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施壓考驗中國的承壓能力
張志坤
美國同中國打交道一個重要辦法,就是接間連不斷地對中國施壓,最近一個時期這一手法表現得尤其強烈。根據媒體的公開報道,目前美國在如下幾個方面對中國施加了空前巨大的壓力:
一是在臺灣問題上對中國施壓
輿論盛傳,美國新任議長麥卡錫不久之后就要到訪臺灣了,為此,美國國務院和軍方都通過不同渠道給中國方面劃出了明確的“紅線”,要求中國不得反映過度,尤其是不能進行激烈的軍事行動,否則就有可能引發中美之間的直接沖突,對中國施加了強大的壓力。與此相呼應,基辛格等人還出面發聲,呼吁中國應放棄臺海軍事集結行為,為中美雙邊對話,改善關系創造基礎,避免兩國之間發生“攤牌”。
這些信息意味著,在臺灣問題上,為了對中國施加足夠大的壓力,美國方面甚至將整個中美關系都押了上來。因為美國統治者深深懂得,只要拿出中美關系破裂、攤牌這個話題,就足以把一些中國人嚇個半死,也足以威懾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二是在俄羅斯問題上對中國施壓
有報道說,拜登政府向中國政府提出證據,顯示一些中國國有企業可能為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事提供支援,并試圖確定北京對這些活動是否知情。美國官員認為,俄中關系如今非常密切,中國為俄羅斯提供的支援比以往來得多,包括向俄羅斯供應防彈衣和頭盔等非致命軍事用品,沒有提供更強有力的軍事援助。但美國官員對這一趨勢感到擔憂,并已警告中國官員為俄烏戰事提供物資等支援可能帶來怎樣的影響。
據說,在援俄這個問題上,美國也將給中國劃出相應的“紅線”,即中國必須信守承諾,不準以任何形式,給俄羅斯提供物質(尤其是軍事物質)方面的支持和援助,并譴責俄羅斯的侵略行為。相關報道稱,這條“紅線”將在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華的時候正式推出。
事實上,俄烏戰爭爆發以來,美國一直都在對中國施壓,即要求中國不得援助俄羅斯,而應該站隊西方加入對俄羅斯封鎖制裁的行列,這是人所共知的事實。最近一個時期施壓的力度更強更大,這也屬于意料之中的事情,完全符合正常的戰略邏輯。
三是在伊朗問題上對中國施壓
美國一直在伊朗問題上對中國施加壓力,最近一個時期以來這個壓力也呈增大加強之勢。據報道,1月24日,美國駐伊朗特使馬利公開宣告,為實施對伊朗的制裁,美國將加大對中國的施壓力度,強化勸阻北京不要購買伊朗石油,以此達成封鎖伊朗的目的。竊以為,這段話的亮點不是石油,而是美國對中國“強化勸阻”,美國對中國的“勸阻”已發展到“強化”的程度,可見施壓的力度與強度之大之狠。
以上都是見諸公開報道為人們所知悉的事情,另外沒有訴諸公開的來自美國的施壓還不知有多少,但這并不影響人們做出這樣的判斷,即美國向中國施加了空前巨大的壓力;也不影響人們得出這樣的基本結論,即中國正在承受來自美國空前巨大的壓力。或者換句話說,綜合起來看,如果問,當今世界有誰承受霸權的壓力最大,回答無疑是中國。以最大的可能向中國施加最大限度的壓力,這是“戰略競爭”題中應有之義,也是作為美國第一戰略對手中國所應得的“殊榮”。
這種狀況無疑考驗中國的承壓能力。當前 ,這種考驗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中美關系臺前與幕后將更趨等量齊觀
