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根廷總統費爾南德斯對中國進行友好訪問期間。2月6日,中阿兩國共同發表了《關于深化中阿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
聲明一共有22條,在中阿建交50周年之際,這是兩國合作一座新的里程碑。
聯合聲明發表后,英國卻著急了,因為聲明第四條寫道,阿方重申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中方重申支持阿方在馬爾維納斯群島問題上完全行使主權的要求,以及根據聯合國相關決議,盡快重啟談判以期和平解決爭端。
英國急得說人話了,英國外交大臣伊麗莎白·特拉斯(Liz Truss)當地時間6日晚急忙發推,宣稱完全拒絕任何有關馬島主權的疑問,稱其是“英國大家庭的一員”,中國必須“尊重英國主權”,還貼了英國國旗和馬島旗。
原來英國也知道尊重主權這件事,百年攪屎棍什么時候尊重過別人的主權?遠的不說,近幾年來英國在中國香港、中國新疆、中國南海等問題上,屢屢大放厥詞,對中國主權問題說三道四,還有臉跳出來說什么“尊重主權”?
中國一向同情和支持阿根廷對馬島主權的正當要求,這在我們對該島的官方名稱(馬爾維納斯群島)上就可以看出來。
一些逢中必反的狗狗又開始裝腔作勢,在海外以及國內網絡上說什么“馬島本來就屬于英國”、“馬島真不是阿根廷的”……總之,中國支持的,它們就必定反對,骨子里就是認同“殖民有理”,跪在西方面前連頭都不敢抬一下。
馬島問題從本質上來講是西方殖民主義的歷史遺留問題,殖民主義給世界帶來深重災難,在人類歷史上留下極不光彩的一頁(2021年6月24日,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耿爽在聯大非殖特委會的發言)。
中國是站在人類反殖民主義的文明高度來看待馬島問題,如果英國真的是一個文明國家,它早該放棄這塊用殖民手段非法獲得的土地。
根據《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國際社會也一直要求英國與阿根廷舉行談判,通過政治對話和平解決馬島問題。
但英國的態度就是裝死,從不反省自己的殖民罪行。它心中最理想的局面就是各大國都“忘了”馬島,將現狀永遠保持下去。
因此,當中國發聲重申對阿根廷的支持時,英國馬上就跳了起來。中國是安理會五常之一,是數一數二的大國,而在拉美以及加勒比海地區,除了美國和加拿大,幾乎所有國家都支持阿根廷對馬島的主權要求。
英國怎么不緊張?畢竟是做賊心虛,怕什么來什么。
那么英國為何能長期霸占馬島?
一、軍事優勢。
1982年4月,阿根廷軍政府曾想用武力奪回馬島,但最終一敗涂地。
當年,英國出動了近三分之二海上軍事力量,并進行了軍工生產動員。
阿根廷只是一位“麥田守望者”,它的武器主要靠進口。
而作為阿根廷的主要武器供應國--法國,卻在阿根廷背后捅了一刀,不僅拖延了武器供應合同(導彈和戰機),還將之前出售的導彈的發射密碼交給了英國。
農業國與工業國的軍事差距暴露無遺。
二、經濟優勢。
阿根廷等南美國家的農產品出口市場,主要是美國和歐洲,它們國內建設的主要投資方也是西方國家。
馬島危機初期,“美洲國家組織”以17票支持、4票棄權、0反對票的絕對優勢通過決議,力挺阿根廷,一些國家甚至還準備聯合出兵對抗英國。
然而,當馬島戰爭爆發兩周左右之后,西方揮舞了一下經濟制裁大棒,南美國家就有些害怕了。美國和英國金融機構威脅要提高對委內瑞拉的貸款利率,有經濟制裁這把刀懸在頭上,大家便敢怒不敢言了。
三、政治優勢。
英國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無論南美國家提出什么樣的草案,只要損害到英國利益,就不可能在安理會得到通過,因為英國有一票否決權。
反之,當英國提出草案時,就有機會得到通過。1982年第502號決議便是如此,安理會15個成國員只有一張反對票(巴拿馬,它有運河被西方控制的問題),有10個國家投了贊成票,蘇聯、中國、波蘭、西班牙投了棄權票。
說點題外話,中國為何投棄權票?因為中國不支持草案中帶有“阿根廷軍隊入侵”的說法,同時,中國又不反對和平解決。另外,中英關于香港回歸談判正在展開,沒必要節外生枝。
