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第六次核爆,全球嘩然,各國震驚。中韓俄歐等方紛紛發出強烈譴責,中國表態“堅決反對,強烈譴責”,韓國指出“持續挑釁只會愈加孤立”,俄羅斯批評“繼續核試將給朝鮮帶來嚴重后果”,歐盟認為“完全讓人無法接受”,北約擔心“平壤不穩定行為模式”.....可見,朝鮮的第六次核爆,已惹怒了全世界。9月5日據媒體曝出,日本正計劃一場大規模撤僑行動,準備從韓國將6萬日本公民撤回本土,并放出消息“如果美國決定對朝采取軍事行動,日本就要開始撤僑,不論美國的計劃是否公開”。日本似乎是在告訴全世界,美朝或將開戰!
迄今為止,所有對此次核爆的輿論分析,基本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場去判斷,既不客觀也不全面。為新聞而新聞,為輿論而輿論,總是被人牽著鼻子走,不懂得何為輿論戰,又如何能作出準確預判。全球大變局之際,對于任何事物的發生,都不能只看表象,必須剝離表象才能得到一個更加接近于真相的答案。有關朝核問題,首先要回到過去,才能看懂現在,才能預判未來,這至關重要。
要學會綜合一切可能信息,然后一條條進行剝離,最后才能發現什么叫做“不可思議”。這就是辯證思維的微妙之處。只要從本世紀初開始分析朝核問題,就會得到一個再也清晰不過的答案,目前朝鮮半島的所有問題,都只能歸結于一個原因:美國從來就沒有想過向韓國交付“戰時作戰指揮權”!任何分析脫離了這個核心問題,哪怕論點論據有多么充足,也只能是生搬死套、自言自語。
目前朝鮮總共進行了六次核爆,但要分三個時期:
朝鮮第二代政權時期
早在2002年,盧武鉉就向美國提出收回“戰時指揮權”,甚至想將移交日期從2012年提前至2009年,但總是被美國“反反復復”拒絕。而美國一日不移交戰時指揮權,朝鮮就一日不得安心,于是2006朝鮮進行第一次核爆。
朝鮮第一次核爆之后,韓國壓力自然劇增。2007年韓國總統曾徒步跨過三八線與朝鮮進行會談,朝鮮半島迎來新局面,但不幸的是這位始終要讓美國交出戰時指揮權的“和平總統”卻于2009年5月23日“離奇”墜崖身亡。這似乎預示著朝鮮半島和平無望,隨即2009年5月25日朝鮮進行了第二次核爆。
朝鮮第三代政權時期
2011年11月7日,美國抓住夏威夷主辦亞太經合組織峰會的機會,提出“轉向亞洲”戰略。美國決定從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場戰爭撤出,宣稱在“巧實力”的概念下調整戰略選擇,決定把戰略重心轉移到亞太。次月,2011年12月17日,朝鮮第二代領導人在火車上突然去世。
2012年6月3日,在香格里拉對話會上,美國正式提出“亞太再平衡戰略”,指出美國將在2020年前向亞太地區轉移一批海軍戰艦,屆時將60%的美國戰艦部署在太平洋。如此一來,剛剛打完伊拉克與阿富汗兩場戰爭的美國,又要重兵挺進亞太地區,致使東北亞地區局勢驟然緊張。
于是,2012年12月12日,朝鮮在平安北道發射一枚搭載衛星的運載火箭。美國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對此表示,這是朝鮮的挑釁行為,譴責朝鮮對國際社會的警告置之不理。隨后2013年1月24日,朝鮮宣布進行了第三次核試驗,并于2013年2月12日實施,這也是朝鮮第三代政權以來首次核試驗。
