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和退休廳官喝茶,談到國際形勢問題,我們的許多認識和意識,如出一轍,不謀而合。
尤其是談到日本問題。
我一直認為,這個世界上,最應該警惕日本。
一是挨的近,很多中國人認為遠親不如近鄰,容易思想麻痹,導致警戒松懈。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遇刺身亡,為什么不少中國人在表達他們的哀思,就是隱憂。
二是挨的近,相互更容易暴露自身優缺,更容易形成敵中有我、我中有敵的混戰狀態,一旦交惡,彼此打擊和圍堵將更為精準和致命。
一直以來,日本當局對中國的態度,本質上與80多年前的侵略沒有什么不同。只不過是從顯性的軍事入侵,轉入了文化侵略、主權挑釁、國際關系挑撥、經濟與貿易侵蝕的隱蔽斗爭。
更有甚者,有時甚至是赤裸裸的離間。比如前些時候,美國總統拜登在日本組織公然召開孤立中國供應鏈、生產鏈的亞洲兄弟盟友會。
近年來,日本當局始終拒絕道歉,無論是從國際交往中,還是在對本國國民的教科書中,都沒有正視日本侵華的罪惡歷史。
日本人,從來不認為“遠親不如近鄰”!從來胸懷著“臥塌之旁豈容他人酣睡”的帝王夢想!
隨著時間的流逝,隨著歷史的久遠,日本掩蓋侵華罪行的圖謀,值得我們重視和警惕。
因為,從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占領東三省,到現在已經過去90多年了。90年,整整三代人。90年,當時幸存下來的人,逐漸老去,作古。然而,90年來,日本的文化侵略,在中日文化交流中,許多日本作惡、屠殺的痕跡,被時間和金錢所淡化,被別有用心的人美化。
滿大街穿梭的日系車,各種豪裝的日產廚衛,各地流行的日本風情節,南京寺廟中供奉的軍國主義靈位,與我們的民族復興大業,簡本背道而馳!
當年的日本關東軍,多么的殘忍,當場的日軍屠殺留下的萬人坑,多么的令人發指。
為什么我們說,歷史不能淡忘,淡忘歷史,遺忘歷史,就是背叛,就是對飽經戮擄的我們民族和祖先的無情反骨和恣意叛離。
日前,我國某飛機制造基地揪出了一名日本間諜。誰也想不到的是,這名日本間諜已經在中國潛伏了44年之久。被抓獲時,他已經是86歲高齡的垂老之人了。被抓之前,他還有個身份,是個有名的“經濟學家”。在潛伏期間,他一共竊取了我國150項機密。早在2009年的時候,他還將自己的間諜經歷寫成了一本書,并在日本大量售賣。
他叫阿尾博政,1930年出生,日本富山縣人,日本自衛隊派駐中國的間諜。曾任日臺經濟人協會理事長。這個名字幾年前曾多次出現在中國新聞和報紙頭條里,很多人看著這個86歲的白發老人,很難相信他居然是個有軍國主義思想的潛伏中國44年的自衛隊間諜。
2016年,在一起針對新型戰機的間諜案中,阿尾博政被中國反諜部門擒獲,結束了他30年的間諜生涯。
阿尾博政出生在1930年的日本富士縣,那正是日本帝國“蒸蒸日上”的時候,一戰后的日本在積極謀劃著對大陸的侵略計劃,整個國家成了戰爭機器。20世紀40年代,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是在一片法西斯狂熱中度過的。少不更事的他,很快就成了日本軍國主義的忠實追隨者。
10歲出頭的阿尾博政被編入日本“童子軍”,每天接受軍事訓練,準備有朝一日保衛天皇。
但是阿尾博政沒等到上戰場的那天,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國宣布投降,阿尾博政剛15歲,他為“圣戰”失敗而感到可惜,一直夢想著能振興日本和日本軍隊。
