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5日,美國國務院網站修改涉臺論述,刪除了先前版本中“不支持臺獨”等字樣,引起軒然大波。
那時的美國政客囂張至極,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內德·普賴斯就“嘴硬”稱美臺非官方關系“堅如磐石”,改動正是印證這一點。
隨后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更是于26日發表了邏輯混亂的對華政策演說,氣急敗壞地重復所謂“種族滅絕”之類的謊言,看似氣勢洶洶,實則空洞虛偽。
更可笑的是,這邊布林肯要與中國堅持“對抗”的話音未落,短短兩日之后,美國國務院網站就偷偷把“不支持臺獨”、“期待兩岸之間的分歧將以和平方式得到解決”等文字加回了其涉臺論述當中。
而這則消息,又在端午節當天被新加坡《聯合早報》發現,自然成為了節日期間茶余飯后的絕好談資,誰能拒絕在與朋友談天時一起嘲諷美國出爾反爾、自打嘴巴的丑事呢?
炒作所謂“美臺關系”,已經是美國對華外交政策的“老伎倆”了,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一直屢試不爽、樂此不疲。每每美國想要對華施壓的時候,便會把臺灣“小弟”拎出來,晃一晃,仿佛挾持著“人質”的劫匪,自作聰明地向警察發出警告。
只不過這一招在如今看來,顯然已經不再奏效。除了身患斯德哥爾摩綜合癥晚期的臺灣民進黨當局還在自娛自樂之外,所有人都能看出美國所包藏的禍心。
就比如說這一次,美國先是高調刪除官方文件中“不支持臺獨”等字樣,后又偷偷將其加回,美國此舉所打的“小算盤”至少有二,一是利用臺灣為拜登的亞洲之行進行免費炒作,二是緩解美國在外交接連失利下的巨大壓力。
先來看看第一點。
4月底,美國政府對外公布了拜登上任以來的首次亞洲之行,目的地只有韓國和日本,行程細節安排也稍顯倉促和混亂。
拜登走這一趟是為了啥,大家真是心知肚明——為了安撫小弟、拉起同盟、對抗中國唄。
所以我們看到,拜登這個世界超級大國總統的亞洲之行,偏偏避開中國這個亞洲第一大國,圍著中國東北角轉了一小圈,在高科技和軍事領域放出狠話,又拽著中國南邊與東南邊的小半圈搞起“經濟框架”,句句未提中國,但事事劍指中國。
臺灣問題是美國慣用的遏華手段,臺灣自然要在拜登的亞洲之行中“嶄露頭角”,但如何提前就讓臺灣“嗨起來”為拜登的亞洲之行預熱呢?那還是在美國的官方文件中動點手腳最為方便。
果不其然,美國剛一刪除相關言論,臺灣那邊就“自嗨”起來。不少島內所謂“學者”紛紛發表感言,大肆吹噓“美國正在淡化‘一中政策’,逐漸改善‘美臺關系’”,島內綠媒更是鋪天蓋地的炒作,一時間部分臺毒分子甚至膨脹到覺得自己可以擺脫大陸加入“印太經濟框架”了,親美熱情到達了一個小高潮。
可惜的是,臺灣總是自愿被美國所利用,沉迷于這些自欺欺人的“美夢”。
拜登亞洲之行的第一站,就是韓國首爾的三星基地,此舉顯然是為了加強美韓之間的技術合作,以與韓國結成高技術聯盟對抗中國。
同樣將芯片作為自己“獨門絕技”的臺灣此時就略顯尷尬,沒想到主動將臺積電送上門都無法令美國感到滿足,更沒想到韓國三星竟可以引得美國總統親自登門拜訪,令民進黨當局心碎滿地。
隨后拜登在日本宣布啟動“印太經濟框架”,作為美國“第一島鏈”計劃中的一員,民進黨當局再次信心滿滿,聲稱自己“在經貿上、條件上甚至是可以提供的貢獻度都足夠有資格加入‘印太經濟框架’”。結果13個印太國家成為創始成員,臺灣自然又被排除在外。
如今拜登亞洲之行結束,一切又回到原點。美國明明沒有給臺灣任何實質性的承諾,卻讓整個臺灣民進黨當局和島內媒體免費給拜登的亞洲之行及“印太經濟框架”炒了近一個月的熱度,這幾個字美國刪得可真“值”。
既然一切塵埃落定,臺灣的利用價值也就告一段落,自然要將“不支持臺獨”這句話再偷偷加回去的,否則繼續生事引起中國反制,受傷的可就不只是臺灣一個了,美國自己也會自食惡果。
再來聊聊第二點。
最近,已經80歲高齡的拜登可謂是忙得腳不沾地,既要關注俄烏沖突,不遺余力地提供武器,利用烏克蘭人的血肉牽制俄羅斯,又要焦頭爛額地處理日漸離心的歐洲,更要拖著老邁的身軀親自出門拉攏亞洲各國,最后還要籌備擬于本月初舉辦的“美洲峰會”,仿佛一個陀螺,根本停不下來。
只是,拜登如此一番辛勤忙碌,結果又如何呢?
