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8日,美國總統奧巴馬正式簽署法案,同意向臺灣出售4艘“佩里”級導彈護衛艦。這被臺灣“國防部”視作對臺灣安全的承諾,并對美國表示感謝。然而,島內輿論卻并非都歡欣鼓舞,藍綠陣營均有“立委”或政治評論者批評“美國出售的是破銅爛鐵,臺灣又做了冤大頭”。在19日的例行記者會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表示,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已在北京和華盛頓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并保留采取進一步行動的權利。
美國國會于2013年底開始推動售臺“佩里”級軍艦,法案歷經13個月完成立法程序。白宮在多項重要法案和人事案都需簽署的時刻,在立法程序完成后8天即簽署此案,效率之高顯示美方對臺灣安全與防衛能力的高度重視。預計“泰勒”號、“卡爾”號、“蓋瑞”號和“艾爾羅德”號4艘軍艦可在明年完成移轉出售。
美國被批向臺灣所售軍艦是破銅爛鐵
臺灣“國防部”發言人羅紹和19日感謝美國政府及國會的支持,稱此舉表達了美國對臺灣的堅定支持,充分顯示雙方關系堅實穩固、互信友好。后續還將與美方保持密切聯系,以獲得符合作戰需求的船艦載臺和戰斗系統,提升自我防衛的信心和能力。
這4艘軍艦在美服役都已近30年。臺灣《聯合報》援引一名臺海軍官員的話說,和目前在臺軍服役的“諾克斯”級艦約50歲高齡相比,“佩里”級還處于年輕好用的階段。臺退役海軍中將蘭寧利也撰文稱,一艘船可以使用40年以上,舊艦身搭新武器系統絕對是可接受的選項,面對新威脅絕無問題。
事實果真如此嗎?中國軍科院中美防務關系研究中心副主任趙小卓19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佩里”級護衛艦屬于老式護衛艦,主要在近岸和淺海活動,對臺軍作戰能力沒有太大提升,美國海軍都不用了。臺灣這次軍購主要出于以下考慮:臺灣“諾克斯”級護衛艦早到了退役年限,經常發生事故,所以臺灣急于找到替代型。而購買二手艦還是比較便宜的,也有可能做一些改裝,臺灣自制的“成功”級護衛艦就是以“佩里”級為原型建造的。但這也暴露出臺軍內部的尷尬境地——臺灣一度自己生產建造、仿制、改制一些軍艦,都不成功,轉了一圈,又回到軍購的原地。
“這個消息,其實讓臺灣很尷尬!”臺海軍備役上校王志鵬昨日對導報記者表示,不管是向美方表達軍購意愿,還是向“立法院”提交軍購預算,臺灣海軍都是要2艘“佩里級”。“吊詭的是,臺灣始終要的是2艘,目前排隊向美方買‘佩里級’的,也不只是臺灣,老美卻一下子批準了4艘!”
他透露,臺海軍此前派出團隊赴美“挑船”,看中的就是泰勒號、蓋瑞號這2艘,“都還是美軍現役軍艦,我們叫‘熱艦’”。他說,買那些已經封存的軍艦,還要經過啟封、大修,選這種從美軍除役就能直接轉交的軍艦,可以節省大量的經費和時間。而卡爾號是典型的退役封存中的“冷艦”,艾羅德號則配的是舊版反潛系統,都不符合臺軍的軍購要求。
而即使是臺軍前期挑中的那2艘,也是不盡如人意。泰勒號今年2月在土耳其意外觸礁,推進器與船體受損,臺軍當時表態不接收發生過意外的軍艦。但美方將該艦入塢大修后,照樣宣布售臺。民進黨“立委”薛凌昨日公開表達不滿,稱美方要求臺灣接收發生撞擊事件的船,“是橫柴拿入灶”!
