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國退出QE及中期選舉
美國在北京APEC會議前夕宣布退出QE,給出的理由是經濟恢復強勁,失業率降低,但是個人認為美國退出QE不是給出理由的結果,反而是為了實現其前面表述的“理由”。
美國的中期選舉反應美國的經濟并沒有讓美國民眾感覺到經濟好轉,一邊倒的結果體現的是美國經濟的糟糕程度依然如故,這才導致當下的選舉結果。
個人給美國經濟的定義是“白血病經濟”,其病因在于制造業的空心化,因此美國經濟的繁榮必須通過外部不斷的“輸血”才能維持。
在美國實施QE過程中,雖然社會上的“錢”多了,但是“壞”的預期是明確的,對于西方資本來說,“雷鋒精神”是不存在于他們的指導原則里的,因此增加的“錢”不會在此時投資于實體經濟,而是外溢到預期好的其他國家與地區,以及金融炒作市場,對美國的制造業拉動效果是很小的。
通過會計變更、股市炒作、制造世界混亂,美國慢慢的把“美國壞世界好”的預期逐步變成“美國好世界壞”的預期,通過“退出QE”打開世界資本流向美國的開關,而“加息”則是把進入美國的資本從金融炒作導向投資實體經濟的工具,當美國的實體經濟“欣欣向榮”的時候,美國的一個循環周期基本完成,這其實是這幾十年來美國通過政治、經濟、軍事的霸權,不斷玩弄的游戲。
但如今美國的游戲遇到極大的風險,其風險的根源在于中國的崛起。這里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影響,在此簡單來看下面的情況:
A.美元霸權讓美國通過金融操作輕易達到“利益掠奪”的目的,但是,在中國人民幣進入國際化的關鍵期,在中國的國際貿易地位已經是世界第一的局面下,在中國制造業高低貫通、白菜價、世界工廠的態勢下,在中國政治穩定、經濟發展高速平穩、未來可見預期遠遠好于美國的情況下,美國無法保證其預期“驅趕與誘惑”的國際資本最終有多大的比例流向美國的實體經濟,是否能夠保證其實體經濟恢復“欣欣向榮”。
而美國不愿看到的另外一種可能卻有著極高的現實性:中國及中國主導的相關經濟發展區域把這些國際資本大部分給吸收過去,美國反到為中國“做嫁衣”。從中國提出的亞投行、絲路規劃等國際級的規劃來看,其現實性、持續性、吸引力都要遠遠超過美國,因此美國擔心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到頭來資本沒有回歸美國實體經濟,反倒幫助了中國這個最大最強的博弈對手。
B.從美元與人民幣的世界占比來看,現在本就是美元萎縮、人民幣強勁增加的狀態,如果把美元與人民幣在其他國家的占比看為中美博弈的金融陣地,那么美國退出QE勢必造成世界范圍的美元占比快速萎縮,就相當于美元從原有的陣地退出,而人民幣獲得輕松、快速的擴張,這將加快美元霸權的消失速度,在中國強勢崛起的今天,美國以后奪回這些陣地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的。
C.中國手里的美國國債讓美國憂慮萬分,在此個人假設一種情況:美國退出QE造成美元強勢,從而吸引資本回流美國,此時中國在美元相對高位的時候減持美國國債,用美國吸引來的國際資本替代中國手里的美國國債,然后將減持的美國國債投入中國主導的金磚國家、亞投行、絲路戰略等組織與區域,這樣中國就實現了把“劣質”的美國國債資產轉換為“優質”的投資資產,讓中國在國際信譽、國際話語權、經濟發展前景、國際競爭力等方面獲得極大的收益。而美國弄了半天,世界范圍對美國的“怨恨”高漲,不但沒有重振“有效”經濟,反到幫中國解套了“不良資產”,給中國崛起搭建更加寬廣的舞臺。
二、中日
