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拜讀了一篇題為“日本已不可能重走軍國主義老路”的文章,頗多感慨,想必不少國人也是如此,從網絡上的評價可以看出。當然,其中一些頗為彪悍、過于簡單也不夠厚道的批評方法,我向來不贊成。中國有句古話稱“不因人廢言,也不因言廢人”,因此我寧可就文章本身發表一些自己的淺見。
第一遍讀完此文,感覺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類似“安民告示”的文章。自安倍晉三執政以來,不僅是在中國,也不僅是在東亞國家,而是在幾乎整個世界,都有越來越多的人對安倍領導下的日本是否會走上軍國主義的老路憂心忡忡,而該文則以其立場鮮明的標題及其斷然決然的口氣宣布:這種擔憂毫無根據,可以休矣!對此,鄙人在震撼之余,覺得似乎應該感嘆:原來世上還真有高人,能夠“舉世皆醉吾獨醒”!然而,再細細析讀原文,起初的那點對文章立論的“敬仰”慢慢消退,乃至最后蕩然無存。
“蕩然無存”的理由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蠻橫的文風。該文開篇即稱:“日本存在著‘中國威脅論’,中國也存在著‘日本威脅論’,但這都是不符合實際的。”如此將“中國威脅論”與“日本威脅論”相提并論、相互捆綁,意在鄭重提醒讀者,如果你談日本軍國主義復活的可能,也必須承認“中國威脅論”;如果你不承認“中國威脅論”,那也就不要去奢談什么“日本威脅論”了;如果你批評“中國威脅論”,同時又去談日本軍國主義復活(即所謂“日本威脅論”),那便是持“雙重標準”。在當今這個時代,說一個人持“雙重標準”,差不多等于是罵一個人“王八蛋”,這足以讓人羞愧不已。
第二,天真的樂觀。該文通篇洋溢著樂觀主義的氣息。既片面地理解“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的論斷,也不去想一想當今世界除了這兩個主題之外是否還有其他的副題,甚至懶得去想一想是否有出現其他副題的可能——極端的樂觀主義者大抵如此,都是極其天真的、不愿多動腦筋的人。話又說回來,世界上那么多認真思考日本重走軍國主義老路可能的人,也并非都是悲觀主義者,也并非斷言日本一定會走上那條老路。他們只是從日本當下的諸多右翼化跡象中感悟到某種可怕的潛在趨勢,并力圖阻止這種趨勢的發展。這的確符合中國人“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古訓——當下的憂患意識是保障未來安寧的必要前提。但該文似乎想解除國人(以及許多外國人)當下的憂患意識,我不知道它是不是想倡導一種全新的生活理念:“生于安樂、死于憂患”!
第三,模糊的認識。該文列舉了“和平主義”、“民主制度”、“經濟因素”、“財政基礎”、“軍事條件”等五大理由來論證日本不會成為軍國主義國家。我們來看一下,這些論證成立嗎?作者斷言他心目中的“全能神”麥克阿瑟已經一勞永逸地對戰后日本進行了成功的徹底改造,從而使那個兩千多年里極端崇尚“武士道”、多次欺凌鄰人、不斷挑戰其他列強的兇悍民族一變而為堅決信奉和平主義的國家——這不啻是一個“馴猛虎為家貓”式的天方夜譚。一個民族的文化和思想傳統,猶如一個家族的遺傳基因一般頑強。讓人想不通,麥克阿瑟怎么會有如此大的能耐,能夠在短短幾年中改變日本民族幾千年的基因?
同樣想不通的是,這個“被改造了的”日本民族中總有一些人(其中不乏安倍晉三之類掌舵的精英)堅持在黑暗的歷史中徘徊,堅持不對以往的侵略罪行深刻反省,孜孜不倦地謀求解禁集體自衛權,進而謀求改變和平憲法的基礎,即便是招來全世界各國人民的眾怒也毫不動搖。
還有想不通的是,文章聲稱“現代日本經濟需要的是和平,而不是侵略戰爭”。請問,現代哪個國家的經濟與日本不一樣,因而不需要和平,而需要侵略戰爭?
更想不通的是,其中還聲稱“日本沒有重走軍國主義道路的財政基礎”。不要忘了,1874年日本出兵侵略中國臺灣的時候,連運兵船都要從外國租借,20世紀30年代日本全面侵略中國的時候,其GDP排名遠在全球前5名之外,而今的日本經濟實力穩居全球第三,如果需要,它完全能迅速調集起足夠它支配的巨大資金。請問,它還需要什么樣的財政基礎?
第四,混亂的邏輯。軍國主義是一種政治意識,一種思想傳統,它會在不同的時期以不同的面目出現,而決非如該文結尾處所稱“特定歷史階段的特定現象”。全世界許多有識之士談論的日本重走軍國主義老路的危險,是指這種政治意識和思想傳統,以這種或那種形式重新在日本社會冒頭并逐步占據主流的可能趨勢。而該文卻把議題簡約為“日本不可能回到二戰爆發前的那種狀態”或“日本不可能再發動侵略戰爭”。按照古希臘哲學家所稱“人不可能兩次跳進同一條河”的命題,這種簡約化議題真正是可以立于不敗之地的。然而,這種偷梁換柱式的手法,除了使該文本身的邏輯混亂不堪而外,很難把讀者的思維邏輯搞亂。
最后再順便提一下,文中還有一個小錯誤——之所以說它小,是因為指出這個錯誤并不能證明該文觀點的不正確,最多只能暗示該文作者學識有限而已——它稱日本是“唯一曾經攻擊過美國本土的國家”。我不知道作者是不小心忘記了,還是根本就不知道,除日本以外,還有一個國家進攻過美國本土:英國軍隊在1812—1814年的第二次英美戰爭中不僅攻入了美國本土,還占領了其首都華盛頓,且將美國總統官邸白宮付諸一炬。
(作者系南京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教授)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