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路透社發表一篇有關臺灣“潛艇國造”計劃進展情況和各國協助臺灣發展潛艇的深度報道。報道稱,美國、英國、澳大利亞、韓國、印度、西班牙、加拿大正在幫助臺灣制造潛艇,在多國政府默許和多國專家協助下,臺灣目前已經采購到潛艇建造所有的關鍵部件和技術,有望在2025年向臺灣海軍交付首艘自產先進柴電潛艇。
蔡英文的臺灣“潛艇國造”計劃由臺灣中山科學研究院負責設計,臺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負責建造,預算為160億美元,計劃建造8-10艘潛艇。報道稱,臺灣制造的潛艇原型艦計劃于2023年9月前完成全艦建造,2023年9月下水,2023年年底前展開海試及各項測評,2024年交付臺海軍。
在臺灣推進“潛艦國造”計劃中,美國、英國、澳大利亞、韓國、印度、西班牙、加拿大等7個國家及其相關廠商和專業人士對這一計劃提供了幫助。報道稱,通過大量調查后確認,發揮最關鍵作用的是美國和英國,其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提供“紅區”裝備“綜合戰斗指揮系統”,L3哈里斯公司負責攻擊系統組件整合,雷神公司提供數字聲納等關鍵技術,裝備有霍尼韋爾等軍工企業聯合生產的MK48重型魚雷和波音-整體防衛系統公司的潛射“魚叉”反艦導彈,使用美國的作戰系統就意味著臺軍潛艇將實現與美國之間的數據互通,甚至可以接受美軍指揮。英國政府向英國企業對臺出售重要硬件、軟件及工程師派遣發放了許可。路透社分析的英國政府數據顯示,近年來獲準從英國出口到臺灣的潛艇技術的價值呈“指數級增長”。英國皇家海軍潛艇艦隊退役準將麥吉是潛艦計劃人員招募工作的核心人物,他協助一家設在直布羅陀的公司招募工程師,其中包括皇家海軍退役人員,澳大利亞、韓國、印度、西班牙、加拿大等國的工程師、技師人員與海軍退役軍官,向臺灣提供潛艦建造的專業幫助。
長期以來,美國是一邊向臺灣出售先進武器,一邊幫助臺灣發展先進武器,已經使臺灣具備一定的防衛能力。目前美國已經向臺灣提供了“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魚叉式”地對艦導彈系統,正在幫助臺灣研發自產射程1500公里的“雄升”中程導彈系統,現在美國又組織一批國家幫助臺灣制造潛艇。
上世紀80年代,荷蘭向臺灣出售常規動力潛艇后,中國將與荷蘭的外交關系降為代辦級。為了恢復兩國關系,荷蘭于1984年與中國簽署協議,聲明“不會批準任何新的對臺軍售許可”,該協議仍然有效。
報道稱,在這次幫助臺灣發展潛艇過程中,日本和德國等國因擔心中國大陸的報復和制裁沒有參與。日本曾非正式討論幫助臺灣制造潛艇計劃的議題,但討論的結果是——不予支持。另有消息稱,日本三菱和川崎重工的退休工程師組成的一個團隊參與了臺灣自造潛艇的設計方案投標。德國也有一家曾答應提供潛艇關鍵設備的公司突然終止了交易,報道稱,這家德國公司的母公司在中國擁有廣泛的商業利益。對于路透社的報道,韓國總統府稱,有關報道并不屬實,但官方正在查核是否有以個人身份向臺灣非法提供情報的情況。
隨著美國等國向臺灣出售并幫助臺灣發展越來越先進的武器,必然增加大陸武統臺灣的難度。最近一段時間,蔡英文當局證實美國在臺灣島上有駐軍,而且駐軍還在增加。美國政府官員和軍方高層越來越頻繁地乘坐軍機抵達臺灣。我的擔心,一是美軍駐臺規模會越來越大,甚至可能在臺灣開設軍事基地。二是在幫助澳大利亞建造核潛艇之后,美國有可能幫助臺灣發展核武器。三是像在韓國一樣,將臺灣軍隊納入美軍體系,美臺軍事一體系化,掌握臺灣軍事指揮權。如此臺灣問題將變得更為復雜。
對于美臺關系的新動向,中國應該采取非常手段。
第一,堅決打擊臺灣經濟,不能讓臺灣當局一邊每年從大陸賺取大量順差,一邊用這些錢去購買和研制先進武器對抗大陸,必須針對臺灣經濟制定鉗制政策,摧毀臺灣經濟,使臺灣沒有錢去購買和發展武器裝備。
第二,繼續公布臺獨頑固分子名單,并對為臺獨分子和民進黨提供資金的臺灣企業和金主實施嚴厲制裁和懲罰,就像制裁臺灣遠東集團和處罰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一樣,嚴厲震懾頑固臺獨分子和為其提供資金的金主。
第三,對幫助臺灣發展潛艇的七個國家及參與的公司,特別是美國和英國的公司進行嚴厲制裁,將這些國家所有參與幫助臺灣發展潛艇的公司全部趕出中國市場,絕不手軟,絕不能讓這些公司一邊在中國市場撈金,一邊幫助臺灣發展武器裝備。
第四,鑒于中美關系越來越緊張和臺灣當局越來越囂張,大陸應加大對臺灣島的軍事壓力,軍機穿越臺島、軍艦圍困臺島應該實施并成為常態,做好隨時武力解放臺灣的軍事準備。
中美在臺灣問題上攤牌的日子越來越近,不管美國、日本、澳大利亞、英國等在臺灣問題的表態多么兇狠,我們只須堅定地按自己在統一祖國方面的戰略部署穩步向前推進,主動作為,制造時機,采取斷然措施,雷霆一擊,一舉實現祖國統一。
這一次,一定要對美英澳印韓西加等七個國家及參與幫助臺灣發展潛艇的公司實施嚴厲制裁,行動比任何語言和抗議都有力量。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