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中日關系近年來最大的變數是日本干涉中國內政特別是臺灣內政公開化,居然把日本與臺灣的關系視為“鼻子與嘴唇”的關系,以離日本近為由,儼然把臺灣視為日本身上之物,可謂狂妄至極。
可臺灣是中國的一個省!若說離得近,那日本離中國也非常近,日本算是中國的一個省嗎?在下指的可不是琉球群島,指的是二戰后的國際法律文件規定的日本四個本島。
過去日本一直是在暗中支持臺獨,如今終于撕下偽裝,公然把我國的臺灣省與日本利益聯系在一起,這哪僅僅是支持臺獨,分明是日本軍國主義要復活,分明是日本仍然要奉行對外擴張政策,是在覬覦我國臺灣省。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最近要搞一個28年來最大規模的軍事演習,大家一致認為目標所向自然是中國!
由此,我們終于明白了,世界上支持臺獨的美日兩大外國勢力,美國是企圖將我國的臺灣省分裂出去,日本則是企圖重新攫取我國的臺灣省!
對于日本的這個企圖或許很多人不太相信,總以為日本不過是在美國的指使下,為美國在反華的道路上沖鋒陷陣,履行馬前卒的義務。其實,日本有自己的小算盤,日本走到今天這一步并不是突然的心血來潮,日本對中國的政策變化早就醞釀了十幾年,特別是安倍上臺前后和安倍擔任日本首相的這些年不斷地突破和平憲法的約束,廢除武器出口三原則,積極參與國際軍事行動,在國外建軍事基地,不斷擴大軍備,就已經把擴張政策作為國策來執行了,美國不過是一種外來促進因素,美國不過是把栓在日本身上的狗鏈一放再放而已。因此,可以認為導致日本奉行新的擴張政策的根源在日本本身。
首先,日本作為一個曾經的在世界上與西方大國平起平坐的亞洲國家從不甘心寄人蘺下,隨著形勢的變化,日本擴張野心開始膨脹。
別看日本幾十年在與美國打交道時擺出一付卑躬屈膝的架式,腿都不敢伸直,不顧其顯示的是一個小跟班的國際形象,但其內心并非一直心甘情愿為美國提鞋,不管美國如何控制,日本想成為一個亞洲霸主國家、進而成為一個實實在在世界大國的愿望從沒有放棄。特別是日本成為世界重要的經濟體之后,先是第二,后保持在第三的位置上,自認為在國際政治上也應有一個與其相匹配的政治地位,應該成為國際政治中的一個重要角色,其不停地提出要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反映的就是日本的野心,積極追隨美國實際上也是野心的體現,而近年開始染指中國臺灣省表明,日本過去的野心沒有湮滅,原本暗藏的野心開始膨脹。
日本一直希望與西方國家坐在一起時是平起平坐,而不是現在作為一個美國跟班似乎只是美國秘書的角兒。世人看日本雖是G7國家之一,表面風光無限,但內里卻是美國的跟班,最多也就是一個助理。可日本真的是想當老板而不是助理,何況日本還是一個早就加入西方俱樂部的亞洲國家。
過去,我們只是猜測日本仍有野心,希望日本正視歷史,面向未來,發展友好關系。現在看,日本公開提出染指我國臺灣省確實沒有與中國友好的想法,我國的釣魚島它要爭,還伸手我國的臺灣省,這難道不是日本的野心開始膨脹?
