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崛起將改變世界秩序并進而顛覆美國的全球霸權嗎?
長期以來,美國及西方不遺余力地鼓噪中國的野心、擴張以及因此帶來的巨大威脅,他們認為,中國崛起是美國霸權最大最危險的挑戰,如果不能遏制中國,美國的霸權就將因此葬送。
所以,在美國的全球戰略設計中,維護霸權與遏制中國二者之間已經高度耦合,見諸于臺面的說法,就是“全球戰略重心轉移”、“戰略再平衡”以及“重返亞太”之類。在這個問題上,現在唯一的爭論是,究竟是采用當年對付前蘇聯的辦法以軍事圍剿為主,還是采取“遏制+接觸”的綜合辦法,也就是說,所爭論的是不過是方式方法的問題,而基本原則早已經解決;
長期以來,中國一方面奉行韜光養晦的政策,低調行事,“決不當頭”、“夾著尾巴做人”,一方面苦口婆心地勸解美國,說中國不管怎樣發展,實力怎樣壯大,都沒有意圖取代美國,也不會挑戰美國的領導地位,中國努力融入美國所領導的“國際社會”,只會更加鞏固美國的領導,更加有力地維護“國際秩序”,對此美國完全可以把心放在肚子里。類似這樣的表達有很多,直到不久前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汪洋訪問美國的時候還明確表示說,中美是全球經濟伙伴,但引領世界的是美國;中國沒有想法、也沒有能力挑戰美國地位;美國已經主導了體系和規則,中國愿意加入這個體系,也尊重這個規則,希望從中發揮建設性作用。中國有句俗語,“殺人不過頭點地”,中國方面把話都說到了這個份上,相信任何鐵石心腸的人也應該為之動容。
但是,美國方面會相信中國所說的嗎?中美雙方究竟誰誤判了誰呢?
在一些中國人看來,顯然是美國誤判中國。
中國人都知道,在當今中國,一些人對美國極度崇拜,這些人對美國之親之愛,甚至勝過美國人自己,任何人只要對美國說一個不“字”,都要遭致他們的攻訐謾罵;還有一些人同美國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句話高度凝練地概括了他們同美國的關系,這些人對美國、對中美關系抱著各種各樣綺麗的幻想;而真正厭惡美國霸權,認定美國亡我之心不死的人,在中國很可能是少數,或者穩妥一點說,至少并不占主導地位。所以,就總體而言,當代中國對美國沒有多少敵意,中國的崛起也并不以美國為目標,這與當年的德國不同,當年德意志帝國崛起,目標就是要壓倒大英帝國。但中國的發展崛起并不針對任何人,并不是要壓倒美國。一句話,中國并不反美。對于這一點,美國的戰略團隊及美國的決策者們不會不知道。
但是,這充其量只是中國的主觀意圖,而美國的戰略家們所看重顯然不是意圖而是能力。世界上對美國深懷敵意、堅決反美的國家很多,但美國對此毫不在意,美國在戰略上所聚焦的是能力,只要哪個國家具備威脅美國的能力,就不可避免地要成為美國在戰略上防范警惕的對象;只要哪個國家具備改變國際秩序、削弱美國世界領導地位的力量,那么,這個國家就是美國的最大挑戰與威脅,而中國就是這樣的一個國家。正如美國總統奧巴馬所言,“俄羅斯充其量只是地區性強國,中國才是美國面臨的全球性挑戰”。所以,中國的崛起將改變現有世界秩序并進而顛覆美國的全球霸權,對美國來說,這個挑戰既是最大的,也是幾率最高的。
這無關乎中國的主觀愿望。許多中國人對中美關系發展充滿期待,認為只要中美雙方都秉承美好的愿望,改變心態,拋棄冷戰思維,中美關系就能逐漸好起來,就可以避免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似乎這個什么修昔底德陷阱只是大國一不小心才了陷進去,只要中國足夠小心就可以繞開了。我們說,這注定只是中國的一廂情愿。事實上,就算是對美國而言,美國也不是一定要拿中國過不去,問題是中國的發展壯大的確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方面面削弱美國的霸主權力,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事實。在這種結構性的戰略矛盾下,美國只能把遏制打壓中國當做挽救自己的唯一渠道,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這也無關乎中美之間的具體分歧。許多人習慣性的認為,中美關系之所以不時緊張,是因為存在一系列嚴重的分歧,如臺灣、釣魚島、南海諸島、人民幣匯率,以及民主、人權等等,只要雙方在這些問題上達成共識,諒解,中美關系就能好轉起來?;谶@樣的判斷,所以他們所努力的著力點之一,就是“擴大共識、減少分歧”。