首先是俄烏沖突,有理哥不止一次分析過,美國看似在這場沖突中獲利頗豐,但無論是美元資本回流還是大發軍工財都僅是停留在初期,長遠來看,美國一味支持戰爭而拒絕和平的做法必會為自己埋下難以挽回的禍端。這一點,從美國當前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率就可初見端倪。
因俄烏沖突被美國拖下渾水的還有整個歐洲,能源短缺、難民危機這一切都令當前的歐洲苦不堪言。短期內,美國看似正可以借此加強自己在歐洲的影響力,但戰爭從來都是一把雙刃劍,歐盟國家不可能一直壓抑自身對美國霸權的不滿。眼下歐洲自主防衛意識已經覺醒,這勢必會牽制美國分散出更多政治和軍事力量與其進行拉扯。
而被臺媒大肆吹捧的拜登亞洲之行與“印太經濟框架”,也多為雷聲大、雨點小的“假把式”。日韓積怨久矣,此次拜登一改往日訪問順序,先韓國而后日本,相信日本必然不悅。
還有那個只通過總統令發布而沒有多少法律效應的“印太經濟框架”,一個將亞洲最大國家排除在外且旨在針對這個國家的“經濟聯盟”,顯然是在經濟全球化的洪流中“開倒車”,就算美國傾其全力資助,想必也很難實現用澳大利亞和印度代替中國的思路。
更何況美國早已今非昔比,就連自己的“后花園”——美洲也不愿再向其“俯首”。
按計劃,美國將于6月6日至10日在洛杉磯主辦第九屆“美洲峰會”,但美國為彰顯其霸主地位,竟以所謂的“民主問題”,拒絕邀請古巴、委內瑞拉、尼加拉瓜三個國家參加。
一時間,被美國排除在外的三個國家領導人紛紛表態不屑于參加如此恥辱的會議,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還披露,已經有超過25位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對美國進行譴責并加以抵制。截止目前,美國仍未確定參會名單。
如此眾叛親離,不知拜登的內心是何滋味。
再加上中國東部戰區近日來在臺灣島周邊加強警巡,并直接點名就是針對美臺勾連。可見中國對美國言行不一的敷衍態度已經忍耐到了極限,此時若美國再繼續選擇與中國“硬剛”,只會令自己本就岌岌可危的外交處境變得更加雪上加霜。
于是悄悄加回“不支持臺獨”的言論,也算是給自己找了一個臺階下。反正這次利用臺灣所圖之事已經達成,不如盡快平息中國的怒火,為自己贏得更多調整與喘息的時間。
但美國還未看清的是,當今世界早已不是多年前可以仍由美國橫行霸道的世界了,中國也早就不是百年前那個積貧羸弱的國家了,美國妄圖通過“拉幫結派”的方式掌控全球、圍堵中國,不僅注定失敗,更會讓美國自己深受反噬,直至徹底衰敗。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