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網八月十九日以《解放軍儀仗隊軍樂團換裝,顛覆傳統軍裝的概念》為題的這篇文章報道:二○一四年八月十九日,在歡迎烏茲別克斯坦總統卡里莫夫來訪的儀式上,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三軍儀仗隊和軍樂團,也都正式換穿了新軍裝。據軍樂團團長鄒銳向記者表示道:“這并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換裝,它宣示了中國的外交理念,展示了大國的文化風采,體現了文明之師、威武之師的形象。••••••,••••••。行進吹奏表演服可以說是這次換裝最大的亮點,它顛覆了傳統軍裝的概念。”
任何一個大國的地位和形象,從來都只能是打出來的,而絕不可能是穿出來的。蔣介石國民黨匪軍的德式軍裝、尤其是美式軍裝看起來也很威風,也很能體現文化風采。但是蔣介石的國民黨匪軍是文明之師、威武之師嗎?蔣介石時代的中國,有大國的地位和形象嗎?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末期,由于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最早的交戰國和美國出于自己戰略利益的需要,因此蔣介石的中國不僅獲得了反法西斯四大國之一這樣的榮譽,而且還成為了戰勝國和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然而蔣介石的中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所取得的結果,卻比我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世界格局的安排中還慘。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勝國的我國在戰后的世界格局的安排中,不僅正式丟掉了外蒙古這片多達一百五十萬多平方公里的廣袤國土,而且就連沙皇俄國時期在我國東北所曾經掠取到而后來又因日俄戰爭的戰敗失去的大量權益,也被蘇聯重新掠走。尤其是在大量的權益被蘇聯掠走的同時,不僅美軍的吉普可以在我國的土地上任意橫沖直撞,而且就連大英帝國這個破落戶,也重新霸占了我國香港并恢復了在我國內河的自由航行權。而直到毛澤東領導中國人民在爭取中華民族徹底解放的過程中,才用革命的烈火,掀翻了美軍的吉普。才用隆隆的炮聲,趕走了長江中的英國軍艦。才用聰明的才智,收回了東北那些被蘇聯霸占的主權。
中國的大國地位和形象,就是靠象在零下三十多度的嚴寒中,穿著單軍裝的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九兵團的戰士卻照樣打敗了強大的以美國侵略者為首的十六國聯軍那樣,只能是打出來的。
在零下三十多度的嚴寒中,穿著單軍裝,使用著繳獲來的“萬國牌”武器,卻照樣能打敗使用著全世界最先進武器的以美國侵略者為首的十六國聯軍。中國人民志愿軍憑的就是來自于毛澤東思想中的那種戰無不勝的勇氣,憑的就是毛澤東為這支軍隊確立的人民性質,憑的就是毛澤東為這支軍隊注入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親手締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毛澤東,穿過中國工農紅軍時期粗糙的軍服,穿過中國人民解放軍質樸的“六五式”軍服,但就是沒有穿那套看起來威風凜凜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元帥軍服。
一九六五年,由于取消了軍銜制,于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指戰員一律改穿樣式相同的“一顆紅星頭上戴,革命的紅旗掛兩邊”的“六五式”軍服。一顆紅星代表了每名革命軍人的那一顆紅心,就是舍生忘死為勞動人民打天下、保天下的赤膽忠心;革命的紅旗表明了這支軍隊的人民性質,就是要與人民群眾同甘共苦,就是要始終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
軍人和軍隊的威武氣勢,不只是在于外表,而更是在于軍人的內心世界是否強大和一支軍隊是否具有靈魂。而這些,通過軍營歌曲,就能夠充分地體現出來。毛澤東的時代,軍營中響徹云霄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人民軍隊忠于黨》《走向打靶場》、《打靶歸來》、《師長有床綠軍被》和《老房東查鋪》;而改革開放之后,象《十五的月亮》、《望星空》、《兩地書,母子情》、《小白楊》、《說句心里話》、《軍中姐妹》、《軍中綠花》和《相逢是首歌》這樣想家想她纏綿悱惻的流行歌曲、甚至是象《小蘋果》這樣靡靡之音,卻成了軍營中的主旋律。而隨著軍營歌曲主旋律的改變,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氣勢,似乎也與過去有了不同。每天清晨,當天安門廣場升國旗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國旗隊列隊從天安門里走出來的時候,盡管動作和步伐的確是整齊劃一,但就是由于沒有了中國人民解放軍以往列隊行進時的那種排山倒海、不可阻擋、戰無不勝的氣勢,所以看起來使人感到就象是一支穿著華麗的服裝,邁著優雅的模特步而進行時裝表演的模特隊。
今年是把我國進一步推向半殖民地深淵的中日甲午戰爭爆發的第一百二十周年。八月二十七日上午,我國在山東威海劉公島附近海域舉行甲午戰爭一百二十周年海上祭奠儀式,緬懷為國捐軀的北洋海軍將士。
十一時三十分許,在軍地領導和官兵代表的嘹亮國歌聲中,甲午戰爭一百二十周年海上祭奠儀式正式開始。國歌奏響后,儀式艦海軍88船和所有海軍在港艦艇同時鳴笛汽笛聲中,六百余名軍地代表默哀一分鐘,隨后將鮮花撒入大海祭奠為國捐軀的北洋將士,并鳴炮十九響追憶國恥軍恥,向英烈致敬。官兵代表莊嚴宣誓:“牢記歷史,勿忘國恥;強軍習武,報效祖國;經略海洋,維護海權;建設海軍,夢圓中華”。