其實,這些分歧本身都無關宏旨。假如中美兩國之間不存在深刻的戰略對撞,上述分歧不管多么嚴重,都可能通過談判來解決,達成彼此都能接受的交易。問題在于,將上述問題放在戰略大背景下來考量,這些問題就不簡單是什么分歧,而是美國制衡中國的立足點,不會解決也不可能解決。比如臺灣,1949后的幾年,美國總統杜魯門的國情咨文已經把臺灣劃出美國的防御范圍了,因為臺灣對美國并沒有什么難以割舍的價值,后來西方拉下冷戰大幕,臺灣才重被稱為戰略上不沉的“航空母艦”,臺灣的得失已經關乎戰略上的成敗,成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要害,成了中美兩國深刻戰略對撞的一個縮影。
這也不是什么“合作”、“共贏”可以對沖消解的。長期以來,一直有人對中美“強化互信、深化合作”抱有巨大的希望,他們認為,中美之間的共同利益大于分歧,只要不斷擴大合作的深度與廣度,就可以沖淡彼此之間的分歧,直至消解這些分歧實現最后的共贏,也就是說,中美之間實現良性的競爭,最后將沒有失敗者,而將雙雙贏得勝利。
我們說,這樣的論調要么是無知要么就是欺騙。事實上,人類歷史上的戰略競爭從來都屬惡性,從來沒有“良性”一說,也從來沒有什么“共贏”。曾幾何時,冷戰結束之際,西方媒體大造什么冷戰沒有失敗者,蘇聯與美國共贏、共同擊敗了冷戰的輿論,當此之時,中國的輿論也跟著著實起哄了好一陣子,現在看來,這不過是可恥的欺騙。中美之間也不例外,如果這能有“共贏”,那么,早在美蘇之間完成實現了,也輪不到今日之中國。
所以,中國是不是美國的挑戰,這不取決于中國的意圖,而取決于中國的能力。如果中國仍然是一個積貧積弱的國家,即使喊破天說打倒美國霸權,美國也不會在意;現在中國不但快速發展追趕美國,而且還呈現出不久即將超越之勢,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中國溫順老實得如同一只兔子,美國大老虎也從內心里發抖戰栗,必定以為還是趕緊吃掉的好,這將是比任何其它方式都保險都令人放心的辦法。人類社會的法則從來都是在生物法則的基礎上演化來的,戰略法則看似深奧,實則至淺至簡。
所以,中美戰略對抗不可避免,這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一些中國人信誓旦旦說服美國的努力必將歸于失敗,這無關乎誰當總統主政美國,中美之間不可能建立起來什么“戰略互信”,尤其需要強調的是,美國的戰略家們永遠也不會相信即使中國實力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之后美國仍然可以獨霸世界的神話,這根本就是沒有保證或者說任何保證都不可靠的事情,美國的戰略家們堅定地認為,最好的保證就是美國永遠擁有壓倒性的優勢,在他們看來,甚至連相對的優勢都不可靠,美國需要絕對的優勢。這就是美國即使已經軍事科技遙遙領先卻仍然發瘋一般研制新技術的原因。
這是我們這一代所遭逢的歷史大勢。中國人一般都有比較強烈的歷史滄桑感,討論事情展望未來總要論及世界形勢與時代特征。從大戰略視角看,歷史的發展變遷已經把中國推到戰略的風口浪尖上,形象地說,美國的身后就是中國,必須分出勝負,也一定要分出勝負。在這種情況下,指望美國放過中國把更后面的定位成威脅,簡直是天方夜譚,這無疑等于是把美國的戰略家當傻子,而把人家當成傻子的人,自己多半就是傻子。所以,中國對美國戰略設計必須向好處努力,從最壞處著手,如此才能確保自己立于不敗之地。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