1.日本加大貨幣寬松
我們看到,日本不久前突然加大寬松力度,造成日元進一步貶值,個人的看法是:
A.幫助美國驅趕國際資本回流美國
美、歐、日輪流放水,盡管給發展中國家形成三次沖擊,但是每次同樣會形成這三家之間的相互沖擊流動,使得每次對發展中國家的沖擊力大為減弱。
B.用日元溢出替代美元回流部分,以降低人民幣的占比提升速度
C.促進日本制造業的競爭力及打破日本的長期通縮
日本的“安倍經濟學”采用的西方經濟理論,通過貨幣投放使得貨幣貶值,一方面提高制造業的競爭力,另一方面改變經濟通縮的局面。
但是當今的日本是兩頭在外的狀況,一方面各個優勢產業的企業,其產品大多是在國外生產,日元的貶值對國外產品的競爭力提高沒有太多的影響;另一方面,農產品、礦物、能源等又嚴重依賴外部進口,日元的貶值使得進口成本大幅提高。這就造成日本民眾一方面并沒有享受國內產品出口大幅增加帶來收入上的提高,另一方面卻因為進口成本提高而大幅增加生活必須的成本,再加上消費稅的提高以及未來還將大幅提高,這三者的效應使得日本民眾根本不敢在必要生活開支以外再去隨意花費,因此安倍經濟學對日本解決經濟通縮局面是沒有多大幫助的,它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日本的整體財富的大幅縮水,假如日本再與中國敵對,因為政冷經冷造成日本錯過中國高速發展的經濟快車,那么中國巨大的高速發展的經濟規模必定將使日本的經濟快速萎縮,這或許是日本幾乎跪求與習主席見面的根本原因。
在當今經濟全球化及中國強勢崛起的條件下,西方的經濟理論越來越失去原有的作用,美國按照經濟理論實施QE政策,原本應該產生投資增加,制造業回暖的結果,然而一方面全球化使得QE放出的資金大部分流向國外經濟體,對本國制造業的回暖沒有產生應有的效果;另一方面,中國產品的超強競爭力使得在美國投資制造業“無利可圖”,進而遏制了美國本土的制造業投資。日本的貨幣大幅貶值,按照理論原本應該產生擴大出口的結果,然而日本兩頭在外的畸形經濟結構使得貨幣貶值對促進出口提高的效果大大降低,反而因為貨幣貶值使得進口成本大幅提高,造成貿易逆差急劇增加。或許今后西方的經濟理論要以全球化為基礎進行重新建構。
2.中日發表四點共識
四點共識的基本要點個人認為至少包含以下幾個:
1.日本的領土主權依然是二戰后的劃定的范圍,琉球(沖繩)的主權不屬于日本,即使美國后期操作有效,“管理權”也僅僅是代聯合國管理“托管地”,與主權無關。
2.日本承認釣魚島存在主權爭議。
3.日本承認其在歷史問題上存在極大傷害中國,進而影響中日關系的嚴重問題。
4.通過危機管控機制的談判,日本必然要承認中國海警在釣魚島巡航的正當性。
5.日本向世界承認造成中日關系嚴重惡化與倒退的責任在于日本。
如果把安倍上臺后針對中國的種種“強硬表演”以及其在“地球儀外交”中的種種表現與這次的“四點共識”編輯在一起,放到網上供全世界觀看,我想安倍的臉要被扇成“醬豬肝色”。
3.習安會
日本通過簽下"四點共識"得到安倍與習主席短暫會面機會,但是日本如果認為這樣就能夠拿到中日間的“經熱”,使得日本經濟“起死回生”,那就是一廂情愿的自以為是。中國如今對外策略是“政”為先,“經”隨后,只有“政熱”才可能有“經熱”,“政冷”必然導致“經冷”,這不光是對日本、越南、菲律賓、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即使是美國也是如此,因此日本要想搭中國的經濟快車,必定要先通過實際行動買“政熱”這張票。
安倍這次自扇耳光的現身說法,對受美國慫恿意圖挑釁中國的國家來說是一個嚴厲警告:“跳的越高、摔得越狠”、“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一切全報”。