2013年1月25日,美國白宮和國防部都對此做出回應,稱“朝鮮的挑釁沒有必要”、美國對朝鮮核試驗“已經做好充分準備”,3月7日,美國向聯合國安理會遞交制裁朝鮮計劃草案。隨后,朝中社發表評論,譴責美國的制裁行為時粗暴蹂躪被公認國際法和各項原則的強盜犯罪。
2013年10月8號韓國防長表示,考慮到今年3到5月曾出現的安全危機及朝鮮早已完成第三次核試驗的情況,美國將于2015年12月向韓方移交戰時作戰指揮權并不恰當。韓國將就推遲美方向韓方移交戰時作戰指揮權一事美國繼續協商。與此同時,美國向韓國提出“導彈防御體系”,即“薩德系統”。
2013年10月16日,韓國防長強調,韓國不會加入由美國主導的區域導彈防御體系,而是將著力研發以攔截低空導彈為主要目標的韓國導彈防御系統。
可見,美國非但不交出韓國戰時指揮權,而且還將重兵力挺進亞太,不是故意擠爆朝核又是什么。只有擠爆朝核,美國控制韓國的戰時指揮權才有決定性理由,與此同時,才有機會向韓國名正言順的兜售“薩德系統”,明指朝鮮卻暗指中俄。對此韓國看得清清楚楚,只想自主研發或引進低空攔截導彈,并不想跳進美國的“圈套”而得罪中俄,所以一再拒絕美國的薩德系統。
2014年5月26日,韓國國防部再次明確立場,稱不考慮引進美國標準-3(SM-3)型攔截導彈。韓國需要引進的是用于末段攔截的低空攔截導彈,而SM-3屬于高空攔截,不在韓方眼下考慮范圍之內。然而,一個月之后,韓國防長更換之后,韓國的國防戰略發生改變,韓國國防部開始就美國高空反導系統進駐韓國頻頻發表異常言論,稱駐韓美軍部署高空攔截“薩德”系統“有助于朝鮮半島局勢”。
2014年6月,駐韓美軍司令表示,“要求美國政府在韓半島部署薩德”以來,韓國政府對于“薩德”一貫堅持“薩德無要求、無磋商、無決定”的“三無”說法,直到去年初才開始轉變立場。然而,對比5月的韓國立場,美國此番話語似乎是在自編自導。
2014年10月,美韓商定交付戰時作戰指揮權的時間為無限期。對此,朝鮮祖國和平統一委員會書記局稱,美韓無限期推遲移交戰時作戰指揮權,意味韓國永久性放棄軍事主權,此舉勢必導致朝鮮半島和東北亞地區核戰爭危險性升高。朝鮮絕不容忍這一行為,將采取堅決措施予以應對。
2015年3月2日,美韓舉行代號為“關鍵決斷”和“鷂鷹”的大規模年度軍演,隨即,朝鮮向半島東部海域發射2枚飛毛腿短程彈道導彈。3月12日,朝鮮再次向半島東部海域發射7枚地對空導彈。
2015年10月12日,韓國官員稱,美韓首腦會晤時不會談及與“末段高空區域防御系統”相關的事宜,韓美首腦會談的議題不包括美國打算在韓國部署這一反導系統。顯然,這是樸槿惠訪美之前明確拒絕了美國有關部署薩德系統的討論。
2015年10月13日-16日,美韓首腦會晤,美國稱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將為3方建立積極的關系邁出向前一步。美國總統希望在各方努力下,3方能夠應對在歷史問題上的挑戰,在東北亞地區各國間構建更具合作和面向未來的關系。韓國總統也表示,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將有助于提升3國相互間關系,并為3國間更深入合作打開新渠道。
之前9月中國抗戰勝利70周年大閱兵,韓國總統參加,朝鮮半島或迎來和平曙光。然而,2016年1月6日,朝鮮宣布進行了第四次核試驗。2月12日,美國眾議院高票通過對朝鮮實施更嚴厲的制裁的法案,隨后,美國派出B-52轟炸機飛越朝鮮半島。
