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緬甸媒體16日報道,緬甸副總統兼“聯邦和平工作委員會”主席宰孟坎在緬甸首都內必都與克欽代表團舉行2小時會談,會談后副主席吳昂明宣稱:“聯邦政府不考慮接受正在與政府軍作戰之中的彭加聲為首的果敢同盟軍參加全國和平進程”,政府現在承認16家民族武裝作為全國全面停火和平進程對象,果敢軍并不在其中。這暫時擊碎了果敢地區能否和平的愿望。在果敢地區的激戰還在繼續情況下,中國是該繼續保持中立?還是支持果敢同盟軍?設立緬北禁飛區是否可行呢?
緬甸內戰短期不可能結束
緬甸贏得國家獨立后,作為歷史上曾經的統治民族,重新掌握政權的緬族民族主義者試圖建立起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然而,英國殖民統治留下的政治遺產—緬甸國內各民族間尤其是緬族與克倫族之間的矛盾與仇恨,成為緬甸新政府開展政權建設和實現民族和解面臨的嚴重障礙。
在其他少數民族看來,由于在緬族統治下缺乏安全感,反抗緬族的壓制,實現民族自決,維護本民族的生存權和發展權,被其他少數民族視為最重要的政治利益。而對于緬族而言,其他少數民族要求實現民族自治和自我發展,實質上是一種分裂國家、破壞民族團結的行為,是絕對不能容忍的。而且,不少緬族領導人存在大緬族主義思想,認為各少數民族團結到以緬族為中心的民族國家中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緬甸政府在法律及政策的制定執行上,往往難以站在其他少數民族的立場上,雖然緬甸歷經了數次政府更迭,但歷屆政府都堅決反對分離行為,并采取發動戰爭的形式實現政治主張。雙方圍繞著“自治-統一”、“團結-分離”展開了長達數十年的博弈與斗爭。
正在夜間站崗的果敢同盟軍士兵。他的身后燈火輝煌的就是南傘,而漆黑一片的是果敢老街。
西方勢力欲復制代理人
長期以來,美國等西方國家打著“民主”和“人權”的旗號,干涉緬甸內政,特別是將緬甸政府與少數民族武裝實現和平作為解除制裁的關鍵條件之一,進一步加劇了緬甸政府與克倫族武裝之間的矛盾。2005年12月5日,緬甸軍政府主持召開“制憲國民大會”,緬甸國內17個“停戰集團”與13個“其他和平集團”都受邀參加。但克倫族聯盟卻發表聲明稱,制憲國民大會解決不了政治問題,也不會帶來國內和平。聲明呼吁緬甸軍政府停止內戰,撤銷壓迫政策,釋放包括昂山素季在內的所有政治犯,召開軍政府、民主力量和各民族力量三方對話,以政治對話解決政治問題。這些言行毫無疑問帶有西方支持者的觀點痕跡,可以折射出兩者在緬甸問題上存在著聯系。
2011年3月緬甸新政府正式上臺后,積極尋求與少數民族武裝進行和談,努力推動民族和解,包括與克倫族武裝實現停火。與此同時,美國特別代表等先后訪問緬甸,在對緬甸新政府努力進行政治經濟改革決心表示肯定的同時,仍然要求緬甸繼續推動更加開放的民主改革,包括釋放政治犯和結束與少數族裔的長期沖突和動亂。
歷史經驗和教訓表明,停留在文字上的協議并不能給緬甸帶來真正的和平。只有切實縮小少數民族與緬族之間的經濟差距,才能給緬甸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持久的保障。目前來看,以緬甸三軍總司令敏萊昂為首的“強硬派”,企圖將緬甸中國西南部的成為美國戰略圍堵中的缺口。
緬甸仰光,奧巴馬在會談后擁抱昂山素季并親吻了她的臉頰
緬甸是中國的“克里米亞”
美國近年來頻頻使用的策反、和平演變、顏色革命,從內部瓦解、培植傀儡,并不直接軍事占領。其效果卻比直接軍事占領要好,不僅不會導致被控制國國民的反抗,從國際社會來講,又能在國際匪幫面前維持道貌岸然的君子形象。通常情況下,改變政權之中及其之后,似乎就是大規模收獲被控制國的戰略利益之時。這也就是政治家在國家機器層面上進行利益交換之時。但誰能爭的多一些,是拿國家實力來說話的。
