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了!
當地時間6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同美國總統(tǒng)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在盧森堡舉行會晤。
這是繼今年3月14日在羅馬的會晤后,時隔3個月中美高層在第三國進行的再會晤。也是兩年來楊潔篪和沙利文第四次會面。
會后,中美雙方近乎一致地用“坦誠”“建設性”來描述此次會面的過程與成果。
外界注意到,中美高層近來溝通頻繁,就在楊沙會晤4天前,中美兩國防長在香格里拉峰會上見面,有美國白宮官員稱,預計“未來幾個月內還會看到更多潛在的會晤”。
有國際問題專家向“補壹刀”透露,此前羅馬會就長達7小時,此次盧森堡再會4個半小時,考慮到中國外交團隊英語水平一流,會談中大部分時間與美國團隊直接交流,會談效率、密度、信息量可想而知。
中美“一文一武”會面,向世界傳遞出什么信號?
01
此次會談中美雙方具體涉及了哪些領域?
新華社的報道中提到,“雙方就中美關系和其他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了坦誠、深入、建設性的溝通和交流”。
而美國白宮方面也提到,雙方“討論了一些地區(qū)和全球安全問題,以及美中關系中的關鍵問題”。
中美間的確有很多問題,需要坐下來談。尤其是美國最近在一系列國際國內問題上遭遇挫折,其中一些關鍵性問題迫切需要與中國溝通協(xié)調。
俄烏沖突已經持續(xù)一百多天,美西方制裁手段見底,盡管俄羅斯已成為世界上身背制裁最多的國家,美國卻無法如愿逼退甚至顛覆它,自己反倒頻頻被爆出偷買俄羅斯原油和化肥的糗事。
美國5月通脹超預期爆表,CPI同比上漲8.6%,創(chuàng)1981年12月以來新高,除了手機和員工食堂的飯菜,美國老百姓購物車里的商品無一不在漲漲漲。隨著通脹的加劇,美股持續(xù)疲軟也成不爭事實,13日收盤美股三大指數齊跌。有經濟學家預計,一場十年量級的經濟危機可能已在路上。
針對朝鮮發(fā)射彈道導彈問題,美國此前在聯合國安理會提議加強對朝鮮制裁,被中俄否決,中方態(tài)度鮮明:追加制裁不是應對當前半島局勢的合適方式。
從輿論上看,國際社會對美國“遏華”態(tài)勢已經產生強烈警惕。
印尼國防部長普拉博沃在香會上表示,中國是“反帝運動的先鋒,一直是印尼的好朋友”,呼吁各國“尊重中國復興”。菲律賓當選總統(tǒng)小馬科斯也表示,菲最強勁的伙伴一直是我們的近鄰和好朋友中國。
世界貿易組織總干事伊維拉警告稱,中美經濟“脫鉤”對全球GDP的沖擊,將超過2008全球金融危機對全球GDP的沖擊。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也稱,中美若能緩和“敵對關系”,對整體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性。美國不應該耍花招,或以漸進方式制造某種“兩個中國”解決方案。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尼亞爾·弗格森則在彭博社發(fā)表文章,呼吁美國重拾“緩和”政策并與中國接觸。他直言,若拜登不是去東京就臺灣問題發(fā)表強硬言論,而是借尼克松訪華50周年之機訪問北京,中美貿易戰(zhàn)可能已經結束,俄烏沖突可能已經走上結束軌道,石油危機可能已經得到緩解。
盡管面臨國際國內輿論壓力,我們注意到,拜登政府依然沒有放棄對華全面競爭策略,一方面在有助于緩和當前氣氛的方面,諸如取消對華加征關稅問題上“雷聲大雨點小”;另一方面在“四方機制”“印太經濟框架”等方面糾合盟友大搞對華圍堵,把人權、南海、新疆、香港等能給中國制造麻煩的“牌”統(tǒng)統(tǒng)打了一遍,尤其是在臺灣問題上玩弄危險游戲,嚴重觸及中國核心利益。
