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研究學會(USNI)網站8月30日報道稱,美國、英國、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亞五國海軍集結亞太,炫耀武力。
具體包括:
美國海軍的“卡爾·文森”號航母戰斗群,美國海軍“美利堅”號兩棲攻擊艦遠征戰斗群;
英國“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戰斗群;
澳大利亞海軍“奮進印太-21”任務小組;
日本海上自衛隊“印太部署-21”任務小組;
印度海軍東部艦隊特別任務小組。
這事怎么看?說3點:
首先,既要留心,又沒什么大不了
它們在亞太炫耀武力,要主要針對的是誰,想必都明白。
綜合來看,英國距離本土太遠、鞭長莫及,不足為慮;
澳大利亞的海軍太弱,也無足道哉;
印度那點海軍目前也不夠打;
這5國中,真正要注意的其實是2點:
1, 防印度陸軍。
假如萬一有事,防止印度陸軍在喜馬拉雅方向找事,就算來20萬頭豬,也需要忙活一會兒才能抓完。
2, 防美日合流
單一來看,美國勞師遠征,根本無足為懼;日本太小,也不夠數。但若是二者合流,美國出錢出武器、日本出基地,這種麻煩就大些。
有一個破解辦法,堅定的向日本傳遞一個信號:若是日本敢挑事,中國有能力、也有決心砸爛日本。
這類信息,官方傳遞可能有所不便,但媒體卻是可以。
任何對象,當收益與代價不匹配時,它就會仔細計算。如果中美較量能讓日本漁翁得利,日本就會上竄下跳,但如果中美沖突,首先變成一片廢墟的是日本,它估計就得多想想了。
有兩個案例,大概可以參考。
一是昔日朝韓矛盾嚴重,當時流傳一種說法,朝鮮萬門火炮讓首爾變成一片火海。雖然網絡上各種論證這不可能,什么射程不夠、朝鮮沒有那么多火炮等等。
但真當朝鮮將火炮對準首爾后,特別是朝鮮原子彈問世后,韓國立馬就慫了,直到如今都比較溫順。
另一個案例就是俄羅斯對待日本。它們有千島群島爭端,每次日本不老實時,俄羅斯的戰略轟炸機就會繞日本飛一圈,意思就是告訴日本,“你是第一個挨核彈的,也有可能是第二個”,然后日本就很恐懼俄羅斯,至今就是低聲的抗議抗議再抗議,不敢出大氣。
其次,中國要大力發展戰略武器
這是作者從過去到現在一直在說的,要大力發展核武、航母、戰略轟炸機、高超音速導彈等戰略武器。
隨著美國撤離阿富汗致力于專心對付中俄,意味著后面的亞太有可能會更熱鬧,要防止在關鍵時刻出現中美戰略意志對撞。
如果出現了這種局面,戰略武器將是支撐一個國家戰略意志不被壓垮的最堅定基石。
古巴導彈危機,為什么最終蘇聯先讓步,關鍵原因就是當時蘇聯常規軍力雖然領先于美國,但核武卻不行。之后蘇聯大力發展核武,用了10年時間追趕上來。
第三,要大力發展海軍、空軍、導彈力量
上述報道的五國海軍集結,中國一個民間研究機構“南海戰略態勢感知”已將它們的主力軍艦位置搞得一清二楚,一個民間研究機構尚且如此,軍方就更不用說了。
如今,中國有能力將靠近中國海岸2000公里以內的所有海面目標悉數沉入海底,這是由中國“三大艦隊+陸基航空兵+岸基導彈”實力所決定的。
我們還要進一步大力發展海軍艦隊、空軍,造出更多更先進的軍艦、戰機、導彈,關鍵時刻,除了戰略武器對戰略意志的支撐外,它們將是威懾對方與獵殺海面目標最有效的工具。就像2016年南海對峙,當中國三大艦隊真實出現在南海,當中國轟6K真實的射出“鷹擊-12”導彈時,美國知道在那里討不到便宜,最后雙航母撤離南海。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