直到1954年,他的機會終于來了,在美國的允許下日本成立了“自衛隊”,心懷軍國主義思想的阿尾博政參加了陸軍,于1959年經過層層選拔成為自衛隊候補軍官,進入日美共建的情報組織“武藏機關”。
他在情報學校學習了中文、英文、俄文以及心理學和經濟學,然后被定位為“經濟學者”,成為日本情報部“武藏機關”的成員。
阿尾博政畢業的時候,在校園里種了一株青桐樹作為紀念,意在能像青桐那樣,成長為優秀的秘密情報員。而其中的一兩位精英學生將執行諜報相關的秘密任務,他們被稱為“青桐部隊”或者“影子部隊”。
70年代,因為中美關系破冰,中國開始對西方開放,這使得中國臺灣政權的位置尷尬了起來。日本是臺灣的盟友之一,在中美和日美外交破冰后,日本很關心臺灣的變化,于是派大批間諜去臺灣刺探。
1972年,阿尾博政被派往臺灣,以經濟學者的身份學習和考察臺灣的經濟情況,促進日本和臺灣的商貿投資。有了這個頭銜在,阿尾博政屢屢出席各種學術會議和商業慶典,并和政府要員來往密切,結交了一批政商界人士。借著自己的名氣,他得以出入臺灣的很多封閉設施,趁機完成拍照和測繪。
阿尾博政在臺灣活動了整整10年,80年代時在臺灣當地已經算小有名氣。
1982年,中國大陸開始改革開放,日本“武藏機關”抓住了這個良機,借著臺商蜂擁去大陸投資的勢頭,把經濟學者阿尾博政也派到了大陸。
當時大陸正以開放的態度迎接世界,從政府到民間的心態都很放松,以為進門的都是客,沒想到放進來了阿尾博政這樣的間諜。
阿尾博政借著在臺商中的關系地位,跟很多國內的生產企業和地方政府搞好了關系,他經常請人吃飯,而且出手闊綽,所以人緣很好。漸漸地,一些地方政府向其完全開放了涉密單位,阿尾博政拿到了工廠企業的布局和產量,他一邊提一些建議,一邊把這些數據記下來傳回國內。
在參觀設施的過程里,阿尾博政用隨身攜帶的微型相機拍照,甚至以合影為由將一些涉密設備作為背景拍進去。除了明目張膽拍攝照片外,阿尾博政還把自己偽裝成“旅游達人”,自己開著車四處游覽中國的名山大川。他在幾十年里走遍了中國的中西部山區,最遠甚至去到了新疆的塔城。
從上世紀80年代到21世紀初,阿尾博政陸續取得了數以百計的情報并將其帶回日本陸上幕僚監部。2010年,以“旅游”名義抵達中國西南深處的阿尾博政還使用特殊的測繪儀器,在地圖上測繪標注了多達85個機密軍事管理區!這其中不但包括部隊駐地和洞庫,還包括了當時二炮部隊的導彈儲存處、導彈生產廠、轟炸機配件生產廠等極為重要的戰略基地。他借著旅游來搞地圖測繪,記錄公路、鐵路信息,并遙拍了很多解放軍軍事設施,總數高達80多個。
在30多年里,阿尾博政往返中日數十次,給日本帶回了150封調查報告,涉及中國政治、經濟、軍事多個方面,數量之多讓人觸目驚心。
阿尾博政在21世紀初回到日本后,2009年,功成名就的他居然出了一本自傳,名為《自衛隊秘密諜報機關——青銅戰士》,將日本自衛隊間諜部門的歷史,以及自己在臺灣和中國大陸的所作所為吹捧一番。日本國內的輿論也對阿尾博政十分肯定,甚至稱贊他為“日本情報王”。
阿尾博政在被捕前還曾到日本國內著名的大學中披露對華情報戰的細節。阿尾博政在書中提到他曾在中國政府官員的介紹下,被安排到部隊去交流,看到不少軍事設施和武器,他要求和部隊人員合影留念,借機拍下了當時中國最尖端的軍車,并且還刺探到中國南方某機場最新戰斗機型號的情況。
在此我們不得不感嘆我相關人員的愚蠢及反間諜意識的薄弱,輕敵麻痹意識簡直令人發指!
