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登一篇報道,標題為《中國大V訪美探討熱點話題 美重申不介入南海爭端》。據環球網報道,美國當地時間11月18日,中國互聯網意見領袖訪美團員們分別與美國傳統基金會的中國專家及美國國會官員會面。本次活動由環球網與美國駐華大使館、美國國務院聯合主辦,代表團由中國互聯網上各領域具影響力的人士組成,包括“童話大王”鄭淵潔、香港衛視采訪總監秦楓、知名書畫僧延參法師、國際問題專家馬曉霖、女性作家蘇芩、財經評論家水皮、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達內、盤古智庫理事長易鵬等十人。
基金會研究中國外交與國防政策的專家成斌(Dean Cheng)專門研究中國的外交及國防政策。在中國互聯網上能看到很多關于他言論的報道,如“美國要小心中國虎牙虎爪”及“鼓勵美國派海岸警衛隊保護釣魚島”等。對此,訪美代表成員們向其求證美國是否已卷入中日領土之爭。成斌解釋說:“海岸警衛隊屬于執法部門,如果受到日本邀請,美國就有義務保護其海軍基地。”他強調說:“海岸警衛隊只是去執法,它不屬于海軍,美國政府此舉也是旨在避免矛盾升級。同時,美國也意在向外界傳遞‘美日安全同盟’真實的存在。”成斌還舉例說,如果越南向美國發出派兵邀請,美國應允則是另外不同的政治信號,美越與美日關系是不一樣的。他指出,美方不會介入南海的領海爭端問題,美方堅持認為爭端應由和平方式解決。
一位不愿被公開報道的美國國會官員(國會最大小組“中國聯線”中工作人員)也向中國大V們表達了愿與中方在國防等方面進行溝通的愿望。據他介紹,“中國聯線”是國會中最大的小組,擁有很高的地位,但仍有人沒去過中國,因此愿意加強同中國方面的溝通,以加深共同理解。
美國傳統基金會:美國對外進行意識形態滲透的主要機構
八九經驗
在華盛頓的美國傳統基金會亞洲研究中心1989年8月公開發表的這個研究中心的政策分析員安德魯·布里克當年6月15日在葛底斯堡學院的一篇演講,很值得我們一讀。這位先生說:“美國在培養中國的政治意識方面起了主要作用。在過去10年中,美國在中國作了廣泛的經濟投資和社會投資,結果使中美兩國在科學、技術和文化上有了廣泛的接觸。學生們在天安門廣場、在向毛先生致意大利老式敬禮的地方豎立的那座民主女神像與自由女神像有明顯的相似之處,這絕不是偶然的。”他說:“中國領導人在制訂發展方針時未能想到:……當你從別的國家買來烤箱和電視機的時候,你同時也帶進了它的思想和觀念。”
美國保守智庫傳統基金會2007年的一篇文章這樣寫道:“觀念很重要,美國向其他國家的民眾推介美國的信念和信仰的能力將十分有效地增進美國的國家利益。美國的信息戰加快了蘇聯的崩潰和共產主義世界的瓦解。”
支持臺獨,慫恿臺灣反服貿
美國一開始就是慫恿和支持臺灣一些青年學生「反服貿」的。一位曾任美國駐廣州領事館副領事、現任駐美國國務院中國分析部門,及美國「傳統基金會」資深「中國問題」專家譚慎格先生認為,馬英九當局一個時期來對中國大陸靠得「太近、太熱乎」了。他說:臺灣與中國大陸簽訂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及后續的服貿協議,都對臺灣經濟及區域整合不會有任何幫助」,說「馬政府當前對中國采取的是比較扈從的戰略,而不是積極主動配合美國重返亞洲的大戰略」。又說,「美國對大陸的軍事圍堵」、「日本、菲律賓都配合了,唯臺灣在這方面做得不足」,所以,他認為對于馬英九當局來說,「首先就要讓他停止目前的錯誤政策」。譚慎格還特別指出,美國一直在「期待著以臺制共」,因而,「不滿馬英九現行的兩岸和解」政策。
近幾年來,世界各國出現了各種的「顏色革命」,以民主為名推翻現有政府,其中或有長期執政的獨裁政權,但也有合法選舉的民主政府,如烏克蘭、泰國。這次臺灣學潮選擇的是黑色。
這次「反服貿」的學潮,根本不在于「反服貿」,也不在于「反黑箱」,而是參與學運的學生程浩哲所言,「這次抗爭不只是為服貿或經濟,而是要讓更多人去思考,他們原本以為理所當然的價值,可以用怎樣的思維去質疑,去推翻。」(《中國時報》A23,2014-04-18)所以,馬英九無論在服貿上如何讓步,學潮仍堅持不退。
服貿的「價值」何在,即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下的兩岸和解和經濟合作。為什么要質疑、要推翻、要改變,這次學潮自始至終沒有過答案。
在學潮中找不到答案,但在譚慎格的談話中,我們發現了答案。
3月13日,譚慎格來臺參加世界臺灣人大會與臺灣國家聯盟合辦的海內外國是會議。報導云:
「譚慎格說,臺灣絕對是符合國際法的一個獨立國家,也沒被其他國家控制。令人不解的是,目前馬政府卻聲稱『臺灣是中華民國的一小部分』,領土包括蒙古、西藏、新疆;還把俄羅斯境內的圖瓦共和國也納入,完全脫離現實。
從美國的立場,譚慎格強調,中國的內戰在1949年中共擊敗國民政府后就已結束,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唯一的中國合法政權,他反問,難道臺灣現在的領導人仍相信內戰尚未結束?想要什么樣的『和平協定』?