臺灣《聯合晚報》稱,據臺灣海軍透露,4艘軍艦中,“泰勒”號去年遭遇海事事故,大軸和車葉受到損害;“艾爾羅德”號反潛系統是未更新的舊版;“卡爾”號已經退役,不符合臺灣采購要求熱艦移交的門檻。“蓋瑞”號和“泰勒”號的關鍵拖曳式數組聲吶在移交時會被美軍拆除。民進黨“立委”薛凌稱,美方這是橫柴入灶,要求臺灣接收出過事故的艦船,現在外表無異,可能幾年后就狀況連連。臺灣知名的前“立委”李敖批評臺灣就像美國的提款機,經常花大價錢買來美國的破銅爛鐵。
顧及關系臺不滿意也只能吞下
按照美臺軍售程序,在奧巴馬簽字后,美國政府會以正式信函交給臺灣方面,臺灣再提出要價書,美方再提出發價書,雙方確定內容后簽約,前后時間約需2到4個月。臺軍最后會按自己意愿買2艘,還是按美方意思買4艘?對于這一懸念,臺海軍官員昨日含糊表示,要視“國防部”政策而定。
王志鵬認為,這個軍售案有兩種發展可能。一種是鑒于臺軍只有買2艘“佩里級”的預算,美方直接4艘全給,“算半賣半送吧,不過這種可能性偏低”。另一種就是直接強塞4艘,“臺灣即使不滿意,但顧及美臺關系,也只能吞下”。后續就看海軍怎么重新評估“需求”,跟“立法院”喬更多預算,“最后很可能就是這樣,臺灣對美軍購向來沒什么議價空間。雖然不能說美方訛詐,反正經常不得不按著他們的意思來”。
事實上,“佩里級”軍售案已經算美臺之間的老案子。早在2006年,臺軍就希望從美方購買該艦,替換老舊的“諾克斯級”反潛艦。但此案經歷多次轉折,臺灣最早希望租借,被拒絕后愿意加價購買了,美方卻只想賣老舊版本,結果臺灣又不想買了。等到美國同意“挑著買”,臺軍也準備好預算,美國政府又受“財政懸崖”影響擱置此案。如此折騰了8年,直到今年12月4日,美國參議院才正式通過“佩里級”軍艦轉移法案并提交奧巴馬簽署。據悉,美方原本還計劃將“佩里級”賣給泰國、巴基斯坦,但參議院以它們“有支持恐怖主義嫌疑”予以否決。預訂的買主變少了,那就多賣給臺灣2艘?這也許就是這項吊詭軍售案的原因所在。
軍售關鍵有沒有“SQR-19聲吶”
除了買2艘還是4艘,“佩里級”軍售案還有一大懸念,就是“SQR-19拖曳式聲吶”會不會隨艦售臺。
“這是關鍵,我也很關注,目前都沒有可靠訊息。”諳熟海軍事務的王志鵬,非常清楚這種聲吶系統對臺軍反潛戰力的價值。“佩里級”巡防艦所配置的“SQR-19拖曳式聲吶”,是美國海軍第一種正式拖曳數組聲吶,拖曳纜繩長達1700米,最大拖曳深度可達365米,對水面艦艇、潛艇都有很強的偵測、追蹤識別能力,最大偵測距離可達“第三匯聚區”(約200km)。20多年前,每套價格就要1000萬美元左右。臺軍現役的“成功級”軍艦,雖然是按照“佩里級”藍圖自建,但美方堅持不賣“SQR-19拖曳式聲吶”,導致“成功級”軍艦不具備反潛能力。
對于外界極為關注的聲吶,臺海軍官員昨日“不做評論”。“因為這個很敏感,如果老美肯賣這個,‘佩里級’其他的武器系統都會給!”王志鵬說,如果能通過“佩里級”軍購案獲得這種突破,臺軍未來就可能買到更多“SQR-19拖曳式聲吶”,補到其他8艘“成功級”上,反潛能力將大大提高。
美方同意出售具備多種戰術用途的“佩里級”,也讓臺灣可能打造“小神盾”的話題再起。對此,王志鵬并不看好,“臺灣海軍未來的發展方向是輕量化,就是船艦的噸位不大、數量變多,而不是向大艦發展”。他指出,今年2月臺灣海軍提出的“15年兵力發展愿景”,已經將這種方向講得很清楚了。
(報道綜合自環球網、人民網等)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