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洞朗對峙怎樣解決
張志坤
中印洞朗爭端持續發酵,舉國上下議論紛紛,各種說法都有,但大家最關心的,還是怎樣把印軍從中國的領土上趕出去。這說明,中國人主流還是愛國的,這應該是一件值得肯定的好事。
當然,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將入侵的印軍殲滅或驅逐,這種辦法直接而干脆。但采取這種辦法的可能性不大,因為如果這樣做,就要冒同印度打一仗的風險,而這樣的風險擔當,對當代中國而言,很可能有某種不堪承受之重。
打又打不得,勸說又不管用,那么,接下來還有什么別的辦法呢?
可以考慮如下幾個辦法:
其一,制造全線緊張
既然印度鐵了心要制造中印關系緊張,那不妨就讓中印在邊境線上全線緊張起來,從東段的麥克馬洪線直到西邊的阿克塞欽地區,讓整個邊境地區全線對峙,牽動印度武裝力量全般動員起來,看誰耗得過誰;
其二,開始主動出擊
軍事戰略歷來講求制人而非受制于人,對印度也要這樣,不能只守不攻,中國也應該主動出擊,應在中印全線派出邊防部隊搶占印度所占據的我方領土,其中,尤其應將印占克什米爾當重點,必要時不管是不是爭議領土,而本著“寇可往我亦可往”的原則,狠狠地還印度以顏色。
其三,插手印度內部事務
印度一直庇護達賴搞分裂中國的活動,來而不往非禮也。既然這樣,中國也可以支持印度內部的反叛勢力,在印度內部,有勢力強大的毛派政治力量,他們活躍在印度的廣大農村,還擁有許多游擊根據地;也有頑強不屈的東部獨立勢力,他們在那加山區堅持戰斗了幾十年;還有爭取獨立、激烈反抗的克什米爾人民,他們一直以血肉之軀同印度占領者拼搏,等等,對于上述這些力量,中國都可以加以援手,何樂而不為耶!
當然,要采取上述辦法,必須具備兩個基本的思想或思維前提:一是要鼓起斗爭的勇氣,樹立斗爭的決心。如果沒有這樣的勇氣與決心,一切都無從談起;二是不要小看印度,既不要小看印度的能力,包括其國內動員與國際動員能力,也不要小看印度的野心。以為可以同印度搞點交易,以此來息事寧人,將給未來留下無窮的后患。當年,李鴻章式的外交家就是這樣干的,現如今中國李鴻章的擁躉們到處都是,他們也極力主張重復過去的故事。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