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底,一個中國氣球在不可抗外力的作用下,很隨意地漂到了美國上空。2月3日,美方記者問中國這氣球是怎么回事?中國回復,我們查一下再說。當氣球在美國上空漂移了幾天后2月4日,美國出動最先進的飛機若干駕、發射導彈若干枚,終于將這個氣球擊落。
美方認為這是間諜氣球,是對美國主權的故意侵犯。我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回應稱,我可以告訴你的是中方是負責任的國家,美方向中方通報之后,我們立即核查,并且第一時間向美方作出了反饋,明確要求美方以冷靜、專業、克制的方式,妥善處理。美方不顧中方的立場和要求,執意使用武力,明顯是反應過度的。
這事發生在中美之間,自然引起軒然大波,尤其美國方面的媒體,自然要炒作,中美兩國乃至全世界的網民當然也喜歡看這類熱鬧。評論家們雖然找不出這氣球飛臨美國有什么動機,也無法認定中國是不是故意,但是,卻從中分析了美國的軍事力量和對中美關系的影響。
有評論家認為,我國外交部發言人的說明,在美國政客聽來,無異于說,這就是我們的間諜氣球,你能把我怎么著?
尤其是“反應過度”這個指責,似乎故意讓美國更加難堪:讓這個氣球在其上空漂了幾天才動手擊落,反應其實是很遲鈍的。
但,真要是中國的間諜氣球,美國又能怎么著?反正在美國上空漂了幾天,美軍才出去大批空軍、海軍,發射至少三枚導彈將其擊落。
擊落后,當然會找到氣球的“殘骸”——氣球被擊落,這在空戰史上還屬于首次,氣球的碎片能中“殘骸”嗎?我也搞不清楚。美國能從里面找到間諜設備嗎?能證明那就是間諜設備嗎?
如果美國能證明那氣球“殘骸”里有間諜設備,又怎么樣?這無異于承認,美國的防空號稱強大,實際上是個擺設。到處偵察別人的隱私,偵察能力世界上最強,居然沒有及時偵察到一個慢慢漂動的氣球入境,那是不是說,美國的防空能力還有極大的薄弱環節?而美國讓中國“流浪氣球”在其上空悠哉游哉漂了幾天,甚至漂過美國最重要的戰略目標上空之后,才將其擊落,那是不是說明美國空軍的無能?早干么去了?按照中國軍事專家的說法,應該是“發現即摧毀”吧?保不齊,美國的偵察能力、防空能力、應急能力、指揮能力,和美國的應對疫情能力一樣,也是吹出來的?
網上有人問,中國既然知道氣球失控,為什么不向全世界通報一聲。其實,這好回答,我就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中國企業很多很多的,有多少個,我自己也說不清楚。那么,中國能夠往天上放個氣球的企業,也應該是很多很多的。而且,這些民營企業,未必有資格什么事都往外交部、中央軍委、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等重要部門報告。即使報告了,這些部門也未必能夠及時看到。再再說,一個氣球失控,也不是什么大事,也未必值得往上報。所以,外交部不知道些事,完全可以理解。發言人毛寧對美國的回復,沒有任何可以挑剔的地方。
再說,這個氣球,也曾經飛越過日本上空,日本也沒有對美國通報吧?是故意不通報,還是沒有發現,或者發現了但認為是民用氣球,不必要通報。如此,也不應該要求中國提供什么通報。
美國方面擊落氣球的行為,也讓人覺得好笑。想當年,美國的U-2高空偵察機飛到中國內地偵察,中國防空部隊也多次將其擊落。但是,擊落的具體過程,中國方面完全保密,連大部分中國人也沒搞清楚中國空軍是怎么擊落美國最先進的偵察機的,美國甚至一度認為是偵察機故障。但是,美國人在這只“流浪氣球”面前的表現,卻給人以愚蠢、笨拙、癡呆的感覺。第一,是居然等了幾天才決定擊落,早干么去了?是給中國面子嗎?第二,居然動用了那么飛機、艦艇,難道一個氣球這么難對付?第三,居然還發射了若干枚導彈(根據視頻我判斷至少三枚),太浪費了。第四,居然是在氣球要離開美國大陸時才擊落,已經不夠成什么威脅了,卻采取了擊落行動,太遲了;第五,擊落的過程,居然是現場直播,沒有一點保密意識。本來是一件極嚴肅的事情,弄得像一眾美國軍政高官聯合演出一個大笑話。而且,當美國向我國討要說法時,還被我國外交部一通搶白。美國說要因此推遲布林肯對中國的訪問,中國外交部卻說,從來沒有什么來華訪問之說,都是你美國自作多情、自導自演,中國方面只能“尊重”——漢語的內涵極其豐富,這“尊重”中的內涵,恐怕講英語的人不易理解。
另外,美國人以氣球事件為由推遲布林肯訪華的說法,給人一種感覺,似乎中國很渴望、很需要布林肯來訪——他們怎么會有這種無聊的想法?讓人吃驚。
美國記者還給毛寧說,“來自中國的高空偵查氣球出現在美國空域已經不是第一次了”。這個說法,也有些搞笑。既然不是第一次,既然是很多次了,這不就說明沒有什么問題嗎?以前那么多次都沒事,美國處理得很冷靜、專業、克制嘛!怎么這回就有事了呢?這美國記者會問話嗎?不是給自己挖坑嗎?
