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勝云(華語智庫研究員)
美國挑戰和掏空一個中國原則,是臺灣問題越來越復雜的根本原因。當前,拜登政府的臺海政策架構已然清晰,就是以美國版的“一個中國政策”為掩護,以阻撓中國統一進程為目標,以強化軍事威懾和“聯盟干預”為策略,以炮制“一中一臺”的“既成事實”為突破口,為與中國開展“長期且激烈的戰略競爭”制造戰略籌碼和有利態勢??梢哉J為,美國已將臺海政策納入“印太戰略”的重要一環。
在此背景之下,民進黨當局已不滿足于“倚美圖存”,而是認為“脫中向美”的時機已經成熟。近期,蔡英文打著“走向世界”的幌子,放開美國“萊豬”、日本“核食”入島,與此同時,在“遏中”“反共”上主動尋求與美西方“協調一致”,加快投向以美為首的“民主聯盟”和反華“統一戰線”的懷抱。近期有四個動向值得關注。
一、加入支持“歐盟在WTO提告中國”的行列
在中國海關總署9日宣布停止對立陶宛進口的牛肉進行海關申報之后,民進黨當局又跳出來攬事。臺當局外事發言人歐江安不僅攻擊大陸“不斷通過各種惡劣手段施壓立陶宛”,還宣稱,“臺灣將堅定與國際民主盟友團結一致,持續以實際行動支持立陶宛渡過難關”云云。
果不其然,臺灣當局有關方面15日表示,臺灣(地區)已正式加入美國、澳大利亞等行列,以第三方身份支持歐盟在世貿組織(WTO)提出“中國對立陶宛實施非法貿易限制”的訴訟。
歐江安還妄稱,“中國(大陸)的經濟脅迫”已經“違反了國際經濟和貿易規范”,不應被容許;臺灣(當局)將與立陶宛和歐盟等相近理念的伙伴合作,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貿易體系。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目前美國、澳洲、英國、加拿大、日本和臺灣地區都已宣布將參與訴案。
二、為美國“印太戰略報告”站臺
美國政府近日公布“印太戰略報告”,宣示投入更多資源以抵抗中國所謂“尋求建立地區勢力范圍,并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大國的努力”。報告還妄稱,“美國將和區域內外伙伴共同維護臺海和平穩定,包括支持臺灣的自我防衛能力,以確保一個臺灣人能依循其意志與最大利益和平決定未來的環境”。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以所謂的“中國威脅”為借口,搞什么“印太戰略”本身就是居心不良,來者不善,“這種復辟冷戰思維和集團政治的所謂戰略毫無新意,更無前景,只會給亞太地區帶來分裂和動蕩”。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應詢指出,美方“印太戰略”在涉臺問題上嚴重干涉中國內政,違背一個中國原則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給臺海和平穩定帶來損害,我們堅決反對。民進黨當局勾連外部勢力謀“獨”挑釁,充當反華遏華棋子,必將以失敗告終。
臺當局的反應此次并沒有停止在“表示歡迎”上,而是與美國站在“同一戰線”上反對中國大陸對“印太戰略”的立場。臺當局陸委會即妄指“中共對外強勢擴張是破壞臺?,F狀及威脅區域穩定的最大根源”,臺灣“反對中共國臺辦、外交部等對于印太戰略及對臺錯誤的主張”,臺灣“內政”對岸“更無權干涉置喙”。這是民進黨當局為外部勢力干涉臺灣問題公然站臺,其聲稱大陸“無權干涉”更顯示出其甘當走卒、引狼入室的政治附庸嘴臉。
