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離岸制衡”戰略的工具與平臺
——評霸權針對中國所謂“印太新框架”
張志坤
最近一個時期,美國戰略界有人鼓吹對中國奉行新的“離岸制衡”戰略。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新動向,有必要認真加以研究。
其實,與其說這是什么新戰略,還不如說是過去大英帝國“大陸政策”的翻版,過去大英帝國所奉行針對歐洲“大陸政策”,簡單說就是扶持歐洲大陸次強國家對付新興戰略強國,這是其維持全球霸主地位屢試不爽的招數,一直綿延持續了幾個世紀,其陰毒性與破壞性已被歷史實踐所詮釋。
現在,針對中國崛起,美國也在搞這一套把戲,霸權所主導拼湊的QUAD,即所謂“印太新框架”,實質就是這么個東西。西方集團稱霸世界基因相傳、父子相襲,迄今為止霸權的世界戰略,無不是過去大英帝國祖宗謀略的翻版,過去對蘇聯是這樣,現如今針對中國也是這樣。僅僅考慮到歷史上“大陸政策”的破壞性,現如今我們也都不該對所謂“印太新框架”掉以輕心、蔑視小覷或者不以為然,而必須對其內涵與可能的伎倆做出正確的判斷與評估,以便做到心中有數、善謀應對之策。
當然,美國的世界戰略不會像當年大英帝國老子那么簡單,當年所發生的只是帝國之間的霸權之爭,現在則是中美之間更加綜合性的戰略競爭,中國已被當成是美國的政治異己、經濟對手、戰略威脅,霸權對中國的戰略定位更加高級、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因此,美國正在翻新、改造和升級西方資本主義的軍事政治聯盟,以便在政治上孤立排擠中國,在經濟技術上打壓封鎖中國,在軍事安全上圍堵挑戰中國。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霸權針對中國搞現代版“離岸制衡”的新“大陸政策”,已經不是會不會這樣干的問題,事實上都已經處于實際推進的過程中了,我們所探討是他們還將怎么干的問題。
觀察一個時期以來美國的布局與動作,可以概括出美國貫徹“離岸制衡”戰略具有如下特征:
其一、戰略上相對抽身
兩軍對壘,第一要務是保護好中樞首腦與指揮機關的安全,如果主將遭遇攻擊受到重創的話,必將牽動陣勢動搖軍心,出現崩潰的危機。戰略對陣也是這樣,核心與中堅一般要居中調度,發揮組織指揮,不到關鍵時刻,不會赤膊上陣沖到第一線。
現如今美國正在全力以赴地進行組織、協調與調動、指揮,正在充分挖掘與調動各個盟友走狗的力量與潛能,要將他們推向對抗和挑釁中國的第一線,利用他們構筑面向中國的第一條戰壕,美國自己則力求從對峙與對抗的第一線抽身,維持并加強二線上的戰略支撐作用。這一相對抽身的戰略,在軍事具體表現就是美國正大力打造關島、阿拉斯加、夏威夷直至澳大利亞等地的戰略集結據點,相對地削減一線配重,在戰略上的表現就是密集把澳大利亞、日本、印度以及英法德等推向前沿,推到挑釁和對峙與沖突的第一現場。
當然,從現象上看,當下美國正積極地在中國周邊遂行軍事威懾行動,比如派遣武裝人員加強同臺灣當局的軍事協作與聯手,軍艦飛機深入臺灣海峽南海等區域直接挑釁,頻繁舉行各種形式的戰斗演習等,目標直指中國。如果僅看這些,美國似乎不是在抽身,而是在搞更大更多的一線投入。
我們說,這只是美國所搞的一個戰術,是一種姿態,也是戰略上的一種障眼法。這項戰術的目的,在于示范、引導和動員盟友跟從跟進,發揮霸權作為主將與核心的領率作用,必要的時候美國甚至可能還要為此挑起一場局部戰爭。因為如果這個時候美國不是沖鋒在前,身體力行并擺好擺足姿態的話,則后面那些馬仔們要更加縮手縮腳、畏首畏尾而趑趄不前了,所以美國必須先以身作則地把它們帶動起來才行。
但是,從遏制中國的大戰略出發,中美戰略對陣,兩虎相爭,霸權不可能允許諸般狗腿子們作壁上觀,讓他們在一邊看老大浴血拼殺,而他們卻可以坐山觀虎斗,美國不會允許這樣的局面。從這個意義上說,AUKUS也好,QUAD也罷,都不過是霸權戰略裹挾與綁架的產物,同時也意味著美國在戰略上正相對抽身。對此,我們必須透過現象看本質,看清霸權“離岸制衡”戰略的的精髓與陰深的機謀。
