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立陶宛這歐洲小丑為策應美國打臺灣牌,竟然同意臺獨當局以“臺灣”名義在立陶宛設立所謂“代表處”,這是公然搞“一中一臺”,干涉中國內政。我國絕不能輕看這一事件的嚴重性,這是一種新的與臺灣建立實質外交關系的花招。
對此,我國宣布召回駐立陶宛大使,同時要求立陶宛撤回駐我國大使。各路媒體紛紛表示這是對立陶宛的嚴厲警告和懲罰,但這種懲罰能讓立陶宛悔過嗎?從目前立陶宛的回應來看,似乎這一警告沒有起到作用,也沒有讓立陶宛感到這是受到懲罰。故而,立陶宛沒有改變同意臺獨當局以“臺灣”名義在立陶宛設立所謂“代表處”的決定,現在說立陶宛在臺灣問題上吃秤砣鐵了心或許為時尚早,但甘當美國走狗似乎是確定的。
大家奇怪的是,一個彈丸小國怎么敢在中國的臺灣問題上興風作浪,想干什么?
一,立陶宛興風作浪是在美國支持下,勾結臺獨勢力,挑戰一個中國原則。
近些年特別是拜登政府上臺以來,越線挑戰一個中國原則已成為美國的一個常態化的強盜行徑,支撐這一強盜行徑的有兩個背景因素。
第一個背景因素。自臺灣臺獨教父李登輝在臺灣解禁臺獨、樹起臺獨大旗以來,臺獨勢力不斷膨脹,在二十多年中臺獨勢力為實現分裂臺灣走了三步。第一步是早期致力于在其黨綱上確立追求把臺灣分裂出去的目標,不斷擴充臺獨勢力,力爭攫取臺灣權力,全面控制臺灣;第二步在臺獨分裂勢力的頭子李登輝、陳水扁、蔡英文先后執掌臺灣地區權力后,全面推行各種臺獨措施,不停地去中國化,開始自詡臺灣為一個獨立國家,由于法理上的限制,臺獨勢力一直鼓吹所謂“中華民國在臺灣”,以示臺灣地區是一個國家; 如今,臺獨當局在美國的撐腰下,正在走第三步,準備拋棄所謂“中華民國在臺灣”,直接推出“臺灣”的名號。蔡英文去年就鼓吹過,臺灣也是一個不小的國家。但那只是在島內叫喚。如今,不管走沒走法律程序,不管在法理上如何不成立,臺獨們認為亮出“臺灣”名稱的時機到了,他們要在國際上明確“臺灣”就是一個國家。這次立陶宛在美國的授意下,允許臺灣當局以“臺灣”名義設立代表處就是配合臺灣走第三步的分裂圖謀。
我們必須明確,打出“臺灣”的名義即使不走法律程序,沒有在法理上確立實際地位,也是臺灣分裂勢力越過紅線的分裂行動,是中國境內的叛亂,是叛亂的既成事實,亦是臺灣目前最嚴峻的政治現實。
第二個背景因素。臺灣經過臺獨分裂勢力二十多年的洗腦和去中國化,加上臺灣承認自己是中國人的老一輩臺灣居民逐漸離世,承認自己是中國人、承認臺灣是中國一個省的居民已成一個少數群體。臺灣今天的多數人雖都是中國人的后代,都是中華民族的后裔,有些甚至是國民黨元老們的后代,他們絕大部分還都講中國的方言,閩南話和客家話,但無論是意識上還是習慣上都認定臺灣不是中國的一個省或一個地區,而是一個國家,臺灣人不是中國人,普遍追隨臺獨勢力,但凡在兩岸關系上都隨臺獨勢力起舞。不論大陸給臺灣多少好處,他們認為是正常貿易,而不是大陸“母親”對臺灣“子女”的施愛。他們不是與大陸離心離德,他們根本沒有與大陸同心同德的那種意識。
