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華為高管孟晚舟女士在被加拿大無理扣壓、美國要求引渡的司法官司中歷經磨難1028天后,終于歸國了。孟晚舟歸國引來國人的一片歡呼,緣由在于這已不是孟女士個人的事件,已關系到中美、中加國家關系的事件,是中國外交史上的一次重大勝利。
中國作為一個文明古國在近代、現代史上受到的屈辱太多了,割地賠款、仰人鼻息,低三下四、無力維護自己國家的權益,更是無力保護在外國中國公民的安全,真的是弱國無外交啊,孟女士的歸國確實顯示出國家的強大!
今天孟女士歸國向世人顯示,中國不再是受人欺侮的中國,中國不再以他人馬首是瞻,面對強盜,敢于拿起獵槍。這也是國人為什么特別看重孟女士被加拿大無理、無法拘押一千多天后的歸國。
孟女士歸國了,一些人以為,這意味著中美關系有緩和的跡象,這就有點太主觀了,美國根本不會因釋放孟女士而放松對中國的各種打擊、威脅和壓制。從孟晚舟事件中我們總結出的經驗教訓似乎是,中美博弈將會越來越激烈。
其一,孟晚舟事件意味著我國人員在對外經濟活動進入西方國家地域時安全可能受到威脅,這進一步證明,中美博弈只會更加激烈。
孟晚舟事件人們最大的疑問就是孟女士違反了什么法律,是國際上的法律規定還是美國的法律規定?還是根本沒有違反任何法律規定,國人普遍認為這是莫須有的罪名,既是美國對中國人員進行迫害的政治事件,亦是強盜行徑的事件。
如果沒有違反任何法律,那么孟晚舟事件帶給我們的是什么?美國無法、無理扣押中國海外人員并非一兩例,但企圖把孟晚舟從他國引渡到美國則是罕見的事件。可以認為,孟晚舟事件的性質實際上是美國針對我國的又一次“銀河號事件”,也是又一次的轟炸我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事件,完全屬于強盜行徑、像是對中國企業的掠奪事件。
孟晚舟事件值得深思的是,美國以所謂司法名義行強盜行徑,在中國與美國的關系中開了極為惡劣的先例。這種強盜行徑還是以所謂美國國內法、某些國際協議為理由進行的。這意味著,我國在國外的所有經濟活動和參與經濟活動的人員只要進入西方集團國家的地域其安全都將可能受到威脅,這恐怕是孟晚舟事件的關鍵所在,在國際活動中美國以國內法進行長臂管轄的事件層出不窮,孟晚舟事件不會是最后一起!
我國對外開放幾十年,出國出境人員越來越多,可謂遍及世界各國,如何保障我國出國人員正常活動的安全,確保出國人員不受美國及其西方盟國的騷擾和無理、無法扣押已是無法回避的、新的重大課題。
此外,我國企業在對外經濟活動中簽署某些國際協議時一定要注意回避對我們不利的條款,有些協議不該簽署的一定不能輕易簽署,不要想當然地以為只要是國際協議一定要簽署,一定是安全公正的。
美國為什么很多國際協議根本不參加,不承認、不簽署,如國際海洋法公約,禁止生物武器公約,誰奈其何?人們都說那是對他行使霸權不利,可美國認為這是美國的國家利益,不簽署國際海洋法公約,它可以橫行世界,不簽署禁止生物武器公約,它就可以放毒,強盜能允許限制他在搶劫時使用什么武器嗎?
正因為制造孟晚舟事件不僅是政治迫害,還是強盜行徑,這從根本上決定了中美之間不會因孟女士被有條件的釋放出現什么關系緩和,相反,我國對這種強盜行徑應該嚴厲反擊。大家可以想想,當一個人或一個旅隊、一個商隊被強盜搶劫后,因多種原因逃出生天,還會和強盜建立一種友好關系?
再明白點講,美國制造孟晚舟事件等于打我國一悶棍,棍子收回了,我國與美國的關系反而會好?我國不該反擊一棍嗎?
一句話,加拿大扣壓孟女士是無理、無視國際法的強盜行徑,形同攔路搶劫;美國企圖引渡孟女士是無理、無視國際法、是加拿大攔路搶劫的幕后主使,他們對孟女士的司法指控是莫須有的,是在制造國際冤案。
當這個國際冤案的被扣主角兒孟晚舟被有條件釋放后,我們反而要與美國緩和關系?對于美國和加拿大的強盜行徑,我們應該端起獵槍啊。可見,中美博弈不會向緩和的方向發展。
其二,孟晚舟歸國并不是無罪釋放,也不意味著事件徹底結束,中美之間的博弈還會持續,還有可能升溫,美國不會輕易放棄對自己有利的籌碼。
在孟晚舟事件中,人們對孟女士的歸國有多方面的思考,普遍強調這是在不承認有罪的情況下歸國的,換個說法,孟女士不是無罪釋放。有媒體報道“無罪歸國”之說,但事實是“不承認有罪”歸國,這性質完全不一樣。這證明,孟晚舟事件沒有徹底結束,對此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
孟女士作為中國的公民,正常在國外履行公司的公務卻被無理、無法扣壓在加拿大,竟然還攤上司法官司,被指責有罪,受到非法待遇。從法律的角度講,孟女士是被美國和加拿大視為犯罪嫌疑人的,過去是嫌疑人,歸國后仍然是嫌疑人,孟晚舟事件什么時候結束還有疑問。
這里有一個離奇的細節,很多人都不肯提及,那就是美國法院對孟女士的視頻審判。憑什么孟女士要被美國法院視頻審判?如果被強行引渡到美國,由美國法院來審無話可說,強盜行徑阻止不了,但在加拿大視頻審判,憑什么?洋洋灑灑兩大類罪名、幾十項具體罪名,審判居然還沒有定論?中國人在加拿大被扣,不僅加拿大法院要審,美國法院也要審,孟女士不是無罪歸國的,我們還能沉浸在孟女士歸國的興奮中嗎?