其二,釋放地區大國野心與潛能
現如今中國究竟具有怎樣的勇氣、決心、意志與能力,任何紙面上的評估與學術上的評價都不足以采信,非要通過具體的實踐檢驗才能看清本相真相,這就要進行相應的戰略偵查與試探,以便有效判斷中國的真假虛實,摸清該龐然大物到底是真老虎還是黔之驢。
遂行這樣的戰略偵查,無疑于探險趟雷,很大程度就是充當試驗品甚至犧牲品的角色,這樣的事美國一般都不會親力親為,而要盡可能唆使驅動他人去赴湯蹈火,在冷戰時期的表現就是打代理人戰爭,現如今之于中國,則是讓地區大國沖在前面當第一波敢死隊。
正如當年美國著名戰略家柯林斯所描述的那樣,美國全球大戰略的第一道防線是美元與外交,第二道防線是盟友,最后的防線才是美國自己的武裝力量。這是美國從事大國對抗的秘訣,過去對抗蘇聯就曾如此辦理,現如今對付中國也沒有什么例外。所以,美國將最大限度地釋放和發揮中國周邊亞太地區大國的野心和潛力,將他們打造成中國必須直面的強勁對手,這樣美國就可以四兩撥千斤,坐收漁人之利,從而避免讓這些地區大國坐山觀虎斗、享受現成的好處了。
所謂“印太新框架” QUAD就是發揮和釋放這一功能的組織框架。在這一框架之下,美國將進一步加大扶持印度、日本的力度。
在印度方面,美國將向印度提供更加現代化的武器裝備,為印度三軍提供軍事戰略情報支援,在技術上支持印度開發生產各種類型的導彈、飛機與軍艦,特別是一些長期以來印度難以突破的技術瓶頸,美國都將鼎力相助。
在美國的帶動示范引領下,西方國家也將積極跟進,英國、法國、以色列等,都可能不吝對印度拿出壓箱底地東西來,讓印度嘗到空前的甜頭好處,進一步野心膨脹起來,進一步增強對抗中國的積極性與自覺性。
對日本也是這樣。美國將鼓動和支持日本的野心,名義是發揮日本在亞太地區安全、穩定與和平發展中的領導作用,凸顯日本戰略大國的特殊價值。這將極大地迎合日本新軍國主義者的野心,將使他們深受鼓舞,并且在面對中俄的時候越來越強硬,越賴越具有挑釁性,也將越來越好戰。岸田文雄已經發誓說對中國一步都不退讓,就是這種激勵鼓舞下所見到的最新效果。
在美國的主導協調下,“印太新框架”下的四國將通過軍備、軍售和軍演等各種途徑加強彼此之間的軍事關系,在當下發揮超常規的軍事威懾作用,同時也為將來可能的戰時統一指揮奠定技術基礎;
在美國的主導協調下,“印太新框架”下的四國將統籌安排、精心組織,將有步驟按節奏地發起一波接一波對華攻勢,將呈現東西對進、南向擠壓的總態勢:印度在西方向上東進北上,日本在東方向上西進南下,澳大利亞則從南向北穿插。這樣三個戰略方面有機配合,再加上美國的機動支援,即便難說就此能做到壓制中國,但也足夠中國喝上一壺疲于奔命的了。
其三、施展狼群戰術
合伙打劫、群狼圍獵,這是霸權橫行世界的一貫伎倆,甚至連對付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亞、敘利亞、塞爾維亞、波黑等這些小國都這樣干。
為了圍剿俄羅斯,他們把群狼戰術演繹得十分到位,最新推出的什么“歐洲——大西洋地區威懾和防御概念”就是具體表現,西方集團要糾集各國從北冰洋通過波羅的海、黑海直到高加索向俄羅斯發動全面的集群攻勢,讓俄羅斯陷入深重的“安全困境”之中;
所謂“印太新框架”,從內涵上講就是針對中國的“群狼戰術”。美國已經推出了所謂的“一體化威懾”和“太平洋威懾計劃”。美國國防部長今年在新加坡演講稱,“一體化威懾”基于這樣一種假設,即美國不能再僅僅依靠自己的軍事實力來防止對手發動攻擊,需要采取另一種做法,一種需要盟友、伙伴及其他國家力量工具更深入融合的做法。正是基于這樣的考量,所以美國才先后搞出了什么QUAD、AUKUS這類東西出來,預計今后還可能要有更多的國家參與進來,這些國家有菲律賓、新加坡、越南、韓國、印尼等。中國人需要知道的是,在戰略上美國不會給中國留下任何空間和余地,也不會留下任何一個國家讓中國去消費,對美國而言,任何一個國家,即便不能成為美國的走狗,但也必須在中美對抗角力的過程中遠遠離開,站在中國一邊是大逆不道和不能被允許的事情。
說到這里,有人不免要問,這個所謂的“離岸制衡”戰略能夠得逞實現嗎?