臺灣多數居民的這種忘祖忘族意識已成一種普遍的傾向,這不是兩岸交流增加、經濟往來增加、給臺灣更多的實惠政策所能改變的。今年,臺灣外貿順差非常大,不是只有臺獨當局只字不提是依賴大陸所致,就連臺灣多數居民也沒有認為這是大陸對臺灣的施惠。就祖國認同上,民族認同上臺灣多數居民無心無德是臺灣社會的一個現實。
隨著近年美國撕下偽裝,對中國臺灣內政的深入干涉,對臺政策發生根本變化,不僅公開與臺獨分裂勢力勾結,出現不斷越線挑戰一個中國原則現象,還煽動自己的盟國、小走卒跟風齊上。這次立陶宛跳出來就是跟風美國、勾結臺獨勢力,挑戰一個中國原則的表演。
二,立陶宛配合美國興風作浪不僅是挑戰一個中國原則,還是美國策劃的改變臺灣問題的國際共識、國際氛圍、國際現實的大戲。
從立陶宛事件上我們可以發現,在臺灣問題上不是僅有美國和西方同伙在打“臺灣”牌,臺獨勢力也在打“臺灣”牌,立陶宛跳出來要讓臺獨當局在立陶宛設立“臺灣代表處”就是臺獨勢力打“臺灣”牌的新動向。
眾所周知,不管美國如何越線過界折騰,不管臺灣居民的態度是什么,不管臺獨勢力如何在臺灣內部搞分裂,不管怎么挑戰一個中國原則,國際上并不承認臺灣是一個國家,這不是臺獨當局有那么幾個所謂邦交國所能改變的,也不是美國日本少數國家支持臺獨所能改變的。自從中國加入聯合國后,國際上普遍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普遍認為臺灣是中國的一個省或一個地區,對此美國一直耿耿于懷,對我國不斷地玩兩面派的手法。
我們應意識到立陶宛的行徑是美國意圖的反映,是在國際上給美國的走狗們起一個極為惡劣的帶頭作用,或者叫點邪火的作用,在臺灣問題上幻想通過外交手段,在國際上掀起更大的風浪。
大家都知道,凡是與臺灣建交的宵小之國,我國的基本回應就是立刻斷交,不能形成所謂“一中一臺”的事實,或海峽兩岸“一邊一國”的事實。而立陶宛此次同意臺獨當局以“臺灣”名義在立陶宛設立所謂代表處表面上似乎不是與臺灣建交,但冒出這個“臺灣”名義性質就與承認“臺灣”為國家是一樣的,這是想蒙混過關。
對立陶宛和臺獨當局企圖蒙混過關的行徑,我國的回應必然是召回大使,但這應是警告立陶宛的第一步;現在看立陶宛仍執迷不悟,我國很可能會放出第二步措施,停止駐立陶宛使館業務;若立陶宛還一意孤行,那就必然與立陶宛斷交!
立陶宛敢于跳出來挑釁我國,當然背后是美國在賭,歐盟也跟著賭,他們天真地以為我國會為保持與立陶宛的邦交而容忍立陶宛搞“一中一臺”的行徑,美國駐中國大使已有十個月空缺,我國還不是又把駐美國大使派去了?
