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東北亞
中蒙俄三國的近期互動,從習主席單獨訪問蒙古開始,隨后普京訪問蒙古,西方媒體描述為普京是在防范中國,意圖阻止蒙古倒向中國,但是在上合會議期間,中蒙俄共建經濟走廊的構想把這個推斷給擊的粉碎,如果我們把蒙古對應成烏克蘭,把中國對應成是歐洲,那么中俄蒙的政治關系以及經濟合作就是告訴歐盟與烏克蘭:這是解決烏克蘭問題的最佳現實模版。
中蒙俄共建經濟走廊,表明中俄在蒙古方向取得共識,這為蒙古成為上合正式成員提供了可以說是充分條件,在上合第一批擴容的國家中,個人認為極有可能是巴基斯坦、印度、蒙古;伊朗因為伊核問題(有聯合國的制裁)、阿富汗有外來美軍問題(即使美軍撤出也還受美國控制),第一批應該不會含在其中。
中韓蒙俄成立東北亞進出口/開發銀行聯盟,這標志著東北亞經濟一體化已經由先前的中日韓經濟一體化變成把日本排除在外的中韓俄蒙經濟一體化(朝鮮隨時可以加入,關鍵在朝鮮自身),新版的東北亞經濟一體化在去除攪屎棍日本后開始進入快車道;日本這顆美國的棋子在逐漸失去攪局的功能,反過來,日本失去參與東北亞經濟一體化的機會,必然讓日本的經濟遭受嚴重損失,而美國沒有相應的籌碼可以補償日本的經濟損失,這必然會讓日本積累脫美的動力。
對于日本,在日本不能從扼制中國的方向上徹底轉向(切實滿足中國關于釣魚島和歷史認知的兩個條件)的情況下,中國應該在政治與經濟兩方面保持對日的“冷凍”與“打壓”態勢,這既能消弱美日扼制中國的能力,又能提高逼迫日本轉向的壓力。所以在十一月APEC會議期間,日本期望實現中日及韓日的雙邊首腦會談的可能性是極低的(韓國已經通過設定條件拒絕了)。
二、中國的反壟斷
中國的反壟斷,前期曾簡單分析過,在這就著美國財政部長盧致函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汪洋一事再簡單說幾句:
我們知道,中國現在的進口貿易中,除去原材料及能源外,占大頭的有電子芯片類、汽車配件類,涉及國家安全的是軟件類,都是涉及范圍極廣產業。芯片類在類似高通的專利過度捆綁及專利授權模式下,高通公司們可以通過專利將潛在的競爭者阻擋在專利范圍之外,如果中國通過反壟斷,破除專利過度捆綁與專利授權,那么中國的競爭者就可以通過合理購買專利進入相關領域進行競爭。汽車配件類則主要是依靠渠道控制來實現限制競爭者進入,個人認為打破渠道控制的主要方式就是利用合資企業中51%的股權,改變相關企業配件采購的運作方式,實現招標對象公平化,讓國內企業可以方便的參與競爭。軟件類的反壟斷,關鍵點在微軟,這是一個公共平臺的問題,也是國產軟件能否快速而廣泛應用的問題。微軟的壟斷在于“接口”,本來“接口”應該屬于類似“國際標準”一類的參數,但微軟將其作為壟斷聯盟的壟斷工具(應用軟件移植兼容性),如果能夠迫使類似微軟類的軟件將接口開放,那么國產軟件公共平臺可以采用統一接口標準,這將極大提高各種應用軟件在國產軟件平臺上的兼容性,使得國產系統軟件平臺以及應用軟件能夠快速推廣。
總之,個人理解中國的反壟斷絕不僅僅是為了降低壟斷企業的產品價格,使之回歸買賣公平,更重要的是為了打破發達國家在高端產品的不正當壟斷壁壘,使得中國相關企業能夠有公平條件進入高端領域進行競爭,為實現產業升級提供公平環境,而美國財政部長盧致函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汪洋的目的就是“保護美國及西方的不正當壟斷壁壘”。
三、中日東盟高鐵的爭奪
面對東盟高鐵訂單的中日爭奪,日本專家發出“0元也要拿下”的叫喊,從這句話里,我們可以高興的看到中國鋼鐵在國際上的強大競爭力,這同樣反映中國經濟整體的強勢。在這里,從加速構建世界高鐵網的角度,說說個人的一點想法。
