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注目的澳大利亞大選終于落下了帷幕,那個反華急先鋒敗了,澳大利亞將迎來工黨執政。關注中澳關系的可能松了一口氣,中澳關系似乎出現了改善的契機。
不過,在下以為中澳關系的惡化并非取決于澳大利亞的某個政客,某個政黨,也就是并不取決于那個莫里森和他的那個執政聯盟,也不是因為澳大利亞極力追隨美國,中澳關系的惡化有其本身的深層次原因。
大家知道,澳大利亞所處的地理環境在世界各國中是較為獨特的,偏居于地球南半球相對孤立的地域,是早先西方侵略者強占了當地人的土地建立起的一個殖民當地人民的國家。這個殖民當地人民的國家四周基本上沒有國家相鄰,新西蘭算是最近的國家,距離澳大利亞竟然還有四千余公里,新西蘭也是一個殖民當地人民的國家。
正是這樣的地理環境讓澳大利亞得到了長期的和平穩定的發展機會,也不會與任何鄰國之間產生矛盾,沒有鄰國嘛。雖二戰時受到小日本的騷擾,但沒有造成大的影響,這個國家借助其西方帝國主義國家的撫育,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逐漸開始發達起來,成為一個具有較高現代化水平的國家。當然,從本質上來看,澳大利亞早期是帝國主義國家的附庸,當今則與它的母國是同類。
在這種情況下,澳大利亞產生出一種期望,自己也應該是一個世界大國,不能僅僅是一個地區性的大國。澳大利亞為什么要從美國和英國引進核潛艇?要掌握某種核力量?世界大國的一種象征。
這是殖民當地人民的國家發達起來后必然會產生出的一種野心,也是帝國主義國家必然有的、本身帶來的基因,美國就是一個例子。
這種野心的最初表現,就是要在南半球建立自己的勢力范圍,就像當初的美國那樣在北美建立勢力范圍,并排斥影響干擾建立自己勢力范圍的外部因素。
最近,有一些事能說明這一問題。我國與所羅門群島發展正常的友好關系,被澳大利亞視為進入了它的勢力范圍,極為強烈地表示反對;
我國海軍艦艇進入南半球在澳大利亞附近海域訓練,也叫自由航行,澳大利亞政客就開始跳腳,稱是好戰行為。
可他們沒有想過,澳大利亞的軍艦在我國南海距我國領海十二海里處自由航行它就覺得是正常的?
這是典型的帝國主義的強盜邏輯,我可以的你不可以。
同樣,中澳關系惡化從政治角度講,是澳大利亞顯擺自己要成為世界大國的產物,是企圖躋身世界大國行列的一種手段。
從經濟角度講,它希望自己并不是依賴中國才能發展的國家,澳大利亞有資源優勢,何愁難嫁?從某種角度講,這是澳大利亞未雨綢繆,不能把雞蛋放到一個籃子里。
也正是這一惡化的中澳關系,實際上反映的是澳大利亞要擺脫資源出口對中國的依賴,也降低中國對其的影響,顯示自己的大國地位。
很多人對澳大利亞為追隨美國惡化中澳關系十分不解,認為這對澳大利亞并沒有什么好處,相反,受損頗多。
其實,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陀^來看,澳大利亞發展到今天,雖還掛著英聯邦的旗幟,還有總督,但事實上已成為一個不再是英國附庸的南半球的大國,它迫切希望成為一個世界性大國,成為西方集團的正式成員。
大家注意,七國集團里沒它,這使它很難受,它需要制造熱點,制造輿論,它要在南半球建立自己的勢力范圍,制造出它是一個世界大國的形象,最終成為八國集團的成員。
可見,從本質上講它不是在追隨美國,而是在利用美國的力量,它需要美國及其西方盟友的幫助。
為得到美國力量的支持,它自然還是要送上投名狀,也就是惡化中澳關系,惡化中澳關系對澳來講是有兩方面收獲的。
重要的是,它貼近美國并不認為自己是美國的小兄弟,是與美國有聯盟的意味。
從另一方面來看,澳大利亞在南半球要建立自己的勢力范圍,外部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得到美國的支持,內部需要解決的問題是經濟上擺脫中國的影響。
澳大利亞太擔心中國滲入南半球,雖然這南半球并不是澳大利亞一家的。
講明白點,那就是澳大利亞已改變了過去的國家發展國策,它將向一個世界性的國家過渡,它在發展自己的野心,企圖實現這個野心,它想左右一些事情,想讓世界更多地聽到它的聲音,通過惡化中澳關系它確實得到了相當高的熱度。
結論自然是,澳大利亞不會因執政黨的改變,執政政客的改變而放棄野心,放棄成為一個世界性大國,放棄成為八國集團成員的基本國策,順帶著它也不會讓中澳關系有什么大的緩和,甚至應該說中澳關系惡化是一種大趨勢,澳大利亞對世界而言,很可能是一個潛在的威脅,它要走美國的老路。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