譚慎格認為,『美國等國曾公開聲明,不承認中國對臺擁有主權,美方既未接受北京一個中國原則;對國民黨政府所稱「中華民國」代表一中,甚至具臺灣主權說法,也不為美國所承認。』
對于臺灣主權,譚慎格則憂心說,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但漸漸『放棄這地位』。
譚慎格表示,他擔憂臺灣經濟與中國的快速融合;過去包括陳水扁總統及李登輝總統都不希望看到這樣的變化。未來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簽下去,3、4年內不僅無法預見好處,也將對勞工、農業等經濟面帶來重傷害。
他強調,民主國家反對中國對臺企圖心,最主要理由是擔心北京一旦控制臺灣,會對亞太民主自由產生巨大阻力。
對于臺灣的發展策略,譚慎格強調,首先,就是要停止目前的錯誤政策,臺灣必須瞭解到,『若把中國擺在中心,臺灣的經濟投資貿易都會被中國所影響』,總有一天,就會被中國完全控制。
他還說,臺灣如果不重視強化國防,他會給其他國家錯誤的訊息,認為對主權已不太在乎。
譚慎格并對臺下聽眾喊話說,現在仍有時間來扭轉這個狀況;但臺灣民眾要有更多的覺悟,國際才會來支持。談到臺獨建國,他認為應讓先建立好的基礎,不能太過急躁,被問到ECFA公投,他則以鼓勵口吻說,不同過去公投會升高兩岸情勢,美方這次不會公開反對。」(《自由時報》2014-04-14)
新右翼組織,為美國政治服務
韋里奇是右翼政客,爭取自由國會生存委員會負責人,沒有受過高等教育,卻成為傳統基金會第一任會長。創建者的興趣不在于對政策的研究,而更多地是支持新右翼的觀點。它的研究,據原參與新右翼活動的人所說,只是“肯定庫爾斯、杰克·威爾遜(庫爾斯的私人助理)、弗蘭克·沃爾頓(里根的助手)和羅伯特·弗盧爾(加利福尼亞州工業家)等人表過態的看法”而已。它實際上是新右翼分子在華盛頓活動以圖擴大其政治影響的行動組織,它所從事的研究是為其政治目的服務的。會長福伊爾納談到該會時,認為過去五十年,“美國的內外政策使我們陷入為難的困境,防務走下坡路,被一個敵視、滿懷嫉妒心和充滿危險的世界所包圍。在這種情況下,要對付八十年代美國面臨的挑戰,只憑無限擴大政府,奉行一種軟弱無力的對外政策,是無濟于事的,而要重申自由和真正自決的價值,并竭力維護它們。保守思想庫的任務在于生產八十年代以后體現我們社會的保守觀念。傳統基金會就是這場靜悄悄革命的急先鋒”。
傳統基金會通過研究分析形成新的政策主張,并力圖使這些主張獲得公眾支持和政府采納。小布什推動美國國家導彈防御系統建設的戰略,就是由包括傳統基金會和華盛頓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為代表的思想庫率先提出,并在他上任以前就早已在這個問題上大造聲勢。該基金會憑借其對某些領域的深入研究,往往能夠發表具有一言九鼎、影響決策份量很重的意見。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