事實上,人們目前所看到的中美關系主要是臺前的中美關系,也就是公開的那部分,不能公開與不可公開的幕后部分還有很多。當然,以當前的情形論,二者還不可等量齊觀,中美關系的主要部分還是臺前,這是主流,其次才是幕后,這屬于輔助。但隨著美國對中國施壓力度與強度的日益加大,中美關系的幕后部分的比重就有可能急劇上升,發展到同臺前部分等量齊觀也有可能。因為越來越深入的交易和妥協只能在幕后進行,而不能訴諸臺前。
說到這里就不能不說說美國施壓中國相應的效果與效益問題。應該說。對美國而言,施壓的主要方式就是通過外交渠道動嘴皮子,并不需要多少物質與經濟成本,那些都是后盾。以實力為后端,從實力地位出發同中國打交道,這已經成為美國對華關系的基本原則,體現在手段運用是就是“施壓”。當然,并不是每次施壓都能達到既定目標,在有的項目上能大部分達成,在有的項目上只能部分達成,有的甚至還無法達成,但總體而言,來自美國的壓力將迫使中國不能不和不得不采取相關的回應,因此總體上可謂效益顯著、效果可觀,這對美國而言是無本而獲利豐厚的事情,改革開放以來美國歷屆政府都樂此不疲,已經形成中美關系的習慣,成為霸權統治集團同中國打交道的一個定式。
第二,“說歸說”與“做歸做”兩條線發展更加明顯
處理中美兩國之間的各種問題歷來是“說歸說”與“做歸做”,美國是這樣,中國也是這樣。如果有誰相信美國政客對中國及中美關系的公開表白,那一定是十足的白癡;同樣,如果有誰相信中美兩國之間共同達成的那些外交辭令,諸如“合作”、“管控”、“共識”、“互信”之類,那也一定是可憐的傻瓜。面對霸權帝國,中國注定也要“說歸說”與“做歸做”,這符合基本的戰略邏輯。
處理霸權施壓這個問題上同樣也是這樣。中國不會對來自霸權的施壓簡單無保留地屈從,也不會直接干脆公開予以拒絕,而將把公開的表達與實際的作為區別開來,把“說歸說”與“做歸做”發展成兩條線,并做辯證的處理。這就意味著,中國將在一定程度上滿足霸權的要求,做出相應的妥協與讓步,但也不會全部照辦或一切聽從霸權的旨意,而將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在這方面,中國人的機靈與技巧世所聞名,在處理美國施壓的問題上也將一展身手與能耐。
3、相關“全面戰略伙伴”的疑慮與困惑難以避免
如今中國在戰略上既可以說是旗幟鮮明,這是指大原則、大方向;也可以說是云山霧罩,這是指具體事項,其中就包括針對霸權的立場與態度。中國歷來是一個復雜深刻的中國,在世界許多國家許多民族看來都謎一樣的存在,現在更是如此。表現在戰略面貌上,在諸多具體戰略問題上中國的取向與訴求并不是很清晰。中美關系就是這樣,上述中美關系的這樣一種狀態,將會使許多旁觀者如墜云霧之中,渾然不明所以。尤其是中國那些“全面戰略伙伴”國家,他們在戰略上將很難讀懂中國,很可能要因為看不明白中美之間的博弈而困惑,要因為無法判斷中國對霸權會不會真正地抄家伙,是不是真敢翻臉、攤牌而疑慮,這樣一來,俄羅斯、伊朗、朝鮮等對中國在戰略信任上無疑要有所保留,也無疑要保持相應的距離。這就意味著,當今中國戰略上“光榮孤立”的狀態將持續相當長的一個時期,不結盟也許在相當程度上就成了“不得已”和“不得不”政策了。
正所謂真理往前一步就是謬誤,上述戰略與戰術平衡術類似于踩蹺蹺板,相當難以把握,也構成空前巨大的考驗。但是,這還僅僅只是眼下的情況,展望未來,可以預計的是,隨著“戰略競爭”日益走向深化,中國所承受的壓力將越來越大而不是越來越小,平衡術終究有玩不下去的那一刻,蹺蹺板也將有踩不下去的那一刻,因此,從根本上說,建設中國全民族的承壓能力刻不容緩。為此需要大面積的“補鈣”,切實需要解決相當一些人精神“軟骨癥”的問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