2016年7月8日,沉寂數月之后,韓美趁南海緊張之際,突然宣布正式部署薩德反導系統,并稱將落實薩德部署地點。7月13日,韓國正式公布薩德反導系統選址結果,韓美雙方最終決定將薩德部署在位于半島東南部的慶尚北道星州郡。8月10日韓美安保會議上,雙方商定將戰時作戰指揮權的移交時間再次推遲。8月14日韓國首都首爾爆發大規模反對“薩德”的游行示威,超過1萬名韓國民眾聚集首爾廣場,抗議韓國當局允許美國“薩德”反導系統進入韓國。有關薩德部署問題,韓國再次陷入徘徊之中。
2016年8月24日,朝鮮向半島東部海域發射一枚潛射彈道導彈,該導彈落入日本防空識別區,隨后,美國和日本向安理會提出要求召開會議,嚴厲譴責朝鮮試射從潛艇發射的彈道導彈,稱其嚴重違反安理會決議。朝鮮則于28日發表聲明,譴責安理會的聲明是美國及其跟班向朝鮮找茬,是對朝鮮正當自衛權的蔑視,是強盜行為。
2016年9月9日,朝鮮進行第五次核試驗,美日韓緊急“通話”,商討對策。美韓就促成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新制裁決議等盡一切手段促朝棄核達成一致,美日則表示,將緊密合作應對朝鮮。隨后,美國再次派出B-1B戰略轟炸機飛躍朝鮮半島。
朝鮮媒體刊登朝鮮人民軍總參謀部發言人的聲明稱,朝鮮發射的核彈“將會把青瓦臺和反動統治機構聚集的老巢——首爾變成一片廢墟”,“如果美國繼續派B-1B戰略轟炸機前往朝鮮上空,朝鮮必將抹平其挑釁的老巢——關島。”據媒體9月24日報道,朝鮮外務相在聯合國大會上表示,“走向核武”是朝鮮自衛的唯一之道,并誓言將繼續采取措施“從質和量兩方面加強核武裝”。發言中25次提到美國,要求美國承認朝鮮的擁核國地位。
2016年10月,韓國曝出“閨蜜門”。2016年12月9日,韓國國會以234票通過針對總統樸槿惠的彈劾動議案,停止其行使總統權力。2016年12月15日,文在寅宣布參選第19屆韓國總統。當被問及對在韓部署薩德的態度時,文在寅表示:“在當前政治形勢下部署薩德系統并不合適,部署問題應推遲至下屆總統任內處理,應以外交手段推動重新考慮部署薩德。”
美國新任總統時期
2017年1月20日特朗普正式就職美國總統。2月12日,朝鮮發射一枚“改良型的舞水段導彈”落入日本海,該導彈射程可達日本以及美國關島基地。隨后,美日發出嚴重警告,稱“絕對不能容忍朝鮮發射導彈”3月1日,美韓展開“禿鷲”聯合軍事演習,表示將強力應對朝鮮挑釁。朝鮮譴責美韓軍演是針對朝鮮的侵略戰爭演習。
3月6日,朝鮮在平安北道附近向東海方向發射五枚彈道導彈。韓國輿論認為,朝鮮是想通過這一試射活動向美韓“禿鷲”軍演表示抗議。同日,朝鮮人民軍戰略軍火星炮兵部隊進行彈道火箭發射訓練。并警告美國和韓國,要將侵略者和挑釁者的大本營變成無法生存的焦土。同日晚,“薩德”系統部分裝備運抵韓國首爾以南約70公里處的美軍駐韓國烏山空軍基地。3月8日,美國拒絕中國“雙暫停”倡議。3月10日上午,韓國憲法法院通過了對總統樸槿惠的彈劾案,樸槿惠被立即免去總統職務,成為韓國憲政史上首位被彈劾總統。美國助理國務卿表示,奧巴馬時期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已經正式結束,特朗普政府的亞太政策,將可能有新的方式。
3月13日,美韓聯合司令部宣布啟動“關鍵決斷”聯合軍事演習,演習內容包含對朝鮮開展“斬首行動”的激進威脅。美國派遣“卡爾文森”號航母。F-35B隱形戰機抵達韓國,重點進行先發制人對朝打擊訓練。此外,美國還將最新型的“灰鷹”無人機部署韓國,該機型作戰區域覆蓋整個半島。可對朝鮮目標實施突襲。3月14日,韓國大選辯論會中,總統參選人文在寅表示,在韓部署“薩德”是現政府的錯誤決策,并對部署薩德進行了批判。