前面的文章中提過,在中國高鐵的份額在世界市場占主要地位的時候,在世界市場開始有多方加入的時候,中國應該挑頭制定關于高速鐵路互聯互通方面的國際標準,以保障今后世界高鐵網在互聯互通方面的高效性。這個“高鐵國際標準”一旦制定,就可以排除一些意圖在高鐵網里埋木馬的可能(就好比在關鍵位置建不同軌距的一段),那么日本愿意“0”元建世界高鐵網中的任何一段都沒問題;另外,國際標準的建立,可以降低一些關鍵區域國家,利用中國希望建立世界高鐵網的意愿,通過引入不同標準的競爭者來提高對中國的不合理要價;再者,國際標準的建立,使得有能力的各方對于世界高鐵網來說都成為正能量,每一方獲得的合同,都是為世界高鐵網的建設添磚加瓦,這對加速建設統一高效的世界高鐵網來說是有很大推動力的。
四、981南海發現大氣田
前面的實事隨想中曾經提到過,中國應對中東亂局的長期對策之一就是大力開發南海油氣資源。這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
一是中東的民族矛盾過于復雜與深刻,短期內是無法調解的。
二是因為中東在能源領域的重要性,使得其成為域外大國博弈的標的,在原本就復雜的矛盾中摻雜了太多的附加矛盾,民族矛盾是極易被挑動的,就像是拍皮球一樣,中東動蕩這個皮球在域外大國的拍打下是難以逐步穩定的。
三是為了降低中國在能源領域過高的對外依存度,這其實是牽涉到國家安全方面的因素。
南海的油氣資源,通過越南、馬來西亞等國家的油氣開采就可以肯定有著巨大儲量,中國在突破深海勘探及開采技術的瓶頸后,依靠強大的制造業為基礎,在強大國防力量的保護下,是可以快速推進南海油氣的開發進程。
我們可以設想,如果中國在南海獲得大量的油氣資源,將中國能源的對外依存度降到低位,尤其是對中東的油氣依存度,甚至中國變成與美國一樣能夠出口油氣資源的國家,那么在中美博弈的今天,在中東動蕩已經不能對中國經濟造成嚴重威脅的情況下,中東被域外大國操縱利用的價值將嚴重降低,這樣中東的矛盾才能回歸相關國家原有的自身矛盾,中東局勢才有逐步走向長久穩定的基礎。
五、香港“保釣”
首先從人員來看,一幫反華急先鋒卻在為維護中國的釣魚島主權充當“急先鋒”,這不得不讓人對其行為畫上一個大大的問號:為什么香港“保釣”要再次啟程?如果是為了宣示中國在釣魚島的主權,它的份量與中國政府的海警船巡視于釣魚島12海里內的意義是遠不能相比的;如果是為了提高中國民眾對釣魚島主權重視,我想今天的中國,不論是民眾還是政府,對釣魚島主權都已經歸為核心利益的范疇,沒有人會輕視它。
此時香港保釣行動能夠產生的作用就是激化中日在釣魚島的矛盾,將“穩定對峙”局面打破;如果中國海警保護保釣船只與人員,使得中日爆發新的沖突,那么“責任”將因為香港保釣人士是中國人而歸于中國;如果中國海警船不有所“作為”,讓香港保釣船只與人員受到日本的傷害,那么在中國內地就會“引起”“民怨”,給政府添亂,這是其目的之一。
近期東海釣魚島方向的局勢是一種“穩定對峙”的態勢,中國采取的策略是“行動對行動”,美國雖然通過釣魚島問題將中日關系引向對立(日本自身也有對立之意),但是由于中國強硬的“后發制人”策略,使得中國始終站在道義的制高點,讓美日無法將“危機意識”在東盟擴散,形成東盟與中國對立,反而使東盟對靠向美日產生更大的疑慮,而此次香港保釣,在國際輿論的角度看將類似日本議員登釣魚島,這是其目的之二。
從近期日本的形勢來看,安倍政府的精力放在與中國爭奪市場的方向,雖然安倍將之戰略定義為“圍堵”中國,但是從美國的角度來看,日本在奪取市場份額的同時,卻避免了與中國的直接碰撞,在東海基本回歸出工不出力的態勢,這根本背離了美國希望中日形成“冷戰”態勢的目的,因此挑起中日的直接碰撞,逐步形成“冷戰”態勢是美國意圖打造的“中日關系”,這與美國在烏克蘭的動作的意圖形成俄歐“冷戰”對峙是一樣的,這是其目的之三。
六、巴基斯坦
