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網上下載
美國知名時事評論員ksliu授權獨家原創發布
2022年2月8日,美國之音發表長篇分析文章,題目是:《因小失大,中國逼立陶宛就范不成反而進一步失去整個歐洲?》
文章稱,中國因臺灣問題懲罰立陶宛,甚至不惜向其他歐洲國家的公司施壓,逼這一人口不足北京一個區的小國就范,但種種跡象顯示,北京很可能弄巧成拙,非但不能令立陶宛屈服,反而會進一步失去整個歐洲,使本來的“中立糾紛”正在演變成“中歐矛盾”。
文章指出,最令歐盟難以容忍的是,中國還向德國等國的第三國公司施加壓力,威脅跟立陶宛有生意往來的公司,管束到歐洲國家彼此之間的經貿往來,給歐盟敲響了一記警鐘。
文章披露,目前正在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的法國,可能將中國議題列入重要議程,歐洲議會多位議員提出了有關歐盟反經濟脅迫的議題,并呼吁支持立陶宛對抗中國。
歐盟委員會上個月通過了有關制定“反脅迫措施”(anti-coercion instrument,ACI)的立法提議,這一在去年底提出、旨在打擊非歐盟國家對其成員國施加壓力的議案,稱“只有在歐盟層面采取行動才能確保統一解決對整個聯盟的關注”。據報道,未來6個月擔任輪值主席國的法國已經承諾加快通過該反脅迫議案。
歐洲外交關系委員會反對經濟脅迫特別工作組主任哈肯布羅奇說,該法案相當強大,他說:“法案授權動用歐盟市場的全部力量用來應對嚴重的經濟脅迫行為。”
前北約秘書長安德斯·拉斯穆森最近提議,民主國家應該制定類似北約公約第五條的“經濟第5條”,以遏制中國以經濟脅迫達到地緣政治目的。根據《北大西洋公約》的集體防御條款第五條,“對一個或數個締約國的武裝攻擊應視為對締約國全體的攻擊”。拉斯穆森在美國《新聞周刊》上撰文說:“同樣,‘經濟第5條’將喚起來自志同道合的民主國家——不僅僅是北約盟國,而是更廣泛的全球聯盟——的回應,以支持面臨來自獨裁國家經濟脅迫的國家或企業。”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