3月15日,美國國務卿訪問日本,稱“過去20年朝鮮無核化的努力已經失敗,應對朝鮮采取新的措施以面對不斷升級的威脅。”3月16日,朝鮮駐華公使在朝鮮大使館舉行記者會,批評美韓應為半島局勢惡化負責,表示朝鮮將不斷進行核試驗以應對美國的威脅,目前朝鮮半島處于核戰爭邊緣。3月22日,朝鮮試射導彈,但未能正常發射。
3月26日,朝鮮人民軍總參謀部發言人警告稱,朝鮮將以朝鮮式的“先發特殊作戰”和朝鮮式“先決打擊戰”,粉碎美韓所有“陰謀”活動。同日,朝鮮網站發布名為“命中彈”的新短片,短片中稱美國是朝鮮人民“不共戴天的敵人”,還出現多幅美軍圖片作為射擊目標。3月31日,韓國法院簽發對前總統樸槿惠的逮捕證,隨后樸槿惠被檢方逮捕。
4月6日,美日舉行首腦電話會談,雙方一致認為朝鮮發射導彈是危險的挑釁行為,對安全保障構成重大威脅,特朗普表示將動用“全部軍事能力”保護自己和盟友。4月7日,特朗普命令轟炸敘政府軍,震懾朝鮮。隨后朝鮮外務省發言人發表聲明強烈譴責美國空襲敘利亞是對主權國家的侵略,朝鮮不會被此嚇倒,朝鮮將以核武力為中樞的軍事力量保衛自己,粉碎美國侵略。
4月11日,朝鮮發表題為“以先發制人不是美國專利”的評論,稱如果美國想對朝鮮先發制人,朝鮮將會使用核打擊手段,將侵略和挑釁的大本營變成焦土。4月12日媒體報道,美國國務卿蒂勒森日前就朝核問題表示,只有朝停止所有核島試驗,美才能考慮與朝進一步對話,美國的目標是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并非更迭朝政權。
4月14日,朝鮮外務省裁軍與和平研究所發言人稱,如果美國敢輕舉妄動,朝鮮會以朝鮮式報復打擊,在敵對勢力頭頂降下“核雷轟和懲罰的閃電”,讓其嘗嘗“真正戰爭的味道”。美媒援引美國官員的話稱,再次強調特朗普對朝政策目標是無核化,并非“政權更迭”。4月16日,朝鮮再次試射導彈,以失敗告終。
4月17日,美國副總統到訪三八線,重申美國對朝鮮的戰略容忍已結束,警告朝鮮不要輕舉妄動,對于任何常規武器或核武器的使用,美國都將給予壓倒性且有效的反擊。4月18日,朝鮮常駐聯合國副代表稱,如果美國膽敢動用軍事選項,采取先發制人打擊,朝鮮已經做好一切準備,“美國想怎么打,我們都奉陪”。朝鮮外務省稱,“先發制人不是美國專利,朝鮮也在考慮對美國采取先發制人的軍事打擊”,“朝鮮將會繼續進行導彈試射活動,將會在每周每月每年進行更多導彈試射”。
4月19日,美國副總統訪問日本,在位于橫須賀基地的核動力航母里根號上發表演講,強調朝鮮核問題是“對亞太地區的和平與安全最危險和緊迫的威脅,美國對朝鮮戰略容忍的時代已經終結”“美軍將奉獻所有軍事力量,去保護日本”。4月20日,美國國務卿表示,美國正在研究是否把朝鮮再次列入恐怖主義資助國名單同日,美韓空軍舉行“超級雷霆”軍演,軍演出動百余架飛機。
4月24日,朝鮮人民武力部部長發表講話,稱“朝鮮的核打擊隨時待命,如果動武,朝鮮將會以先發制人的核打擊,讓侵略勢力從地球上徹底抹去”他還表示,“要在我們這一代對反美大決戰做個了斷”。4月25日,特朗普在白宮會見15位安理會成員國代表時說,“朝鮮的現狀不可接受。安理會必須對朝鮮核及彈道導彈計劃實施額外的,更有力的制裁”。同日,朝核問題六方會談美日韓三國團長會議在東京舉行,三國就對朝鮮施加最大壓力以阻止其核導開發達成一致。
