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日,公眾號“漫長的冬季”發布了一段視頻,名叫《最致命的錯誤——低估美國》。其中說,“回溯歷史,無論是日本,還是蘇聯,還是德國,它們最大的錯誤,是低估了美國,它們低估了美國的國力,美國的承受力和美國的行動能力。”井上成美大將(我沒聽說過這么個大將,真的。)回溯二戰中日本的失敗時曾經留下這樣的名言,日本最大的錯誤在于不能理解美國的實力。無獨有偶,前蘇聯政府總理雷日科夫在評價前蘇聯在冷戰失敗時也曾經說過,我們最大的錯誤,一方面在于未能堅持“對黨的領導”(注:應該是“堅持黨的領導”,不能說是“堅持對黨的領導”。),這是戈爾巴喬夫的責任。但另一方面,則在于關鍵時刻70年代末入侵阿富汗,低估了美國的實力,這嚴重損害了我們后來的內部政策回升空間。他們為什么會低估美國,實際上,美國被低估是有著深刻的原因的。美國的國力最容易被唱衰,很多人忽略了一點,美國實際上是世界上最喜歡唱衰自己的國家。從建立國家開始,美國輿論就唱衰自己的國家,如果你任何時候打開美國媒體,你都會發現,在美國媒體筆下,美國的政治科技簡直是一團糟,毫無聲色可言,這似乎是一個完全的失敗的國家。這么說吧,那樣一九四五年,美橫掃歐洲和太平洋美國媒體也在罵美國衰敗,……這些東西,日本和蘇聯都信了。美國的決策力和影響力,不可低估。日本、蘇聯都在這方面犯了錯誤……所以,招致失敗……
我認真看了這個視頻,也很認真地聽了解說。就是一句話,今天,美國的很厲害,決不能低估。
這樣的觀點,在中國當前的輿論、學術、宣傳、教育界,實際上是非常有市場的,應該是主流觀點。大約是針對中國社會上認為美國迅速衰落和反美情結高漲而言的。
認為某個對我侵略性極強的國家強大,所以,不要有反抗情緒、也不可采取反抗行動,這樣的觀點,蔣先生就曾經大力鼓吹過。比如,面對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和國內抗日情緒高漲,蔣先生就說,中國“槍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訓訓練不如人,機器不如人,工廠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若抵抗日本,頂多三天就亡國了。”“九·一八”事變前夕,蔣先生還說過,“中國亡于帝國主義,我們還能當亡國奴,尚可茍延殘喘;若亡于共產黨——則縱肯為奴高亦不可得。”1931年10月,也就是“九·一八”事變、日本侵占我東北不久,蔣介石派往日本的談判代表許世英說,“如果日本能擔保中國本土十八科行省的完整,則國民黨可同意……讓出東北。”總之,換成這個視頻的邏輯,還是那句話,日本實力強大,我們只能投降,或者割讓土地,不能有任何反抗的意思。那些低估美國實力、要求反美的聲音,當然是不理智的,是招禍的。那么,如果不抵抗導致亡國怎么辦?亡國,也不太差,我們可以做亡國奴嘛。亡國奴雖不好,但至少比亡于共產黨要好。好像共產黨會把他們趕盡殺絕似的。
除了投降日本、割讓土地之外,還有人甚至想到實行中日親善、共存共榮,以便實現民族獨立自主,代表人物是胡適先生和汪精衛先生,它們還真是這么做的。
發布這個視頻的人,反復強調日本、蘇聯、德國曾經因低估了美國的實力從而招致失敗,并用以教訓中國人。
其人的思維,和蔣先生、汪先生、胡先生,真的如出一轍。
蔣先生說絕對不能抗日,汪先生、胡先生說不但不能反日,而且還要中日親善,這兩個論調配合得十分密切。
今天,在有人宣揚美國實力不能低估的同時,還有人宣揚“中美合作共贏的大勢不可逆轉”。光明網、XX新聞網、求是網、中工網等網站發表了光明日報評論員關銘聞(似是個筆名)的文章,主旨就是“對中美兩國來說,合作是唯一正確的選擇,共贏才能通向更好的未來。”
有些雷同的是,這個關先生的文章與我提到的這個視頻的觀點,恰如當前的蔣先生與汪先生、胡先生一樣,配合得天衣無縫。
突然想到一句詩,“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我想說什么呢?我想說的是,中國人民的思維,與二戰期間的日本、德國,二戰后的蘇聯的思維,與抗日戰爭時期的蔣先生、汪先生、胡先生的思維,是完全不一樣的。總拿日本人、德國人、蘇聯人的失敗,來教訓中國人,是很不合時宜的。
今天中國人民的思維,是在反美斗爭的一次次勝利中總結出來的。不用這個成功的思維提醒今天的中國人民,反復強調日本、德國、蘇聯在對美斗爭的失敗來教訓中國人民,這有些舍近求遠,也有些無的放矢。
