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網(CBS)節目“60分鐘”(60 Minutes)18日播出美國總統拜登的專訪。除了新冠疫情, 拜登還被問及“美軍會不會出手防臺”,當時他并未遲疑,直接回答“會,如果真的發生史無前例的攻擊”。
節目片段最后,佩利再度詢問:“所以再厘清一下,不同于烏克蘭的狀況,美國的軍隊、美國的男男女女,會在XXXX的時候防臺嗎?” 拜登這次直視鏡頭,清晰回答,“會”。
此時,影片轉而用旁白敘述指出,“訪談結束后,一名白宮官員說,美國的政策并沒有改變。美國政府不會正式表明美軍會不會防臺;不過,身為三軍統帥的拜登,有他自己的看法。”
這次播出的專訪是拜登上星期錄制的,目前拜登在英國,準備參加女王伊莉莎白二世(Elizabeth II)的葬禮。而長久以來,美國一直遵守不明確表態,是否會出兵的政策。
路透18日報導強調, 這是拜登不顧美國長久以來堅守的「一中」政策,最新一次,也是第四次表示,美國會出兵保臺的立場,但這次他的聲明要比以往明確。
雖然白宮再次在拜登發表相關言論后,隨即向“60分鐘”重申,美國對臺政策未變,也就是美國對是否會武力護臺保持“戰略模糊”。但有專家表示, 拜登這次的說法(第四次)再次顯示美國對臺政策是“越來越不模糊”,反而是變得“越來越策略性”。
針對拜登在今年5月的護臺言論,《紐約時報》提到美國一位專欄作家曾對“口誤”下過一個很經典的定義,那是指“一位政界人士說出了真相——那些顯而易見卻不應該說出口的真相。”
若從這個定義來解析,拜登的“軍事介入”說出內心真實的想法,而白宮與國務院事后的澄清與說明,只不過是想讓軍事介入的說法變得有彈性,所以拜登的對臺政策模糊少了點,但戰略意味多了點。
華府智庫學者葛來儀也指出,拜登明確的表態增加可能導致誤判的不確定性。葛來儀還說:“這向來是兩國(美中)關系最危險的情況,但是就(美中)競爭加劇的態勢而論,當前格外危險。”
當拜登跟美國行政團隊的固定戲碼演到第四次時,就代表拜登心中已有定見,這次的談話可以解讀成拜登畫了紅線。”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