森雖然依舊秉持了自己在過去的“悲觀”,不過相較于其過去對于中美之間必然會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看法有所不同,在此次的博鰲亞洲論壇上,格雷厄姆·艾利森卻提到了一個來自中國的歷史典故:
澶淵之盟!
何為澶淵之盟?
簡單的講,所謂的“澶淵之盟”就是遼宋兩國在經過長達二十五年的戰爭拉鋸之后大家都很難受,于是在巨額的戰爭成本下,終于再也不愿南侵的遼國選擇了在澶淵郡城下與宋達成和談。
和談的內容可謂誅心:
“澶淵之盟”條一:
遼宋約為兄弟,宋每年給遼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
“兄弟之盟”這種虛名就不提了,自“澶淵之盟”后,宋每年割肉銀絹共30萬用以飼遼,咱用一句喪權辱國,恐怕并不過分...
不過,畢竟“遼強宋弱”的大形勢就擺在那里,花錢買平安似乎也并非不能接受,特別是人家北宋名相富弼自己都估計了“遼幣不足軍資百一”!
換一句話講:倘若單單是從“市場經濟”的角度來看,喪權辱國的“澶淵之盟”雖然需要宋朝每年對遼轉移支付銀絹30萬,但是這不足戰爭軍費年支出1%的30萬卻帶來了長久的和平,終止了軍備競賽,因此對于“宋”而言,其實他們還賺了幾十倍甚至百倍!
但是,市場經濟的“賬”這么算沒事,軍國大事的“賬”,可以這么算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當一個國家開始將“和平”寄希望于可以用錢買來的時候,那么一切的民族復興、祖國統一,都同樣也是可以被用作交易的!
“澶淵之盟”條二:
遼宋以白溝河為界,在邊境開展互市貿易
白溝河,發源于太行山,途經山西東部、河北張家口、保定等地區,最后流入白洋淀。
白溝河在彼時的燕云十六州以南,作為以雍熙北伐為起始點的宋遼戰爭,宋朝的最高戰略目標就是收復被遼國占據的燕云十六州,獲得中原藩籬屏障、獲得華夏牧馬地,并完成國家一統再鑄漢唐!
但是很顯然,隨著“以白溝河為界”的條約簽訂,宋不僅選擇了放棄國家統一,更選擇了放棄國家的戰略主動權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然后呢?
宋遼時期,宋為兄,遼為弟,兄給弟歲幣;
宋金時期,宋為臣侄,金為君叔父,臣侄給君叔父歲幣;
宋元時期,宋上表做臣孫,元拒絕當君祖父,元揮師南下滅宋;
從兄,到臣侄,再到欲做臣孫而不得,以至于華夏歷史上第一次的“神州陸沉”、“亡天下”!
一切,開始于多久?
澶淵之盟!
對此,美國人格雷厄姆·艾利森不知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作為美國歷屆政府的首席智囊,作為當今世界一流的國際戰略關系學家,對于“澶淵之盟”究竟意味著什么,格雷厄姆·艾利森恐怕比在座的你我國人更加清楚!
但是,他依舊提出來了:
千年以前,北宋和遼國在公元1000年左右締結了一份和平條約,也就是‘澶淵之盟’。對手之間既有競爭又有合作,這給我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中美不需要戰爭造成的流離失所,也不需要金融危機造成的重大災害,我們可以進行相應的管控...
誰為“宋”,誰作“遼”?
戎評想,如果美國愿意每年對華償付千億疫情損失、貿易戰損失,如果美國愿意將全部軍事勢力撤離夏威夷以西,蘇伊士-好望角以東,如果美國愿意就此終止貿易戰,并且開放一切對華貿易禁運,那么中美約為“兄弟之國”,咱們就算叫你一聲“兄”,也未嘗不可!
但是很顯然,這不是美國人想要的“澶淵之盟”。
美國人想要什么?
2017年中美貿易戰爆發時,美國對華條件清單,想必大家至今還有一定的印象。
1、中國必須在截至2020年的2年內,減少對美國的2000億貿易逆差;
2、中國必須按照美國的要求開放市場給美國,不得要求美國企業進行技術轉讓;
3、停止對國內高科技的資助,放棄“中國制造2025”,不得反對美國對涉華敏感行業的投資限制;
4、中國全面開放金融市場,允許美元自由兌換人民幣;
猶記的,當年對于這樣的條件,國內評論區的“畫風”是這樣的:
當然,對于以上的這些苛刻要求,甚至就連一些為美國和西方媒體供職的媒體人也看不下去了!