在此地會談中,楊潔篪有關“中美關系處在關鍵十字路口”的提法受到國際輿論廣泛關注。
楊潔篪提到,“一段時間以來,美方執(zhí)意加大對華全方位遏制打壓,這不僅解決不了美國自身面臨的問題,反而致使中美關系陷入十分困難的境地,極大損害了兩國在雙邊領域的交流與合作,這一局面不符合中美雙方和世界各國的利益”。外界注意到,楊潔篪突出了“美國自身面臨的問題”,外界認為,中國這是在點醒美國執(zhí)政團隊,既然美國有求于中國,就坦率面對現實,不要打損害中國利益又要中國配合的算盤,中國人是壓不倒的。
繼魏鳳和在香會上就臺灣問題連續(xù)表態(tài)之后,楊潔篪在會晤中再次嚴正表達中方立場。楊潔篪提到,美方不要有任何誤判和幻想,必須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guī)定,必須慎重妥善處理涉臺問題。這是對美方以“切香腸”變“吞香腸”的方式,加速與民進黨當局沆瀣一氣的一聲棒喝。美方一再聲稱要管控中美關系,首先就要在臺灣問題上保持最大的清醒和克制。
楊潔篪在會晤中指出,美方應端正對華戰(zhàn)略認知,作出正確抉擇,把拜登總統(tǒng)的“四不一無意”表態(tài)轉化為實際行動,同中方相向而行,切實落實兩國元首重要共識。外界注意到,近一段時間以來幾乎所有中美高層會談當中,中方都重申了這一態(tài)度。這是在反復明確告訴美方,當前中美關系最大的矛盾點是美方言行不一,要緩和中美關系,美方必須朝著正確的方向多落實,中方對美方聽其言、觀其行。
02
有輿論注意到,此次“楊沙會”比較突然,連嗅覺靈敏的西方媒體事先也甚少有報道,而國際問題學者告訴“補壹刀”,“楊沙會”看似突然,實則必然。根本原因在于一個穩(wěn)定的雙邊關系,是中美雙方都需要的。
對中國而言,爭取一個穩(wěn)定的外部環(huán)境有利于和平發(fā)展。中國并不想戰(zhàn)勝誰,而是一門心思想通過艱苦奮斗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
對美國而言也是如此,當前拜登政府面對的是內外滿地雞毛,如果這時候再在中美關系上大動干戈,可謂雪上加霜。
專家直言,美國無論如何打壓中國,都無法阻擋中國前進的腳步。過去70多年的歷史也給美國上了一課,永遠不要低估中國人前進的決心。之前美國想阻擋中國搞“兩彈一星”,結果我們非但搞出來了,而且速度比美國當初搞得還快。貿易戰(zhàn)也是如此,打了那么久,受傷害最嚴重的還是美國人民。
專家認為,之前拜登團隊一些成員將中方釋放的善意當做有求于美方,因此態(tài)度桀驁甚至有恃無恐,他們是華盛頓的“天體派”,迷信跟中國可以打一場“星球大戰(zhàn)”,在連遭現實打臉后,目前至少公開態(tài)度有所收斂。有西方記者此前也在社交媒體上爆料,曾有美方人員在面對中國外交團隊的驚人氣勢后精神恍惚,在記者會上結結巴巴。
現在無論多么反華的美國政客恐怕已經意識到,與中國為敵,能不能打贏不說,至少占不到便宜。而與中國合作,美國自己心里清楚,這些年來得了多少實惠。總的來說,中美合則兩利,斗則兩敗。
專家也提醒,臺灣問題是當前中美關系最大的風險點。“臺獨”風險從來沒有像今天這么高,美國抽空一中原則的舉動從來沒有像今天這么具有實質性,有關國家特別是日本急于將美國推向中美對抗坑里的野心從來沒有像今天這么明顯。這也是為什么,中方不斷就臺灣問題釋放同一個信號的原因。
不得不說,中美關系目前的確面臨穩(wěn)定轉圜的機遇,但與此同時,由于美國加緊操弄臺灣議題,也使兩國面臨極大的戰(zhàn)略風險。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