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龍山軍訓教官與老師學生互毆一事成為輿論熱點,各種 “真相”、“呼吁”滿網飛,在“反思中國”、“反思體制”的邏輯支配下,一股 “取消軍訓”的怪論愈演愈烈,似有“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架勢。
關于“龍山事件”的詳細情況和處理結果,當地宣傳部門已于8月26日晚做了通報。可以確定的是,這起事件并非簡單的“教官毆打學生”,更沒有出現之前網絡所傳有學生“眼睛瞎了”、“睪丸丟失”、“多人昏迷重傷”等“慘狀”,半真半假的網絡輿論再次戲謔了“滿懷正義和憤怒”的人。
當“龍山事件”真相逐漸浮出水面,一些被誤導者開始檢討自己“輕信輕言”之時,一股“取消軍訓”的怪論又開始興風作浪,尚未檢討完畢的輕信者又被卷入一場別有用心的“軍訓存廢”大討論中。
軍訓是什么?軍訓能否取消?軍訓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的法定行為,是加強國防教育和后備力量的重要舉措,也是大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紀律養成的重要一課,更是培養中國人血性、提升中華民族整體素質的重要一環。從歷史上看,我國古代最早對學生進行軍訓的記載,可以追溯到《禮記》、《周禮》,西周時期已經規定了官學學生要“習射”、“駕馭戰車”等軍訓內容;在國民黨政府統治時期,也實行了童子軍訓練制度,并規定了童子軍軍事訓練的內容和管理。從國際上看,世界上主要國家基本都實行了學生軍訓制度,美英等國已經形成了一套完善高校學生軍訓體系,甚至專門在大學設立軍官訓練團,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軍事訓練和國防教育;日本、韓國還專門設立了中小學生冬天軍訓項目,讓學生們在冰天雪地中赤膊參加軍訓;越南、泰國從小學到中學和大學,由部隊派人與地方教育部門一起,對學生進行軍事訓練和國防知識的學習。在古今中外無不重視學生軍訓的背景下,有人居然呼吁取消中國的學生軍訓, 令人匪夷所思。
熟悉網絡輿情的人都清楚,幾乎每一起被放大、歪曲的“輿情事件”背后,都有不可告人的目的,輿論制傳者永遠不會滿足單純地造謠炒作,他們常見的落腳點就是“反思體制”、“反思中國”。城市管理發生沖突呼吁“取消中國城管”,個別警察開槍走火要求“警察槍支入庫”,“以偏概全”、“用輿論逼迫讓步”、“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似乎成了當下輿論炒作的一大定律。很顯然,這次“龍山事件”也沒有跳出例外, 特別是在部分“為批評而批評”的網絡大V聯手熱推下, “取消軍訓”的怪論迅速升溫演變為 “軍訓存廢”的大討論,不得不讓我們警惕其妄圖打擊國防建設的真實動機。
國防建設是立國之本,軍訓本身并無過錯,“軍訓存廢”大討論毫無意義。在魚龍混雜的網絡輿論場,我們更加需要理性的思考。“龍山事件”證明我們今天的學生軍訓工作確實存在不規范等問題,這些恰恰是我們要加強軍訓的理由,而非“取消軍訓”的借口。正如人民日報微博所說:“軍訓本意,在于堅強體膚、砥礪品格。一起偶發沖突,自應嚴肅處理,卻何以招致‘違背人性’的指責、‘早應取消’的怪論?軍訓形式或可改進,因噎廢食不足取。”
喊一句“取消軍訓”易,強一國“民族血性”難。雖不期望通過軍訓培養出一個有血性的民族,但也別鉆進了那些通過點點滴滴弱化中國的陰謀。
附:1:菉葭蒼蒼:忽悠取消軍訓者,居心何在?