三、放風爭取加入“印太經濟架構”
美國近期拋出了“印太經濟架構”概念,且計劃在未來幾周公布擬與亞洲國家(地區)簽署“印太經濟架構”的更多細節。拜登政府已經表明,不會重返“跨太平洋伙伴全面進步協議”(CPTPP),將通過“印太經濟架構”,制衡中國“一帶一路”的“戰略擴張”。2月10日,民進黨當局外事發言人表態“歡迎與支持”,稱會持續和美方就此架構的目標及運作模式等交換意見,積極推動參與印太經濟整合。
對于臺灣當局參與的議題,美國“在臺協會”(AIT)處長孫曉雅日前表示,臺灣是重要貿易伙伴,“美國希望臺灣也能展現參加興趣”。白宮副發言人皮埃爾在17日記者會上也回應道,“美政府正在與印太伙伴以及其他共同利益者協商印太經濟架構的內容,隨著程序進行,我們會分享更多消息。”
由于“印太經濟架構”與傳統的貿易協議不同,主要涵蓋半導體、基礎建設、網絡安全、技術標準和隱私權等“供應鏈的韌性”,也將“指導出口管制的合作、監督供應鏈和協調亞洲的投資”,事實上具有組建“排華供應鏈”的指向。美國最大的企業游說社團——美國商會16日發布最新報告即指出,將力促拜登政府協商洽簽“數字貿易協議”,并把臺灣納入所謂“數字十二”(Digital Dozen)的“好伙伴”之列。美彭博社的報道稱,美國未來若正式對臺灣(當局)提出邀請,臺灣順勢加入“印太經濟架構”的機率不小。
四、跟風渲染烏克蘭危機
西方媒體一直把烏克蘭局勢與臺灣形勢相提并論,宣揚如果俄羅斯對烏克蘭動手,中國大陸可能同步對臺施壓甚至“效仿”拿下臺灣。澳大利亞防長達頓還妄稱,一旦俄羅斯出兵,中國大陸將對臺灣展開新一輪的所謂“侵略”;美國一些官員和專家也通過媒體鼓吹,稱臺灣對美國而言“比烏克蘭更重要”,不能因為烏克蘭分心給中國大陸“武統”的機會。
民進黨當局則成立了所謂“特別工作組”,研究烏克蘭局勢對臺灣安全的影響,而且顯然有意在烏克蘭問題上“選邊站”。蔡英文妄稱對烏克蘭問題“感同身受”,臺當局外事部門日前還發布公告,建議“臺灣人盡快離開烏克蘭”。臺灣時事評論員賴岳謙分析認為,臺灣大部分民眾對于國際問題并不太關心,民進黨當局把烏克蘭問題連同臺灣問題進行炒作,意在推動臺灣問題“國際化”,喚起“國際間的注意”,另一方面,是企圖引起更多民眾對于大陸的“反感”。而《環球時報》一篇分析也認為,這種鼓噪包含了一個陷阱,那就是把臺灣的政治地位等同于烏克蘭,通過這輪炒作提升臺灣問題的“全球戰略影響”,“擴大、強化整個西方對臺灣問題的參與”。
當前,美國正在調整對華戰略競爭布局,其新版的“印太戰略”表明,美國正在將軍事安全戰略的重心調整到印太尤其是西太平洋地區,美軍的“太平洋威懾計劃”即旨在為臺海、南??赡馨l生的沖突進行部署和強化威懾。美國還致力于以意識形態為界線、以干涉臺灣問題為重點組建遏華聯盟。以美國為首的“五眼聯盟”、“美日印澳四國安全對話機制”、美英澳“三方安全機制”(AUKUS)以及“印太經濟架構”都是以遏制和打壓中國為指向。2月12日,美日韓三國外長還在美國夏威夷檀香山發表了聯合聲明,不僅暗含“牽制中國”的信息,而且首次提及“臺灣海峽”??梢灶A見,在美國組建“反華統一戰線”的過程中,外部勢力干涉臺灣問題的動作將會越來越多,“挺臺”將成為一些國家反華政客展示“政治正確”、牟取政治私利的工具,民進黨當局渾水摸魚的投機心理也將進一步膨脹。對于民進黨當局企圖加入或者策應各種形式的“民主圈子”“排華陣線”的動向,須警惕其借機沖撞一個中國框架,甚至引狼入室,加快出賣手中控制的中華民族利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