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政府部長們和在野黨派19日罕見地聯合起來對攻擊中國的言論進行譴責,此前一天,澳大亨、議員克萊夫·帕爾默公開在電視節目中對中國進行了長篇累牘的粗野辱罵和猛烈攻擊,稱中國政府“正試圖接管澳大利亞以便竊取自然資源”。澳大利亞政界普遍擔心帕爾默的言論將給澳與其最大貿易伙伴中國的關系帶來“巨大傷害”,并損害澳大利亞的利益。西澳大利亞州州長稱帕爾默的言論代表了“澳最丑惡的東西”。盡管帕爾默及公開支持其觀點的只是澳少數人,也可能涉及個人利益紛爭,但這類指責中國的言論近來在澳并不缺少市場。澳大利亞曾公開指責中國劃設防空識別區;澳總理接待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時的“媚日”言論被認為是針對中國;澳美日前簽署增加一倍駐澳美軍的軍事協議也被普遍解讀為幫美國“圍堵中國”。而澳大利亞一些政客“變臉之迅速”對中國人來說也屢見不鮮。中國學者許利平對《環球時報》稱,澳大利亞非常依賴與中國的貿易,但它同時是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一個重要坐標,現在它的天平有點失衡了。
澳大利亞媒體19日幾乎都把焦點聚集在帕爾默用粗野的語言對中國的攻擊上。《世紀報》稱,帕爾默周一在電視節目中對澳最大的貿易伙伴國中國進行了非同尋常和長篇累牘的猛烈攻擊,把中國政府描繪成“屠殺自己人民的混蛋”、“沒有司法體系”,并誣蔑中國政府“正試圖接管澳大利亞以便竊取該國的自然資源”。帕爾默在澳廣播公司“問答節目”中強硬地表示:“我不介意與中國雜種硬碰硬,要阻止他們這樣做”。該報道稱,帕爾默不僅是礦業大亨,他還是眾議員和“帕爾默聯合黨”創始人。目前他正卷入同中信泰富公司的一場法律爭端,中信泰富指控帕爾默卷走1200萬美元資金,用來支持其黨派競選。
帕爾默這一系列荒唐至極的瘋言瘋語,迅速遭到澳各界譴責。澳大利亞外長畢曉普19日上午在接受3AW電臺采訪時譴責“帕爾默的言論不可接受”,并稱這“絕不代表澳大利亞國會和人民的態度”。在采訪中,畢曉普說:“帕爾默的言論是具有冒犯性的。作為國會議員,發表這樣的言論十分不恰當,特別是在國家電視臺的節目中這樣說”。
“政府部長和反對派罕見地聯合起來譴責帕爾默攻擊中國的言論”。澳《布里斯班時報》稱,除了外長,國庫部長霍基、農業部長喬伊斯都在譴責帕爾默。國庫部長霍基稱,帕爾默是中國在澳大利亞投資的一個主要受益者,他與中國合作伙伴打官司,但“請不要因為個人偏見而拉上澳大利亞來墊背”。
西澳大利亞州州長科林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帕爾默的言論代表了“澳大利亞最丑惡的東西”。工黨影子內閣財長鮑文也稱,“中澳關系有多重要,相信每個澳大利亞人都清楚”。
《環球時報》記者19日致電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使館一名工作人員對記者說,澳外交部已與中國大使館就此進行了聯系,澳外長畢曉普嚴厲譴責帕爾默的言論,并肯定了澳中友好關系。中國駐澳使館新聞發言人就帕爾默辱華事件表態稱:“我們對帕爾默議員先生的錯誤言論表示憤慨。帕爾默先生發表的攻擊謾罵中國的言論,充滿偏見和無知,是十分荒唐和不負責任的。我們相信,一個良好的中澳關系符合兩國的根本利益,已經并將繼續得到兩國人民的歡迎和支持。”
或許是感受到來自多方的壓力,帕爾默也試圖給自己解圍,他19日在推特上留言:“我的評論并不針對中國人民,只是針對那些不付錢就想得到澳資源的中國企業。”不過,“帕爾默聯合黨”參議員拉姆比在國會上仍表態稱,中國對澳大利亞“構成軍事威脅”、“無視中共入侵危險是異想天開”。該黨另一名議員王振亞則把帕爾默的言論解讀為“媒體斷章取義”。
