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鄧聿文的一篇文章:《中國應邀請安倍出席閱兵式》在此想請問鄧聿文:什么叫中國應邀請安倍出席閱兵式?
按照鄧氏的邏輯:“中美國的態度是關鍵。若奧巴馬接受中方邀請出席閱兵式,安倍多半也會過來。假如奧巴馬不來,但華府出于其東亞戰略的考量,施壓日本政府和中韓搞好關系,安倍也有可能會來。
我認為中日雙方對安倍來華出席抗戰閱兵式一事會有溝通,北京最終決定是否向安倍發出邀請,很可能取決于雙方溝通的結果。但在溝通中不論安倍是否滿足中方的“誠心”要求,北京都應向其發出邀請,至于安倍來不來,那是他的事情。
北京主動邀請安倍,就占據了道義高地,不用擔憂安倍沒有帶著“誠心”而來,因為中方舉辦抗戰70周年閱兵式及紀念活動,為的是向世界宣示70年前那場反法西斯戰爭的正義性質,及中國在東方戰爭所做出的巨大犧牲和對世界和平的貢獻,從而顯示戰后國際秩序的正當性,而日本作為加害者和戰敗國,是有責任遵守戰后國際體系安排的。這與安倍是否帶著“誠心”毫無關系。所以,北京自己不能有“面子”障礙,認為安倍沒“誠心”就不邀請他,這樣反而會使自己被動,顯得斤斤計較。”
通過上面這個論述可見中國察哈爾學會研究員的鄧聿文小算盤打的是噼里啪啦想。言說什么中國主動邀請安倍就占據了道義制高點。不邀請不誠心的安倍顯得中國斤斤計較。好像主張中國以德報怨的高姿態,其實象鄧聿文等根本不懂什么叫道義而歪曲道義。中國是在和日本斤斤計較嗎?這可是大是大非問題,不知這位研究員何以想出這么個詞?
而中國外長王毅的說法“我們會向所有的有關國家領導人和國際組織發出邀請,不管是誰,只要誠心來,我們都歡迎。”才合乎道義。“我們會向所有的有關國家發出邀請”,和鄧聿文的“我們應該邀請安倍”是兩個不同說辭。察哈爾研究院的小鄧正把王毅外長的意思搞反了,中國應不應該邀請安倍要看日本對過去二戰的態度,你對過去的二戰誠心悔過是中國邀請安倍的前提,你不誠心就甭怪中國不邀請。所以我主張對日本還是以直報怨為好。因為過去曾經的以德報怨對日本不起作用。
中國人為什么沒能以德報怨而降服日本?我認為是毛澤東去世后,中國最近三十年的失道的外交給慣出來的毛病。日本首相一次次的參拜靖國神社為侵略中國的戰犯招魂,以毛澤東“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作風早給治過來了。
再者紀念抗戰勝利的閱兵式,如果說通過盛大的閱兵向世界展示中國的強大而足矣維護國家與世界的和平,倒很直接。不知文人們是怎樣想的。還胡謅出個展示“中國在東方戰爭所做出的巨大犧牲”?我們要糾正日本歪曲歷史的錯誤,但也沒必要把自己搞得跟祥林嫂似的。萬物皆有度過猶不及。相反我倒認為此時畢竟是我們紀念抗戰勝利的盛大閱兵,如果能找些繳獲當年侵略者的裝備展示到很符合盛大閱兵的氣氛。這樣就不必邀請心不誠安倍來了。因為你越不讓他來,他越可能偷著看。與其讓安倍坐在觀禮臺上,讓參閱的抗日老兵們不舒服,安倍自己也不舒服。還不如讓他在日本的家里偷著看。所以我認為如果安倍心不誠,中國就不邀其來,倒是對安倍一個舒服的懲戒。
另外提醒這位察哈爾研究院的小鄧——什么“中國在東方戰爭所做出的巨大犧牲和對世界和平的貢獻,從而顯示戰后國際秩序的正當性,”僅是說說而已。千萬別拿它作為謀略忽悠中國領導人。因為美國從來都不曾遵守二戰后的國際秩序,難道事實不是二戰時的盟國二戰后冷戰嗎?美國不是在中國不同意的情況下與日本簽訂了《舊金山和約》嗎?美國現在難道不是日本的盟國嗎?