來源:作者博客
湖南龍山縣中學軍訓,預備役教官與學生起沖突,42人受傷。一時間網絡評論眾說紛紜,更有大V建議取消軍訓,原因在于擁有健康的體魄和堅韌不拔的意志不是靠這短短的一周的時間就可以練成。
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來到內蒙古,與30名中國孩子一起舉行了一個草原探險夏令營,從此有了一個名為夏令營里的較量的故事。這個故事大家應該都看過,短短的一次夏令營,暴露出中國孩子的許多弱點。無論這個故事是真是假,但寫下這個故事的人是要傳遞一個信息:中國的孩子不如日本的孩子。其實那一年暑假,我也參加了全國天文夏營令,兩名日本藉的天文愛好者隨團活動,只是不參加我們的天文知識競賽。在夏令營結束的前一天,我們登上了長城的最高峰,但這兩名年輕人,卻在中途選擇了返回。
我也是從學生時代走來,經歷過暑期軍訓。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規定的事項,吃飯、學習、野外拓展訓練,以小組為單位,只要有一名隊員不通過,則該組全部不過。我從來都不敢怠慢,每一次聽講都是認認真真,每一個動用都做得到位。這一周的時間不長,但足以讓我知道一個人力量是有限的,團結協作才能完成任務。軍訓是在堅韌、堅強中練體能;在努力、拼博中增加我們的團隊意識,在不屈不撓中戰勝困難。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他們肩負著人民的重托、歷史的責任。孟子說: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要做大事,必先經考驗。
那么,公知大V們為什么要高呼取消軍訓,僅僅是因為一周的時間鍛煉不出健康的體魄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僅僅是出于對孩子的愛,讓他們免受辛苦?日本人已經公開說:你們這代孩子不是我們的對手,這也許正是一些大V們所希望的。
公知大V們不愿看到孩子們的協力——抱團成長;不愿看到孩子們的頑強--—超越自我;不愿看到孩子的毅力——堅持到底。因為,只有當花朵成長在溫室里,才會喪失在室外生存的能力;當孤舟擱淺在岸邊,就不能揚帆起航,當迷霧重重,就分辨不出方向。中國未來無望,才是他們的愿望,居心叵測的高呼取消軍訓,其心可誅!
附2:軍訓:世界各國學生的“必修課”
金秋時節,我國各大中學的新生軍訓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軍訓不是我國學生的“專利”,也是世界各國學生的“必修課”,只是,各國學生軍訓的內容和形式不同,有的簡單,有的卻嚴格到近乎“殘酷”。
美國:制定軍訓法律
美國的學生軍訓,主要由后備軍官訓練團(簡稱后訓團)負責。政府除了制定全民性的《國防教育法》外,還專門針對青壯年制定了《普遍軍訓與兵役法》,要求公民在規定年齡必須參加軍訓。在全國350所高等院校和650多所高級中學均設有后訓團,由國防部統一領導。
美國學生的軍訓分二年制和四年制兩種。四年制軍事訓練總時間480小時二年制為350小時左右。以四年制的學校為例,一般前兩年為每周2-3學時,主要學習基礎軍事課程,后兩年每周5學時,并參加一次為期6周的軍事夏令營。軍事訓練合格后,有相當一部分可能成為現役部隊中的軍官。據統計,美國現役部隊中有30%的將軍和40%的校、尉級軍官來自后訓團的大學生。美國政府還在許多中小學校開設了“核戰常識”課程,邀請專家主持“核戰爭”講座,各州舉辦夏令營時,還組織兒童過軍事生活,學習航海、航空、航天知識,使其系統了解現代軍事科技知識。
俄羅斯:為軍隊培養人才
俄羅斯保留了前蘇聯的少年軍校,少年軍校招收的對象是14-16周歲、讀完10年制普通中學的男性少年。在學校中,按照軍事教育大綱對學生進行軍事訓練,如畢業考試及格者,可免試進入中、高等軍校和專科軍事學院。初等職業和中等職業教育機構中的學生軍訓內容,不僅是隊列和體能,還包括專業軍事內容的訓練,以便在應征服役時,可以根據軍事專業選擇兵種。地方高等院校的學生軍訓,主要針對軍民通用性較強的專業,設置高等院校軍事系。地方青年考入軍事系后,享受軍人待遇,軍齡從入學之日算起,軍訓伴隨學生度過整個大學,訓練內容較為全面,包括隊列、體能、軍事法規和軍事專業技術等,畢業后將成為俄軍的專業技術軍官。
英國:學生和學校自愿參加
英國防部預備役局在大學設立陸軍軍官訓練團、海軍訓練中心和空軍飛行中隊,負責所在地區大學生的軍事訓練和宣傳工作。學生可自愿參加陸、海、空軍組織的訓練,訓練時間安排在每周一、二晚上或周末,假期集中訓練一、兩周。參訓學生可領取參訓費。其中部分參訓學生已與國防部簽訂參軍合同。根據合同,學生學習期間由國防部支付學費,并發給生活費,畢業后參軍。如違約,學生將如數退還所有學費和生活費。英部分中學也組織學生進行軍訓,假期組織夏令營參觀部隊。各中學是否組織軍訓,由校長決定,中學生是否參加軍訓也是自愿。盡管軍訓是自愿的,但英國教育界認為,學生軍訓必不可少,是對付頑劣學生的良方,應當在國立學校大力倡導。