4月27日凌晨,韓美當局曾突襲式將兩輛薩德系統發射車運抵星州高爾夫球場。4月28日,特朗普表示,美國與朝鮮有可能爆發重大沖突,美國愿意通過外交手段來解決爭端,但這非常困難。4月29日,朝鮮從平安南道發射一枚彈道導彈。5月3日朝鮮官方確認逮捕一名美國教授。5月22日,朝鮮發布視頻,公布美國中央情報局和韓國國家情報院試圖對朝鮮領導人“實施恐怖襲擊”的犯罪者證詞和相關證據。6月21日韓媒報道,韓國將提前從美國手中收回戰時作戰指揮權,完成時間將在文在寅總統任期(2022年)結束之前。6月24日,朝中社發表社論,提醒美國吸取當年朝鮮戰爭失敗的教訓。
7月4日,朝鮮宣布成功試射“火星-14型”洲際彈道導彈。7月28日,美國參議院通過了兩黨對俄羅斯伊朗朝鮮的制裁法案。7月29日,朝鮮宣布成功進行第二次“火星-14”洲際彈道導彈。7月30日,兩架美軍轟炸機飛過朝鮮半島,回應朝鮮試射洲際導彈。
8月5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一項針對朝鮮洲際彈道導彈試射實施新制裁的決議,這份決議是美國4日向安理會提交的。美國駐聯合國大使表示,朝鮮不斷進行核武器和導彈試射,對此朝鮮領導人必將付出代價,并且“向朝鮮獨裁者發出了通告”。朝鮮則回應稱“美國通過最新的制裁法案后會付出沉重代價”。
8月8日,朝鮮外務相發表聲明,朝鮮半島核問題的出現及發展到今天的狀況完全是美國責任。朝鮮擁有核武器以及洲際彈道導彈是對美國核威脅的合法自衛選項。同日,特朗普稱,朝鮮方面最好不要繼續對美國發起挑釁行動,否則將會遭遇到此前從未見到過的怒火打擊,美國已經很生氣,朝鮮面臨的后果也可能相當嚴重。朝鮮戰略軍發言人則表示,為壓制和牽制美國戰略轟炸機所在的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朝鮮人民軍正慎重考慮用“火星-12”型中遠程戰略彈道導彈對關島周邊進行包圍射擊的作戰方案。
8月10日,朝鮮軍方表示,有關使用中程彈道導彈“打擊關島計劃”將于8月中旬前遞交金正恩。8月15日,金正恩聽取關島包圍射擊方案報告,要求時刻保持發射狀態。同時強調,如果美國考驗朝鮮的克制力,繼續在半島周邊進行危險的妄動,朝鮮將按照所闡明的那樣,下定重大決斷。
據媒體報道稱,朝鮮決定推遲“攻擊關島計劃”。雖然朝鮮已經準備好了“覆蓋全關島的火力”,但是朝鮮要先觀察“愚蠢的美國佬”的行動再作決定。美國總統特朗普8月16日稱,稱金正恩作出的決定非常明智合理。但同時強調,朝方的任何替代性方案既是災難性的,也是不可接受的。
8月21日,美韓舉行“乙支自由衛士”聯合軍事演習,此次軍演有1.75余萬名美軍和5萬多名韓軍及其他7國軍隊參加,重點進行“斬首作戰”和“秘密作戰”演習以及應對朝鮮彈道導彈演習。朝鮮則發表聲明,表示軍演可能導致的災難性后果的全部責任將由美國承擔。8月29日,朝鮮再次發射導彈,穿越日本上空。同日,美日首腦“通電”,雙方一致同意將對朝鮮加壓,并呼吁召開聯合國安理會緊急會議。
8月31日,特朗普在推特發文怒嗆朝鮮,稱美國已經和朝鮮對話長達25年了,并且一直給他們支付者勒索費。對話不是解決辦法。9月3日,朝鮮進行第六次核試驗。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敦促以“最有力措施”懲罰朝鮮。特朗普則形容朝鮮核實驗“充滿敵意”及“危險”,并表示,美國正在考慮除了其他選擇之外,停止任何與朝鮮做生意的國家進行貿易往來。9月5日,媒體曝出日本大規模撤僑計劃。9月7日,薩德系統剩余四臺發射車運抵星洲高爾夫球場,并稱這是針對朝鮮的緊急反制,薩德系統的臨時部署措施已經完成。