所以說堅持二戰后的國際秩序僅是一個說法,而想以這個說法來抱美國的粗腿,你也未必抱得上。
附文:中國應邀請安倍出席閱兵式
作者:鄧聿文
原載于:聯合早報,3月18日
今年9月,中國將要舉行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及相關紀念活動,北京強調此舉是國際慣例,但也無疑具有地緣政治意義。目前中方已明確會邀請包括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內的當年二戰參戰國,以及亞洲鄰國元首來北京出席閱兵式,然而外界關注的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屆時會否出席。
對此,中國外長王毅在“兩會”舉行的外長記者會上表示,“我們會向所有的有關國家領導人和國際組織發出邀請,不管是誰,只要誠心來,我們都歡迎。”如何來解讀這句話?王毅雖然沒有直接回應這一問題,但也透露出幾層含義:一是北京尚未正式向安倍發出邀請;二是北京不確定安倍是否會前來出席閱兵式;三是北京希望安倍帶著誠意而來。
假如北京已經向安倍發出了邀請,王毅應在這個場合說出來,不會故意回避,即使王毅不說,日本媒體也會公之于眾。當然,北京沒有發出邀請,有兩種情況:一是北京已經決定邀請安倍出席,只是尚未正式發出邀請而已;二是北京還在觀察,沒有做出最后決定,畢竟距離9月還有半年時間,另外,北京不能確定如果發出邀請,安倍是否會來,或者即使會來,是否會帶著誠意而來,這都是問題。
對于是否邀請安倍前來出席閱兵式,中國社會多持肯定態度,但也有看法認為,若中方發出邀請,安倍不來,中國會不會有些自討沒趣;或者,即使安倍如約而來,可根本沒有誠意,也沒多大意思。而以安倍的歷史觀,后者的可能性極大。所以,王毅拋出“誠心”,也有預設條件,敲打安倍之意:要來北京參加抗戰閱兵式,必須誠心,否則,中國不歡迎,到時怪不得中方不邀請。
從日本政府和安倍的立場看,會來北京出席閱兵式嗎?
單純從歷史觀而言,可能性不大。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為了跟中國爭奪歷史解釋權,日本也重視這個問題。安倍新年談話就告知世人,他在開始思考戰后70周年的總結問題。可安倍的出發點不是如何與周邊鄰國清算過去的侵略與殖民統治歷史,讓他們對自己放心,而是要強調日本戰后為亞洲與世界和平作出的貢獻,同時向世界宣示日本百年愿景。
安倍希望日本對戰后世界和平秩序的貢獻,能夠為國際社會更多地認知、理解和承認,所以,計劃利用4月底訪美機會,與奧巴馬發表二戰結束70年的共同文件,闡述“日美戰后的和平貢獻”,試圖借助美國這個第三方堵住中韓對日聯手展開的歷史批判。
不過,考慮到地緣政治現實,如果中方發出邀請的話,安倍也可能會來。對安倍的歷史觀和日本政府對二戰侵略鄰國的模糊態度,連華府都看不下去,國務院和白宮發言人多次發表談話敲打安倍:“戰后70周年的談話,向周邊鄰國謝罪是關鍵。”最近,德國總理默克爾訪日演講也間接提醒日本要直面二戰歷史,她以德國為例,強調“如果沒有鄰國的大度姿態,和解不可能實現。但更主要的是,德國也有著實事求是面對歷史的意愿”,提醒日本應直面歷史、坦誠過往,這是達成和解的前提。
而日本政府及許多政治人物歷來缺少的,恰恰是德國這種勇于面對歷史的擔當和精神,此是日本和中韓等亞洲鄰國產生歷史糾紛,得不到后者原諒的主因。王毅在記者會上也引用一位中國外交前輩的話表示,加害者越不忘加害于人的責任,受害者才越有可能平復曾經受到的傷害。這是日本正確對待歷史問題的態度。
如果日本政府一方面忘記加害人的責任,拒不謝罪,另一方面卻在國際上大肆宣揚其對戰后和平秩序的貢獻,就顯示日本和平責任的虛偽性,其所謂“百年愿景”反而可能會受到更多國家的懷疑,因為一個不愿直面和反省加害歷史的民族,如何讓人相信它的百年和平愿景是真誠的?故在國際輿論壓力下,日本政府會權衡利弊,有可能讓安倍到北京出席抗戰閱兵式,以示日本誠意。
當然,這其中美國的態度是關鍵。若奧巴馬接受中方邀請出席閱兵式,安倍多半也會過來。假如奧巴馬不來,但華府出于其東亞戰略的考量,施壓日本政府和中韓搞好關系,安倍也有可能會來。
我認為中日雙方對安倍來華出席抗戰閱兵式一事會有溝通,北京最終決定是否向安倍發出邀請,很可能取決于雙方溝通的結果。但在溝通中不論安倍是否滿足中方的“誠心”要求,北京都應向其發出邀請,至于安倍來不來,那是他的事情。
北京主動邀請安倍,就占據了道義高地,不用擔憂安倍沒有帶著“誠心”而來,因為中方舉辦抗戰70周年閱兵式及紀念活動,為的是向世界宣示70年前那場反法西斯戰爭的正義性質,及中國在東方戰爭所做出的巨大犧牲和對世界和平的貢獻,從而顯示戰后國際秩序的正當性,而日本作為加害者和戰敗國,是有責任遵守戰后國際體系安排的。這與安倍是否帶著“誠心”毫無關系。所以,北京自己不能有“面子”障礙,認為安倍沒“誠心”就不邀請他,這樣反而會使自己被動,顯得斤斤計較。
作者是中國察哈爾學會研究員
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
對于是否邀請安倍前來出席閱兵式,中國社會多持肯定態度,但也有看法認為,若中方發出邀請,安倍不來,中國會不會有些自討沒趣;或者,即使安倍如約而來,可根本沒有誠意,也沒多大意思。而以安倍的歷史觀,后者的可能性極大。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