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重心轉移與烏克蘭危機
張志坤
烏克蘭危機愈演愈烈,戰爭危機觸手可及,前景與出路世所矚目。站在中國人的立場上看,主要問題在于這一事件同中國的關系與關聯。
有人說,如果爆發大規模戰爭,美國及歐洲卷進去的話,中國可以趁機發動國家統一之戰,一舉收復臺灣。這種看法,建立在中俄全面戰略協作理念的基礎上,體現的是“機會”主義態度;
還有人說,烏克蘭危機對中國并不有利,中國不會是俄烏戰爭受益者。他們認為,俄羅斯也好,烏克蘭也罷,這兩個國家都是中國的合作伙伴,彼此兩敗俱傷對中國沒有好處。這種看法,建立在普世性“合作共贏”理念的基礎上,好像只有俄烏合作共贏、進而美俄合作共贏對中國才好處“大大的”一般,體現的仍然是以生意關系為中心的立場;
在此之外,更有白宮當局政要親自出面,指教和訓導中國稱,若俄烏爆發戰爭,對中國沒有好處,理由根據是戰爭會對全球經濟和能源供應造成巨大的影響,意思就是中國作為能源消費大國經貿大國,必將因此遭受慘重的損失。建立在這一說辭的基礎上,美國政客們對中國提出了相關的要求,即中國應該利用同俄羅斯的特殊關系,以“美方希望的某種建設性方式”施加影響,奉勸俄羅斯不要訴諸武力。這樣的希望,既然都對新聞媒體公開了,相信在此之前已經通過外交渠道通知中國了,這很可能是美國對中國最新的重要要求。
應該說,上述第二、第三種的態度之間有明顯的關聯與呼應,二者在觀點立場上耦合重疊,在時間節點上同頻共振,至于是否存在能動積極的配合,局外人就不得而知了。
但不管怎么說,上述不同說法客觀存在足以說明,在中國,有關烏克蘭危機同中國的關系,是一個很有爭議的重要話題。對此,竊以為,我們也可以從如下幾個視角探究一番。
第一,從戰略全局看
從全球戰略全局看問題,烏克蘭危機并非出乎美國意外,甚至可以說,這場危機本就是美國率領其盟友走狗們一手策劃推動的結果,是他們打擊遏制俄羅斯最有力的手段與途徑。筆者認為,同時把中俄兩國當做戰打壓遏制的戰略對象,封殺俄羅斯的戰略出路,是美國早已定下的基本國策(有關這個問題,請參閱筆者文章《冷戰”美國不戰而勝,“競爭”霸權意欲何為》)。在今后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美西方將本著這一戰略設計進行全面、全方位和全力以赴地進行實施。
但是,制造危機與操控危機卻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美西方刻意制造煽動了烏克蘭危機,使俄羅斯戰略地緣周邊烽火連天、使普京焦頭爛額、壓歷山大,這的確讓西方樂不可支,但危機的發展程度與前行路徑卻有超出他們預計預期的可能,也就是說,有可能發展失控,俄羅斯普京當局很可能在危機的強烈刺激下暴起,采取果敢果決的行動,再次一擊必殺,這就是西方所難堪承受的了,而爆發大規模戰爭,就是其中的一種可能。所以,對西方而言,所謂的烏克蘭危機,“危機”的只是在這里而非其它,他們反對烏克蘭爆發戰爭而并不反對烏克蘭危機,事實上他們支持并擁抱烏克蘭危機,平息或消除烏克蘭危機完全不符合他們的利益。這就是西方一直煽動支持烏克蘭危機而現如今卻大叫大嚷反對烏克蘭戰爭的原因。
這就意味著,爆發大規模的烏克蘭戰爭將強烈沖擊美西方既定的戰略預想,將會使全球戰略大局發生強烈的擾動。從奧巴馬當局提出并實施“全球戰略重心轉移”以來,美國一直在穩步地推進這個計劃,現如今已經升級為著名的“印太戰略”,這是美國堅定不移壓倒一切的總目標總任務,烏克蘭危機必須居服從和服務的地位。但如果烏克蘭升級成為全球危機中心、政治熱點與戰略博弈旋渦,把美西方相當資源與精力都拖扯進去,對霸權而言,那就要得不償失、因小失大了。烏克蘭危機同中國的戰略關聯,就是這樣一種關系。
在這種關系之下,中國應該采取怎樣的立場和舉措,相應都也就十分清楚了。如果從某些人“救美國就是救中國”的基本原理出發,中國就理應幫助美國,控制烏克蘭危機的發展,使之不要走向戰爭,更不要爆發大規模的戰爭,只有這樣,美國才能更好更有力地遏制打壓中國——因為在有些人看來,霸權遏制打壓中國是拯救中國免于淪亡的唯一出路。
第二,從謀略策略看
烏克蘭危機之下,中美俄關系將發生什么變化,或者說,這場危機對中美俄關系有怎樣的效應效果呢?
