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中國國家安全論壇副秘書長彭光謙少將6日在環球時報年會上形象地說,如果把顏色革命比作一個狼外婆,它就在敲我們家的門。如果沒有的話,就會繳械投降,如果有了這個堅強意志和信念,有了思想上的長城,籬笆鉆不進,野狗鉆不進。
彭光謙出席環球時報2015年年會(攝影記者:趙衍龍)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畢方圓】顏色革命離我們有多遠?中國國家安全論壇副秘書長彭光謙少將6日在環球時報年會上形象地說,如果把顏色革命比作一個狼外婆,它就在敲我們家的門。
彭光謙表示,顏色革命是沒有硝煙的戰爭,有人亡我之心不死,希望把我們搞亂了。西方幾十年來對中國下了工夫,長期以來對中國進行意識形態滲透,對某一些人進行政治性的轉基因改造,搞亂我們的人心,已經形成了一定輿論,具備了一定的顏色革命思想基礎。另外,西方敵對實力在中國內部培養代言人,培養“第五縱隊”,形成了一定的組織和社會基礎,可以說,思想基礎加社會基礎,再加上外部條件配合,顏色革命在中國只是缺了一個引爆點和時機。
至于顏色革命能不能成功,彭光謙認為,這取決于我們自己,顏色革命本身是思想戰爭,是一場心戰,我們的思想能不能站住腳,有沒有自己的堅強意志和信念,很重要。如果沒有的話,就會繳械投降,如果有了這個堅強意志和信念,有了思想上的長城,籬笆鉆不進,野狗鉆不進。
附文:西化精英們演變中國的幾大手段
近年來,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和改革開放的擴大,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密切,這對于我們借鑒和吸取西方有益的東西是十分重要的。但也要看到,西方資本主義勢力對中國的文化滲透也在廣度和深度上不斷擴展和延伸。而報刊雜志、廣告、電影、電視、廣播、藝術表演、名人學者講座、學術研討交流、培訓、基金會資助等各種文化形態都是其實施文化滲透的有效途徑。近些年,通過互聯網這種手段擴展和延伸更有“提速”的勢頭。與近代西方資本—帝國主義對中國文化滲透的路徑相比較,可以看到,今天西方國家對中國不斷進行文化滲透活動采取了新的路徑,其顯著特點是將文化滲透史上,公開的、赤裸裸的、易被識破的顯性文化滲透,變換成更隱蔽的、更巧妙的、不易被識破的隱性文化滲透。對此,我們應高度重視和警惕。
近代歷史上,西方資本—帝國主義勢力對華文化滲透的途徑和形式主要有以下兩種。其一,在華發展傳媒事業,制造對西方有利的殖民主義奴化思想輿論,從而麻醉中國人民的精神。在19世紀40到90年代的近半個世紀內,他們先后創辦了近170種中、外文報刊,約占同時期我國報刊總數的95%,其中大部分是以教會或傳教士個人的名義創辦的。這些刊物極力為資本—帝國主義侵略罪行作辯護,竭力稱道資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幫助,吹噓教會慈善事業對中國人民的“造福”,威脅中國人民必須老老實實、心悅誠服地接受他們的奴役和統治。尤其是那些美化外來侵略勢力的史論文章,在中國的知識分子當中散布崇外、媚外、懼外的思想,引導他們按照西方的藍圖來“改造”中國,加深中國的殖民地化。
其二,通過教會在中國辦學,直接培養親西方的“精英人士”。教會大學的辦學方針是要在改變中國人的信仰讓中國人接受基督教的同時,傳播西方文化和西方價值觀,并培養一大批精通西學且完全接受西方價值觀的“精英”知識分子,以通過他們培養控制的所謂精神領袖來更有效地實現資本—帝國主義勢力控制奴役中華民族的總目的。從1882年美國長老會在山東將登州文會館正式升為學院開始,到20世紀20年代末,西方資本—帝國主義各國教會在華創辦的教會大學竟占中國高等教育的80%。1919年“中華基督教大學聯合會”成立,其中包括了燕京大學、齊魯大學、金陵大學、東吳大學、圣約翰大學、之江大學、協和大學、嶺南大學、雅禮大學、文華大學等14校,學生共2017人,常年經費共1222000銀元。此時的中國國立大學為5所,即北京大學、東南大學、北洋大學、山西大學、上海商科大學。它們的常年經費為1492223銀元。[1](P321)可見,在經濟實力上,教會大學已基本可與當時的國立大學相抗衡。在這些教會大學中,絕大多數是由美國的基督教會開辦的,其中包括美以美會、長老會、公理會、浸禮會和圣公會等。