其實,如果美國別那么計較,嚴格以民用氣球的來對待此球,別大吵大鬧,別當回事,我覺得這才是最明智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嘛,也給自己臺階。現在,滿世界都在炒作這個氣球的事,似乎美國被中國打了臉,滿世界都在看美國的笑話——可能是若干年來美國最大的笑話,美國人反而不知道如何收場,只能是越陷越深。
但假如美國方面沒有及時對此氣球進行炒作,如果這氣球的事被別國的什么媒體炒出來,自然又顯得美國不夠強大。總之,這氣球讓美國人很難堪,吃不下,又吐不出,怎么處理都被動。
有好事者又推演,如果“漂”到美國上空的不是中國的民用氣球,而是中國的“軍用氣球”、戰斗機,或者東風快遞,那么,美國人如何應付?恐怕美國政客最害怕這種推論。
又有人說,大前年應對疫情束手無策、死亡百余萬,前年從阿富汗撤退、慌不擇路,去年在烏克蘭戰爭中又不敢下場,今年又被一個氣球搞得神魂顛倒。美國這是怎么了?
接下來,中美之間關于氣球的外交口水,并不是討論這個氣球對美國軍事能力的客觀上的試探作用——注意,我說的是試探而非偵察——而是討論氣球“殘骸”的歸屬,中國方面要維護民營企業的利益,那是暗示有可能要索回這個“殘骸”。而2月6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約翰·柯比稱,沒有計劃將氣球的碎片和設備歸還給中國。又給這事件平添了幾點幽默。氣球的“殘骸”,中國和中國的某家企業也未必就真的很在意。
有同志認為,美國之所以炒作氣球事件,和以往炒作“中國威脅論”一樣,是“抹黑”中國。但我覺得不是,美國炒作“中國威脅論”時,中國對美國還真沒有什么威脅。而當中國對美國真有威脅時,美國通常不討論什么“中國威脅論”,比如,上世紀60年代,中國對美國的威脅最大,但是尼克松反而來華訪問,很是客氣,并不宣揚“中國威脅論”。這次氣球事件,美國的過激反應和炒作,并不是“中國威脅論”的翻版,也不是對中國的“抹黑”,而是一種沒有章法、手忙腳亂、顧此失彼、力不從心的表現。
2月6日,也就是第一個中國“流浪氣球”被美國強大的空軍擊落后的第三天,美國以其發現的飛越拉美上空的另一個氣球對中國提出質疑。我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的回答,還是那一套。中國有句古話,叫“不二過”。我有時搞不明白,第一個氣球已經把你弄得灰頭土臉的了,不接受教訓嗎?第二個氣球的事,又沒有飛過你美國,你美國媒體就不要再炒作了,那不是給自己臉上抹黑嘛!美國媒體,有時候也很搞笑,哪壺不開提哪壺,自己給自己添堵。
美國人炒作中國“流浪氣球”的事件,是個有些搞笑味道的事件,無意間對美國的軍事實力、偵察能力、反應能力、指揮決策能力甚至控制輿論能力,客觀上進行了一次戰略偵察!也對美國政客處理國際事務的能力進行了試探。
經過氣球事件,給人的感覺,似乎中美之間,攻守之勢異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