然后呢?
當年,面對這樣堪稱“敲骨吸髓”的不平等條約,中國方面自然是予以了完全的拒絕!
于是我們看到,緊隨貿易戰之后的,是一場又一場由美國發起的科技戰、外交戰、生物戰乃至隨時都可能被引爆的第三次全面熱戰...
我們的選擇錯了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原因很簡單,因為僅僅就在2017年那場要求“絕對屈服”的對華勒令之后不過六年,曾一度在對華問題上謀求“敲骨吸髓”的美國,也終于在數年拉鋸的疲態盡顯下,學起了遼國
——博鰲亞洲論壇2023年會中格雷厄姆·艾利森所提出的“澶淵之盟”,其實不過只是對近期以來美國對華政策期許的一個小小總結。
戎評何出此言?
事實上,就在今年2月份,前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共和黨籍總統競選人妮基·黑莉在演說中,就曾悍然對華發出威脅,宣稱中國必須購買美國國債,否則將會讓中國“成為歷史的灰燼”。
雖然,黑莉這種沒有任何實力支撐的“威脅”注定只能貽笑大方,但是通過這種極端言論的出現,無疑也從側面折射出美國內部希望中國購買美債的激烈訴求!
當然,后面發生的事實也證實了這種猜想
——僅僅就在“黑莉威脅”之后的不到一個月,圍繞“美債”及“中美貿易”問題,美國財政部長耶倫、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在內的多位現任美國政府官員,均在不同場合公開表明了強烈的訪華意愿!
顯然,在16國聯拋美債所導致的美債信任崩盤以及足以倒塌美元全球霸權體系的“銀行破產危機”雙重疊加下,“窮”瘋了的美國人,已經迫不及待的希望一場“2008年式”的拯救重擔,再次在2023年的今天被中國挑起....
31萬億美債,就問你怕不怕?
當然,就是這樣的“歲幣”也不過只是澶淵之盟中最為無足輕重的條款,放棄民族復興與國家統一的“白溝河為界”,以及基于美國利益需求之下的“邊境互市”,那才叫真的痛!
但是,畢竟“西強東弱”的大形勢就擺在那里,花錢磕頭保平安似乎也并非不能接受?
特別是,這樣的條件與2017年的“敲骨吸髓”比起來,已經是寬裕的太多了....
很不幸,中國這樣想法的人并不少。更加不幸,知曉中國人有這樣想法的美國人,還相當的多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格雷厄姆·艾利森敢于在博鰲亞洲論壇中提出“澶淵之盟”的動力所在。
當然,華自強恐怕正在忙活的“一些事”,恐怕也是難逃其間...
文章最后,戎評有話說
相當有意思的是,就在美國副國務卿華自強依舊“低調”摸底接洽各方人士,就在美國國際戰略關系學家格雷厄姆·艾利森“高調”提出澶淵之盟設想,為所謂的“和平未來”提供施舍的幾乎同一天。
兩個在美國意識形態下不利于“和平”的事件,終究還是發生了:
1、當地時間3月29日,沙特國王薩勒曼主持召開了內閣會議。內閣會議批準承認沙特阿拉伯王國在上合組織的對話伙伴地位。
據悉,獲得上合組織對話伙伴地位,是沙特正式加入上合組織的第一步。
2、當地時間3月29日,巴西外交部引述的巴西貿易和投資促進局(ApexBrasil)的一份聲明宣布,巴西已與中國達成一項協議,可以用本幣而非美元進行雙邊貿易交易。
據悉,隨著巴西正式加入“人民幣清算協議”,全球可直接使用人民幣作為支付貨幣的國家,已上升至30個。
前者,是在美國軍事勢力糜爛中東二十余年之后的今天,以中國為代表的全球和平力量在正義主持下所最終取得的“中東和解潮”的一個小小縮影。
后者,是美聯儲暴力加息、雙標多層收割之下全球主要貿易國家針對發起的金融起義以及美元霸權王朝大廈坍塌之下一棵名為“人民幣”的幼苗所堅韌不屈向陽而生的勃勃生機!
從1005到2017,從2017再到2023。
和平是“送”出來的嗎?
尊嚴靠“買”可不可以?
國家統一,民族復興,究竟“值”多少錢?
歷史,已經告訴了我們答案!
過去六年中國所取得的一系列奮斗成就,已經告訴了我們答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