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年上演了一部狼電影。在幾乎事事都會有爭議的互聯網時代,關于《狼圖騰》的話題又成了“議題”。筆者無意做“參議員”,但覺得在宗教的較真之外,漫談一下羊與狼精神的象征性,或許對啟迪今日中國人的思維更有助益一些。
作為高級動物的人類,不管進化到什么程度,都無法割斷其與生俱來的動物性。人類世界一直盛行叢林法則就是明證。從古至今,數量眾多而性情溫和的農耕民族,在與數量稀少而性情蠻野的游牧民族和海洋民族的沖突博弈中屢遭屠戮,更忍不住引人跨界聯想: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品質是什么樣的?
當下的中國正在開啟新時代,地區和世界格局及地緣政治關系又將隨之發生新一輪調整,中國學者和外交官們又將面臨如何表述中國文化和現實政策的問題。世界依然是歷史延續下來的老世界。中國一直努力向世界表明和平發展的誠意,但總有一些國家按照強權邏輯嘗試叢林法則。這也迫使中國人不能不思考在未來的發展進化中自身角色的定位。
中國肯定不能做羊。整個一部近代史都是這一定論的注釋。在甲午戰爭前漫長的時間內,日本屢屢試探性地進攻清朝,而清朝卻只是虛聲恫喝其“遵守公約”,或派軍艦到日本示威,自以為是地試圖嚇阻對方,不料反被對方羞辱并激起對方“一賭國運”的意志。整個甲午戰爭,晚清只是想當一只披著狼皮的羊,而作為真狼的對方卻一眼看穿晚清內心厭戰的“羊”性,于是毫不留情地全力撲上。
中國可以不做羊。甲午戰爭之后的抗日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華民族,精神抖擻橫掃列強就是明證。
讓人憂慮的是,長期的和平環境,讓有些中國人慢慢墮入安逸的“老常態”,而世界GDP第二的經濟地位,還讓某些學者產生了中國已經強大的錯覺,在面對外部明顯挑釁時,或不敢或不愿合理反擊反制;以什么“克制是一種自信”故作大度,這顯然有悖常理,自然界從來沒有牛羊哀憐虎狼賜予和平的先例,也從來沒有因為獅子的忍讓而鬣狗會停止爭奪的先例。中國可以反對倚強凌弱和強強對抗,并真心誠意地率先垂范,但世界并不會因為中國的單方面行動而改變規則。在內心里,中國人依然要回答“圖騰”是什么的問題。
中國人不當羊,就要明白地告訴世界,比把“和”字當口頭禪更能展現和平誠意的,是堅定捍衛和平和果斷制止挑釁、消弭戰亂的決心和能力。沒有力量或不敢使用力量的和平倡議是無聊的空談。中國還要讓自己知道,善良而弱小不僅是對自己民族的不負責任,也是對地區和世界和平的不負責任。美國學者曾經說過,假使當初是一個強大的中國,日本就不會挑起太平洋戰爭,而美國也就不必要跨越半個地球艱苦奮戰。
中國不做羊,也不做狼,更不能做披著狼皮的羊,最適合中國人精神定位的圖騰符號是習主席所說的“和平的醒獅”:敢戰而不嗜殺,勇武而不蠻橫,固守和巡視自己的疆域,保衛而不幻想和平,對入侵和挑釁者隨時迎擊并戰而勝之。▲(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