對于帕爾默的言論,《悉尼先驅晨報》網絡民調(截至當晚7時)顯示,54%的受訪者認為帕爾默說的話“不符合政治家身份”,認為“意見可取但做法過分”的有18%,支持帕爾默的也有18%。中國駐澳使館工作人員對《環球時報》記者稱,19日,許多澳大利亞民眾自發給使館寫信,譴責帕爾默并表達希望與中國發展友好關系的意愿。一個名為卡萊爾的普通居民在發給中國駐澳大使館的郵件中寫道,“下次議會選舉中,我們都不希望再看見帕爾默。在澳大利亞,我們都把他當成一個大嘴巴的白癡。”
附:澳媒:帕爾默曾坑慘中國國企 騙不到錢對華翻臉
“帕爾默過去可是認為中國的投資非常好,他曾抨擊只有種族主義者才會試圖限制中國對澳大利亞的投資,并稱中國絕對不是威脅。時代真是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在他開始猛烈攻擊中國了”。澳大利亞獨立媒體CRIKEY這樣感慨。帕爾默2008年在亞洲協會午餐會上發表了主題為“天作一對:帕爾默和他對中國的熱愛”的演講,稱“澳大利亞政府阻止中國在澳大利亞投資,這是國家的恥辱。”
《悉尼先驅晨報》19日披露了帕爾默的發家史。報道稱,帕爾默熱衷于拍中國投資者馬屁,吸引他們來自己的礦山投資,這一招令中國一家國企遭遇了其海外投資史上的最大災難,而帕爾默卻因此成為澳名列前茅的富豪。2010年,他試圖故伎重施,率領一支龐大團隊飛往北京,自機場貴賓室出關,25輛奔馳組成的車隊在北京城一路綠燈,
抵達釣魚臺國賓館,在那里設宴招待一些中國大型國企,希望為自己的昆士蘭煤炭輸出項目籌集600億美元。他一如既往地以“澳洲最大出口合同”為誘餌,但他的對手這次沒有上鉤。隨著他再次從中國人手里獲得巨大利益的期望值破滅,他開始發表和幾年前截然相反的觀點,從“反種族主義者”搖身一變成了種族主義者。
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亞太文化研究室主任許利平對《環球時報》記者稱,帕爾默妖魔化中國的背后有許多因素,不可能是無緣無故的,這背后極有可能牽扯個人利益的原因,也可能是有些政治上的原因。這種情況對澳商人和政客來說都不罕見。一方面,中澳貿易對澳經濟的拉動非常大,它離不開中國。另一方面,中國的整體崛起讓它覺得很不安。澳大利亞地處南太,跟東南亞聯系非常廣,澳大利亞擔心中國的崛起會削弱自己在這些地區的影響力。澳大利亞現在總體對華態度非常矛盾,體現在其政客言論中更是如此。
近年來,澳大利亞一些政客對中國“迅速變臉”屢見不鮮。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是中國通,曾被許多人誤認為也是“親華派”,但2010年12月,“維基解密”爆料稱陸克文在擔任總理時告訴美國“應準備好必要時對華動武”。中國在東海劃設防空識別區后,澳政府直接抨擊中國此舉“時間和方式都不恰當,于區域穩定無益”。
對于澳大利亞政客的表現,民眾也非常反感。在澳《信使郵報》相關報道后,網民Chris留言稱:“我一直認為議會里是一群瘋子,現在我更確信無疑”。網民Alan寫道:“當談到國際議題時,澳大利亞人總體上表現得自大。自大將最終導致自己垮臺。”
《紐約時報》文章稱,帕爾默似乎是從自己政黨因走民粹主義路線而崛起受到鼓舞,從而變本加厲,以圖獲得更多政治利益。去年他曾對澳大利亞第九頻道指責鄧文迪是中國間諜,并稱默多克正是意識到“鄧文迪是中共派來監視自己的臥底”才與之離婚,險些引發一場官司。文章稱,帕爾默的發家致富是受中國所賜,去年他還和中國人合作,在昆士蘭建造了恐龍園,此后又提出在中國金陵造船廠復制泰坦尼克號。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