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后,西方資本—帝國主義在華創辦的刊物和學校,很快就結束了其在華歷史。其后,雖然西方帝國主義勢力從未放棄文化滲透與“和平演變”社會主義中國的圖謀,但因上世紀50至70年代整個世界大環境,尤其是中國自身環境的變化,使西方帝國主義沒有找到一種可實施的最有效的對華文化滲透的途徑。自上世紀80年代始,特別是經濟全球化浪潮涌起之后,西方以為找到了可實施的最有效的對華文化滲透的新途徑。值得注意的是,近代西方資本—帝國主義的第一輪大規模文化滲透的目的是美化西方對華侵略,用披著宗教外衣的殖民主義思想奴化中國人民,以極力維持中國永遠處于貧窮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而達到他們企圖永遠在政治上控制、經濟上奴役中華民族的目的。當歷史進入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現代社會后,因為他們不愿意看到或接受日益強大的社會主義中國,“特別是西方敵對勢力從未放棄對我西化分化的戰略圖謀,加緊進行思想文化滲透。”[2]因此,新一輪大規模文化滲透的目的就演變為極力改變中國的社會主義顏色,使中國放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轉而走資本主義道路。為此,他們極力美化西方資本主義制度、宣揚所謂“人權”、“民主”、“自由”、“多黨輪流執政”、“議會制”、“多元化”、“普世價值”等。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現代社會,西方國家對華文化滲透的新途徑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利用互聯網及其他傳媒,利用文化交流、高層論壇、電影電視、學術研討等途徑進行文化滲透
近年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通過網絡微博推特、外交渠道、報刊雜志、廣告、電影、電視、藝術表演、名人演講、學術研討會、美國之音廣播、組織基金會等各種途徑,對中國大量宣傳西方的資本主義思想文化和意識形態,詆毀和批判我們的主流意識形態和民族文化。尼克松在《1999:不戰而勝》一書中曾說,應該制訂一個在鐵幕里面同社會主義國家進行“和平競賽的戰略”,即在軍事遏制的基礎上,發揮美國的經濟優勢,以經濟援助和技術轉讓等條件,誘使社會主義國家“和平演變”;開展“意識形態競爭”,打“攻心戰”,擴散“自由和民主價值觀”,打開社會主義國家的“和平變革之門”。
事實上,網絡已成為美國對中國輸出美國價值觀的主要途徑。互聯網已成為美國對華實施“和平演變”和對其他國家發動顏色革命的有力武器。為了更好地集中優勢用好這一有力武器,美國政府決定從2011年10月1日起,美國之音將全面停止中文短波、中波以及衛星電視廣播,全面取消粵語廣播。這意味著美國政府對中國進行廣播政治宣傳的時代將結束。不過,美國之音的中文網站將被保留。其普通話節目將轉入互聯網。美國廣播理事會戰略與預算委員會主席恩德斯·溫布什是該計劃的支持者。他說,在中國收聽短波廣播的人數過去幾年一直微不足道,而中國現在是世界上使用互聯網人數最多的國家。2011年2月15日,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在華盛頓喬治大學發表網絡自由講演。她表示,美國國務院在使用阿拉伯語及波斯語發送“推特”信息后,還準備推出中文及俄文的“推特”賬戶。并且,美國今年將花費2500萬美元,用來保護網絡作者,幫助他們突破網絡限制。美國之音停播華語與“推特”被美國政府熱捧,此消彼長之間實際上是美國政府內部宣傳資源的一種調整。