中韓這次完成自貿區談判,這對很大領域屬于同質競爭的日本來說絕不是什么好消息,如果我們再往遠看,中國在亞洲推動的互聯互通以及絲路戰略,必然讓韓國比日本受惠更多,一旦韓國打通朝鮮的陸路通道,僅僅是海運方面,韓國的港口就會吸走日本港口的轉運運輸量的大多數。
這次安倍到北京,中國給予的“習安會”是禮節性的,韓國則對安倍閉門不見,雖然有日俄正式會談,但是“旁邊”站著正與普京“拳打腳踢”的奧巴馬,安倍的感覺也許是在心里說:“普京大人,千萬不要給我在主人面前上眼藥啊”。這次北京APEC,美日在中、俄、韓以及互聯互通會議下眾多的中國朋友的對照下,明顯給世界一種“孤家寡人”的感覺,加拿大總理的“出爾反爾”或許就有一些為美國助陣的意味。
三、中國夢與亞太(洲)夢
從大量的新聞里,我們看到中國夢與亞太夢相互攜手,中國夢不但給中國人民描繪了一幅現實而美好的未來,而且中國夢同樣給亞洲描繪了一幅現實而美好的未來;這個“亞洲夢”不是多么遙遠而不可及的,中國通過亞投行的成立、400億絲路基金、互聯互通會議、中國投向中巴經濟走廊420億美元投資、中韓自貿區協議的簽訂、中俄高水平的合作、中國夢與印尼海洋夢高度融合等等行動,向世界表明:“中國夢與亞洲夢”已經一起走上了通往目標的快車道,“中國夢”是惠及世界的。
“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耳熟能詳的話,既是歷史上絲綢之路的總結,又是當今“一路一帶”發展的基礎,亞投行、絲路基金、互聯互通會議就是基于這個理念而來的。經濟活動的本質就是“交換”,便捷快速的交通網絡必然極大提高“交換”的范圍、數量與質量,從整體上快速提高經濟的發展。
四、中巴經濟走廊
中國與巴基斯坦這次簽訂了高達420億美元的投資協議,對比400億美元的絲路基金、1000億美元的亞投行,我們可以看到其投資規模的巨大。
一方面,對“鐵哥們”巴基斯坦的420億美元的巨大投資與給予日本安倍的僅僅是東道主義正言辭的禮節性、“特殊性”的短暫見面形成強烈對比,告訴世界各個國家,中國的政策再也沒有什么“政冷經熱”了,唯有“政熱經熱、政冷經涼”.
二方面,420億美元的投資表示中國對既有巨大的經濟效益,又有極高的戰略價值的巴基斯坦通道的建設由此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新階段,這讓美國不得不考慮:“面對中國拿下亞洲之遼沈戰役的巴基斯坦通道(錦州),美國繼續往馬六甲區域和日本與菲律賓區域(類似沈陽、長春)投入兵力是否是賠了夫人又折兵的舉動?”。
三方面,這對印度的猶豫將是一個督促,印度的“優越感”(中、美、日的同時交好讓印度產生一種待價而沽的心理)將在中國建成巴基斯坦通道以及中緬孟經濟帶的趨勢下而猛醒,印度的待價而沽只會讓印度錯過中國夢和亞洲夢巨大的發展機會,而印度以為其所謂“控制著”印度洋壓制不了中國夢與亞洲夢的起飛。印度唯有全方位的融入中國主導的亞洲夢,才是印度獲得巨大發展的現實機會。
五、亞太自貿區
中國推動亞太自貿區,可以說是即針對美國主導的TPP,又針對未來(2025年左右)將RCEP擴展到包含TPP的更大范圍。
當下,美國主導的TPP將中國排除在規則制定者之外,妄圖在未來通過制定完的規則逼迫中國低頭挨宰,中國推動亞太自貿區的談判,會讓TPP相關國家了解中國的共贏原則與美國的基本獨贏原則的不同,必然會讓相關國家產生抵制美國原則的態度。這也是美國為什么不贊成當下推進其首先倡導的亞太自貿區的原因。