有人將其視為加強中美關系的新機遇。尋找一切機會、抓住一切稻草來改善中美關系,換取白宮當局的心生善意、釋放溫暖,這是一些中國人所矢志不移的追求。在這些人看來,烏克蘭危機就是機會又來了,所以他們堅定地認為,中國應該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加強同美國的溝通協商,努力擴大中美之間的戰略“共識”與共同點。
另外有人認為,烏克蘭危機將加強中俄關系,中俄雙方也應該以此為契機來進一步加強中俄關系。他們認為,這場危機深入發展,將對美西方形成強有力的牽制以和干擾,消耗他們的資源與潛力,尤其將促進歐洲內部的分化,使北約集體轉向亞太的可能性可行性大為降低。從戰略博弈基本謀略策略的角度出發,他們認定,俄羅斯的積極進取與強有力的反擊,有利于大局,有利于中國,反之,如果妥協退讓的話,則中國的狀況將會變得更加惡劣。建立在這種判斷的基礎上,他們認為中國應該就烏克蘭危機問題同俄羅斯協調立場,加強彼此之間的合作,進一步強化與豐富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實質內涵,使之成為應對世界危機和促進全球戰略平衡的有力杠桿。
不同戰略邏輯下有不同的謀略策略,這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表現得十分充分,俄羅斯是這樣,美國是這樣,盡管中國并不是烏克蘭危機的當事方,但在中國也完全是這樣。
第三,從“技術”層面看
有人認為烏克蘭危機是中國外交的一個難題,原因在于,烏克蘭同中國的關系也一直不錯,他們往往要列舉中國從烏克蘭所獲得的軍工技術產品以為證,也列舉烏克蘭原來一些組成部分分離反叛的危險性,說什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將心比心,中國不能贊成克里米亞、頓涅茨克等地獨立等等。所以,他們認為,中國不能太明顯地支持俄羅斯,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是一回事,烏克蘭危機又是一回事,一碼歸一碼,二者不該綁架在一起。
另外有人認為,利益決定立場,在戰略關系與國家利益上,小道理應該服從大道理。所謂烏克蘭同中國的關系,在烏克蘭那里,中烏關系無法同美烏關系相比擬,為了美烏關系,烏克蘭不惜犧牲中烏關系,這樣事情已經屢次發生;同樣,中烏關系也不能同中俄關系相比擬,而必須服從中俄關系,在這個問題上,不能有婦人之仁,更不能婆婆媽媽,技術問題不應該成為戰略取向的障礙。
上述幾個方面說明,烏克蘭危機同中國有密切的關系,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大問題。現在,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中國何去何從,相信人們已經能從中國政府的正式表態中看出端倪。當然,具體爭議將始終在輿論空間中存在,但這場危機所帶來若干啟示值得人們深思。
其一,美國控制世界的能力同霸權的野心不相匹配
煽動制造烏克蘭危機,但又不敢讓危機深化發展成攤牌對決,尤其害怕在美俄之間激活核戰爭程序,這就是美西方所面臨的戰略困境。