其次,日本為實現其野心,一直通過各種手段想方沒法要廢除二戰后針對它的所有國際法律和國際規則的束縛。
問題是,日本想成為一個“正常”國家、重新走擴張道路的國策雖確立了,可日本還必須克服兩方面的重大障礙,或者說需要解決兩大方面的重要問題,也可說成是需要解決幾個重要的前提。
第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美國得放棄在日本的所有軍事基地,美國得放掉栓住日本身上的所有繩索,美國要改變與日本簽訂的美日安保條約的基本性質,使條約成為一個同盟條約而不是城下之盟的恥辱賣國條約。問題是這些前提并不夠,即使美國都答應了,這也只是日本克服了一方面的障礙,還有美日決定不了的事,那就是第二個方面的障礙,需要徹底廢除二戰后的國際法律、規則對日本的種種限制。
客觀來看這兩大障礙,似乎美國無論是怎么放繩,不論放多長,沒有打算放掉栓在日本身上的所有繩索。美國心里明白,養條狗護院和找條野狗性質不一樣。況且為遏制俄羅斯和中國,特別是遏制中國,美國雖一再地放縱日本,可也不會放棄在日本的所有軍事基地。因此,美日安保條約的性質也不會改變。
面對第一個障礙日本可謂十分無奈,怎么辦呢?日本就不得不先對第二個障礙動手,也就是企圖廢除二戰后對其束縛的所有國際法律、國際規則。在這方面日本已造了幾十年的輿論,特別是利用其原子彈受害國的身份顛倒二戰黑白,否定侵略性質,在很多時候已達到混淆視聽的目的。在這一基礎上,日本堅持制造領土爭端。不要小看這領土爭端,這實際上是涉及二戰的成果和二戰后國際法律、規則的合法性。
這里面涉及的具體問題就是琉球群島、俄羅斯的南千島群島和我國的釣魚島。
大家都知道,不管日本怎么把琉球稱為沖繩,琉球是被日本侵略占領的,二戰后的法律文件明確規定這不是日本的領土,屬于日本通過侵略非法占領的別國領土,是必須吐出來的,也就是恢復琉球王國;同樣,我國的釣魚島曾被日本侵略占領,二戰后的國際法律明文規定歸還中國。二戰后,中國在收回臺灣省時實際上確實收回了釣魚島,釣魚島上立有屬于中國的地標。后美國強占釣魚島為靶場,后又公開把釣魚島所謂的行政管轄權交給日本,日本上島毀掉了屬于中國的標志,這才出現所謂釣魚島爭端。
但釣魚島的爭端日本并沒有法理依據,按照二戰后國際法律文件的規定,釣魚島主權屬于中國是沒有疑問的。換個說法,這是美國和日本共同在制造領土爭端;同樣,南千島群島也是一個明顯的例子。日本挑起這些領土爭端實際上就是要否定二戰后的國際法律、國際規則的合法性,從而推翻二戰后國際法律、國際規則對日本的束縛。
可見,二戰后的幾十年,日本不僅僅是企圖否定二戰它對亞洲各國包括對美國發動侵略戰爭的侵略性質,更是迫切希望成為一個擺脫二戰國際法律、國際規則羈絆的“正常”國家。通過經濟上的發展,通過悄悄地突破和平憲法的限制,日本實際上是想在當代借尸還魂,重新進行擴張,以圖恢復當年的輝煌,不再寄人蘺下。
第三,日本試圖廢除二戰后的所有國際法律和國際規則的束縛不僅是為擴張,還希望達到阻止中國崛起、永久霸占琉球群島、在臺海拉住美國三個目的。
由于日本的擴張野心,染指臺灣不僅是在臺海謀求擴張利益,日本這樣做很可能有一箭三雕的想法。其一是通過染指臺灣,干涉中國臺灣內政,力圖阻止中國統一,進而壓制中國崛起。過去,我們一直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視為阻止中國崛起的主要障礙,但今天來看,日本作為G七成員同樣會成為阻止中國崛起的主要障礙,若放任中國崛起,日本在國際上的地位將大打折扣;