習總南亞行原本有巴基斯坦,但因為巴基斯坦國內的動蕩局勢,經兩國協商而延后。從前面文章中畫的兩幅圖可以看出:美國通過利用isis,一方面攪亂了伊拉克的局勢,另一方面,通過isis的攻擊,“合理”的武裝了伊拉克的庫爾德勢力,這為后期必要時操縱庫爾德“建國”而攪亂土耳其和伊拉克留下了伏筆;而在巴基斯坦的“基地”組織力量在巴軍方的強力打擊下,攪亂巴基斯坦國內局勢的能力受到極大限制,因此美國是通過操縱巴基斯坦國內的反對派來攪亂巴國局勢的。
現在看,好像美國的目的似乎達成,中國希望的局面(圖一)變成美國希望的局面(圖二),但我認為這是“膿包破裂”階段,就像一個個“暗瘡”冒頭了也就離“好”不遠了。被美國操縱的棋子,其目的不會是為了“下地獄”,而是為了“上天堂”,為美國“賣過命”后,不論是由哪出“錢”,他們都是一定要獲得遠大于他們“賣命”成本的所得,試問美國從哪找“錢”?這不光是在巴基斯坦,在日本、菲律賓、越南、烏克蘭、歐盟等等美國用到的“棋子”都如此,一旦“賣命”后上不了天堂而是要下地獄了,試問“棋子”還愿意繼續“賣命”么?相關國家能夠對棋子的攪局能沒有底線嗎(泰國就是一例)?所以單單從這個角度來看,中美博弈的最終結局是可想而知的。
七、習總南亞行與美國要求韓國部署“薩德系統”
習總的南亞行,將極大促進海上絲路以及中孟緬印經濟帶的建設,這方面的作用有許多的評述,就不多說了,在此從另外一個角度看看中美行事的不同。
就在前不久,莫迪剛剛訪問完日本,在日本期間,安倍在與印度莫迪“交往”的時候,總是抱著希望印度“對抗”中國的意圖,也就是希望“日印交往”能夠產生“排他”效果,再看美國要求韓國部署“薩德系統”的方式,同樣是利用逼迫方式形成“排他”性的“合作”,這樣的“合作”大多是達不到目的的;即使“合作”,被逼方也是不情不愿的,是一個“反抗力”累積的過程,一旦“最后一根稻草”出現,局面將是“崩塌”式的。
而習總南亞行,發展的是自愿基礎上的合作共贏,不含針對第三方的“排他”意圖,這樣的合作是最容易建立與發展的,這里反應的其實是“王道”的“臣服”與“霸道”的“壓服”的行為模式不同。
對于韓國是否部署“搗蛋薩德”,個人認為一方面中國要明確表明反對態度,另一方面需對韓國講明:“韓國部署薩德系統就是替美國承擔受到核彈攻擊的后果。”,一旦韓國部署“薩德”,中國必然針對其領土上的“薩德系統”做出應對措施;一旦中美爆發戰爭,中國必將攻擊韓國領土上參與美國戰爭系統的“薩德系統”。剩下的就讓韓國自己去決定是否部署“薩德”,而在其他方面的中韓合作則不受影響。至于韓國部署“薩德”對中國的影響,從中國原本就是“核反擊”的核威懾政策來說,最多就是延緩一些這個方向上核反擊美國的時間而已(頂多是先滅韓國再滅美國)。假如中國因為韓國在美國逼迫下部署了“薩德”系統而放棄與韓國的合作共贏,那將是美國十分愿意看到的現象,美國甚至希望中國在全球都采用這種行為模式,那樣可以十分方便的使美國達成扼制中國的戰略目標。
八、蘇格蘭公投
雖然蘇格蘭公投的結果是繼續留在英國,似乎讓英國擺脫了危機,但是,個人認為自從蘇格蘭開始走上公投獨立開始那天,英國就已經進入永久的危機,盡管對外的事務任然由英國政府負責,蘇格蘭獲得的是對內事務的自主權,然而,英國對外政策的基礎卻是以內部為支撐的,離開內在的支撐,對外的政策也就成為無本之源。
蘇格蘭的公投運動迫使英國對蘇格蘭給予在稅收、開支、社會福利等方面的權利,這意味著在這些方面,蘇格蘭的財力將基本面向蘇格蘭內部,從蘇格蘭所占的領土、人口、經濟等方面的份額來說,英國在對外政策方面的支撐力必然是嚴重受到消弱。
蘇格蘭公投結果相當于英國保留下一個“統一”的軀殼,但實際內部卻已經分裂,英國不但逐步降低對蘇格蘭的控制(只能放不能收),而且還要在“統一”的軀殼下,“無償”的為蘇格蘭提供“安全”保護。對不含蘇格蘭的“英國”來講,個人認為包含蘇格蘭的“英國”未必會比排除蘇格蘭的“英國”要好。
