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第13輪軍長級會談不歡而散
印方漫天要價 中方強硬回擊
從尼赫魯到莫迪 印度在邊境問題上
一以貫之的“冒險主義”和“投機主義”
會否將再次推高戰略誤判的可能性?
中國與不丹突破性簽署諒解備忘錄
釋放怎樣信號?
會否增加“戰略配重” 制約印度的南亞霸權?
今日看世界
一、中印邊境風波再起加劇今冬緊張局勢
中印第十三輪軍長級談判陷入困境,這增加了中印邊境再次迎來一個緊張對峙冬季的可能性。解放軍西部戰區發言人發布通告稱“印方仍堅持不合理也不切實際的要求,為談判增加了困難”,并毫不客氣地說“希望印方不要誤判形勢,珍惜當前中印邊境地區來之不易的局面。”通告簡短,但信息量巨大。這是中國自2020年邊境沖突以來,態度最為堅決,措辭最為嚴厲的一次。
圖源:“鳳凰衛視”微信公眾號
印度究竟提出了什么樣的不合理的、不切實際的要求?梳理印度官方表態和輿論報道可以發現,印度要求中方恢復所謂的“2020年4月之前的狀態”,就是讓中方把原本就屬于中國的土地讓出來,而中國軍隊對不少地區的實際控制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經開始,甚至在班公湖已經鋪設了光纖連通了5G信號。
圖源:“鳳凰衛視”微信公眾號
另一個要求就是希望中方撤走集結在邊境的部隊,恢復過去印度在邊境地區擁有壓倒性軍事力量的“原狀”。但哪有只允許你方邊境屯兵,不允許我方防衛的道理?很顯然,這樣的要價也是中方不可能接受的。
圖源:“鳳凰衛視”微信公眾號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
中國與南亞研究中心秘書長 劉宗義:
在邊界問題上,印度漫天要價是它的一貫作風,因為它繼承了英國殖民者關于中印邊界的一些劃分,那些“條約”都是沒有經過當時的中國政府簽字確認的,但是對于印方來說,它們認為那是正式的“條約”。
圖源:“鳳凰衛視”微信公眾號
?劉宗義:中印雙方對于實控線的解讀有不同的看法,印方一直認為它所堅持的實控線就應該是中印雙方共同堅持的實控線。印度認為現在它占便宜的,占有優勢的算作實控線,它沒有占到便宜的地方,它就說實控線位于中國軍隊的后方,并且不斷地向前推,雙方爆發爭執點也越來越多。
圖源:“鳳凰衛視”微信公眾號
實際上,在第十三輪軍長級會談開始之前,新德里就已經開始了它的表演。會談前印度媒體大肆造謠稱“印度挫敗了中國軍隊的入侵,并短暫扣押了數百名解放軍士兵”。不過,就在印度媒體自嗨的第二天,在中國社交媒體上出現了多張疑似去年加勒萬河谷事件中被俘的印度士兵照片。很多印度人大呼“不相信”,頓覺喪氣。視頻顯示,大批鼻青臉腫的印軍士兵在全副武裝的解放軍隊列中間行走。而被俘印軍有些被蒙住雙眼,有人腳受傷,被俘的受傷印軍均已獲妥善包扎。
圖源:“鳳凰衛視”微信公眾號
除了編造假新聞,印度的輿論混淆視聽的手段也是讓人嘆為觀止。去年6月加勒萬河谷沖突,以印軍精心安排上門挑釁為開始,以印軍潰不成軍,20名印軍死亡、70多人受傷被俘結束。
圖源:“鳳凰衛視”微信公眾號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印度人竟然把他們在加勒萬河谷的慘敗,拍成“抗中神劇”《加勒萬河谷大捷》搬上熒幕。有網友評論“打不過,戲來湊”“戰場上丟的面子,就從寶萊塢電影里找回來”。印度人不惜歪曲事實,“喪事喜辦”的本事,無人能敵。
圖源:“鳳凰衛視”微信公眾號
二、歷史總是有驚人地相似
印度如今的"戰略誤判"與1962年如出一轍
過去幾十年,印度在邊境問題上一貫有著“冒險主義”和“投機主義”傾向,采取“前進政策”、“蠶食政策”,認為“占領即占有”。印度不斷示強、不愿妥協的“底氣”究竟是從何而來的呢?眼下,印度戰略界不少人認為,印度當前面臨的國際環境較中國更為優越,中國承受著美國的戰略打壓,而印度則在國際舞臺“長袖善舞”。
圖源:“鳳凰衛視”微信公眾號