另外,如果2015年RCEP如期建成,那么通過十年的磨合與發展,到2025年時應該到了擴容期,而擴展的對象就是包含TPP在內的亞太區域,現在開始推動亞太自貿區的前期工作,到2025年時將為RCEP向亞太自貿區順利過渡節省巨大的時間成本。
美國重返亞洲戰略下的TPP與中國夢牽引的亞洲夢相比,就如同一桌日本料理與滿漢全席相比一樣,不在一個級別,前段時間美國表態說:“不希望相關國家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這不是美國在表示對中國的“友好”,而是因為如果美國繼續逼迫其他國家在中美之間選邊站的話,美國發現不但不能讓相關國家導向美國,反而會讓其遠離美國而導向中國,這就是“滿漢全席”與“日本料理”的緣故,泰國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美國如果繼續堅持以遏制中國為目的重返亞洲戰略,繼續專注于“排除”中國的TPP,其結果不但遏制不了中國,反而使得美國越來越遠離中國主導的經濟繁榮區,時間越長,美國被邊緣化的越厲害(日本同理),不過這點美國非要等到碰南墻才能回頭,一句話:“霸主的權利使然”,即使由往日威風凜凜的“一哥”變成一個世界厭惡的“潑皮無賴”也舍不得放棄,但是“形勢逼人”,“中國機會論”與“美國威脅論”將會在世界快速興起。微信號:caffe007
六、墨西哥高鐵
墨西哥取消中國高鐵合同的主要原因在于“投標標書僅僅只有中國一家”,不論是不是其他方“陰謀”造越位而有意不投標,從這個“唯一投送出標書”的現象,反應出的是在高鐵這個有著巨大市場規模的產業面前,西方國家的競爭力與中國已經不在一個檔次上;即使中國用原來的標書再次投標,西方國家要想以保本來爭取中標都要打個大大的問號,或許日本的“0”政策才是西方中標的策略,但是如果中國的標書涵蓋高鐵的全壽命期,既包括線路建設、車輛配套,也包括運行期的管理與維護,日本又該如何呢?
不遠的將來,當中國的大飛機與支線客機發展成熟,歐美現存不多的、極為重要的不匹配交換清單里的客機產業也將面對類似的情況。在核電領域,中國的技術已經開始實現由追趕到超越的轉變,這又將要把不匹配交換清單里的重要一項給劃去。
伴隨著中國越來越多的超越,西方國家的整體競爭力將越來越低,再加上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在世界占比的快速提高,西方國家“進入QE”與“退出QE”的一次次循環,就如同退潮時的潮水,將其國民的高“勞動所得”在這一波波的退潮中逐步回歸世界的公平線,這也是我為什么認為從長期來看,美元、歐元、日元等貨幣必然對人民幣大幅貶值的原因。
七、珠海航展
珠海航展對中國軍迷們來說是一個快樂自豪的節日,在此先預祝大家節日快樂!礙于自己在軍備性能知識上的缺乏,只能簡單的說說個人的感受。
從刀大及眾多網友的報道與分析中可以看到,中國在本次航展上展示出來的武器裝備,從武器的質量與技術角度來看,可以說已經大面積的趕上美國,處于同級別的范疇,而在某些前沿領域更處于領先地位,尤其是“水漂技術”與“激光武器”,這可以說是未來戰爭中“攻”與“防”的重點領域。
在中國軍事技術及武器裝備整體接近美國,部分超越美國的情況下,美國當下在軍備領域的巨大存量資產將逐步變成美國的“負”資產,維持其運轉必將“吞噬”掉美國軍費中的巨大款項,使得美國投入新技術及新裝備的資金受到嚴重制約。
當戰爭形態發展到以“衛星監控、水漂攻擊、激光防護”為主導的時候,美國現有的龐大軍事裝備庫就變得如同“冷兵器”一樣,參與不了以“熱兵器”為主的戰爭,美國的軍事霸權也將隨之消失。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