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數年,由于日本的一意孤行,中日關系越來越冷淡。過去數年當中,日本不但在歷史問題上頻頻大放厥詞,更是對釣魚島進行了國有化,還不斷加強針對中國的軍事部署。甚至,日本已經在美國的支持下解禁了集體自衛權,接下來甚至還準備修改和平憲法。這一切,美國都是支持的,甚至可以說是縱容的。
美國為什么這么做?原因是自己實力下降的情況下,維持全球霸權需要幫手。在這種背景下,美國扶植日本的目的有兩個:一是借日本力量遏制中國,布局所謂亞太再平衡戰略;二是美國的力量衰弱后,需要一個新的、更具實力且更積極的全球合作伙伴,基于經濟實力、遏制中國的積極性和全球發揮更大影響力的渴望,這個角色日本現在看起來最合適。
過去數年,日本一邊干著傷害中國和與中國敵對的事,又不斷制造輿論要和中國對話。日本這種看似自相矛盾的言行根本原因是什么?現在安倍又為何急欲和中國改善關系呢?
看過《菊與刀》的戰友應該知道,日本人就是這樣的極其矛盾的性格。日本人一邊可以在言語上顯現得很禮貌,另一方面在行為上又可以肆無忌憚地對別人進行傷害。而且,日本人往往翻臉比翻書還快,剛剛還看似非常友好,突然就能以最兇狠的方式對待對方。甚至,日本人往往用他們的禮貌去迷惑對手,如果對手軟弱,那么他們會不斷得寸進尺,用既禮貌又殘忍的方式放倒對手。
如今日本的這種行為,和日本人這種骨子里的性格有極其密切的關系。他們一邊說和中國交好,要和中國保持友好交往,另一方面會不斷地美化侵略史,不斷地參拜靖國神社的戰犯,在領土問題上還不斷地對中國進行挑釁。日本人試圖用他們表面的友好,換回中國在領土、歷史等問題上的讓步,試圖讓這一切都木已成舟。換句話說,日本的這些行為,是其民族性格使然,也是對中國的一種戰術迷惑。
現在安倍急欲和中國改善關系,除了上述民族性格因素外,還有另外四個原因:
一、試圖打破外交孤立。
日本在周邊外交現在是陷入孤立的,不但和中國交惡,和韓國、俄羅斯都關系不睦,和朝鮮關系暫時也還未獲得改善。而在這些國家當中,和中國交惡是日本周邊外交惡化的起點,也是日本周邊外交最重要的國家。日本和中國搞不好關系,那么和朝鮮、韓國,甚至俄羅斯的關系都會受到負面影響。所以,在安倍政府周邊外交越來越孤立的背景下,和中國緩和關系就能起到一緩俱緩的目的。所以,日本安倍政府非常迫切。
二、試圖擴大外交騰挪空間,提高中日關系惡化后的外交彈性。
中日關系現在外交騰挪空間很小,日本人現在并未做好和中國撕破臉的準備。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如果想繼續扮演好美國在西太平洋的橋頭堡,發揮更大的作用,盡量多地從美國那邊得到資源和權力,就必須管控好中日關系,不讓兩國關系激化到撕破臉的地步,以爭取更多時間。
我們之前分析過,2015年中美將很可能迎來新一輪對抗,在這種背景下日本顯然對抗的橋頭堡,這是日本可以借機向美國提高要價的機會。但是,如果扮演美國橋頭堡的角色意味著中日徹底敵對甚至爆發沖突,那這個風險太大了,這是現在的日本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在今年盡量大地緩和中日關系,為明年外交騰挪爭取更大空間,爭取更多地從美國那邊拿到更多好處,是日本人的目的之一。
三、試圖麻痹中國,占中國便宜。
日本人既不在釣魚島、東海讓步,也不在參拜靖國神社方面讓步,甚至還不斷試圖給侵略史洗地,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實現了中日關系緩和,相當于占了中國便宜。而且,還可以起到戰術麻痹中國的作用。通過這種麻痹,來不知不覺間提高中國人對日本行為的容忍度,特別是對日本走軍國主義路線的容忍和麻木。
四、降低政治關系不睦對經濟的影響。
自小泉純一郎時期開始,中日政經分離越來越明顯,即政越來越冷,經卻越來越熱。但是,這種情況在2010年日本抓扣中國船長詹其雄及國有化釣魚島后發生質變,中日政冷開始影響中日貿易。2012年和2013年,中日貿易額連續兩年下滑,不出意外2014年會繼續下滑。作為當前世界經濟增長最穩定和有力的國家,日本不想失去這些利益。所以,日本試圖改善中日關系,還有經濟因素,希望中日政治關系不影響中日貿易關系。
當然,日本不斷喊話還有其他因素。譬如,日本試圖通過向中國喊話,向國際社會表明,不是日本不想和中國改善關系,是中國不愿意。這也是一種推卸責任的表現。
日本為了改善與中國的關系,甚至要求美國向中國施壓。那么,日本是真心和中國改善關系嗎?在占豪看來,日本是真想和中國改善關系,但卻沒一點真心。因為,日本既不愿意承擔過去幾年中日關系變壞的責任,又不想為消除中日關系發展的障礙作出努力,哪里又有半點真心?日本企圖在傷害中國后還讓中國讓步,這又怎么可能?