2016年,阿尾博政再次來到中國,此時的他已經86歲高齡,居然還在為日本自衛隊賣命。阿尾博政的目標是西南某地的飛機制造廠,他通過網絡聯系一些廠內人員,然后出高價購買內部資料和照片,共有4人在高額報酬誘惑下成為阿尾博政的下線。
所幸的是該中國軍工部門安保意識十分強,在飛機制造廠安保人員的嚴密排查下,4名內鬼被一一揪了出來,并牽出了日本阿尾博政這條大魚。
阿尾博政立刻被中國國安部門逮捕,“經濟學者其實是間諜”的頭條出現在了媒體和報紙頭條。
從阿尾博政身上,我們可以看出日本這個傳統對手對我國的態度,哪怕到了21世紀,日本還是不放棄對中國的間諜行為,其背后的野心昭然若揭。
在這個看似平靜的時代,情報戰線的“暗潮”仍然洶涌澎湃,阿尾博政用44年間諜生涯給廣大中國人敲響了警鐘。
目前,在中國境內,日本的商社和金融、學校等機構大大小小千余家,它們遍布中國許多大中城市,日本情報機構利用這些有利條件,他們或親自動手,或利用中國雇員,從事各種情報搜集活動,可以說無孔不入,猖狂之極。
2017年九一八事變當天,日本人樋口健潛入大連軍港,企圖搜集中國首艘國產航母的絕密情報。
1890年,日本在上海成立了日清貿易研究所,為日本對華擴張培養各類專業人才,這是日本在中國第一所間諜學院——東亞同文書院前身。1900年就是日本伙同八國聯軍侵華這年,東亞同文書院正式成立。學校打著教育學校旗號,實際為日本培養在華間諜、軍人、翻譯人員。單是甲午戰爭之時,其畢業生就均擔任了日本陸軍通譯等軍事要職。
因此該研究所乃是甲午戰爭前以商貿外衣為掩護的日本間諜培訓機構,是日本以商養諜的重要基地,骨干成員中僅擔任過日本首相的就多達6人(大隈重信、犬養毅、內田康哉、近衛文麿、清浦奎吾、阿部信行)。
于是,大清滅亡了。
而如今,大量的日本人學校又在中國大地遍地開花!
近來35所日本人學校引起中國民眾的高度關注。這35所日本人建立的學校均在中國最為發達、最為重要的一二線核心城市。
據悉,這些所謂的“日本人學校”專門招收的是在華日本人的子弟,校區嚴禁任何中國人入內,而且上課時不論冬夏教室的窗簾緊閉。小日本又在做什么齷齪卑鄙的勾當呢?
鑒于歷史教訓。我們有理由懷疑日本人學校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兵者,國之大事也,不可不察。情報戰是所有戰爭的決勝前提,即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也。但如今我們大多數國人對大敵日本并不如何了解,反而是日本人卻對中國了如指掌,并且涉及到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地理、風土人情等方方面面,其對中國的了解程度甚至超過了大多數中國人。
作為中國的惡鄰,日本是中國人避不開的一個國家。這個近現代歷史多次和我國交戰,對中國侵害最兇惡的國家,至今仍在南京大屠殺等歷史問題上拒不認罪,甚至在釣魚島問題、臺海問題上與中國一直為敵,對于我們的老對手,我們不可不防,不可不了解去他們。
在這個世界上,最最不能掉以輕心的就是日本人。一個彈丸小國,能躋身世界民族之林,絕對不能小覷!
務必將日本鬼子的罪行,編入中小學教材、影視作品、抖音、快手、公益廣告……務必將軍隊退役將領和離退休廳局以上領導編入我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陣線,讓我們子子孫孫牢記曾經的血海深仇,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到,山川異域不共戴天,國恨家仇不可淡忘。
我們民族要想不再苦難輝煌,唯有牢牢汲取并謹記血與火的苦難,才不會重蹈覆轍。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