這樣的戰略困境說明,美國霸權的戰略野心十分浩大,目前基本的布局與安排就是要將中俄兩國一勺燴,做一并處理,同時還要兼顧朝鮮、伊朗、土耳其等中等強國,但霸權的實際戰略能力卻捉襟見肘、相當有限,不但操縱危機不使之失控的能力有限,而且最后處置危機的能力更是沒有把握,遠非胸有成竹、勝券在握。在這一點上,白宮當局甚至還不如莫斯科普京,這從最近一系列事件上看得十分清楚,比如敘利亞戰爭、阿富汗敗退、哈薩克斯坦危機等,烏克蘭危機只不過是霸權野心與能力矛盾困境的又一例證。野心與能力的反差,說明霸權已無可奈何地走歷史的下坡路了(有關這個問題,請參閱筆者春節前文章《霸權的內耗與外折進程已經難以逆轉》),我們經常講霸權外強中干,可以戰而勝之,其所謂的外強中干就表現在這里。
其二,相關國家應該也能夠在具體事件和具體危機中堅決打退美國的戰略進攻
俄羅斯與中國都面臨如何反擊霸權戰略進攻的問題。美國對俄羅斯戰略進攻的重要抓手,就是北約繼續東擴,而中國,則是深度實施“印太戰略”。針對這樣的進攻,俄羅斯的做法,總的原則看起來是針鋒相對、寸土必爭,這同當年抗戰勝利后毛主席領導人民力量同蔣介石集團的斗爭很相似,因為道理非常簡單,只有具有可信的抗爭能力,才能促進和平,才能使“斗而不破”有堅實的落腳點。“能戰方能言和”,這是顛撲不滅的道理。我們相信,俄羅斯能做到的,中國更能做到,因為中國比俄羅斯更有實力,相應所擁有的戰略條件也更好。對中國而言,類似烏克蘭這樣的危機,今后有很大可能要在臺海、朝鮮半島、南海、中印邊界以及中南半島緬甸等地發生,俄羅斯處理烏克蘭危機的做法可以成為中國可資借鑒的生動案例。
其三,中美關系應該也注定要持續經受戰略暴風雨的洗滌沖擊
烏克蘭危機讓俄美關系經受了強烈的沖擊,但對俄羅斯而言,這也沒什么了不起的,俄羅斯并非不堪承受。事實上,冷戰結束這些年來,除了曇花一現的葉利欽時期美俄蜜月之外,其余的都是俄美之間硬碰硬的較量,用一句民間俗語說就是“死磕”。俄羅斯同美國死磕這么多年、這么多次、這么厲害,俄羅斯仍然是俄羅斯,不是變弱了,而是變強了,得失相較,得大于失,以至于現如今美國及其西方走狗們對俄羅斯表現出明顯的恐懼。
中美關系是否也應該經受這樣的沖擊鍛造呢?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大問題。長期以來,一些中國人對中美關系視若珍寶、呵護備至,連國內輿論中一些對霸權不恭不敬的話都畏之如蛇蝎,必除之而后快,生怕刺激美國,惹怒美國。對中美關系小心翼翼、耿耿于懷,好像這是碰不得的寶貴瓷器珍貴文物一般,總是投鼠忌器、畏首畏尾,擔心中美關系失控。這樣的心態實際上不利于中美關系的健康發展。正如當年毛主席所指出的那樣,在武松看來,景陽崗上的老虎,刺激它也是那樣,不刺激它也是那樣,總之是要吃人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應該煥發武松精神,對霸權的進攻,完全可以放開手腳,特別是在臺海、朝鮮半島、南海、中印邊界以及中南半島等這些地方,“堅決斗爭”應該成為中美關系的主基調。
美國的全球戰略重心轉移還在持續的進行之中,節奏、步伐與力度都越來越大,對此,中國不能坐視不理、高高掛起,而應致力于打斷和破壞霸權所推動的這一進程。具體機遇和抓手在哪里,類似烏克蘭這樣的危機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人們不妨設想,如果有朝一日爆發大規模的歐洲戰爭,這對中國而言,將不啻是天上掉下來的大餡餅。當然,天上掉餡餅的事兒不可能,但自己做餡餅的具體努力卻不可偏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