如果被判有罪,引渡美國將是必然的,但若被判無罪,那不僅是無條件釋放的問題,還是可以反訴對方,還可以要求賠償。問題是,實際審判中沒有看到無罪的判決,釋放是有條件的。據媒體報道,孟女士是在不承認有罪的情況下被釋放的,或者叫暫緩起訴。什么意思?法院變相地說孟有罪,只是現在不起訴,或許延后還會起訴你,司法指控沒有撤消。
要知道,對孟女士起訴的罪名有兩大類,幾十項具體罪名,美國隨時可以用其中的任何一個罪名恢復起訴,也就是孟女士受到指控涉及的官司還要打,客觀上看她還是美國的犯罪嫌疑人。況且我們得注意,孟女士不承認有罪是其主觀意愿而非法官的判決,無論是加拿大法官還是美國法官都沒有做出無罪的判決,而實際上因孟承認了部分事實已被美國法官視為有罪。
從這一角度來看孟晚舟事件,中國有一句老話“戰斗正未有窮期”來形容孟女士的歸國是十分恰當的。
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因這一次孟女士的歸國、中國外交史上的重大勝利而沾沾自喜。特別是我們不能誤以為因孟女士的歸國,會導致中美加關系走上正軌,無論是從中國崛起的角度來看,還是從國際大背景角度來看,這根本不挨邊。
就孟女士歸國指望中美關系會緩和不是有點樂觀了而是一種誤判,談不上。這不僅是因孟晚舟事件是一個美國、加拿大制造的國際冤案,關鍵是這一事件在中美關系中完全是一件被放大的事件,美國是企圖通過放大孟晚舟事件在中美國際博弈中獲取較多的利益,不僅是要打擊中國的高科技企業,阻止中國高科技的發展,還是在中美博弈中為美國增加一個籌碼。
大家非常清楚,孟晚舟事件出現之前,中美關系已陷入僵局,孟事件不過火上澆油而已,不澆油亦大火燃燃,孟的歸國不會息火,故而也不會改變中美關系的基本態勢,中美博弈該發展還是要發展的。
其三,中美之間的博弈因美國要阻止中國崛起,仍會制造新的種種緊張事態,仍會不擇手段制造事件,只有我們想不到的,沒有美國不敢做的。
從中美關系的大局來看,由于孟女士不承認有罪而歸國雖導致美國的企圖沒有實現,但美國的企圖仍在,沒有孟晚舟事件,美國仍會制造新的事端,搞新的花招,玩新的貓膩。也就是說,中美博弈中美國不僅可能利用孟晚舟事件制造新的緊張態勢,更會找出某些理由制造新的事端。
需要澄清的是,很多人都把孟女士的歸國視為美國的退讓,在下非常不解。一個強盜搶劫、掠奪沒有成功,根本不是退讓不退讓的問題,而是沒有抓住,何來退讓?
事實是中美雙方都不會改變自己的戰略目標,孟晚舟事件只是中美之間博弈的小插曲,對中美之間的博弈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也不會因孟女士的歸國,中美之間的博弈其形式、內容發生根本變化,激烈程度不會向緩和的方向發展。
可見,無論有沒有孟晚舟事件,中美關系的變化也是按照國際關系變化規律變化的,中美關系的變化是中美之間博弈的大局所決定的,是中美不同的追求所決定的,是中美之間存在的各種矛盾決定的,美國不會因孟的釋放而改變對我國的基本政策,也不會改變美國對我國的基本戰略,所有對中國的軍事威脅、所謂的自由航行會依然如故,更不會放棄干涉我國內政、放棄肢解我國、放棄阻撓中國崛起的企圖。如是,我們只能設想美國還會不擇手段的制造事端,還會制造類似的孟晚舟事件,幻想中美關系緩和極不現實。
換個說法,美國作為強盜國在中美博弈中永遠會不擇手段地來損害我國的利益,在中美博弈中還會花樣百出地運用種種強盜手段、施展種種卑鄙伎倆來謀利,能出現銀河號事件、能出現南海撞機事件、能出現轟炸我國駐外使館事件,能出現孟晚舟事件,那今后一定還會出現類似的事件,這是我國必須提高警惕的,也是孟晚舟事件后的經驗教訓。
從孟晚舟事件中我們有了在中美博弈中的新經驗,面對美國的訛詐和無賴手段要敢于堅決反擊,沒有堅決的反擊就沒有孟女士的歸國。
中國人有句古話,以牙還牙,以眼還眼。我國若想避免再度出現孟晚舟事件的類似事件,在中美博弈中必須敢于針鋒相對,敢于以美國的手段對付美國,與其治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放眼中美關系博弈大局,一定要敢于在多領域擴大對美國博弈的范圍和增加對美博弈的手段,寇能往我亦能往。
此外,應該清楚孟晚舟歸國不是美國放棄了原有打壓中國科技發展的企圖,雖說美國在孟晚舟事件中實在沒有撈到什么油水,無奈之下換換跑道。但新的跑道一定有新危險,我們得警惕美國是不是在放線,放孟晚舟歸國或許沒有那么簡單。
孟晚舟事件告誡我們,在中美博弈中必須隨時準備應對來自美國多方面的新挑釁,不能指望中美關系的緩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