其二日本通過染指臺灣,干涉中國臺灣內政,不僅試圖否定二戰后的國際法律和國際規則,還有壓制國際上和琉球群島原住民要求恢復主權呼聲的意圖。二戰后,當今世界還存在有幾個殖民統治的現象,其中包括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根據二戰后的國際法律文件和關于琉球原住民的要求,世人完全有理由認為這是日本殖民統治琉球。日本企圖廢除國際法律、國際規則明文規定的日本不擁有琉球的主權,就是想永遠霸占琉球,永遠殖民琉球;
其三,日本通過染指臺灣,有把美國拉住的想法。過去,總是有美國指使日本在臺海生事的說法,這沒有錯,但事情是雙面的,日本染指臺灣也有想在臺灣海峽拉住美國的目的,日本是不愿意看到兩岸實現統一,更不愿意美國撤出臺海,這或許也是某些人猜測的日本希望中美在臺海大打,以求漁利的原因。
第四,日本近年公開跳出來干涉中國臺灣內政,暴露其擴張野心,是歷史因素和國際形勢變化雙重作用的結果。
有很多人可能奇怪日本為什么早不跳出來,晚不跳出來,偏偏這個時候跳出來?在下以為這是有歷史的原因和國際形勢變化的原因。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中日關系,日本過去對中國并沒有多大的擔憂。二戰后的中國作為一個落后的亞洲國家并不是阻擋日本成為亞洲霸主的因素,即使是上世紀新中國成立后,日本也不看好中國的發展。這從當年我國決定放棄國家賠償后,日本回報以貸款來支持中國的經濟發展就能看出,也能從我國改革開放后日本積極在我國建廠開公司中也能看出。日本的設想很聰明,憑中國當時的實力,支持中國的經濟發展是希望給日本當一個亞洲最大的市場而已,事實也確實如此。那時日本產品、日本電視節目、日本的很多東西充斥中國市場,一股日流在我國肆意橫行了相當長的時間。
此外,當時的臺灣省在國民黨兩蔣統治時期依靠從大陸撈到的資金和人才加上美援,發展較快,大陸暫時無力把解放臺灣列入日程,短期內根本談不上兩岸統一,統一實際上屬將來的事情。況且,當年大陸不是只高喊和平統一,也切切實實為和平統一做了大量的工作,告臺灣同胞書,鼓勵兩岸民間交流,與臺灣方面達成“九二共識”,為和平統一創造條件。更為重要的是,那時臺灣的分裂勢力遠沒有形成氣候,日本即使有賊心,卻沒有機會。
在這種兩岸形勢下,日本感覺中國還不足慮,既然沒有機會,把重心放在從中國市場撈取經濟利益就成為主要目標。
此外還有一個因素,日本早些年的擴張野心一直受到美國較大的壓制,其能力更多地還體現在經濟上而不是軍事上,尚未把阻止中國發展放在重要位置上,談不上通過干涉中國臺灣內政與中國公開對抗。
從國際因素講,過去幾十年美國奉行的政策是暗中支持臺獨的政策,不支持臺獨公開鬧獨立,在國際氛圍上也沒有臺獨的活動余地。那些年有一個專指臺灣臺獨頭子陳水扁的詞,叫“麻煩制造者”。這可不是大陸說的,而是美國那時的總統說的。正因為美國奉行的這種維持兩岸不統、不和、不獨的政策,那時的臺獨勢力發展受到一定的遏制。
這帶來的結果就是大陸沒有面臨非武統不可的那種局面,或者說武統沒有迫切的理由。
但最近幾年國際形勢發生了巨變。由于中國的發展,美國為首的西方開始擔憂中國發展對其的負面影響,開始不停地打臺灣牌來牽制中國的發展,并縱容臺獨不斷地挑釁、炸刺。最近,歐盟個別國家勾結臺獨當局的行徑證明美國及其西方盟國們改變了在臺灣問題上的立場,最近歐洲那個議會公開染指臺灣、通過什么涉臺的文件也證明了這一點。
不過,這實際上是一把雙刃劍,美國及其西方盟友改變了對臺政策,那必然導致中國不可能再容忍過去存在的把臺灣當成一個政治實體看待的國際現象。