綜上所述,朝鮮核試驗總共分為三大時期,分別圍繞朝鮮的核導、韓國的“收回戰時指揮權”以及美國的“薩德系統”而相互推進。
第一個時期:
為朝鮮半島和平,韓國首先在2002年提出“收回戰時指揮權”,實際上就是削弱美國在東北亞的軍事力量,以此換取對朝鮮的安全承諾,以及促使朝鮮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監督。2003年初朝鮮宣布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并立即生效之后,又邀請國際原子能機構工作代表團訪問朝鮮并視察了寧邊核設施。到了2005年韓國正式提出“收回戰時指揮權”,然后跟美軍談判,但有關“收回時間”雙方分歧仍然很大。于是,朝鮮于2006年首次進行核試驗,次年2007年美韓初步達成一定共識,韓國將在2012年收回戰時指揮權。同年“陽光政策”全面開啟,韓國總統盧武鉉徒步跨過三八線與朝鮮領導人金正日進行會談。隨著韓朝之間的深入,韓國提出將在2009年“收回戰時指揮權”,但韓國總統盧武鉉因受“樸淵次門牽連”而離奇墜崖身亡,隨之韓國“收回戰時指揮權”的希望成為渺茫,兩日后朝鮮進行第二次核試驗。
中國對第一次和第二次核爆的表態相同:“堅定不移的一貫立場,強烈要求重回六方會談”“中方將為此繼續做出不懈的努力,呼吁各方冷靜,和平解決問題”......
第二個時期:
第三次核爆
借天安艦事件、延坪島炮擊事件以及朝鮮第二次核試驗,美韓將“收回戰時指揮權”從2012年變為2015年。再加上美國打完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場戰爭之后提出的“亞太再平衡戰略”、準備將60%的美國戰艦部署太平洋,也正逢朝鮮第二代領導人突然去世、第三代領導人接班之際,在這樣的綜合背景之下朝鮮進行第三次核爆。
此次中國對第三次核爆的表態與前兩次有所不同:“堅定立場,強烈敦促”,未提六方會談,而是“六方會談框架”下解決半島無核化進程。“呼吁各方冷靜,和平解決問題”,但不再談“努力”。
第四次核爆
早在2012年美國國防部提出,將以美日韓和美澳日兩個三邊同盟為基礎構建亞太反導系統;特別是將在美國的盟國及海外基地,部署更加先進的攔截器和雷達系統。韓國礙于中國的反對,一直持曖昧不明的態度。2014年5月至9月,美韓就部署“薩德”系統的問題頻繁互動,樸槿惠政府在2014年10月韓美安保協議會議上將原定2015年12月進行的戰時作戰指揮權移交再次延期并且沒有明確具體時間。2015年10月,韓國宣布樸槿惠總統訪美將不會討論部署薩德系統問題,至此韓國立場明確。然而,2016年1月6日朝鮮進行第四次核試驗使得形勢轉瞬逆轉,韓美借機重啟了部署“薩德”系統的談判。
此次中國對朝鮮第四次核爆的表態:既不談“努力”也不再提“呼吁各方冷靜和平解決問題”,而是先強調“堅定推進半島無核化目標”再談“堅持通過六方會談框架解決半島無核化問題”。為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制,中美雙方都不接受朝鮮的核導計劃,雙方都不承認朝鮮的“擁核地位”。
第五次核爆
7月5日美日強闖南海、航母戰斗群齊聚,7月8日美韓達成薩德部署協議,7月13日美韓公布選址地點,8月14日韓國爆發大規模游行反對部署薩德。韓國再次陷入是否部署薩德的徘徊之中。9月9日,朝鮮進行第五次核試驗。10月韓國曝出“閨蜜門”,12月樸槿惠下臺。
