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加強戰時網絡新聞輿論管控芻議
現代戰爭不僅僅是軍事、政治仗,更是唇槍舌劍的輿論對攻,而且對輿論權的爭奪已經走上前臺貫穿全過程,戰時政治工作奪取和控制輿論權,構建己優敵劣的輿論態勢將是未來戰爭的必然選擇。從近幾場局部戰爭看,網絡輿論戰作為全新的作戰手段在現代戰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其作戰效果與對網絡新聞傳播媒介的管控有著密切聯系。因此,如何對戰時網絡新聞輿論實施有效管控,力爭為我所用值得深入探討研究。
注重“首因效應”,實現全面壓制與精確打擊相結合
網絡輿論戰是以互聯網為平臺,以軍隊為主體,并動員社會網絡資源,利用網絡傳媒進行針對性信息滲透,從而影響公眾信念、意見、情緒和態度,有效控制輿論態勢,形成強大輿論壓力,對敵方形成輿論震懾,爭取己方輿論強勢的作戰行動。
目前,網絡新聞的來源渠道主要有三種:一是由傳統媒體自辦網站發布的消息;二是商業網站新聞頻道發布的消息;三是部分網民個人發布的消息。從媒體管控難易程度看,三類新聞的管控難度依次遞增,這就給戰時網絡新聞輿論管控帶來嚴峻挑戰。尤其是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微媒體技術的迅速崛起,使傳媒進入了“人人都是新聞發言人”的微傳播時代,通過微傳播平臺,人人都可以是“信息源”。網絡新聞進入“秒讀階段”,話語權和輿論主導權的競爭非常激烈。誰能第一時間發布信息,誰就能先入為主、爭取主動;誰能最快速度設置議程,誰就能主導輿論,掌握話語權。
根據心理學“首因效應”原理,人們接受信息的先后順序會對事物最終印象的形成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首次接受的信息,對客體后來關于事物的認知和行為具有較大的影響,往往會產生先入為主、不易改變的持久性作用,比以后客體得到的信息對于事物整體印象產生的作用更強。
加強戰時網絡新聞輿論管控要充分利用心理學這一原理,在強化受眾“第一印象”上下功夫做文章,尤其要注重提高網絡新聞傳播的實效性針對性,將“先聲奪網”作為網絡新聞輿論管控的重要手段,正確分析和科學預測網絡輿情發展變化,對作戰各階段的重要行動、民眾關注的重大軍事事件以及可能被敵利用的敏感問題,充分利用互聯網覆蓋面廣的優勢,及時、快捷、大量地發布輿論信息,多波次、高強度進行強化宣傳,主動引導輿論,實現對敵方網絡輿論的全面壓制,牢牢控制戰爭的制輿論權。
與此同時,在保證先發制人的基礎上,還要充分利用網絡傳播受眾小眾化的特點,實現網絡輿論的全面壓制與精確打擊相結合,可以通過電子郵件、微博微信、手機等傳播媒介,針對小眾化受眾實施信息“點對點”式的精確“轟炸”投放,達到戰前擾亂敵軍心民心,戰中瓦解敵軍心民心、說服勸降“軟殺傷”的目的。
在伊拉克戰爭中,美軍向伊拉克發動“電子郵件攻勢”。伊拉克只有相當級別的人員才能訪問互聯網,而這些人正是美軍攻擊的重點目標。美軍在搜尋到這些人的郵箱地址后向他們發送阿拉伯文電子郵件,呼吁伊拉克軍方官員和民間領袖推翻薩達姆政權,敦促他們不再聽從薩達姆的命令,誘導他們舉報伊軍藏匿地點。此外,還通過所掌握的伊拉克軍人的電話號碼,通過電話進行攻心宣傳,渙散其軍心、削弱其意志。
強化“議程設置”,牢牢掌握網絡輿論管控主導權
根據傳播學中的“議程設置”理論,大眾傳播媒介在一定階段內對某個事件和社會問題的突出報道會引起公眾的普遍關心和重視,進而成為社會輿論討論的中心和焦點。大眾傳媒不能決定人們對某一事件的具體看法,但可以通過提供信息和安排相關議題,來有效地左右人們關注哪些事實和意見以及人們談論的先后順序,傳媒給予強調得越多,公眾對該問題的重視程度就越高。
加強戰時輿論管控要充分運用網絡傳媒的優勢,強化“議程設置”,牢牢掌控網絡輿論主導權,使網絡輿論資源的戰場效益得到最大程度發揮。在現代戰爭中,官兵的士氣和頑強的戰斗精神依然發揮著決定性作用,與傳統媒體相比,網絡新聞具有傳播快捷的優勢,應當將其作為對敵精神打擊的首選手段,通過投放大批量網絡“輿論炸彈”,打擊敵方士氣、瓦解敵軍意志。