與越南、老撾、尼泊爾、不丹這幾個與我們接壤的小國不同,緬甸的政治、地理優勢明顯。緬甸位于東北部的撣邦、果敢等與中國的漢族、撣族等又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同時緬國貧窮落后,國家向心力相對不是很強,另外,地理上又直接面向印度洋;而與同樣在陸地上和我們接壤的巴基斯坦相比,緬甸的經濟距離、民族政治特色對中國來講又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緬甸相對中國發達區來講,距離更近,而巴基斯坦則遠在新疆邊陲,中間又隔著克什米爾這個定時炸彈;從民族來講,緬北少數民族與云南少數民族同為跨國民族,擁有共同的語言、文化習俗和心理特征,并且絕大部分人信仰佛教,而不是伊斯蘭教。
緬甸三軍總司令敏萊昂上將,他揮師攻占老街,不宣而戰,覆滅合法停火民族武裝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果敢軍),通緝原果敢特區主席彭家聲。此次軍事行動,縱兵燒殺搶掠,軍紀甚差。造成37000華裔果敢族人逃離家園涌入中國,形成邊境地區空前動亂。成就敏昂萊鷹派名將形象。遂號稱緬軍鷹派靈魂。
中國的戰略進攻
目前,不單單在果敢地區,政府軍在撣幫等地形成大兵壓境之勢。果敢沖突的背后,隱約可見大國的博弈。緬甸軍政府為樹立新形象、擴大國際生存空間,其今后的政策走向將成為我國焦點。
雖然,目前中國與緬甸是正常國家關系,雖然不如緬甸軍政府時期關系鐵,但短期內誰都不太可能向對方使壞,甚至撕破臉。中緬交好,亦是雙方政治求需的使然:美國欲以支持昂山素姬民主為幌,行分裂緬甸聯邦之實,所以緬甸有求于中國,以保緬聯之安康;而為防分裂,緬甸政府難以駕馭而受美之所奴,對中國形成戰略上的最后合圍,中國亦有意保緬甸維持形式上的統一,保緬甸作為中國南線上(第一島鏈、東南亞)惟一的戰略地位!
在緬甸建立禁飛區
此次果敢的發生還有國際背景下的深層次原因,緬甸位于連接南亞、東南亞和中國的三岔口,占據著中南半島的核心位置,北鄰中國,西接南亞次大陸,向南俯視印度洋,扼守馬六甲海峽西端,有“兩大洋鎖鑰”之謂,其地理位置無論是經濟上還是戰略上都十分重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其次對中國西南邊境地區的安全帶來隱患。由于果敢族特殊的歷史與文化、特殊的地理位置,此次果敢沖突對中國造成的影響尤為明顯。緬甸在果敢特區的軍事行動導致多枚空投炸彈落入中國境內,直接造成中國5名公民死亡,7人受傷,3萬多難民涌入中國境內,對中國西南邊境地區的安全與穩定帶來了隱患。緬甸政府軍與果敢同盟軍特激戰后,緬甸軍隊又轉向與中國接壤的緬甸其他幾個特區張開進攻(傳聞3月27日緬軍總進攻),有可能引起中緬邊境地區新一緊張局勢。如果緬甸軍政府繼續采取軍事手段打擊撣幫特區或者克欽幫特區少數民族地方武裝,引發的后果更難以預料。
16日,網絡上還出現中國空軍戰斗機入駐前沿機場、防空部隊加強邊境部署的照片。從這些照片看,殲-11、殲-7戰斗機已開始帶彈巡邏 而目前果敢地區的激戰還在繼續。緬甸軍政府此次將實力相對弱小的果敢同盟軍作為威懾打擊的對象,起到了一石三鳥的作用,既打擊了果敢同盟軍,對緬北的其他幾支少數民族地方武裝起到了威懾作用,同時也向世人宣示,緬甸總司令敏萊昂為首的政府軍正在調整國內外政策--將“剿滅緬甸境內所有非法武裝”。
中國在目前情況下應保持中立,但可以支持撣邦、果敢等一批獨立軍,在一指引下發展成為有足夠的實力打敗緬甸政府軍,并恢復緬北和平。這種情況下,中國可以公開支持果敢同盟軍,提供大量武器和軍用物資,在國際上孤立緬政府軍,道義上譴責,輿論上打壓,經濟制裁、封鎖,甚至我空軍在緬甸北部西北部建立禁飛區……
實現民族和解是眾望所歸
綜上所述決定了中國要通過緬甸獲得印度洋的永久出海口。對于中國來講,隨著國力的迅猛提升,之前所奉行的守勢外交至少在南線必須改為攻勢,中國需要在南線進行戰略進攻!緬北的戰火一直未歇停過。所以,不能保證緬聯政府再對緬北及其它特區發動進一步的削權奪政的戰爭!
面對錯綜復雜的民族關系,緬甸政府需要采取靈活務實的民族政策,努力營造和維持良好的國內環境,有效緩和國內民族矛盾,實現民族和解。(作者署名:小浪)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