九、上合與北約---春風與北風
上合與北約的差異在于合作的標的不同,北約從成立開始,其目標就在于國家間的“軍事同盟”,出生之日就同時造就了“強敵”;而上合從成立開始,是為了維護內部成員國的國家穩定(政治與軍事),它是“內視”的,沒有與生俱來的敵對國家;在政治及軍事領域獲得極大互信的基礎上,繼而擴展到相關國家間在經濟領域的廣泛合作,共同創造合作共贏的局面。
北約的每一次擴展,都伴隨著“戰爭”風險,每一次的東擴都朝著“戰爭”接近一步,這次在烏克蘭,北約的擴展可以說是賠了夫人又折兵;而上合的擴展是不樹敵的交友,每一次的擴展都為上合及加入的朋友帶來巨大的共同利益。
在此如果用“風”來形容上合與北約的模式話,那么上合走的是“春風”路線,是通過創造“生機”來共同獲取利益;而北約走的是“北風”路線,是意圖通過“毀滅”敵人來獲取利益。
十、中美博弈
從美國實行重返亞洲戰略至今,所取得的“成績”主要有:攪局東北亞的中日韓自貿區、挑動日本對抗中國導致中日關系緊張、挑動菲律賓及越南與中國的敵對、攪亂泰國局勢、美加強與日澳菲等國的軍事同盟等等,這些都是要讓美國持續放血的;從世界范圍來看,美國在歐亞大陸的東中西放火,為了維持火勢不滅,美國必須不斷的往里添薪,而這個薪要么是“利益”要么是“威脅”,這對美國來講也是一種“消耗”。
而美國的補血方式,主要是金融掠奪與TPP,從金融掠奪來看,歐亞大陸的東、中、西分別對應東線的日元與人民幣,西線的歐元與盧布,中線因為石油美元的緣故基本可以看作是美元(當然攻擊目標還有金磚國家成員及東盟成員國等,在此不多述)。
對歐元與日元來說,因為歐盟與日本是美國扼制中國所必需拉攏的“伙伴”,如果攻擊過份,必然會讓日本與歐盟在怨恨的心理下做出違背美國戰略意圖的舉動,因此非必需時不會作為美國的主要攻擊目標,而能夠有效攻擊的示范卻有著脅迫歐盟和日本就范的作用。
對人民幣與盧布來說,則是美國意圖極力攻擊的對象,從人民幣來看,一來現階段依然是資本項下非自由兌換,使得歐美缺乏攻擊手段,二來中國的巨額外匯儲備既是人民幣穩定的支撐,又是反制美國攻擊人民幣的利器(巨量拋售美國國債的威懾),三是中國政府對經濟平穩運行的強大控制力,這三方面的因素使得美國不敢將人民幣作為主要攻擊目標;那么剩下的盧布則是主要目標,我們看到經過歐美的多輪制裁,已將盧布兌美元的匯率打到歷史新低的38:1,但是在國際油價穩定維持高位(美國至少不會在近幾年讓油價下跌到50美元以下,那樣就不是扼制中國了)、俄羅斯外匯儲備近5000億美元、俄羅斯遠東經濟的合作開發、緊急情況下有金磚國家儲備金幫助、危機情況下有中國支持等情況下,歐美能夠在對盧布的攻擊上取得多大的收益還是一個大大的問號。
從TPP來看,美國目前的推進有幾大難點,一是東盟在經歷了98亞洲金融風暴后,在對美國缺乏信任的條件下是難以接受金融方面如此高標準的開放;二是TPP涉及的國家存在巨大的差異性,難以一步到位的實行如此高的開放標準;三是成員國之間的開放與保護的矛盾眾多,使得相互間的談判曠日費時;即使最終TPP建成(個人判斷那將是滿身‘補丁’的TPP),如果不能使東盟與中國形成“對立”態勢從而將東盟經濟與中國“切割”(這是美國挑動東盟加入南海問題的最終目的),那么TPP給美國帶來的收益也將是十分有限的。
再看中國,不用做過多的敘述,僅僅列舉一些名詞即可:金磚國家組織、上海合作組織、亞信、中非論壇、中拉論壇、中歐論壇、RCEP、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中巴經濟帶、中孟緬印經濟帶、絲綢之路、高鐵外交、中蒙俄經濟帶、中韓俄蒙遠東開發、人民幣國際化、貨幣互換等等。我能夠體會到奧巴馬看著這一長串名詞時從心底冒起的那股醋意與哀傷。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