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捧殺”與“棒殺”同樣卑劣
近期,英國《金融時報》刊文,對中國的反腐敗“說三道四”。該報宣稱中國的反腐敗斗爭“注定要失敗”。文章預測,如果反腐敗持續下去,“他們也許會像18世紀的法國那樣帶來不堪設想的后果:革命最終吞噬了自己”。
該文的風格,并不讓我們感到陌生,那就是“棒殺”中國。縱觀近些年來,西方媒體唱衰中國,甚至預言中國崩潰的論調從未停止過。早在蘇東劇變時,西方就興起了第一波的“中國崩潰論”,認為中國必然要“被西方資本主義所征服”。最極端的是美籍華裔律師章家敦在2001年出版了所謂《中國即將崩潰》一書,引起世界關注。2011年7月,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發表文章,標題是《中國將如何一敗涂地》。第二天日本《讀賣新聞》發表文章說:“中國的不確定性將進一步加劇,今后20年與過去的10年相當不同,崛起的中國正面臨重大問題。”
我們也注意到,也就是這家英國《金融時報》,在今年5月,發表了前美國東亞及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科特.坎貝爾的文章,稱“以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馬上就要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比許多人預計的至少早了10年。”我們被封為“世界第一”,聽起來不錯,也十分風光和誘人,但其背后卻暗藏著的無窮殺機,那就是——“捧殺”中國。縱觀近些年來,西方把中國“捧上天”的論調著實不少,尤其是國際金融危機之后,西方輿論不斷給中國戴高帽,熱炒“中國模式”,鼓吹中國“拯救世界”,從“中國責任論”到“中美兩國論”,甚至鼓吹“中國已是超級大國”,用心更險惡地是不斷鼓吹中國軍事力量,進而讓“中國威脅論”甚囂塵上。
“棒殺”與“捧殺”中國,這個兩種看似矛盾的奇談怪論,卻在西方并行不悖,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交匯點,那就是從輿論上麻痹中國、擾亂中國,進而阻止我國的發展進程。“棒殺”論調主要是給中國人看的,通過不斷攻擊、抹黑、煽動、放大我們發展中的矛盾問題,進而攻擊和詆毀我黨和政府,讓受到蠱惑的人喪失對黨和國家的信任和信心,動搖民意基礎,尤其是通過網絡炒作,企圖從內部進行分化、西化,搞亂我國。“捧殺”論調對我國有著更嚴重危害。從我國自身來看,高帽并不是那么好戴的,接受這些“高帽”付出的必然是與國情不匹配的代價。如2009年,西方媒體開始熱炒所謂的“G2”模式,認為世界已經進入“中美共治”時代。按照西方的邏輯,既然中國已經具備了與美國平起平坐的地位,就應該對世界承擔更多的“責任”,而我們這樣一種仍然落后的發展中國家,必然要承擔起發達國家的責任,由此,西方的“司馬昭之心”可見一斑。
從國際環境來看,宣揚我們這樣一個信仰共產主義的曾經落后的大國崛起了,西方價值理念上接受不了,心理優勢受到挑戰,自然會招來“羨慕嫉妒恨”“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就不遺余力煽風點火大肆宣揚“中國威脅論”,企圖糾集盡可能多地國家對我形成合圍、打壓、遏制之勢。
其實,西方媒體的“棒殺”與“捧殺”論調產生并不奇怪,因為其從來就是西方政治的工具,帶有強烈的意識形態偏執與偏見,且為西方國家的各種政策打頭陣、造輿論、美化自己,成為粉飾丑惡的外衣。比如,2012年,美國就是在大肆宣揚“中國威脅論”這一“捧殺”戰術下,堂而皇之宣布“重返亞太”,開始“亞太再平衡戰略”。日本為實現國家正常化,解禁集體自衛權,攫取東海利益,不惜將我國軍事力量無限夸大;菲律賓、越南等國,也是到處煽風點火,自己破壞南海穩定后,反而污蔑為我國崛起后的霸權,可以說為謀求一己之私不惜各種輿論造勢。更讓人憤怒地是,西方“棒殺”與“捧殺”論調背后折射的是,一些西方國家和政客壓根就不想讓中國過上好日子。如,2013年,奧巴馬在訪問澳大利亞前,通過電視鏡頭向全世界明確宣布:“如果10多億中國人口也過上與美國和澳大利亞同樣的生活,那將是人類的悲劇和災難,地球根本承受不了,全世界將陷入非常悲慘的境地。”
“棒殺”與“捧殺”,可以說劍指中國、招招陰毒。面對險惡環境,首先,我們自己要有清晰的頭腦。正如十八大報告所指出的那樣:“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獨自尊大”“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同時,也要看到我國也取得了發展的巨大成就,不斷堅定“三個自信”。其次,要打好輿論宣傳戰,讓世人相信,中國當前所選擇的道路是最適合自己的正確道路;還要讓世人相信,中國的發展,給世界帶來的是機遇不是威脅,是和平不是動蕩,是進步不是倒退。正如習近平同志在今年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大會上說的那樣:“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了,但這是一只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對于我們軍隊而言,我們要看到,西方正由宣傳輿論上的“棒殺”與“捧殺”,正逐漸向軍事硬實力上“棒殺”與“捧殺”推進,我們唯有強軍興軍,切實做到“能打仗、打勝仗”,才能讓西方縱使機關算盡,也必然會讓他們“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吞下自己種下的惡果。
(作者單位: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文化館)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