從中不難看出,美國政府正日益重視互聯網等新媒體的文化滲透影響力,希望借此加強對中國的宣傳攻勢。這也說明互聯網己“成為敵對勢力進行意識形態滲透著力利用的渠道和腐朽思想文化沉渣泛起的一個傳播途徑。”[2]2010年,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在會見各大網絡公司的負責人時公開表示,美國會利用網絡推行“民主化進程”。美國政府希望利用網絡達到政府目的。目前,控制國際互聯網的13臺域名根服務器全部被美國所把持。美國不顧世界各國的強烈反對和多次要求,拒不交出根服務器的管理權,宣布美國商務部將無限期保留對13臺域名根服務器的監控權,這樣美國就在事實上把持著國際互聯網的生殺大權,隨時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給別國斷網。2009年5月,微軟公司根據美國政府禁令,切斷了古巴、朝鮮、敘利亞、蘇丹和伊朗等5國用戶的MSN接入服務,這表明美國利用互聯網這一有力武器不僅用于文化滲透也是對其他國家最大的潛在威脅。
利用互聯網這一新式戰略武器是延續了近代西方資本—帝國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對華進行文化滲透的網絡翻版。撇開漂在表層的信息技術的浮沫,美國推進使用互聯網這一滲透手段,與近代西方列強在華大力發展傳媒事業辦各類報刊雜志從事欺騙宣傳活動,并無本質區別。無非是文化滲透的載體發生了變化——從傳統傳媒(紙制)到網絡(無紙化)。至于其他途徑,如報刊雜志、廣告、電影、電視、藝術表演、名人演講、學術研討會等也都是美國等西方國家仍然緊抓不放地對華進行文化滲透的手段和形式。
二、以新式的宗教滲透作為對華文化滲透的有效手段
傳播宗教曾是近代西方資本—帝國主義對華文化滲透的主要載體,“傳播福音”是他們披的華麗外衣。由于宗教是一種具有歷史延續性的傳統文化模式和具有現實滲透力的社會意識形態,因此,西方資本—帝國主義才極力借助宗教把西方的思想意識和文化價值理念傳播滲透到中國,以從精神世界統治、奴役中華民族。對于我國現階段來說,宗教滲透作為西方文化滲透的一個方面,主要表現為以宗教交流、傳播,宗教學術研討交流等為掩護,以宗教信仰自由為借口,使各種非馬克思主義和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從西方社會滲進來,浸透到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現實土壤中,并將其逐步社會化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企圖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控制和占領社會主義中國的思想陣地,消融和瓦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影響和同化社會主義社會中的人民,干涉宗教事務,破壞中國的統一,顛覆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
宗教滲透是政治活動而非宗教活動,政治惡意性是其最核心的特征。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意識形態領域推行和平演變戰略,利用宗教對抗和削弱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以此實現向社會主義國家的滲透是他們的慣用伎倆。蘇東劇變中,羅馬教皇親自到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傳道布施,推銷資本主義的“政治多元化”理論。
美國前國務卿舒爾茨明確說過:從宗教信仰到政治行動只有一小步距離。所以西方某些國家一直利用宗教反華;如支持達賴喇嘛謀求西藏獨立,鼓動法輪功邪教分子鬧事;出巨資160億美元要“把中國基督教化”,等等。美國《時代周刊》前駐北京記者艾克曼在他所寫《耶穌在北京》一書中指出:“根植于西方的大陸基督教會,崇尚美國的宗教自由和民主價值,傾向支持中國走向民主。在中國,上至政治學術精英,下至農民工人百姓,信仰基督的人數至少有八千多萬,超過中共黨員的人數。未來30年,中國經濟在實現持續高速發展的同時,基督徒的人數會達到中國人口的三分之一,中國這條東方的巨龍,或許會被基督的羔羊所馴服。”[3]
