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讓類似北約的組織出現在中國周邊——烏克蘭戰爭的影響與啟示之三
張志坤
普京總統發動烏克蘭戰爭一個重要的靶標指向,就是北約這個軍事集團,俄羅斯要對其進行武力狙擊與戰略遏制。站在中國人民的立場上,應該怎樣看待這個事情呢?
首先,要明確這一組織的性質與功能
毫無疑問,北約是一個冷戰組織,這是全世界都公認的事實。這個組織是以霸權為核心的軍事同盟,也是獨霸世界的戰略工具,其功能就是通過冷戰、熱戰、暗戰等各種手段打垮對手與敵人,維護其全球統治,維護西方的主導地位。任何所謂北約是和平組織、是防御集團的說法都是無恥讕言。相反,這是一個武裝到牙齒和瘋狂嗜血的戰爭工具。
冷戰結束以來,北約以自己實際行動為上述結論做了很好的詮釋。這個組織先后侵略了伊拉克、南斯拉夫、利比亞、阿富汗、敘利亞等多個國家,發動和參與了多場血腥的戰爭,在戰爭中屠殺了大量無辜的平民百姓,摧毀了無數民用與民生目標,這其中,為中國人民所刻骨銘心的,它還是轟炸我駐前南使館的罪魁禍首。
與頻頻發動侵略戰爭的同時,這個組織還極力進行戰略性擴張,一是擴大成員規模,加強前沿軍事部署,目前為止已經進行了五輪東擴,一大批中東歐國家被裹挾進入了這個軍事同盟之中;二是把罪惡之手伸向世界各地 ,通過各種伙伴關系、派遣顧問、軍事援助之類的把戲,將軍事觸角伸向非洲、中東、中亞等地區,上下其手、撥弄是非,其中,烏克蘭就是一個深度受害的案例,什么援助武器裝備、按照北約標準訓練、在北約指導下進行軍事改革等等,北約軍事顧問幾乎成了這個國家武裝力量的太上皇,其目的就是在軍事武裝力量中打造親西方勢力,在這些國家里培養親西方的代理人,安插為西方服務的第五縱隊;三是野心勃勃染指中國周邊,通過發展同中國周邊如哈薩克斯坦、蒙古、緬甸、日本等國的關系,營造在中國周邊的勢力范圍,妄圖對中國構成戰略包圍與軍事威懾。
所以,北約這個組織是冷戰結束以后人類世界僅次于霸權的一個罪惡陰魂,它不但陰魂不散,而且還到處彌漫作祟,給人類的和平以發展帶來極大的破壞。
其次,狙擊北約這個組織有利于中國
對于這樣一個邪惡的東西,指望其自生自滅或者幡然悔悟完全沒有可能,如同一切反動丑惡的東西一樣,你不打它就不倒,掃帚不到,灰塵照例不會自己跑掉。因此,同北約作斗爭是人類正義的事業,是捍衛和平促進發展的需要,客觀上符合中國和全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要持堅決反對的態度
這是一個基本的原則問題。現如今有人動輒就把問題歸咎于霸權統治者的冷戰思維,但擺在眼前的實際問題并非是他們的思維,而是他們手里的工具與武器,如果沒有強有力的武器與工具為支撐,他們所謂的“思維”將一錢不值、一文不名。因此,核心與要害并非什么思維,而是諸如北約組織這樣的冷戰集團。不鏟除這些毒瘤,人類的和平與發展就要遭到嚴重的威脅。這是大是大非的問題,同堅決發對霸權一樣,中國也必須堅決反對北約,對此絕不能含糊模棱;
二要遏制和狙擊其擴張東進
現如今中國并沒有直接遏制狙擊北約東擴的手段和工具,但中國卻可以通過大力支持相關反對北約東擴的國家來達成自己的目的,而且這種間接路線戰略比之于自己親自赤膊上陣還要高效有利。對于這一點,中國完全可以把話挑明白了說,沒有必要羞答答欲說還休。相應地,對于那些積極擁抱北約、恨不能把自己全部賣給北約為奴的國家,則完全沒有必要溫情脈脈、拉不下面子,而應在發展同他們關系的時候對這一點充分地考量進去,堅決不干那種為虎作倀、曲線資敵的事情。具體到烏克蘭戰爭而言,烏克蘭人民值得同情,但烏克蘭澤連斯基政權唯霸權的馬首是瞻,拼命要當北約的鷹犬,則不是中國應該發展友好關系深化合作的對象,而是中國間接意義上的敵人。事實上,親西方的烏克蘭政權對中國并不友好,中烏友好關系同他們沒有什么關聯。