在網絡“議程設置”過程中,應注重在以下三個方面下功夫:一是突出己方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強大戰斗力,有意將我方對敵重點打擊目標進行及時跟蹤報道,在第一時間把轟炸現場呈現給對方,甚至可以采取網上直播的方式呈現,用這種“指哪打哪”的方式展示我方攻無不克的強大戰斗力,摧毀敵方抵抗意志。二是有意識地進行敵我雙方軍事力量對比不對稱宣傳,通過有選擇性地己優敵劣對比,最大限度釋放我威懾力,集中宣傳敵軍失敗的戰斗和部隊起義、被俘人員等戰果,營造我必勝、敵必敗的輿論氛圍,震懾和影響敵軍士氣。三是將素材重新“洗牌”,通過對戰場新聞素材的取舍剪裁、整合配置、強調重復等方式,強化新聞素材某一方面的意義,甚至再生出新的意義,達到闡明己方觀點、為戰爭服務的目的,進一步強化心理攻擊和網絡輿論導向。
在強化網絡“議程設置”的同時,還要注重戰時對網絡媒體的管控和引導,不能發出對己方作戰行動不利的聲音,這也是取得控制網絡輿論權的重要手段。對網絡輿論管控要軟硬兼施,一方面實施硬管控,不僅運用法律手段對網絡輿論進行管控,還要設置專門機構強化行政控制,實時監控網絡媒體新聞報道,凈化網絡信息流通,對圖、文、聲、像發稿權作出嚴格規定。另一方面,主動及時提供充足海量信息供網絡媒體選擇使用,讓它們不由自主地大量采用官方發布的新聞,進而達到管控網絡輿論的目的。
與此同時,要進一步完善議程互動,探索網絡媒體與傳統媒體協同傳播機制。“意見領袖媒介”理論認為,不同媒介體系之間進行議程互動時,議程總是從權威性較強的媒介流向其他媒介。相比網絡媒介,傳統媒介以其高度的權威性、專業性和信息資源優勢往往扮演著“意見領袖媒介”的角色,能夠影響和主導輿論走向。因此,加強戰時網絡輿情管控,有必要建立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協同傳播機制,傳統媒體要充分利用新媒介技術傳播平臺,設置微博、微信等賬號,及時發布信息,在“微輿論場”主導“微話語權”,第一時間進行議程和內容上的互動,將“官方”與“民間”兩個輿論場高度融合,實現優勢互補,營造和諧健康的輿論環境。
加強網絡輿情偵察,實現有效防護和快速反擊
網絡媒介的廣泛運用,在拓展輿論領域的同時也放大了輿論陣地,出現了輿論陣地網絡化態勢,對網絡輿論的控制權有分解的趨向。網絡中信息傳遞流速快、傳播主體受約束小,任何一件小事一旦進入公眾視角,能迅速形成輿論焦點,引發大范圍社會關注。在這個過程中,不同的聲音在傳播場域激蕩,容易形成觀點矛盾,造成視聽混淆,難以達到傳播效果。
這就需要在確保網絡信息系統物理安全的前提下,有針對性地開展對敵網絡輿論攻擊和滲透的技術偵察,實現有效防護和快速反擊。要建立偵搜敵方網絡輿論攻擊的信息系統,從敵方網絡輿論攻擊各要素入手進行分析監控,獲取敵方網絡輿論攻擊信息及相關線索,獲知敵方攻擊目標和可能使用的手段。要利用專業工具組織專業力量,對敵黑客行為和網絡部隊實施動態監控,確保網絡輿情安全。要對網絡輿情進行分級過濾,研制精確網絡輿情認知平臺,自動進行數據整合、分析和處理,對網絡輿情進行分級歸類,使網絡信息迅速轉換成保障輿論作戰需求的有效情報。
做好戰時網絡輿論管控還必須實現以下3個結合。一是實現重點管控和分層管控相結合。戰時條件下,網絡輿論管控的重點是對傳統媒體自辦網站、軍事頻道和論壇的管控,其次是對商業網站新聞發布的管控,最后是對網民個人信息發布的管控,做到重點突出,層次分明。二是實現技術管控和法律管控相結合。戰時對敵對勢力的反動宣傳和意識形態滲透,要以技術對抗技術展開輿論斗爭,在技術上進行嚴格控制過濾,把不利于我方贏得網絡輿論主動權的內容堅決清理出網,從根本上屏蔽不利信息。在強化技術管控的同時,還需建立一套覆蓋面廣、權責清晰、便于執行的戰時法規體系,最大限度地保障己方在網絡輿論爭奪中的正義性和合法性。三是實現系統管控和聯合管控相結合。系統管控的實質在于通過建立完備的網絡輿論管控機制,實現對網絡輿論科學化、常態化管理;聯合管控的實質是網絡輿論管控機制必須實現聯合共通,遵循統一管控原則,使用一體化管控手段,實現管控指揮的扁平化與管控效益的最大化。
(作者系火箭兵報社四處副編審)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