尤其是一些打著學術交流、研討、傳授宗教文化普及人文知識的旗號,進行著較為隱性的宗教滲透更值得警惕。以北美某基督教學會為例,2001年以來,該學會已經連續舉辦數屆“美國宗教與文化暑期高級研討班”,每屆研討班都有10位左右的中國學者組成,其中不少都是中國高校和研究機構、宗教學及相關學科系、研究所的領導人和學科帶頭人。比如,在2002年的第二屆研討班上,共安排了八次講座,分別由波士頓大學神學院、圣公會神學院、環球圣經公會和大使命中心等機構的中美神學教授和牧師主講。此外,研討班還組織了一系列考察和體驗活動,包括參觀早期歐洲清教徒到達美洲乘坐的五月花號船和居住的普利茅斯等歷史遺跡,探訪美國東西兩岸的近20家中美教會,與教牧人員進行深入的對話和交流,期間還參加了四次儀式各異的基督教主日崇拜、七次團契和查經活動、一次布道會,親身體驗了基督教豐富多彩的敬拜活動和宗教生活。在隨后的幾屆研討班上,又漸次增加了拜訪美國國際宗教自由委員會、接觸美國國會和政府人士,參觀各種類型的華人教會和家庭、感受華人同胞在美國社會的真實處境等內容。主辦者很明確地說出了舉辦這個研討班的目的,就是“為中國的人文社會科學學者提供一次親身考察、理解、感受和認識美國宗教文化與社會的機會”,[4]這“對于他們認識美國的宗教文化,反省中華民族的歷史、現狀以及更加全面地把握未來發展的方向,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思想啟迪”。[4]參加研討班的一些中國學者也真“受益匪淺”,一方面表示“現在對美國的基督教有了更具體、更切身的認識和體會”,從中“看到了信仰的力量,看到了信仰如何使他們的生命變得喜樂與豐盛、更有意義”;[4]另一方面認為“這種美國經驗,對當下中國大陸,可鑒之處甚多”,“把基督教中有益于社會、個人的文化精髓發揚光大是有必要的,對于中國的進步和人民的幸福也是有價值的”,“這對于重構中國當代社會的信仰體系和價值坐標不無啟示意義”。[4]
更值得關注的是,國外的神學教授、神職人員已經在中國的一些高校內或開課程,或做講座,有的甚至被聘為兼職教授、客座教授。如新加坡某神學院院長、英國倫敦大學榮譽神學士就到北京某大學哲學系開設“基督教思想史”,并被聘為客座教授。此后,他多次到該系任教,給研究生、本科生授課。不僅如此,他還經常應國內一些著名高校的邀請,舉辦諸如“圣經導論”、“基督教的人文精神”、“基督教思想與西方文化的關系”等專題講座。1992年,又被上海某大學聘為客座教授。更有甚者,2004年12月26日至2005年1月12日,北美某基督教學會竟來中國舉辦了跨數省長時間的基督教“學術講座”。北美某基督教學會會長帶領兩位美國基督徒學者——舊金山大學生物系某教授和波士頓大學神學院某教授,三人的首站選在北京,然后是哈爾濱、長春、南京、杭州。18天時間在5座城市的8所大學中作了10場講座和座談,舉辦者稱,“為中國知識分子了解科學與宗教的全新關系打開了一扇新的窗口”。這到底是一扇什么樣的窗口?看主辦者的身份和以宗教為主題的講座就不言自明了。[4]
2004年以來,受美國某基金會的資助,國內某大學連續六年舉辦“宗教學高級研討班”。研討內容涉及歐洲和北美洲基督教的現狀、當代流行的宗教社會科學理論、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宗教傳統對公眾生活和利益的影響與貢獻等。雖然不能說這些講座都是宣教,但其掩蓋了宗教所具有的文化以外的其他功能,這對于消解中國宗教研究的無神論本色、擴大宗教的意識和觀念在知識分子和大學生中的影響無疑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這樣的研討班不僅免收學費,而且依據學員出勤、學習態度和成績等情況,評選杰出學員和優秀學員,并給予獎金。還可有每項資助金額在5萬到10萬美元之間的“個人課題”。