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派醫療隊馳援埃博拉疫情最深重的西非三國,華為等中國企業留守當地,駁斥了西方此前對中國投資有殖民化非洲的言論。但商界人士指出,埃博拉疫情已經影響了中國對非洲的投資熱情。急需中國基建融資支持的非洲國家發展面臨威脅。
新華社本周一一篇英文特寫稱,在一些西方非政府組織紛紛撤出埃博拉病毒肆虐的西非三國之際,中國的專家醫療組還馳援這些國家,軟件制造商華為等企業還在當地堅守。在西非有投資項目的中國企業并沒有被埃博拉嚇跑,而是信守承諾,進行與西非國家的雙贏合作。
近年來,一些西方輿論將中國與非洲國家的交往與“新殖民主義”相提并論。周一新華社的中文新聞分析文章明確提到,中國政府再次用實際行動駁斥了西方關于中非合作“僅僅是為了資源”等不實言論。
埃博拉疫情在西企業非爆發也讓中國有機會證實對西非友好援交的承諾,有力地回擊那些視中國與非洲國家合作視為純粹商業牟利行為的人。上述文章稱,從本月11日開始,中國政府捐助西非三國幾內亞、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亞的3000萬人民幣緊急人道主義物資和派出的三支醫療專家組相繼抵達有關各國。
但中國企業家并非沒有投資偏好。《中國與非洲的經貿合作(2013)白皮書》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尼日利亞、南非和贊比亞是中國企業在非洲最大的投資目的國。
據《中國日報》昨日報道,尼日利亞中國商會副會長薛曉明(Xue Xiaoming音譯)表示:“埃博拉給中國對非洲的新投資投下了陰影。”中國官方統計,在埃博拉疫情最嚴重的西非三國幾內亞、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亞,中國公民約有2萬人。
薛曉明稱,在韓國航空與阿聯酋航空宣布停飛上述三國的航班后,他與多位此前計劃投資尼日利亞的中國潛在投資者交流,產生了上述感想。
中國投資者的投資熱情受挫將顯著影響非洲。目前中國的投資占非洲基礎設施項目總值的30%以上,中國參與的項目范圍廣泛,既有贊比亞的能源業開發,也有尼日利亞的石油與天然氣開采。
許多非洲國家急需這些投資。世界銀行2009年的研究報告稱,經濟學家預計,要彌補與全球其他地區的基礎設施差距,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每年需投入約930億美元。
目前,中國援建非洲國家的1000多個成套項目遍布非洲大陸。中國企業建設的公路、鐵路、橋梁、醫院和學校等基礎設施遍布非洲。IMF報告顯示,中非合作對非洲發展的貢獻率已超過20%。
薛曉明預計,中國在非洲現有的項目可能繼續進行。在埃博拉感染者死亡人數已超過300人的幾內亞,華為的的分公司會繼續正常運轉。雖然塞拉利昂的一些中國項目已經暫停,但當地的中國公民并未離開。
原標題:埃博拉考驗中國的“非洲戰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