筆者以為,不管是否能夠得逞實現,但在其推進的過程中,將給中國帶來顯著的不利影響,對中國形成明顯的考驗:
一是將使中國面臨多個目標、多種應對的難題
從中國的利益出發,中國熱切希望中印邊境地區穩定和平,熱切希望擱置南海島嶼爭端,也不想同日本矛盾突出表面化,這樣就可以專心致志地抗擊美國的圍堵打壓了。
但美國不可能允許中國撥打這等如意算盤,而一定是要讓中國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才好。因此,在美國的推動促進下,未來一個時期中國注定將面臨來自多方向上的多個挑釁挑戰,所差只在于程度與烈度在不同條件、不同時刻各有不同而已。從戰略上來講,中國所面臨的將不只是兩面或兩線作戰,而將是多面與多線作戰。
二是將使中國面對外線防御與內線進攻的抉擇
在美國全面、全般戰略攻勢下,未來相當長一個時期中國都將居守勢,中國在經濟上、政治上可以大幅度挺進亞非拉,努力拓展和加強“一帶一路”的規模與質量,但在軍事安全上注定要持守勢,尤其是從西太平洋到印度洋這些中遠距的外圍外線上,中國更只能全力防守。但一味防守顯然不是辦法,也沒有出路,必須在堅持外線防守的同時,在內線進行積極和強有力的反擊,從而為奪取戰略斗爭的主動權奠定基礎。這里所謂內線,包括朝鮮半島、臺灣及其附屬島嶼、釣魚島、南海諸島、中南半島,直至中印邊境地區。也就是說,未來中國應怎樣有計劃、按步驟地上述各個要點上發起反擊戰,真正考驗中國的智慧、勇氣和能力。
三是將使中國面向如何實施戰略突圍的戰略困境
霸權給中國正在套上和準備套上的絞索不止一根,貿易制裁與技術封鎖只是前奏一般的小意思,遠距離軍事封鎖也只僅僅是軍事上的手段,“離岸制衡”戰略不會也不可能僅局限在軍事安全層面,還將拓展到政治、經濟、人文等一切相關領域。對此,人們不妨設想,如果有朝一日中美關系破裂,兩國斷交,難道其它歐美國家不會跟進嗎?如果美國發起對中國的全面封鎖制裁,世界上將有哪個國家可能給中國以必要的支持呢?可以說,在美國“離岸制衡”的戰略下,未來中國對外聯系的通道、出路以及外部市場與資源空間等,都將出現如何突圍、怎樣突圍的突出困境。譬如說,如果美國在拉美也對中國搞“離岸制衡”戰略,中國有什么應對辦法呢?如果美國在在非洲、中東等地區對中國“離岸制衡”,中國如何打開局面?凡此種種,恐怕都遠不是當下中國國際戰略學說所能詮釋的難題??梢哉f,未來的戰略大山太高太遠,而如今中國很多“專家”“學者”卻往往一葉障目,目前還找不到爬山之路,他們到現在仍然對霸權所搞“印太新框架”抱著不以為然、滿不在乎的態度,這真是莫大的悲哀。
總之,對沖和對抗“離岸制衡”戰略,必定要成為中國今后一個巨大的戰略課題,破解這個課題,不能寄希望于其自滅或者不成功,而只能靠中國自己堅決的反制和反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