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9月28日起,1997年以來一國兩制示范區的香港特區,終于爆發已經嚷嚷近兩年,「民主派」要求特首「真普選」的針對北京中央的抗議運動——「占領中環(港島核心鬧市)」。這一幕由臺前幾個大學生和一個甫年滿17歲的中學生,「領導號令」的政治抗爭街頭運動,鬧到今天(10月底),斷續起伏,不絕如縷,已近40多天。對香港而言,因此遭受的經濟損失,以及明朗惡化的各階層市民、大學生所顯現的國家認同分歧沖突,已確實是個大問題。
據香港各媒體報導,實際參與這個運動的人數,在一個多月的期間里,頗不穩定,多的時候超過數萬人,少的時候甚至只有30、50人。但看得出來,它背后應有一個勢力在努力維持運動的「不收場落幕」,明顯的透露出它在等待╱制造那個想要的結果。
理所當然的,即便是支持或反對這一「占中」抗爭的各界人士,都會拿它跟已過去25年的北京「六四天安門事件」,以及臺北在今(2014)年3-4月才熱鬧過的「太陽花黑色反服貿學運」,來比較一番。這種比較,「技巧的」埋伏有北京武力鎮壓學運,臺北則持寬容忍讓對策的潛臺詞,直接間接的鼓舞香港學生勇于抗爭的斗志。揆諸中外港臺涌現的評論,五花八門,不一而足,但大多未克把握或回避重點,流于浮面觀望,訴諸情緒的黨同伐異,生動反映了今天香港朝野與社會的撕裂,此后則恐怕很難以維穩,或將步上臺灣因「民主內戰」造成全面衰亂倒退的后塵覆轍。
我們認為,香港回歸之前的155年做為英國殖民地的狀態,不能謂之正常狀態,回歸后在「一國兩制」下擁有「50年不變」的特殊待遇,又無異可繼續不正常50年。一個有長達200年的不正常歷史過程與特殊際遇的社會,卻要重新成為21世紀中國的一部分,雙方必要的磨合不可能平順,齟齬擦撞應不時迸發。這樣敏感復雜的中央與地方關系,求其長治久安,絕非容易,雙方對此心里都當然有數,因此以誠意善意建立堅固的互信基礎,是北京(內地)香港間須共同追求營造的根本之道。但如果不時的有內外人等蓄意煽惑鼓動,挑撥分化,陰謀破壞,北京中央以「不犯井水」避嫌坐視,特區當局又投鼠忌器,姑息養奸,擾嚷香港便勢必淪入混亂與災禍不測。
一旦情況惡化失控,出現特區政府無法處理的暴亂難局,北京中央將只得犧牲「一國兩制」,介入干預,恢復秩序。不過事情要是走到這步田地,「一國兩制」這個創造性與高度善意的當代中國政制構想與美好實驗,便被致命性的嚴重打擊而喪失一切價值與說服力。而其直接的后患,將是超越「香港問題」的掏空掉整個1979-2014年以來北京30多年的對臺政策與實務操作。
中國的大敵(美國和日本)利用香港回歸后的「不變」,抓住了比英國殖民統治時期更為自由方便的「活動空間」,同時煽風點火,推波助瀾,對香港社會(特別是校園)有計劃的注射「反中貶中」意識。近年來,香港已彌漫一股「高級人被低級人管治」的民氣,流露出從英國殖民地人民回復成中國人的「委屈不甘」,情況跟光復后的臺灣如出一轍。
因此,兩岸與全世界的中國人,在近60年里,已多次品嘗這個痛苦與屈辱,也應該累積到足夠的經驗教訓,而具洞察真相的智慧,以及解決問題正確有效方法。面對香港正在上演的「老劇本新舞臺」「占中」篇,我們愿簡要的提出以下幾點看法,作為小結:
(一)美國在回歸后的香港派駐有規模龐大的外交領事館,大量工作人員積極作業,儼然是特區政府之外另一香港政府。1997年至今17年,主要業績是毒化香港「新生代」,培育出「反中國」的「本土」力量。
(二)美國在「一國兩制」下,營造出香港乃是中、美共管合治的實體,此一形象。其造成的污染扭曲真相的效應,對香港、臺灣甚至世界,極其嚴重惡劣。可以相信,這是為臺灣可能的「一國兩制」,預為布局。
(三)美國的反制中國大戰略中,已經充分實驗,掌握大量know-how可供移植復制,端在它的「臺灣經驗」。應該看到香港「占中」學╱社運跟剛落幕的「太陽花」學╱社運的密切聯系與呼應關系。
美國的企圖╱目的是,中國的「一國兩制」是接受美國在這個制度的「實驗區」,跟中國「分享治權」,并充當這個「特別行政區」「反中國╱政府」的導師╱靠山╱奧援。這是一個無限期的對中國的脅制威脅危害計劃。◆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