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美國搞好關系,中國就沒有出路嗎?
張志坤
中美關系惡化,中國就沒有出路了嗎?現如今中國已到了必須直面這個問題的時候了。
曾幾何時,相當一些中國人堅定地認為,跟著美國就意味著富裕,就能實現發達與進步,這是中國走向現代化的不二法門,也是對外開放的主要指向。為此,中美關系就必須好起來才行,即只能搞好而不能搞壞,或者說至少也要壞不到哪里去。正因為這樣,所以有人把中美關系上升到中國國家核心利益的高度,認為中國應該不惜代價、盡一切可能維護中美關系,使中美關系走在中國所判定的正確的軌道上。迄今為止中國國內有關中美關系的主要理論學說基本上都是為著這一宗旨服務,時至今日,大部分“專家”、“學者”總體上依然在圍繞這個目標打轉轉,他們從未設想中美兩國會有全面“脫鉤”的那一天,更不曾設想中美關系還將走向對抗、走向全面的攤牌破裂。
也正因為這樣,所以長期以來有關中美關系超前性、前瞻性研究在中國基本上都無從提起。美國將對中國采取哪些打壓措施,將實行哪些方面的攻擊,總體上并不能得到預報預警,每每總是在美國采取行動之后才進行一通解釋說明。簡單地說,就是過后裝明白、事后諸葛明,“為什么”、“因何”之類的文體大行其道,這就是當代中國形形色色所謂的戰略“智庫”的本來面目。
更正因為這樣,所以上述這些人構成一個驚人的群體,他們不僅是在物質與利益關系上對美國高度依賴,而且在精神上、情感上對美國也高度依賴,給人們的印象,則在相當程度上凝成了當代中國龐大的親美親西方勢力與集團,這股勢力與集團是如此顯赫,以至于產生這樣的威懾,即相當一些后進學人不得不采取兩幅面孔,一副是面對民間大眾的面孔,這副面孔要表現得愛國反美,以便獲得民眾的認可,另一幅面孔則面對他們的學術權威,這幅面孔要表現得親美西化,不然就得不到這些人的認同青睞,就要在職稱、崗位、名氣等發展進步進程與空間方面受窘受制。這也就意味著,當今中國某些思想價值領域,在某些深層面上,任然是西化思維的天下,仍存在嚴峻的撥亂反正的任務。
但是現在,中美關系已經發展到難以搞好或者說不堪搞好的地步了。所謂難以搞好,是因為對方為此開列的條件太嚴重、太苛刻了,美國朝野政要經常放風說,中美不必注定對抗沖突,還是可以以緩和、友好與并存發展的。但他們這樣講有一個不言而喻的前提條件,那就是中國必須遵循美國所確定的規則,必須答應美國所提出的要求,但這個代價卻為中國所不能承受——不是所有中國人都不能承受,上述中國“專家”、“學者”中的大部分都能承受,他們可以為搞好中美關系不計代價,所不能換承受的是大多數中國民眾,他們出于愛國主義,出于維護中華民族根本利益,不會也不可能答應美國的條件要求;所謂不堪搞好,是因為美國對中國戰略打壓已經走進全般發力、全面發功的狀態,霸權已經不是在幾個點上同中國有沖突有分歧,而是瞄準一切有利于中國的地方開火開戰,舉凡對中國有益的事情,一概都要遭到美國的狙擊破壞,其中特別是瞄準了中國的核心與要害狠狠下手,就是要置中國于死地,而不給中國任何出路與空間,最根本的,則是美國要徹底打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盡管目前美國還沒有對中國直接開戰,但不流血和不見硝煙的總體戰已經點火發動了,已經在中美之間如火如荼地進行了起來。在這種情形下,中美關系今后將越來越無法收拾,也不堪收拾了,挽救中美關系使之重回正軌的努力必將歸于徒勞。筆者從不做事后諸葛亮,可以先把話放在這里,可以等若干年后再觀后效。
在這種情況下,繼續奉行中美關系只能搞好不能變壞的思維不會讓中國找到光明的出路,也不會給中國帶來新的發展進步,這條路已經明顯地成為一條死胡同。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必須基于中美關系惡化直至破裂攤牌的戰略背景去尋找并找到自己的出路,以期實現新的發展跨越。這是中國當前與今后一個時期所面臨的重大戰略課題。
為此,中國必須為中美“脫鉤”做好準備,也必須為中美關系回到1949年的狀態做好準備,甚至還要為新的“抗美援朝”運動做好相應的準備;
為此,為此,中國就應該立足于新階段去構建新的發展格局、實現新的發展,這就要在思想上破除有關中美關系既有的迷信,在實踐上走出依賴美西方的種種誤區,在對外開放的取向上扭轉唯美西方馬首是瞻的迷失,在全球戰略關系上,借助于百年未有大變局下世界大動蕩、大改組的機遇,重塑中國的對外關系格局,
總之,面對霸權,中國已經到了再一次從內到外、由表及里、從思想到行動完全徹底施行“別了,司徒雷登”行動的時候了,這將成為中國戰略領域的一次自我革命,主動施行,主動有利,被動應對,難堪不利。中國道路想要越走越寬闊,越來越光明,必須離美國越遠越好。這當然就要具體地體現在中美關系上。墨西哥與古巴的悲哀,就在于離美國太近,而離上帝卻太遠。前蘇聯也是這樣,也是在同美國關系越來越密切、越來越攜手合作的進程中把自己毀掉湮滅,這樣的教訓可謂深刻。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