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大戰還在后面
作者 望長城內外
中美兩國元首于G20峰會期間在大阪會晤,決定重啟貿易談判,特朗普也答應不再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征新的關稅。會晤后,特朗普在G20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他將允許美國公司繼續向華為出售零部件。看到這個消息,國內外不少人松了一口氣,認為中美貿易戰將會停戰,有的人甚至認為中國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最后勝利在望。而我認為,這些看法過于樂觀,實際上,中美貿易戰還遠遠沒有結束,大戰還在后面。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美國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特朗普首席經濟顧問勞倫斯·庫德洛對美國“福克斯新聞”表示,特朗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決定重回談判桌是一件“非常大的事”。庫德洛同時又表示,這里面沒有堅定的承諾,也沒有完成潛在全面貿易協議的時間表,且中國仍然需要解決美國所說的導致5月初談判破裂的問題。庫德洛重申了之前談判破裂幾天前所做的表態,即美國和中國已經完成了貿易協議的90%,最后的10% 最為艱難。
庫德洛表示,他預計美國商務部將對向華為銷售產品“授予一些臨時許可”,尤其是一些在其他國家可普遍采購到的產品。但他說,“這不是大赦”,特朗普也與議員們擁有同樣的國家安全顧慮,并計劃與“參議員等人”討論這一問題。
美國媒體報道,6月29日,美國佛羅里達州共和黨參議員魯比奧將特朗普的舉措稱為“災難性的錯誤”,魯比奧預計,國會將會通過立法重新對華為施加限制。
美國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庫德洛的這一番話傳達了兩個信息:一是美國雖然同意重回談判桌,但是美國在貿易談判中對中國的要價一點也沒有降低,美國要求“中國仍然需要解決美國所說的導致5月初談判破裂的問題”;二是特朗普雖然允許美國公司繼續向華為出售零部件,但只是“一些在其他國家可普遍采購到的產品”,“這不是大赦”。而且美國國會將會通過立法重新對華為施加限制。
實際上,世界上不少有識之士都認為,中美短期內達成全面協議難度較大。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路透社引述一些專家的分析認為,中美領導人在G20峰會上決定重啟經貿談判,使貿易爭端有所緩和,有助于提振市場信心,但解決分歧還需時日,貿易沖突仍有重新激化的可能性。有的專家認為,隨著中國整體國力的崛起,美國政府的對華戰略已經發生根本性轉變,其核心可以用從“接觸”到“遏制”,再到“規鎖”來概括。中美雙邊摩擦,注定會長期化、復雜化,打打停停將會成為常態。有的專家認為,貿易摩擦短中期內恐怕不會結束,仍有重新激化的可能性。另外,貿易摩擦已經開始向投資摩擦、金融摩擦、技術摩擦、人才摩擦等方面擴展,未來還可能擴展至地緣政治沖突。
應該說,上面的這些分析是有道理的。這是因為,隨著中國的崛起,美國感到了中國對其在世界上主導權的威脅,因此,美國為了維護和強化其世界霸主的地位,對華政策已經發生了重大的質變。過去,美國的對華政策是“接觸政策”,其核心是接納中國成為國際社會的“正式成員”,并讓中國逐步成為分擔美國國際責任的“利益攸關方”。而現在,美國的對華政策則是“規鎖政策”,其核心是要規范中國的行為,鎖定中國經濟增長的空間和水平,從而把中國的發展方向和增長極限控制在無力威脅或挑戰美國世界主導權的范圍以內。與冷戰時期美國對蘇聯的“遏制政策”相比,“規鎖政策”不是通過孤立或隔絕等途徑等待目標國因內耗與低效而停滯以致崩潰,而是致力于運用綜合手段塑造目標國的發展路徑和鎖定目標國的發展空間。
美國對華政策的重大質變,決定了美國在經貿問題上對中國的基本方針,這就是采取各種辦法規范中國的經濟行為,鎖定中國經濟增長的空間和水平,從而使中國永遠也無力威脅美國的世界霸主地位。
由此可見,中美兩國元首大阪會晤決定重啟貿易談判,既不是停戰,也不是休戰,只不過是換了“戰”的方式,從“只打不談”變成“邊打邊談”。中美貿易戰還遠遠沒有結束,大戰還在后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