三要警惕西方政客的偽裝和兩面把戲
慣于欺騙與偽裝,分工扮演不同角色,耍兩面派,這是霸權團伙的一貫伎倆,他們過去玩弄這樣的伎倆沒少讓俄羅斯吃虧上當,有關北約不東擴的承諾就是其中的一個。此次烏克蘭戰爭也是這樣,從危機初起到戰爭爆發,北約各國政要全都粉墨登場,極盡撒謊欺騙威脅利誘之能事。尤其是那個馬克龍,上躥下跳,又是給俄羅斯普京打電話,又是給中國習近平主席打電話,當掮客,做中間人,忙得不亦樂乎,焉知道他是秉承了誰的旨意。這種人非常危險,對這等貨色要加倍小心才是。
應該說,在此次烏克蘭戰爭中,中國秉承自己的主張與立場,總體上并未接受西方的教唆鼓噪。但不能不說的是,在網絡輿論上,一部分輿論卻很有同西方沆瀣一氣的樣子,這個問題不能不引起應有的重視。
最后,中國要高度警惕亞洲版的北約
在此次烏克蘭戰爭以前,取得冷戰勝利的北約一直高歌猛進,除了在阿富汗稍有小挫之外,幾乎所向披靡、無往而不利,其野心狂妄到如此程度,以至于急不可耐要瞄準中國、要拿中國下手了。
2019年12月,北約各國領導人齊聚英國倫敦,召開“北約成立70周年”峰會。會議期間,北約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把話題引向了中國,稱北約將就“中國崛起”一事展開討論,他說“我們看到的是,中國的崛起正在改變全球力量的平衡。中國在經濟上、軍事上的崛起,提供了一些機會,但也帶來了一些嚴峻的挑戰”。他聲稱,中國“離我們越來越近”,“因此我們將在倫敦的會議上討論如何應對中國的崛起”。
2020年6月,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又在大西洋理事會和馬歇爾基金會舉辦的論壇上發表演講,這次他把北約針對中國的意見講得更加清楚了。講話稱,中國的崛起“從根本上改變了全球力量平衡,加劇了經濟和技術霸權的爭奪”。他建議北約必須應對中國崛起的“安全后果”。為此,他認為“北約需要團結一致,打造更強大的聯盟”。接下來他又對媒體說,南中國海有非常嚴重的事態發展,中國在那里越來越多地試圖阻礙國際水域的船舶自由航行,北約必須對這一發展做出回應。他危言聳聽地叫囂,中國正日益走到歐洲的門口,北約盟國必須共同應對這一挑戰,
2021年10月,北約又召開了成員國防長會議,通過了名為“歐洲——大西洋地區威懾和防御概念”戰略計劃,該計劃把對抗中國作為一項戰略任務,聲稱中國已經通過網絡能力、新興技術和武器裝備“對歐洲的安全造成影響”,揚言對抗中國崛起帶來的“威脅”將是北約未來十年的戰略重點,宣告北約要大幅擴大目標范圍,將對抗中國崛起納入其中。
這一切都意味著,北約的侵略的目標不僅瞄準了俄羅斯,而且更進一步瞄上了中國,已經明白無誤地將中國設定為假想敵。
更重要的是,霸權集團正以西方國家為核心,努力打造拼湊印太版的北約,目前已漸露雛形、開始滋長做大了。這就是著名的AKUS和所謂的“印太新框架(QUAD)”。輿論普遍認為,這些最新拼湊起來的軍事組織其發展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要壯大成為北約那樣一個龐大的冷戰同盟,所針對的目標就是中國,要像冷戰時期對付前蘇聯、冷戰后對待俄羅斯那樣來收拾中國。
北約的破壞性與惡劣性,現在人們可謂都一目了然了,霸權正在拼湊亞洲版的北約,這是其阻擾破壞新興國家發展、維持西方世界全球統治地位的大陰謀,也是對中國一個極大的戰略威脅。烏克蘭戰爭的教訓告訴我們,對于這類罪惡的組織,必須在其萌芽狀態就給予痛擊鏟除,而不能任其做大做強,否則就要不好辦了。印太地區不能再現這樣的局面,為此中國現在就應該把這項課題當做戰略經略的重要任務,擺到應有議事日程上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