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已久的美國廣播理事會(BBG)改革方案終于出爐:當地時間28日晚,美國眾議院以口頭表決方式通過一項議案,將設立國際通訊署,取代現有的美國廣播理事會,以加強美國的“對外宣傳”。其中,“美國之音”的使命被定為“支持美國政府的外交工作”。該議案的共同發起人、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羅伊斯說,美國有必要在信息戰中對俄羅斯和中國等進行更有效的反擊。《紐約時報》29日稱,美國參議院也在醞釀相似的議案。“美國之音”由美國政府資助,該機構的部分員工及改革方案的反對者認為,該議案將損害“美國之音”的“新聞公正性”。
“美國之音”29日報道稱,眾議院通過的議案規定,將以新設立的國際通訊署取代現有的美國廣播理事會,并聘用一位全職總裁負責運營。同樣由美國政府資助的“自由歐洲電臺\自由電臺”、“自由亞洲電臺”和“中東廣播網”等將被合并為名為“自由新聞網”的非聯邦機構。報道稱,按照該議案,“美國之音”的使命將是支持美國政府的外交工作。包括很多“美國之音”記者在內的反對者認為,這一改變將大大減弱該機構在世界范圍的公信力。據悉,該議案必須在參議院獲得通過,再經總統奧巴馬簽署,才能成為法律。
“限制新聞自由”是美國強加給很多國家的帽子,但這并不妨礙它自己管控媒體。為了達到這一目的,美國一些人甚至不惜夸大和編造事實。據“美國之音”報道,羅伊斯28日在眾議院稱,最近發生的烏克蘭危機表明,對抗俄羅斯“無休止的宣傳戰”是何等重要,“在這場宣傳戰中,我們最好的武器是美國廣播理事會,但是它無用了”。羅伊斯稱,“很多年來,我們的國際廣播工作是無效的”,“當政治強人、暴君和恐怖分子加班加點發動虛假信息戰時,掌控美國對外宣傳工作的廣播理事會卻每月才開一次會”。他稱,美國的外宣機構必須被重整為“反抗審查和錯誤信息的有效工具”。
美國廣播理事會旗下共有6個廣播單位,分別對目標國家進行信息滲透。韓聯社30日也對此予以關注,并期待改革方案加強對朝工作。報道稱,美國這次改革的動機是認為其“美國之音”、“自由亞洲電臺”等國際廣播體系在應對中國、俄羅斯等競爭國家的宣傳及情報戰方面缺乏效率及表現不佳。分析認為,這次整合將有助于節約成本,提升綜合效率。文章稱,值得一提的是,美國此次改革有望進一步加強對朝廣播工作。羅伊斯就此也表示,“過去在推進東德與西德統一的過程中,美國的廣播工作對東德社會的改革起到了最有效的作用。日后,我們將大幅加強對朝廣播工作強度,讓朝鮮社會出現變化。”
不過,該議案在美國也面臨反對聲。《時代》周刊網站25日發表美國廣播理事會主席謝爾的署名文章稱,被美國政府資助的媒體應服務于國家利益,但同時也應堅持新聞自由的至高準則。文章稱,“美國之音”因其準確性和可靠性贏得了受眾,但如果“美國之音”加入虛假信息的宣傳戰,將失去受眾支持,也無法完成美國政府要求的“和封閉國家民眾直接交流”的目標。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