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政客上演新把戲,企圖壓迫中國放棄收復臺灣的決心
張志坤
關注臺海局勢,不能不注意的是,霸權在認真準備同中國大打出手的同時,還在謀求達成另外一種戰略企圖,那就是壓迫中國放棄收復臺灣的決心。
最近兩則令人矚目的消息對此做了很好的詮釋。
一是今年1月份,媒體報道說,美國議員唐·培根在一次研討會上稱,美國要做好為應對大陸對臺灣的威脅而開戰的準備,他進一步闡釋說,如果華盛頓采取行動恢復威懾力,那么中國領導層肯定會放棄中國近130年來對收復臺灣的決心。對此他做出了判斷,“中國會很生氣,佩洛西去臺灣時他們就這樣。那也沒關系,他們可以大發脾氣”,但卻不得不放棄收復臺灣。
二是在今年1月份召開的著名的達沃斯論壇上,全球知名人物基辛格又出面發表了重要談話,他說,中國應放棄臺海軍事集結行為,為中美雙邊對話,改善關系創造基礎,避免兩國之間發生“攤牌”行動。
這樣兩則消息可謂異曲同工,都把核心指向了中國收臺的戰略決心,都是在這個關鍵問題上做文章。
當然,上述兩則消息表現與表達的都是當事者的個人意見,但鑒于這些當事者的身份都非同等閑一般,發表意見的時機也耐人尋味,我們完全有理由將其看做是霸權統治集團具有代表性的意見,也是一個戰略企圖。上述如此直白的表達,說明這一企圖已訴諸公開,浮到水面上來了。
說起來挺滑稽,類似的戰略企圖在中美兩方面都強烈地存在,因為不戰而屈人之兵歷來是戰爭的最高境界,理應成為中美兩國最高境界的追求,這在邏輯上完全成立。對中國方面來說,當然是兵不血刃地完成統一為好,達成“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這樣最高水準的戰略效益,因此,“和統”也好,“逼統”也罷,所撥打的都是這等如意的算盤;對美國而言,因為臺灣問題而同中國打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個中的風險也不容低估,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會出此下策,而最好的辦法也是迫使大陸放棄收復臺灣的決心,這樣就可兵不血刃地拿下臺灣,使之完全倒向美國的懷抱,成為美國全球戰略體系中一個堅實的節點,這也是萬全之策,也是代價最小收益最大的結局。孫子所謂“以全爭于天下”就是這個理,美國的戰略家和政客們也深諳此道,白宮當局也在認真地撥打這樣的如意算盤。
為了實現上述企圖,中美兩國各自都在做不懈的努力。中國大陸的相關努力有目共睹,譬如“經濟惠臺”、“軍機饒臺”等舉措。重要的是美國方面的相關舉措,筆者以為,為了實現這樣的戰略企圖,霸權統治集團正在實施如下軟硬兩手:
一是“軟磨”。霸權統治集團內部進行不同的分工,他們有當朝在野之別,分別采取不同的打法;當朝者又分成政府、國會、軍方等幾個方面,各方面針對中國在臺灣問題上輪番上陣,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發揮不同的功能。他們對中國軟磨硬泡,直接和間接地用各種手法來消磨中國的意志和銳氣。上述基辛格的呼吁是個表現,而美國總統拜登明確承諾所謂美國將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不支持“臺獨”,不支持“兩個中國”和“一中一臺”,美國不打算用臺灣問題作為遏制中國發展的工具,等等。更是把這種戰略上的“軟磨”提升到全新的境界,即“哄騙”的境界,“哄騙”中國對美國放心,對臺灣放心,目的始終都是要稀釋、消解、直至湮滅中國收復臺灣的銳氣而滿足于名義上“一個中國”的虛假名頭。讓中國在臺灣問題上一步步屈從退讓,這在戰略上屬于“軟磨”策略,即民間所謂“切香腸”?,F在,美國方面每一次同中國的溝通與接觸都無不把臺灣問題端出來說事,非常熱心同中國溝通協商這個問題,其目的當然絕不是想辦法把臺灣交還給中國,而是要千方百計地把臺灣從中國的戰略決心與復興計劃中剔除剝離。