由此可見,西方某些資本主義國家利用宗教對社會主義實施文化滲透,把宗教作為“西化”、“分化”中國的突破口。上述事實充分表明,針對社會主義國家的宗教滲透活動從本質上說是為顛覆社會主義制度這一政治目的服務的,根本就不是什么宗教意義上的活動,也遠遠超出了“學術交流”之本意。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西方宗教滲透活動的手段和范圍也會擴大。因此,我們必須將危害社會主義制度的宗教滲透與正常的宗教交流、宗教傳播區分開來,采取有效措施抵御西方帝國主義旨在“西化”、“分化”、“和平演變”中國的任何形式的宗教滲透活動。
三、通過資助、扶持中國的某些“西化精英”,實現“和平演變”的目的
前文所述,近代西方—資本帝國主義在第一輪對華文化滲透中,辦教會大學有一現實目的即在華培養聽命于他們的“領袖人才”。那么,當前西方資本主義正在實施的第二輪文化滲透則是通過某些基金會資助、扶持中國的某些“西化精英”來實現他們“和平演變”的目的。
美國前國務卿賴斯曾經闡述過,控制中國不能主要依靠武力,要通過控制中國精英來影響中國決策,輔之以控制戰略威懾,使中國更加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如美國福特基金會和洛克菲勒基金會。福特基金會與中國的關系可分為兩個部分:前期以資助美國及世界其他地區對中國的研究和了解為主,后期即中國改革開放之后,直接與中國建立聯系,資助有關項目和機構。該基金會最早介入中國的項目是1949年調查從大陸流到香港的大批知識分子“難民”情況,并協助對他們的安置。根據基金會駐京辦事處的最新資料,自1988年1月在中國建立辦事處起至2001年9月,基金會在中國資助總額為1.28億美元,項目包括人權與社會公正、治理和公共政策、教育與文化、國際事務、項目支持等。在這些資助中即培養了某些西方國家需要的“西化精英”。洛克菲勒基金會早在1916年就開始在華資助美國教會辦的協和醫學院。改革開放后特別是近年來,該基金會更是與中國很多領域科研機構合作。正如美國前國務卿賴斯所言,要通過控制中國精英來影響中國決策。
特別應當指出的是,美國通過“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控制中國的某些社會活動家和法學家,在中國制造政治動蕩和分裂。“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又譯為“國家民主捐贈基金會”,簡稱NED)下屬四大機構,即共和黨的國際共和研究所、民主黨的全國民主研究所、美國商會國際私營企業中心及勞聯—產聯的國際勞工團結美國中心。此外,還有許多所謂非政府組織受其資助,包括《民主雜志》、世界民主運動、國際民主研究論壇、國際媒體援助中心,等等。它雖屬非政府組織,但和美國國務院、國際開發署、中央情報局有密切的聯系,被認為是中情局的“另一塊招牌”。因為NED有非政府組織(NGO)的招牌,不易引起注意,甚至連西方的研究報告都說,“在向非政府組織提供戰略資金方面,美國外交政策精英們認為NED比秘密支援更可靠”。這個20世紀80年代初成立、主要靠美國政府撥款從事活動的“非政府組織”在世界很多地方扮演過特殊的政治角色。如在拉美、獨聯體、西亞、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的政治影響非同小可,主要是受到其顛覆活動或推動“顏色革命”的影響。NED還頻頻資助中國的“民運”、“藏獨”、“東突”等各種反華勢力,直接干涉中國內政。NED撥款大多來自美國國會,服務于美國的國家利益。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一些美國志愿者組織被發現暗中接受中情局的秘密資金,在國際上引起了激烈爭論。1982年,美國總統里根在一次重大外交政策演講中提出促進“民主基本建設”的計劃,在全球“推廣民主”。1983年11月,美國國會通過《國務院授權法》,撥款3130萬美元成立“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并讓其享受美國稅法501(C)3條款免稅待遇。