為什么立陶宛在我國撤回大使、要求它撤回駐我國大使后,仍不悔改呢?這不僅有美國大使不返的例子鼓舞它,還有歐盟在撐腰。歐盟認為歐盟國家與臺灣互設代表處沒有違反一中原則,公開表示歐盟要深化與臺灣的關系。這實際上是在鼓勵立陶宛堅持對我國的挑釁。
臺灣是什么?中國的一個省,憑什么要深化與臺灣的關系?國際上與中國的臺灣省深化關系是讓臺獨當局以臺灣名義設代表處嗎?可見,立陶宛事件已不是中國與立陶宛兩國之間的事,若容忍立陶宛的行徑,那么歐盟肯定會有一些國家跟進與臺灣深化關系,這就會在國際上出現一群宵小之國都來設立所謂“臺灣代表處”的現象。
若容忍立陶宛的行徑,那將開啟一個危險的國際先例,即挑戰一中原則的成功,會讓那些追隨美國打臺灣牌的走狗國家紛紛效仿,雖大使撤了,外交關系還在,也就是兩國關系沒有斷交,但增加了與臺灣的關系,形成事實上的“一中一臺”。
應注意,如果“臺灣”招牌能成功,臺灣的臺獨勢力根本就不用走什么法理臺獨的路。“中華民國”沒了,“中華民國”的憲法自然也沒了,法理上對臺獨的限制自然也消失了。
這帶來的問題是,大陸以法理臺獨為由進入臺灣平叛的理由也就消失了。只能直接以分裂祖國的名義進行平叛,這就有可能出現南斯拉夫曾面臨的局面。立陶宛的挑釁絕不是簡單的挑釁,這次立陶宛事件,是美國策劃的既要挑戰一個中國原則,還妄想改變一個中國原則普遍的國際共識、國際氛圍和國際現實!
三,立陶宛興風作浪是美國及其西方同伙幫助臺獨勢力擴大國際空間,為“一中一臺”的分裂活動取得國際突破,對此必須殺雞儆猴。
眾所周知,即使在美國,臺獨當局設立的所謂代表處的全稱也只是“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而不是“臺灣代表處”。雖美國和臺灣的分裂勢力一直想改名為“臺灣代表處”,鑒于國際共識,沒敢實施。
那么,立陶宛同意臺獨當局以臺灣名義在立陶宛設立所謂“臺灣代表處”明顯是一個新的重要突破,是公開搞“一中一臺”,是公開承認臺灣的一個國家地位,是在為臺獨勢力暗渡陳倉打掩護。
可見,立陶宛挑釁的關鍵不在立陶宛本身的作死,看看歐盟為什么跳出來?美國為什么跳出來?聯系到美國參議院通過的要強行支持臺灣重新成為世衛組織觀察員的那個所謂“友臺法案”,意味著什么?最近,美國還公開叫囂要邀請臺獨頭子參加所謂“民主峰會”,這都說明,美國和臺獨分裂勢力都極力想要在國際上為“一中一臺”的分裂活動取得重大突破。
奇怪的是,有人卻說臺灣參加所謂的“民主峰會”必須參照APEC的做法。
在下以為這極為不妥!此一時彼一時也,臺海形勢變了,大陸不能再允許臺灣參與APEC峰會。現在的臺灣當局是臺獨當局,是搞分裂的臺灣分裂勢力,性質上屬于國內的叛亂集團,怎么能讓這股分裂勢力、叛亂集團參與國際活動?
如是,自然也不能允許臺灣參與所謂的民主峰會!允許臺灣參與所謂民主峰會等同于承認臺灣有權以“臺灣”名義在國際上立足。
美國召集所謂的民主峰會的本意與立陶宛的作妖一樣,不僅是在為臺獨當局擴大國際空間,更是企圖在干涉我國內政的分裂活動上取得新突破。
從這一角度來看,立陶宛既然為美國打臺灣牌沖鋒在前,那大概率不會改變允許臺獨當局以臺灣名義設代表處的決定,歐盟還有可能跳出幾個走狗遙相呼應。
一句話,如果立陶宛不懸崖勒馬,事件完全有在國際上發酵的可能。立陶宛事件再次證明,臺灣問題已不再是中美兩國之間的關于中國國家主權、領土完整的問題,它已上升到美國戰略的高度,美國打臺灣牌就是阻止中國崛起的一種戰略選擇。
可以預見,隨著解決臺灣問題時間的拉長,美國還會策動更多的走狗搞“一中一臺”的把戲,推進臺灣問題的國際化,淡化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的國際共識,國際氛圍和國際現實,從而為臺獨分裂勢力通過擴大國際空間走向臺獨開辟道路。
可見,立陶宛事件帶給我國的是警示。我國必須嚴懲立陶宛,不要在乎少一個小邦交國,堅決殺雞儆猴!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