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中美兩國防長的一場面對面會談,引起國際輿論關注。
中國防長在這場會談中擲地有聲地強調,臺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系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
中國軍隊有骨氣、有底氣,有信心、有能力堅決維護祖國統一。
這展現出中國軍隊的強大決心和必勝信心。
雖然美國方面在會前會后,都朝著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表態,將責任推給中國,但無論怎么說,當前中美兩軍恢復面對面交流,對穩定兩軍關系、避免因為戰略誤判出現擦槍走火,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
中國軍方在這場會談中釋放的信號,十分清晰。
1
今天,正在柬埔寨出席第9屆東盟防長擴大會議的中國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魏鳳和,應約與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舉行會談。
魏鳳和說,習近平主席和拜登總統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七次峰會上舉行會談,達成一系列重要共識,為中美關系發展指明了方向。當前中美關系面臨的局面,責任在美方不在中方。
這就點明了,作為中美軍事關系的大背景和大氛圍,中美關系因為兩國元首前不久的面對面會晤且達成重要共識作為基礎,所以未來發展方向更加明晰。雙方應該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此外,目前中美關系和中美兩軍之間的關系遇到一些問題,責任在美方。因此,要想改變現在中美關系的局面,解鈴還須系鈴人,美方應該做出改變。
魏鳳和還強調,中方重視發展兩國兩軍關系,但美方必須尊重中方的核心利益。希望美方說到做到、信守承諾,把兩國元首共識真正落到實處,采取理智務實對華政策,推動中美關系重回健康穩定發展軌道。
中方在這里直言不諱地向美方指出,要發展兩國兩軍關系,一個重要前提是美方必須尊重中國的核心利益。過去,美方口口聲聲承諾“四不一無意”,但在實際言行中,并沒有履行承諾,反而一再做出不負責任的挑釁舉動。
此外,只有不折不扣地落實中美兩國元首達成的共識,在對華政策中放棄偏執和極端,保持理智和務實,才能實現中美關系向健康和穩定的回歸。
對于外界十分關注的臺灣問題,魏鳳和強調,臺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系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臺灣是中國的臺灣,解決臺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任何外部勢力都無權插手干涉。
中國軍隊有骨氣、有底氣,有信心、有能力堅決維護祖國統一。
這十分清楚地亮出我們在臺灣問題上的紅線,而且將此定義為中美關系中“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可見它的重要性是多么突出。
而且,魏鳳和的表態也再一次警告美國,別在臺灣問題上打主意,因為“解決臺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這就斷了美國插手干涉臺灣問題的念頭。
從官方發出的通報看,會談中雙方認為,中美兩軍應認真落實兩國元首達成的重要共識,保持溝通接觸,加強危機管控,努力維護地區的安全穩定。
會談結束后,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譚克非在柬埔寨舉行的記者吹風會上進一步表示,此次中美防長會談是落實兩國元首會晤重要共識的實際舉措,對推動兩軍關系重回健康、穩定發展的正確軌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譚克非還透露,魏鳳和部長給出了一句擲地有聲的強硬警告,“美方在臺灣問題上的每一次升級和突破,都必將遭到中方堅決有力的反制和回擊”。
這展現出中國軍隊的強大決心和必勝信心。
譚克非說,“一個時期以來,美方不斷虛化、掏空、歪曲一中政策,頻繁對臺軍售、協訓臺軍、派高官赴臺,進一步加劇臺海緊張局勢。”魏鳳和部長強調,中國完全統一一定要實現,也一定能夠實現。
路透社22日的報道稱,五角大樓發言人在中美防長會面后透露,美國、中國防長討論了改善危機溝通的必要性。
2
無論怎么說,當前中美兩國軍方恢復面對面交流,對穩定兩軍之間的關系、避免因為戰略誤判發生擦槍走火,是非常有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
但另一方面,在美國國內政治大環境下,我們也要看到美國五角大樓和美國軍方會做出一些有利于自己的表態。對此,我們不用大驚小怪,因為美國國會里的“對華強硬派”希望看到這些。
比如彭博社的報道稱,五角大樓負責人呼吁雙方保持開放的溝通渠道,同時還提出中國軍機在“印太地區”所謂“日益危險的行為”。
這篇報道稱,美國越來越關注中國將其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戰斗力之一的情況。上周,美國首次公開承認,中國在其6艘核動力潛艇上部署了新的、射程更遠的彈道導彈,使其能夠從離自己海岸更近的地方打擊美國大陸。
魏鳳和與奧斯汀的上一次會面是在今年6月的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會上。
當時談話的主要內容也是臺灣問題。也是在那次香會上,魏鳳和響亮地說出,如果有人膽敢把臺灣分裂出去,解放軍一定會“不惜一戰、不惜代價,一定會打到底”。
過去幾十年,美國在是否軍事干涉臺灣問題上保持著“戰略模糊”的姿態,但是最近兩年,一些美國政客時不時在這個問題上“打擦邊球”,似乎是在做一種試探。
而在事后,有官員又堅稱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及“戰略模糊”策略沒有改變。
眼下,美國明白自己在與中國“競爭”時必須用上同盟體系的力量,所以不斷將中國推到推到同盟體系的對立面。
例如,前幾天奧斯汀在加拿大出席哈利法克斯國際安全論壇時宣稱,中俄尋求一個可以用武力解決糾紛的世界,“美國將繼續捍衛人道原則與國際法”“北京像莫斯科一樣,都尋求一個強權即公理(might makes right)的世界”。
美國防長說這話,心里應該虛得不行不行的吧?自建國以來200多年,美國只有大約十幾年的時間沒有發動戰爭或參與戰爭;自發展起來后,美國一直尋求成就自己的世界霸權,尤其是二戰后,美國維持自身霸權的行徑越來越露骨。
對各種不服從美國“號令”的國家,華盛頓就是用強權大棒進行打壓,或者利用各種制裁措施進行遏制、圍堵,這不是“強權即公理”是什么?它還好意思批評中國?