從二戰以來,日本人、德國人、蘇聯人與美國斗爭,都是失敗的,這的確是真的。但是,這個視頻的作者恐怕忘記了,中國共產黨與美國人的斗爭,都是勝利的,而且取得的勝利一次比一次重大,對美國的打擊也一次比一次沉重,比如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援越抗美、支援第三世界民族獨立和解放運動、重反聯合國等等。
必須強調一下,如果從實力評估的角度來看,中國人民不管低估還是高估美國實力,都沒有影響到中國人民反美斗爭的勝利。看來在如何評估和對待美國的所謂實力上,中國人民很有經驗和資質,應該并不需要哪個高明教師爺指導一番。
如果非要評價中國人眼里的美國的所謂實力,這個視頻的作者必須把日本人、德國人、蘇聯人在對美斗爭時的失敗,與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反美斗爭的勝利,都要列舉出來,從正反兩方面分析一下得失,這樣才全面、客觀、準確、深刻,得出的結論才正確,才有利于中國人民決定對美關系的基調。
光講美國實力不可低估、日本德國蘇聯都敗在其手下,不講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反抗打敗美帝國主義,這就太片面、太膚淺、太荒謬了。
“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這是我們分析判斷敵情、定下決心的一個重要原則。
視頻的作者所說的美國的實力不可低估,這當然不是提醒我們要從戰略上藐視美國,也不是提醒我們在戰術上重視美國,那是要干什么呢?除了讓我們面對美國的侵略逆來順受、不要和美國斗爭,還有什么?
我看了光明日報評論員關銘聞先生的評論,其大意是借著中美聯合公報50年之際,強調中美的合作,但是,關先生顯然對新中國歷史和中美關系史太不了解。作為評價員,不了解歷史,尤其是不了解新中國及中美關系的歷史,這是大忌,幾乎可以導致喪失評論時事的資格。關先生可能不知道,即使是1972年中美上海公報發表之后,在越南戰場上、在第三世界戰場上,中國和美國仍然在激烈地較量,并堅決支援越南人民,徹底打敗美國,迫其完全退出印支半島。這就是著名的“越南戰爭”,在中國,叫作“援越抗美戰爭”。近些年,似乎為了關先生眼里的中美合作共贏,主流似乎刻意忘記了這場戰爭。
光講日本人、德國人、蘇聯在低估美國實力而導致的失敗,不講中國人民反美斗爭的勝利,似乎有些漲他人志氣,滅自己的威風。
關于美國人的實力,中國共產黨估錯過嗎?沒有,從來沒有。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們就知道美國有原子彈,美國海軍、空軍、陸軍天下第一,美國黃金儲備占全世界黃金儲備的四分之三強……但,這是“中美必須合作共贏、中國人民不能反美”的依據嗎?應該不是吧。
要是按照實力對比,請關先生和這個視頻的制作者評論一下,是當初中國與美國實力對比懸殊,還是今天中國與美國實力對比更懸殊?
當然是建國之初,否則,不就是否定近四十年的發展成果嗎?
那么,既然建國之初,中國以一窮二白的底子,就敢于出兵、并在朝鮮戰爭上能夠打敗以美國為首的16國聯軍,為什么到了今天,經過四十年的發展,中國實力壯大了好多倍、位居世界第二了,中美實力對比沒有那么懸殊了,這個視頻的制作者還那么強調美國實力、關先生又那么反對對美斗爭呢?是怕斗不過美國人嗎?應該不會吧。
對了,就在這個視頻拿日本、德國、蘇聯的失敗,教訓中國人民不可低估美國,關先生的文章借著中美上海公報發布50周年之際強調“毫無疑問,對中美兩國來說,合作是唯一正確的選擇,共贏才能通向更好的未來。”2月26日,美國導彈驅逐艦“約翰遜”闖入臺灣海峽南部,一架EP-3E電子偵察機還為“約翰遜”號在臺灣海峽上空提供情報支持;美國總統派出的政府官員3月1日抵達臺灣,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于3月2日竄訪臺灣。在歐洲,俄烏正在激戰。
這個時候,居然有人一唱一和地強調“不可低估美國”“中美只能合作共贏”,讓人覺得奇怪。
我倒是想提醒一個這個視頻的制作者,美國是不是也經常高估自己的實力,不然,為什么在阿富汗打敗仗?是不是美國及其追隨都經常高估自己的實力和能力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