有統計顯示,美國財政對該組織的撥款2006財年為7404萬美元、2007財年約為5000萬美元、2008財年為8000萬美元。此外,國會還有專項的旨在顛覆他國的所謂民主項目。[5]為了扶持他們的“西化精英”,2010年10月8日,諾貝爾委員會接受希拉里的建議,把諾貝爾和平獎公然授予了1989年制造動亂、顛覆國家政權的犯罪分子劉曉波。該人曾直言不諱地說“香港一百年殖民地變成今天這樣,中國那么大,當然需要三百年殖民地,才會變成今天香港這樣,三百年夠不夠,我還有懷疑。”“中國人有什么?中國只有一堆非驢非馬的大雜燴。”“全盤西化就是人化、現代化,選擇西化就是要過人的生活,西化與中國制度的區別就是人與非人的區別,換言之,要過人的生活就要選擇全盤西化,沒有和稀泥及調和的余地。”“我無所謂愛國、叛國,你要說我叛國,我就叛國!就承認自己是挖祖墳的不孝子孫,且以此為榮。”[6]曾作為訪問學者赴美國康涅狄格州立大學政治系從事研究一年,并在日本東京大學攻讀國際政治學的某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國內高級學者,因觸犯泄漏國家機密罪而于2009年被捕,2011年2月被法院處14年有期徒刑。這一事例也告訴我們必須高度警惕西方帝國主義扶持的這些中國“西化精英”,他們是西方帝國主義對華文化滲透和實現“和平演變”中國的馬前卒、急先鋒。[7]
總之,由于近代中國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西方資本—帝國主義在對華政治、經濟、軍事侵略的同時,可以采取公開的對華文化滲透的途徑如辦報刊辦學校等;而當前的西方對華文化滲透己不可能再采取以往公開的途徑了,他們必需采取非常隱蔽的途徑進行。通過互聯網、廣告、電影電視、報刊雜志、高層論壇、學術交流研討、講座培訓、基金會資助等表面正常的各種文化形態暗中輸入西方的價值觀念。歷史上采取公開的文化滲透,目的是使中國人民接受殖民奴化思想,使中國社會永遠處于被西方殖民主義者統治壓迫的境遇。而現在采取非常隱蔽的途徑進行文化滲透,目的是使中國人民接受西方的價值觀和資產階級的那套政治理念,從而使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和平演變”成資本主義。對此,我們要保持高度的警覺,以隨時挫敗西方帝國主義的這一戰略企圖。
參考文獻:
[1]譚雙泉.教會大學在近代中國[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
[2]李長春.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為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證和精神力量[N].人民日報,2009-12-17(2).
[3]孫浩然.宗教滲透特征的政治分析[J].科學社會主義,2007,(4).
[4]左鵬.警惕宗教向高校滲透的隱性形式:文化宣教[J].科學與無神論,2010,(6).
[5]水又心.美國影響中國精英進而控制中國的野心和路徑漸露原形[EB/OL].http://www.wyzxsx.com/Article/view/201101/208306.html,2011-01-10/2011-03-10.
[6]華林.劉曉波與諾貝爾和平獎的雙重笑料[EB/OL].http://opinion.people.com.cn/GB/13027146.html,2010-1022/2011-03-05.
[7]揭幕內參2010: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金熙德因間諜罪被判14年[EB/OL].http://www.wyzxsx.com/Article/view/201102/217710.html,2011-02-28/2011-03-01.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