21日在雅加達,奧斯汀與印尼防長會面時,稱贊印尼與美國和其他12個國家在今年8月舉行了代號“超級加魯達盾牌”的年度聯合軍事演習。
然而,印尼防長普拉博沃的回應十分微妙,他說印尼致力于“不結盟”政策,并很“榮幸”與中國和美國都保持良好關系。
很顯然,印尼不希望在中美之間站隊。
3
之前已經提到,今天是中美兩國防長一年內的第二次面對面會晤。有美國媒體據此認為,“中美關系正在解凍”。
而且,自14日中美元首會晤之后,兩國啟動了不同領域的一系列密切互動。
16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印尼巴厘島見了美國財長耶倫;18日,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在泰國曼谷與美國貿易代表戴琪進行了坦誠、專業、建設性的交流;19日,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在埃及沙姆沙伊赫表示,中美兩國的氣候問題特使舉行了正式磋商。
這些,都被一些人看做中美關系正在企穩的最新跡象。事實真是如此嗎?
以中美軍事交流為例。
據一位軍事學者的觀察,中美的軍事交流大致可以概括為溝通、合作和危機管控三大主線。
溝通顯然有助于雙方增進了解,避免誤判,也可以形成雙方處理一些特定問題的默契。
第二條主線是合作,即在保持溝通的基礎上探尋兩國的軍事合作空間。
在特朗普執政時期,中美兩軍合作計劃一度受挫。到了拜登入主白宮,中美兩軍曾經開展過搜尋美軍戰俘與失蹤人員遺骸視頻工作會議等合作。今年8月佩洛西竄臺之后,中方采取包括取消中美間三項軍事交流機制在內的8項反制措施。
可見,兩國合作是需要以互信為基礎,以互利為前提的。
危機管控,近來經常被提及,它被認為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中美兩軍間最受關注的一條主線。
正如前文所述,這次中美防長會晤后中方的新聞稿和發言人講話中都專門提到“危機管控”,后面接著的半句話分別是“努力維護地區的安全穩定”和“努力保持兩軍關系總體穩定”,“努力”和“穩定”兩個詞,很好地體現出中方在這方面的負責任態度。
除了“三條主線”,觀察中美兩軍關系或者說中美關系的發展,還需關注兩大背景。
一是黨的二十大后,中國開展的新一輪外交正在贏得世界更全面的理解和贊賞。
從11月8日至13日的東盟峰會及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到15日至16日的G20峰會,再到18日至19日的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前后12天時間,三場重量級地區及國際峰會密集舉行。
在此期間,中國不僅展現出積極進取的外交姿態,也體現了始終維護并踐行真正多邊主義的外交理念。
二是究其本源,美方需要矯正對中國的戰略誤判。
美國在10月陸續發布新版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和美國國防戰略報告。前者將中國視為“最重要的地緣政治挑戰”,后者把中國視為美國的“首要戰略競爭對手”,認為中國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最根本威脅”。
美國還試圖把自己的對華戰略定位強加給國際社會。國防部長奧斯汀稱,“北京是唯一想要改變國際秩序,且越來越具有改變國際秩序實力的競爭對手。”
就連基辛格都忍不住批評美國政府,認為美國對華戰略判斷一直存在錯誤,毫無必要將中國當成“致命的威脅”。
結合之前提到的中美密切溝通,可以看出,美國的對華戰略充斥著競爭與合作的矛盾心態。
作家菲茨杰拉德有句名言:“檢驗一流智力的標準,就是頭腦中同時存在兩種相反的想法,卻仍保持行動能力。”
在這方面,美國不僅需要有行動能力,更需要有正確行動的能力。
一位美國研究學者認為,對中美關系而言,從現在到明年上半年將是一個比較關鍵的時間窗口。明年初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華后,雙方政治關系可能會出現一些調整,如果美方采取積極行動,中美關系才可能會往前推進。
這,就要看美方作出何種回答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