最重要的是《502號決議》只是反對雙方的軍事行為,與馬島主權歸屬無關,它不是英國的救命稻草。
馬島戰爭過去了整整40年,阿根廷無論是軍政府、右翼政府、左翼政府都堅持對馬島的主權主張,英國卻在不斷加強馬島軍事建設。
英國死死咬住馬島不放,主要是因為馬島的戰略利益和能源利益在今天大大地提升了。
70年代,英國公司就勘探發現馬島海域有著極為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石油儲量在60億桶以上,英國想讓它成為自己的“科威特”。
2016年3月份,在一些國家的推動下,聯合國“大陸架界限委員會”判定,馬爾維納斯群島位于阿根廷領海內。這意味著,英國在該海域開采石油是非法行為,不準亂動。
除了能源,馬島對南極地區的戰略利益更為突出。
阿根廷政府認為,本國領土由三部分組成:本土、馬島和南極領土。
馬島是南極門戶,但控制權英國人手里,它成為了英國前往南極距離最近的物資中轉站。英國人還在馬島首府斯坦利港建立了觀測站,有了馬島,英國便有機會在南極搞“圈地運動”。
阿根廷的策略是:控制南極半島(南極大陸最大、向北伸入海洋最遠的大半島)及其附近島嶼,進而掌握太平洋與大西洋之間海上交通要道--德雷克海峽,孤立馬島,鎖住英國勢力。
原本跟阿根廷在南極地區有矛盾的智利,兩國已經聯合起來對付英國,巴西也宣布禁止英國在馬島和南極的一切船只在巴西沿海停靠。
阿根廷是《南極條約》創始國(1959年),也是條約秘書處所在地,中阿兩國早在1988年就達成了南極合作協議。
2017年,《南極條約》成員國協商會議首次搬到了中國召開,這說明中國對南極事務參與度正在加深,中國的國家利益已擴展至南極地區。
南極是中國與阿根廷合作的新支點,中國第三代“雪龍”號極地科學考察船曾多次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港和阿根廷南端的烏斯懷亞港停靠補給物資,第一代“向陽紅10”號和第二代“極地”號科學考察船前往南極均途經阿根廷進行補給。
但英國這個殖民主義余孽,始終威脅著南極通道的安全,它在馬島加強軍事建設,其實就是“南極軍事化”的一部分。
將英國殖民者趕出馬島,是將來必須解決的問題,而英國40年前的優勢也在弱化。
軍事優勢,英國皇家海軍的軍事實力和持久戰能力都在衰落。
阿根廷有了法國背后插刀的教訓,它在軍購領域一定會尋求一位可靠的武器供應國,以確保自己在極端情況能得到武器打擊英國軍隊。
經濟優勢,拉美國家農產品主要出口市場還是美國和歐洲嗎?它們吸引投資者還是西方國家嗎?它們急需的融資資金來源還是英美銀行嗎?
一切都已經被改變了,中國現在是拉美國家最主要的貿易伙伴,也是最主要的投資者,美英那把經濟制裁的大刀正在生銹。
中阿《聯合聲明》第11條是“兩國農業合作的戰略行動計劃”;第14條是,“兩國綠色發展、數字經濟、航天、北斗導航、科技創新、教育、地球科學、公共傳媒、核醫學等領域合作。還有維和與軍事學術、旅游和體育等各領域交流合作”;第18條是“密切本幣互換合作,鼓勵雙方在貿易和投資中更多使用本幣結算,便利兩國企業減少匯兌成本、降低匯率風險”。
從第7條更可以看到,中阿兩國已經簽署了《“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
再對比英國這些西方殖民者,這一百多年它們來給阿根廷及拉美地區帶來了什么?只有剝削、掠奪、欺壓、霸占,甚至是顛覆和軍事政變。
大英帝國,早已日落西山,卻還要到處折騰,我們總是能聽到英國等西方國家在喋喋不休地“教育”發展中國家,沒完沒了地BBB、BBC……
英國外交大臣說“尊重主權”的時候,她怎么不照照鏡子?是誰扣押了委內瑞拉存在英格蘭銀行的黃金?是誰冊封了瓜伊多這個“街頭總統”?是誰幾十年如一日的絞殺古巴?
與其說她是急了,不如說她是怕了,因為英國知道自己霸占馬島的那些優勢正在消失。
中國不稱霸,也沒有興趣去加入什么“富國俱樂部”,我們在強大之后要為那些受到西方欺負的國家仗義執言。
而對于西方來說,中國任何主張公平正義的呼聲,都會被說成“陰謀”,什么解放軍要在拉美建立軍事基地、什么中國要南極建立勢力范圍……這些不正是它們心中的陰謀嗎?
中國對阿根廷的支持是陽謀,是堂堂正正的大國之聲:我們就是要把殖民主義的根給拔掉。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