在此情況下,印度傾向于認為不管其如何“折騰”,中國都無暇抽身反擊。歷史總是有些驚人的相似之處,這與1962年中國對印自衛反擊戰前,尼赫魯政府認為“中國不敢在中印邊境訴諸武力”的戰略誤判,如出一轍。
圖源:“鳳凰衛視”微信公眾號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
中國與南亞研究中心秘書長 劉宗義:
印度在中印邊界問題上一直有著搞戰略投機的心態,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1962年的中印邊界沖突,還是今天的這種邊界對峙都有大的這種國際背景。當時1962年左右,中國和蘇聯、美國的關系都在惡化,中國國內當時是三年自然災害之后,所以尼赫魯在國會當中說“中國士兵餓得都爬不起來了”。他們認為這是侵蝕中國邊界占領中國領土的一個“大好時機”。在印度國內,它也有很大的壓力,特別是尼赫魯土地改革失敗之后,他要轉移國內矛盾。所以當時尼赫魯會不顧一切地要在邊界地區,推動所謂的“前進政策”,由此導致了1962年中印邊界沖突的發生。
圖源:“鳳凰衛視”微信公眾號
?劉宗義:而去年加勒萬沖突發生的一個重要的背景,對于中國國內來說是因為我們國內發生了新冠疫情。印度的戰略精英認為,中國內外交困,正好趁此時機在邊界地區侵蝕中國領土,挑起事端。除此之外,印度還想趁著中國新冠疫情爆發的機會,來推動全球產業鏈、價值鏈向印度轉移。所以印度一方面是為了向西方國家示好,顯示它在牽制中國方面的戰略價值,同時也希望美國、歐洲把大量的資金投入印度,幫助印度實現經濟崛起。
圖源:“鳳凰衛視”微信公眾號
?劉宗義:而如今,印度對華的戰略誤判存在三個方面:
第一,認為中國在東部沿海現在面臨美國以及西方的巨大的壓力,特別是最近一段時間的臺海問題,“中國不會東西兩線同時作戰”。所以如果美國在東部對中國的戰略壓力很大,印度認為“中國應該在西線向它讓步”。
圖源:“鳳凰衛視”微信公眾號
第二,印度它有推動它一些國內進程的需要。現在莫迪政府推行的印度教民族主義政策引發了很多矛盾,而且還因為經濟改革引起農民的抗議,印度有向外轉移矛盾的需要。第三,就是印度對中國在維護領土方面堅強的決心,存在誤判。
圖源:“鳳凰衛視”微信公眾號
三、中國與不丹簽署諒解備忘錄
會否增加“戰略配重” 制約印度的南亞霸權?
10月14日,中國與不丹簽署了具有歷史意義的《邊界談判諒解備忘錄》,這是兩國自1984年開始進行談判以來,歷經24輪邊界談判和10輪專家會談的努力成果。中國與不丹邊境情況真的很復雜嗎?事實上,雙方關于劃界問題本身并沒有難以跨越的障礙,如果有,那就是印度。
圖源:“鳳凰衛視”微信公眾號
中國與不丹接壤邊界約600公里,目前至少有6個區域沒有正式確定邊界,其中包括洞朗地區。四年前,印度單方面宣稱不丹向其“求助”,于是悍然出兵洞朗。中印兩國曾在這里發生過長達73天的嚴重軍事對峙。這也是為什么這一諒解備忘錄引起外界高度關注。
圖源:“鳳凰衛視”微信公眾號
自1949年不丹與印度簽訂《永久和平與友好條約》以來,不丹的外交事務都必須接受印度“指導”。雖然在2007年修訂了新條約,不丹可以自主決定外交事務,但是內政、軍事等很多領域仍然被印度把持著。
圖源:“鳳凰衛視”微信公眾號
不丹同世界上52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但卻不包括任何一個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背后的原因也是因為“保護國”印度反對不丹與其他大國“交往過甚”。印度還在不丹保持了一定規模的駐軍,美其名曰是幫助不丹訓練,實際上就是“看管”不丹。
圖源:“鳳凰衛視”微信公眾號
而今,面對不丹與中國之間的積極互動,對于一直操縱不丹的印度來說,無疑是一種挫敗。印度外交部雖第一時間發表看法,但其言論已相當拘謹,對于不丹是否提前通報的問題更選擇沉默。因此,不排除印度會對不丹進一步施壓,為中不兩國最終解決邊界問題制造更多障礙。
圖源:“鳳凰衛視”微信公眾號
四、“南亞小霸王”印度
為何總是與鄰國處不好關系?