瑞典:王儲也必須參加
瑞典是世界聞名的實行總體防卸的國家。全國從18-42歲的男女公民,均為法定的預備役官兵,都必須去部隊接受2-8個月的軍事訓練。瑞典的小學一二年級學生,是不上書本文化課的,而由老師帶領到各處參觀、訪問,學習怎樣做一個好孩子、好學生、好公民。與此同時,向孩子們灌輸國家意識,進行軍事和國防教育。在瑞典,從王公大臣到政府要員,都是國防教育的對象,都是軍事訓練的積極參與者。瑞典實行世襲制,王子或公主就是未來王位的繼承人,即使如此,也要軍訓,在瑞典人來看,未來的國王參加軍事訓練一點不奇怪。
以色列:玩的都是真槍實彈
大力開展軍訓,是以色列保證充足兵源的重要手段。以色列每個高中生每年必須接受為期一周的國防教育。主要內容是猶太復國史、以軍戰史、以安全環境、軍隊使命、軍隊紀律、各軍兵種常識、基礎軍事訓練及軍營生活等。
教育方式除授課外,還有聽高級將領講演,參觀博物館、戰史館、烈士紀念碑及部隊陳列室,觀摩軍兵種部隊演習,過兩天軍營生活等。每逢寒暑假,還另行組織為期一周的軍事訓練。訓練內容有40多種,有隊列、步槍射擊、投彈、行軍及軍事體操、徒手格斗等。訓練中,主要是體現實戰化,用的都是真槍實彈,因此在媒體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年輕的以色列女學生背著M16悠閑地逛街,這說明以色列人對真槍實彈的訓練習以為常。
印度:擁有112萬人的國民學兵團
印度國防教育的最大特點,就是通過建立龐大的國民學兵團來組織。
印度全國分為16個國民學兵團區隊,每個區下設大隊若干個,全國共有大隊91個,每個大隊下轄分隊6~7個,其中每個大隊至少要負責1所大學,每個分隊要負責若干所中學。國民學兵團根據年齡和性別分為3個組,即高年級組(26 歲以下的大學生)、低年級組(13-18歲的中學生)和女子組。女子組又分為高級班和低級班,各組又分為陸軍、海軍、空軍3個隊。時至今日,國民學兵團已遍及全國1萬多所大中院校,擁有112萬隊員。國民學兵團隊員一般服役2 年,高年級組可延至4年,低年級組可延至3年。高年級組隊員每年訓練120節課,低年級組隊員每年訓練150節課。訓練內容有射擊、隊列、駕車、登山、滑雪、跳傘、野營及地圖判讀、軍事文書、野戰技能等。女子組訓練的重點是急救、基本護理、無線和有線通信及民防知識。
中國軍訓常識
軍事訓練同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思想、軍事技術以及軍隊的傳統、經驗和作戰任務等有密切的聯系。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的發展,作戰樣式的變化和軍隊體制編制、武器裝備的變革,對軍事訓練不斷提出新要求,賦予新內容,而軍事訓練的實踐又深刻地影響著作戰,促進軍事理論的發展。
發展歷史:
據《禮記》、《周禮》等記載,西周官學已有“國學”與“鄉學”之分,并有小學和大學兩級。西周大學,以習武為主,教師一般由軍官擔任。軍訓主要內容為習射,即學射箭,加駕馭五種戰車的方法等。這是我國古代最早對學生進行軍訓的記載。以后各朝代都有過對學生實施軍訓的記載。在國民黨政府統治時期,也實行了童子軍訓練制度,并規定了童子軍軍事訓練的內容和管理。
軍訓意義:
學生軍訓是培養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需要 學校教育擔負著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各類專門人才的重要任務。要完成這個任務,需要通過多種途徑,而學生軍訓就是為培養合格人才而采取的一項重要措施。學生軍訓,除了學習初級軍官和士兵必須掌握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以外,還要進行政治教育,組織他們學習我國近代史,了解革命先驅奮斗的道路和英勇事跡,學習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增強同黨中央在思想上和政治上保持一致的自覺性;組織他們到農村、工廠、部隊搞社會調查,體驗生活,了解我國的國情和社會現實。同時,由于軍事本事也是一門科學,有著自己的規律和特點,并且包含了許多自然科學的內容,學習軍事,也可以促進其他專業的學習。
