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烏克蘭戰(zhàn)局的不斷白熱化,加之俄羅斯總統普京拋出重磅言論,加重了外界對俄羅斯與西方國家矛盾激化的擔憂。再說,烏克蘭危機的總爆發(fā)在地緣政治上不是孤立的,這場亂局背后充斥著大國的角力和博弈。目前,以美國為主的北約陣營與以中國、俄羅斯為主“金磚國家”之間正呈現“新冷戰(zhàn)”態(tài)勢。
9月4日,北約在英國威爾士召開峰會,目的就是對付俄羅斯。這次會議被視為北約自冷戰(zhàn)結束以來最重要的一次會議,因為20多年來俄羅斯第一次被明確認定為對手,俄羅斯與北約合作的太平盛世已成過眼云煙,雙方關系面臨轉折點。俄羅斯吞并克里米亞以及對烏克蘭東部的軍事介入,被認為是威脅戰(zhàn)后歐洲秩序,北約東線的一些國家惴惴不安,擔心成下一個目標。
正如此,大多數北約成員國的官員就像接到了統一的暗號一樣,把普京說成是烏克蘭困境的罪魁禍首。德國總理默克爾暗示普京不夠理性,告訴美國總統奧巴馬,普京“生活在另一個世界里”。盡管普京無疑具有專制傾向,但沒有證據表明他的精神有問題。相反:他是個一流的戰(zhàn)略家,應該受到所有在外交政策上向他挑戰(zhàn)的人的畏懼和尊重。
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俄羅斯領導人一直強烈反對北約東擴,近年來,他們明確表示不會坐視烏克蘭這個鄰國成為西方堡壘。在俄羅斯看來,推翻烏克蘭的民選政府和親俄總統維克托·亞努科維奇,是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俄羅斯的回應就是占領克里米亞,同時著手在烏克蘭制造動蕩,直至該國放棄加入歐盟和北約為止。
俄羅斯的反擊應該不會令人感到吃驚。美國等西方勢力在闖入俄的后院,威脅其核心戰(zhàn)略利益。就在亞努科維奇被迫下臺前,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指責歐盟試圖在東歐打造“勢力范圍”。對俄羅斯而言,歐盟東擴只不過是在為北約東擴打掩護。美歐的精英之所以對種種事件感到意外,只不過是因為他們信奉了一種有瑕疵的國際政治觀點。
事實上,俄羅斯與西方“勢力范圍”此消彼長的形態(tài),主要體現在地緣戰(zhàn)略優(yōu)勢的爭奪熱度不減。西方的戰(zhàn)略攻勢壓得俄羅斯透不過氣來,實力不濟的俄羅斯只能絕地反擊,其直接結果是,除了占領克里米亞,攪亂烏克蘭政局,還迫使它與中國走得更近,進而形成松散的“聯盟”。
美國前國務卿布熱津斯基在《大棋局——美國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緣戰(zhàn)略》一書中寫道,美國最重要的地緣戰(zhàn)略政治目標是歐亞大陸,在這副棋盤的角逐中,美國應支持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國家,避免俄羅斯成為一個新的歐亞帝國。而中國則是“遠東之錨”,一只與西方“民主橋頭堡”競相匹敵的“遠東之錨”,除非美中能就地緣戰(zhàn)略達成共識,否則,美國在亞洲大陸將失去政治立足點。
布熱津斯基的觀點打上了“新冷戰(zhàn)”的烙印。現實與理論是如此相近,在過去的十幾年里,美國以“小步快跑”和“見機躍進”相結合的方式,持續(xù)搶占蘇聯解體后留下的地緣真空,不斷擠壓俄羅斯的戰(zhàn)略空間。北約東擴經過三個重要節(jié)點后有十幾個蘇聯原加盟共和國加入北約,對俄羅斯形成圍堵之勢。
在亞洲,中國這個“遠東之錨”也成為美國防范和圍堵的重點。特別是近年來奧巴馬政府推出的“重返亞太”戰(zhàn)略,更是充滿進攻性和擴張性。兩年前,澳大利亞前國防部副部長休·懷特提出了“奧巴馬主義”的概念,并與“杜魯門主義”相提并論,認為“杜魯門主義”的核心是遏制蘇聯,而“奧巴馬主義”則是要對中國進行遏制的“新冷戰(zhàn)”。
近年來,美國與日本、澳大利亞、新加坡、菲律賓等盟國的政治與軍事活動頻繁。最新的例證是,8月12日,美國與澳大利亞舉行外交國防部長(2+2)級會議,其重要議程是簽署一項有效期為25年的軍力部署協議。在這份協議中,雙方就在澳大利亞達爾文地區(qū)增加美國海軍陸戰(zhàn)隊輪駐軍隊的規(guī)模達成共識,目前,美國在該地區(qū)的駐軍約有1150人,計劃到2017年增至2500人。
應該看到,中國至今仍然是美國、日本和澳大利亞等圍堵中國的被動接受者。“被動”的原因固然很多,當時的中國人對于世界發(fā)展動態(tài)的不甚了解甚至錯誤理解,無疑是重要原因之一。過去,美國一直是全球游戲規(guī)則的制定者,它也沒有真正把中國當成潛在競爭對手,而中國則一直在相對被動接受已定的國際規(guī)則。因此,中國希望參與國際游戲規(guī)則修訂的要求順理成章且合情合理。
但要做到這一點談何容易。西方從圍堵中國到圍堵俄羅斯過程中,形成了“新冷戰(zhàn)”格局。實施這一戰(zhàn)略的龍頭的是美國,這一點毫無疑問,但是代表東方的恐怕不是俄羅斯,而是中國,歐洲諸國及俄羅斯充其量只是“男二號”。而作為“男一號”的中國,卻沒有在國際上縱橫捭闔的能力。
不管世界如何變化,但有一點卻是肯定的,在弱肉強食、沒有公平正義的當今世界上,殘酷的現實是,你越不行動,也許你就越被動。今后,如果中國不去把握機會,塑造優(yōu)勢中國,塑造使中國處于優(yōu)勢地位的立于不敗之地的國際戰(zhàn)略,軍事政治格局,屆時可能在西方圍堵中國的過程中敗下陣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