那么,美國為什么又積極想改善中日關系呢?
美國的有些原因和日本的一致,譬如美國雖然未來可能有推動中日之間爆發沖突甚至戰爭的可能,但至少現在還沒到時候,暫時還不想中日撕破臉,美國還是希望日本扮演遏制中國的角色,而不是和中國爆發沖突。所以,在未來中美之間博弈壓力越來越大,日本角色越來越重要的背景下,美國希望中日之間有更大的外交彈性是很正常的心態。
但是,這個對美國來說還不是最主要的,美國試圖改善中日關系還另一個目的,就是改善日韓關系。因為在對日交惡上,近幾年韓國是緊跟中國步伐,日韓交惡同樣是因歷史問題、參拜靖國神社問題和領土問題。現在,美國在推動日韓關系緩和上完全沒辦法,這已經影響到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布局。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能推動中日關系緩和,那么日韓關系緩和也就有了契機。當然,美國緩和日韓關系,目的還是構建美日韓三國聯盟來遏制中國。
那么,中國對此又是什么態度呢?
中國在這方面作得是一硬一軟。硬的是,官方和日本不作任何大的妥協,高層交往繼續暫停,繼續冷淡日本領導人,在政治上和外交上給予日本足夠的政治外交壓力。至于影響經濟,對中國損害要遠遠小于對日本損害,也是中國不必過于憂心的。軟的是,中國半官方、民間和日本的交往并未中斷,譬如日本前首相和在野黨議員及商業領袖頻頻訪華,中國的半官方回訪也不斷。上半年,前政協副主席胡德平訪問日本;就在現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李小林正在日本訪問。10月7日晚,中國上海歌舞團還在日本東京進行了舞劇《朱鹮》的首場演出,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夫婦觀看了演出并與中國官員進行了交談。
中國的硬,體現的是中國在原則性問題上決不讓步的決心,這是告訴日本及相關國家中國的底線;中國的軟,則是一種外交上的彈性,也體現中國一貫的外交態度,即通過政治談判來解決分歧。就中國而言,只要不撕破臉,中國對一切都持開放態度,只要日本在真心誠意愿意消除之前破壞中日關系的負面影響,中日關系就可以緩和。
中國這么做,既是做給國際社會看的,也是做給日本朝野看。當然,這么做還有兩層更深的含義:
一是盡量摸清日本朝野內部的對華態度,這樣中國可有的放矢,應對會更加從容,所謂知己知彼,特別是在未來中日有可能爆發沖突甚至戰爭的情況下,這種了解是更有必要。
二是盡量分化日本朝野,使得日本政府更不得人心,這是影響日本政壇的一種外交手段。
當然,就現在情況看,安倍政府毫無改善中日關系的誠意,安倍政府也沒打算在歷史問題、釣魚島問題和參拜靖國神社問題上作出任何讓步,甚至還在不斷滑向軍國主義路線。所以,中日關系至少在安倍時期恐怕很難改變。由于安倍政府沒有改善中日關系的誠意,中日關系也無法真正獲得改善。在這種背景下,再加上因經濟壓力而支持率越來越低(最新安倍支持率57.4%,下跌了近5%),安倍走軍國主義路線,甚至繼續冒險的可能性會不斷增大,中國需要做好完全準備和防范。至于中日領導人在北京APEC上會面,現在看不出任何可能的跡象。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