學生軍訓是加速人民解放軍現代化建設的需要 隨著國家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人民解放軍武器裝備現代化的步伐將進一步加快。這就需要成千上萬具有較高軍事素質和科學文化知識的人去掌握。高等院校和高級中學的學生具有較高的文化程度,經過一段軍事訓練以后,挑選一部分適合服現役的學生入伍,這對人民解放軍的現代化建設是有好處的。我軍已從全國各地方大學選撥了一大批大學畢業生入伍服役,在部隊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了很好的作用。今后,根據國家教育事業的發展和人民解放軍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我軍將不斷從高等院校和高級中學畢業選拔軍人,吸收軍官。通過這樣的改革,必將更好地改善人民解放軍官兵的知識結構,提高官兵的素質,加速人民解放軍的現代化建設。
學生軍訓是加強國防后備力量建設的需要 堅持走精干的常備與強大的國防后備力量相結合的道路,這是我國國防現代化建設的必由之路。對高等院校學生和高級中學學生進行軍事訓練,是黨中央、中央軍委從加強國防后備力量建設出發作出的戰略決策。我們對高等院校和高級中學的學生實施軍事訓練,使他們牢固樹立國防觀念,掌握一定的軍事知識和技能,就能為我軍實行戰時快速動員,儲備基層指揮軍官、技術軍官和后備兵員打下堅實的基礎。目前,我國已有高等院校1000余所,在校學生150萬余人,每年招收新生60余萬人;已有高級中學(含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職業高中)2.4萬余所,在校學生700余萬人,每年招收新生400余萬人。如果他們都經過一定的軍事訓練,掌握一定的軍事知識和軍事技能,做到寓兵于民,寓兵于校,我國的國防后備力量將會更加強大。一旦戰爭發生,將會源源不斷地滿足兵員動員的需要,保證戰爭的勝利。
學生軍訓是加強全民國防教育的需要 國防教育是全民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當代大、中學生整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經驗表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弱興衰與國民國防意識的強弱有密切的聯系。大、中學生既有較高的科學文化知識,又年輕力壯,他們是國家最有希望的一代,是國防兵員的主要來源。加強全民的國防教育,首選要加強學生的國防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提高他們的國防觀念。要做到這一點,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對他們進行軍事訓練。通過軍事訓練,對他們進行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和人民軍隊的傳統教育,激發他們的愛國主義熱情,增強建設祖國、保衛祖國的責任感,從而推動全民國防教育的發展,弘揚中華民族崇勇尚武的傳統美德,使全體公民都樹立起居安思危、常備不懈、有備無患的國防觀念。
軍訓分類:
學生軍訓。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規定,除大學生外,還有中小學生也應接受軍訓。時間一般在8月份開學前或10月國慶后。
小學生與初中生主要訓練基本的隊型排列和動作,不宜過度軍訓。
高中生在隊型排列的基礎上,訓練內務整理和緊急疏散等日常能力,并開展國防知識講座。
技校生、大學生則接受正規的軍事訓練和地震應急疏散訓練。男生一般為10—30天,女生一般為5—7天。
企業軍訓。就是借助軍事化訓練和管理的理念,將軍隊的先進管理理念進行商業化應用,主要培訓學員面對困難克服困難的能力,培養堅強的毅力、超強的執行力,提升在團隊中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溝通和協作力、百折不撓打不爛拖不垮的鐵血精神,對待生活的正確態度,全面提升個人綜合素質,成為中國未來的商業領袖。
訓練內容:
對軍人和部隊、分隊進行隊列制式動作的訓練。是共同科目訓練內容之一。目的是端正軍人姿態,保持嚴整的軍容,養成整齊劃一、令行禁止和嚴格遵守紀律的習慣,培養迅速、準確、協調一致的作風,為掌握技術戰術動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隊列訓練,是根據《中國人民解放軍隊列條令》規定的內容進行的。它包括單個軍人的立正、稍息、轉法、步法、臥倒、起立、躍進、匍匐前進、滾進和操槍(筒、炮)等,班、排、連、營、團的隊形和動作,分隊乘坐汽車和步兵戰車,敬禮,軍旗的掌持與迎、送、閱兵等。
隊列訓練的實施程序和方法:通常是先講解,后操練;先分解,后連貫;先徒手,后持槍(筒、炮);先單個動作,后分隊動作。講解與示范相結合,逐個動作地教練。為了檢驗和提高部隊、分隊的隊列訓練質量,還可采取競賽、會操、閱兵的方法進行。注重教養一致,學用一致,強調在日常生活、訓練和執勤中養成優良的作風。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