此次中國對朝鮮第五次核爆的表態:強烈敦促朝方信守無核化承諾,遵守安理會相關決議,停止采取任何惡化局勢的行動。與以往不同的是,聲明中多了“遵守安理會相關決議”。
第六次核爆
樸槿惠被逮捕之后,美國大規模“斬首行動”軍演,中國民眾展開大規模抵制韓企行動。朝鮮再次發射導彈,美國稱不以更換朝鮮政權為目標,隨后美國偷襲式將兩輛薩德系統發射車運抵星州高爾夫球場。部署薩德阻力依然強大之際,5月26日韓媒稱韓國將提前從美國手中收回戰時作戰指揮權,完成時間將在文在寅總統任期(2022年)結束之前。朝鮮制訂“攻擊關島計劃”,隨后延遲決定,美國特朗普對此贊揚。8月美韓再次開展“斬首行動”和“秘密行動”軍演,朝鮮再次發射導彈,之后9月3日朝鮮進行第六次核爆。俄羅斯稱不承認朝鮮“擁核國地位”。9月7日美國薩德系統部署完畢。
此次中國對朝鮮第六次核爆的表態:與以往有所不同的是,“堅決反對并強烈譴責”,“全面、完整執行安理會有關涉朝決議”。另外,中國外交部部長今天表示,朝鮮最近再次進行核試,嚴重違反安理會決議,沖擊國際核不擴散體系,中方對此堅決反對。希望朝方認清形勢,作出正確判斷和選擇,不要再一意孤行,不要再挑戰國際社會的共識和底線。鑒于半島形勢出現的新變化,中方贊同聯合國安理會作出進一步反應。
通過上述可見,朝鮮第一次第二次核爆,是基于朝鮮沒有安全感,美韓有關“戰時指揮權”的談判反反復復,因而中國對朝核問題的表態是“繼續作出不懈努力”,中朝共同利益占絕對性優勢。但第三次核爆是因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引發朝鮮的恐慌而起,所以中國對朝核問題的表態也就是不再用“不懈努力”一詞,即“哪方惹禍哪方消”,盡管朝鮮此次動作突然但中朝共同利益仍占優勢,中國保持觀望態度。而中朝共同利益從優勢轉為劣勢的主要原因,就是朝鮮的第四次和第五次核爆,不僅將處于“薩德部署”搖擺不定的韓國全面推向美國,而且朝鮮還試圖讓國際社會承認其“擁核國身份”,這是美朝不聽勸的結果,所以中國盡管強調“不準生戰生亂”,但也不再提醒各方“冷靜”,并指出“遵守安理會決議”,當然這個遵守顯然是同時指美朝雙方。為緩解朝鮮半島局勢,中國提出“兩雙原則”,奈何美國再三拒絕,美朝再次對抗直至第六次核爆,最終美國薩德全部部署完畢。
從“朝鮮核試驗”“韓國收回戰時指揮權”和“美國薩德部署”之間,可以清晰的理出一個鏈條,朝核危機的所有根源,都來自美國從來就沒有想歸還過韓國的“戰時指揮權”,至于原因不言而喻,就是美國的圍堵中國戰略還沒有徹底改變。朝鮮六次核爆中,除了前三次與中國有一定的共同利益外,后三次幾乎成為美朝循環對抗中的“共同利益”,也就是“各取所需”。而所謂的日本撤僑計劃,不過是為美國部署剩余薩德部署鋪墊罷了,只是一場美日雙簧的“訛詐”輿論戰。朝鮮半島究竟有無戰事?戰爭沒來,倒是美國薩德已部署完畢。或許,所有的一切,都是一場“真實的謊言”!
因而,與其說朝鮮想將自己打造成為一個“核國家”,還不如說美國以另類的刺激方式將朝鮮推向“核邊緣”,美國的最終戰略目標,就是將美國的“敵人”打造成為中俄韓三國之間的“楔子”(這與美國在中東欲將庫爾德人打造成敘利亞、伊朗、伊拉克與土耳其之間的“楔子”如出一轍),故意制造出一個“不定時炸彈”,借此完成控制東北亞局勢的軍事部署,從而搖擺中俄韓三國,這才是美國的最高戰略目標。朝鮮一直在被利用,這是一場局中局,但不知有多少國家能夠看得清楚?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