此次海上祭奠儀式由海軍政委劉曉江主持,海軍司令吳勝利出席儀式并發表了重要講話。在講話中吳勝利指出:“為國捐軀的北洋將士,你們可以安息了。今天的中國處在一個嶄新的時代,正前所未有地接近世界舞臺的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落后挨打、任人宰割的歷史一去不復返了。新中國對海軍建設高度重視,六十多年來,人民海軍已發展成為一支核常兼備、具有信息化條件下威懾和實戰能力、能夠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的現代海上作戰力量,有海無妨、喪權辱國的歷史一去不復返了。當前,國家對建設強大海軍的決心堅定,國人對建設強大海軍的期盼熱切,國力對建設強大海軍的支撐強大,海軍作戰范圍由近海向遠海延伸,使命任務由抵御外敵海上入侵、捍衛國家領土主權,向維護國家海洋安全和發展利益的方向拓展,蒙受國恥、蒙受軍恥的歷史一去不復返了。”
甲午之敗,是中華民族的精神之敗而不是器物之敗。戰爭中,日軍官兵大多都抱定日本武士道的那種“受命忘家忘親”的精神。而滿清的官兵,卻不僅大多都“我也想家”,而且還更是“常思念那個夢中的她”。
平壤戰役結束后,日軍在清理清軍拋棄的遺物中,找到了一封淮軍高級將領衛汝貴的妻子寫給在前線作戰的丈夫的信。在信中,深情款款的妻子這樣叮囑丈夫到:“君起家戎行,致位統帥,家既饒于財,宜自頤養。且年事已高,望善自為計,勿當前敵。”
就是這個有著這樣一位深情款款的妻子的衛汝貴,在甲午戰爭還在進行的時候,就被清政府以“臨敵退縮,以致全軍潰敗”和“克扣軍餉,縱兵搶掠”的罪名處斬了。
中華民族歷來是一個極其重視家庭生活的民族。不用說那些平民百姓無不向往著“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的那種其樂融融的家庭生活,而且就連象鄧小平那樣的政治家,也非常重視個人的家庭生活。八月十八日,在四川廣安舉辦的紀念鄧小平的座談會上,鄧小平的女兒、全國政協科教文衛體委副主任鄧楠在會上表示,父親把家庭看得特別重。而為紀念鄧小平而拍攝的歷史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也突出地反映了這一點。
有人認為,對于政治家來說,家庭不僅是能夠躲避政治風浪的避風港,而且還更是政治能量的聚集地。八月二十七日,人民日報第二十四版刊登了作者張建星所寫的一篇題為《讀一位政治家,也讀一位父親》----重讀《我的父親鄧小平“文革”歲月》筆記的文章。在文章中,作者這樣寫到:“無論‘文革’開始初被打倒,還是‘批鄧’‘反右’,政治上的風暴所以沒能最終掀翻鄧小平,除了他作為一個偉大政治家的胸懷和堅強品質外,還因為鄧小平擁有一個好妻子、好家庭,擁有從未與他‘劃清界限’的依戀著他愛著他的兒女。鄧家不簡單。能夠以一個家庭的力量共同抵御幾乎是滅頂之災的政治風浪的,實在太少有也太難得了。”
一九八四年,為了給恢復軍銜制做準備,中國人民解放軍廢止了“六五式”軍裝,而在慶祝建國三十五周年鄧小平閱兵前夕匆匆改穿了“八四式”軍服。之后,由于軍銜制、等級制的恢復,特別是軍由于隊的經商,所以不僅逐漸淡化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革命傳統和民主原則,而且更是從此開始了造成官兵之間的分裂。于是乎,那些仍然還立志報效祖國,仍然還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民戰士,也就只好“你下你的海呦,我蹚我的河。你坐你的車,我爬我的坡。你喝你的酒呦,我嚼我的饃”這樣的《什么也不說》了。
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一個擔負著保衛祖國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武裝政治集團,可不是一個只會唱著、跳著《小蘋果》的兒童團;毛澤東親手締造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目的,更是為了窮苦人打天下、保天下,可不只是為了抗震救災與歌舞表演。
侵略者是單靠軍裝威武的外表,就嚇住的嗎?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民性質,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勇氣產生的根本,是力量的來源,是戰勝一切侵略者的根本保障。而中國人民解放軍只要背離了毛澤東思想和背棄了人民軍隊的性質,即使是穿上再威武華麗的軍裝,即使《小蘋果》唱得、跳得再好,那么也不過就是一支時裝表演隊或是兒童團。
不知改換新軍裝能宣示什么樣的外交理念?中華民族一百多年來挨打的慘痛歷史早就告訴了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弱國無外交”。國強國弱,全在于軍人的強弱。而軍人的強弱,不知與軍裝有多大的關系?
“貪污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勤儉節約、艱苦樸素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保持了幾十年的光榮傳統。雷鋒的那雙補了又補的襪子,至今還仍然珍藏在撫順雷鋒紀念館里。今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的第八十七周年。然而就象儀仗隊軍樂團團長鄒銳所說的那樣,如今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裝的概念,已經被徹底顛覆了。那么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性質,今后是不是也會被徹底顛覆呢?在目前的情況下,那就要看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如何努力了。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性質一旦顛覆了,那么中華民族的命運又會怎樣呢?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