正是這種國際形勢的變化,日本覺得這正是加入干涉中國臺灣內政反華大合唱中的時機,也可以說日本有一種時不我待的感覺。
當然,日本加入在臺灣問題上的反華大合唱還反映出日本內心的恐懼。兩岸關系的劍拔弩張使大陸武統提上日程,而武統的結果自然是兩岸迅速統一。這種可能出現的結果讓日本憂心忡忡,日本從本身利益出發,絕不愿意看到兩岸統一,更不愿看到兩岸迅速統一,日本產生出一種不跳出來不行的心理,不得不跳出來,雖說日本有些自不量力,但我們也阻擋不了出現蚍蜉撼樹的現象。
也就是說,日本跳出來干涉中國臺灣內政,是從本身利益出發,而不是從跟班美國的需要出發,正是本身利益的需要才改變對華的基本政策,不惜暴露其野心也要公開敵對中國。
第五,從地理角度來看日本,可以發現日本的發展潛力有限,為擴張產生出一種與中國敵對的沖動心理。
中日關系的性質變化并非始于菅義偉,也不是始于安倍,早在民主黨野田執政時中日關系就發生了性質上的變化。在兩國關系中,中國的發展讓日本的神經越來越緊張。2012年年日本挑起釣魚島爭端,其背景并不是一個小島爭端那么簡單,而是日本太擔心中國的發展,2010年中國發展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有些急了,怎么牽制中國發展?挑起釣魚島爭端就出籠了。
緊接著的在安倍執政期間,中日關系一步一步走向相反的方向,中日關系出現重大變化。也就是說,經過近十年的時間,中日關系敵對公開化不是一時一事的產物而是長期矛盾沖突的產物。
中日的利益沖突與中美的利益沖突并不相同。中美利益沖突更多地體現在世界戰略利益上。中國在世界發展中國家作出一個榜樣,可以不走西方模式的道路,中國的發展是從世界大趨勢上影響西方世界的根本利益。
中日利益沖突更多地表現在區域上,影響的是日本在世界上的代表性。也就是前面曾說到涉及日本在亞洲國家、在世界上的地位問題。中國實際上已取代日本在亞洲國家代表的這種地位。雖說日本是一個G7國家之一,可中國的崛起讓日本越來越像是一個陪襯,對亞洲國家來說,日本是一個不合亞洲群的國家。
從地理角度來看,日本北有俄羅斯,西有美國,南若兩岸實現統一,日本的南面必然形成一道中國屏障,不論中日是否友好,都將成為扼住日本南下通道的關卡,雖說中國泱泱大國不會向日本收取“通行費”,可小島民的心理撐不住事,肯定如芒刺在背,日本會覺得僅向美國獻媚就不夠了。如果日本沒有擴張野心,安分在東亞作為一個世界第三大經濟體這是無所謂的,但日本有野心使事情性質變了。
由于中國與美國是戰略之爭,美國在干涉海峽兩岸失敗后,仍握有關島、阿留申群島一線的主動權,中國無論是能力上還是必要性都沒有與美國在西太爭鋒的必要,但日本不同。
由于日本的長期野心,由于日本仍然想擴張,不甘心其在亞洲的地位被中國取代,更不要說在世界上的地位,沒有了亞洲的代表性,何來世界上的代表性?
最近,日本首相突然要換馬。而日本宣布參選的政客都是持敵對中國態度的,用官方的語言那叫對華強硬派。這標志著日本將來不會改變現行的安倍制定的、菅義偉執行的強硬敵對中國的政策,隨著國際形勢的發展和中國崛起的步伐加快,日本首相的繼任者很可能會在敵對中國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日本太擔心它被封鎖在東亞小小的空間內!這真的是中國無意日本有心,兩岸一旦統一,受到最大打擊的不是美國,而是日本,日本的野心將無法實現,而這正是日本不顧一切地要跳出來干涉中國臺灣內政的主要原因,日本為實現其野心,沖動似乎是難免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