二是“硬逼”
軟硬兼施歷來都是霸權國家稱霸世界的一貫伎倆,在“軟磨”之外還要使強動硬,充分發揮“霸”的功能,對中國也不例外,現如今的情形是越來越多地以“硬”的一手為主打,具體做法是除了直接為臺灣輸血打氣、直接派出武裝力量進行威懾之外,還直接在臺灣問題上給中國劃出了什么“紅線”。最近有消息盛傳,美國外交方面已要求中國不得對麥卡錫可能訪臺之行反映過度,具體說法是美國外交官聲稱,“我們不能讓我們的外交政策受制于中國可能會做或可能不會做的事情”,講得大義凜然、道貌岸然;而中美軍界會談美國則劃下兩道紅線,其中之一也是要中國不得對麥卡錫訪臺反應過度,否則就有可能導致“意外”的軍事事故。在臺灣這個屬于中國內政的問題上居然不是中國給美國劃紅線,而倒過來美國要給中國劃紅線了,這等空前未有的強硬堪稱震古爍今了。
預計今后一個時期,霸權當局在臺灣問題上對中國的“軟磨”與“硬逼”都將邁上新的臺階,達到更高的境界。
但即便如此,霸權國家真能實現壓迫中國放棄收復臺灣決心的目的嗎?
綜合分析臺海局勢及中美關系,我們可以得出如下三個結論:
第一,霸權的如意算盤根本就是妄想
任何時候中國都不會放棄臺灣是中國一部分這一根本立場,對此,中國人民不會答應,任何中國人也不敢答應,臺灣一日不收回,中國人民收臺決心就一日不泯,千年萬年都將是這樣。霸權想壓迫中國放棄收復臺灣決心的企圖根本就是妄想。
第二,嚴重破壞中國的戰略設計
霸權壓迫中國放棄收復臺灣決心的企圖固然是妄想,但同時不能不承認,他們為此所采取的舉措行徑確實嚴重干擾和破壞了中國統一既定的時間表與路線圖,集中的體現是,大陸方面“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戰略設計因此有可能遭致流產。說實話,如果沒有霸權如此這般的野蠻干涉,中國和平統一的大業也許真有實現的可能,但來自霸權壓迫對此造成了空前嚴重的破壞,導致現如今別說“和統”,連“逼統”都沒有多少可行性與可能性,而只剩下“武統”一條路了。
第三,對部分中國人發揮了影響與作用
美國的戰略壓迫總體上影響了中國收臺統一的戰略決心,中國社會內部必然要因此發生分化與分裂,一個直接后果,就是在如何實現統一的問題上出此案明顯的意見分歧,有的人因為懼怕美國,因而在“和統”主張的基礎上進一步墮落,這些人強烈主張要加強大陸惠臺的力度與強度,簡直沒有止境可言,甚至把福建交給臺灣當局管轄也都要感到不過癮;更有人還主張加大和加強惠美力度,即所謂“中美共同利益的蛋糕”,這些人鼓噪中國應該做現代的大宋王朝,還鼓噪中國應該用凍結或銷毀核軍備的辦法同美國做交易。種種妥協綏靖的主張,不一而足。在改革開放的環境下,這種分化和分裂不能不影響到實現中國統一的具體決心與行動路線,或許,這也恰恰是霸權此等戰略設計所亟須的一種副產品。
總體上說,壓迫中國放棄收復臺灣決心的企圖給中國統一大業帶來不可忽視的危險,有可能使臺灣問題成為復興道路上揮之不去的夢魘,因此,我們必須堅決粉碎霸權國家這一圖謀,這是一切中國愛國者都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