印度一直謀求在南亞的主導地位。然而不論是冷戰時不結盟運動和第三世界的領導權,或是1962年中印戰爭,還是1971年挑起第三次印巴戰爭肢解巴基斯坦,加上發展核武器,走上公開擁核的道路,印度的大國崛起之路,一直伴隨著與周邊國家的糾紛,把鄰居幾乎“得罪”個遍。
圖源:“鳳凰衛視”微信公眾號
不僅如此,印度獨立后也沿襲了英國殖民者地區霸權主義的膨脹,長期干涉不丹和錫金的內政和外交,直至1975年將錫金吞并為印度的一個邦。印度把巴基斯坦看成是“死對頭”,把不丹、尼泊爾、馬爾代夫、斯里蘭卡甚至孟加拉國都看成是印度的“后院”,對南亞鄰國和中國發展關系看成是“包圍印度”。
圖源:“鳳凰衛視”微信公眾號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
中國與南亞研究中心秘書長 劉宗義:
印度人和周邊國家的糾葛是英國人留下來的,它是完全地繼承了英國的這種霸權主義,并且把南亞和印度洋地區看作自己的勢力范圍,不容其他國家“染指”這個勢力范圍。所以當我們中國還有其他國家與印度周邊的一些小國開展正常的經貿關系的時候,印度人都認為那是在“侵蝕它的勢力范圍,在挖它的墻角”,所以它的反抗非常地強烈。如果是印度人不能改變這種陳舊的霸權主義心態、陳舊的勢力范圍的觀念,印度和周邊國家的關系是搞不好的。
圖源:“鳳凰衛視”微信公眾號
五、美國的因素也影響著印度的鄰國外交
上月底,印度總理莫迪在赴華盛頓參加四國安全機制峰會,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雙邊會晤。雙方聲明加強美印防務合作,美方稱印度是“主要防衛伙伴”。與此同時,10月中旬印美日澳在孟加拉灣啟動了今年“馬拉巴爾”海上演習的第二階段,是歷屆“馬拉巴爾”軍演中規模較大的一次。
圖源:“鳳凰衛視”微信公眾號
而將“馬拉巴爾”納入“四方”體系,是美國試圖維護海上霸權的“舊瓶裝新酒”,試圖以較小成本推動所謂“印太”戰略。在美國軟硬兼施下,英國和一些歐洲國家已紛紛派遣軍艦深入“印太”,以不同形式參與了所謂“自由航行行動”,營造一種“人多勢眾”的架勢。
圖源:“鳳凰衛視”微信公眾號
巴基斯坦前常駐聯合國代表洛迪此前在《黎明報》撰文稱,美國越來越明顯的反華策略可能讓印度成為華盛頓更緊密的經濟伙伴,美國也將加大力度把印度塑造成一個對抗中國的“戰略配重”。美國對新德里的扶持正使得印度在處理與鄰國的爭議問題上越來越大膽。
?主持人:盧琛
圖源:“鳳凰衛視”微信公眾號
印度對待中印邊界問題充滿了“機會主義”色彩。這種“機會主義”態度顯然拉低了印度作為一個大國的國際政治格局。邊界問題觸及所有國家的尊嚴,當兩個大國出現邊界糾紛時,必須按照大國關系的邏輯加以管理,試圖脅迫對方作出不符合現地形勢、并且有損其國家利益的讓步無異于倒過來給自己出難題。真正具有戰略遠見的大國會包容一定的邊境摩擦,并對這些摩擦加以管控,把它們置于適當的位置上,不讓它們成為國家關系的一切。
圖源:“鳳凰衛視”微信公眾號
中國駐印度大使孫衛東此前表示,邊界沖突從歷史長河中看,只是短暫的一瞬間。雙邊關系歷經考驗,應該更加具有韌性,不受一時一事干擾。“中印關系大局沒有改變、不需要重置”是中方的既定立場。在這一大前提下,應該做的是管控具體邊界分歧,推動雙邊關系早日重回正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