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這個問題也許很可笑,我也但愿是可笑,但最近看了吳建民先生與羅援將軍的討論,覺得有這種可能。(http://www.szhgh.com/Article/opinion/xuezhe/2014-07-21/57540.html)因為節目有拼接,據稱有內容被刪除,也許對吳先生的評論不夠全面,但絕沒有斷章取義之意。
主持人在問吳先生:“我們媒體人認為,(中美矛盾)是戰略利益和價值觀的沖突”。吳建民認為:描述的有事實根據的一面,有夸張的一面。至于中美之間到底有什么本質性的沖突,吳先生沒有講,也不知是否被刪剪。其實從節目看,吳先生從頭到尾似乎都認為中美之間有矛盾,但不認為有沖突。吳先生說自己經過“人民共和國的各個時期”,自設了一個問題:“你說我們的戰略處境和安全處境是糟糕了,還是相對比較好?”確實如吳先生所說的,這個看法是有分歧的,至少羅援將軍,也包括我,與吳先生的看法是有分歧的。
1、中國國際安全環境是怎樣的“變”?
吳先生特別強調,中國當時經歷了朝鮮戰爭、中印戰爭、中蘇戰爭,作為外交人員,認為中國的處境特別危險。這一點我認同吳先生的看法,但吳先生一再告戒不要犯“時代的錯誤”,自己卻犯了時代的錯誤,用靜止的方法看問題。吳先生所說的危險時代就是毛澤東時代,也是常被稱為“前三十年”的時代。正是在這個時代里,中國的外交處境從危險走向平穩,而且還成功重返聯合國,成為“第三世界”中唯一一個進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發展中國家。而這個“后三十年”,明確針對中國的挑戰卻越來越多,兩個“三十年”的安全指數構成了“U”曲線,吳先生“我是從安全的角度講”能說是中國的外交處境變好了,真是佩服其如此的淡定!吳先生承認中美意識形態的沖突一直是存在的,但他卻忽略了意識形態的斗爭是最根本性的問題,這種沖突是最難甚至是根本不可調和的。
2、是否合作了別人就不要你的命?
對于美國及其盟國對中國的戰略遏制,吳先生也是不贊成的。因為他認為西方世界不是鐵板一塊。確實,不是整個西方世界都是對中國實行一致的遏制政策,也不是所有的美國人都要想遏制中國的。因此,吳建民的邏輯就是:不是所有的非洲獅子都在吃牛,所以非洲獅子一定要吃牛是“誤判”。由此引出另一個論點:因為中美之間沒有打仗,所以美國不會打中國。吳先生用相同的邏輯為依據,竭力反對美國借代理人對中國進行戰略遏制的提法,理由是中國沒有代理人,還特別問起:“中國的代理人是誰?”盡管吳先生一再強調“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卻認為自己有善心,美國一定對自己有善意;自己沒有代理人也無意去挑戰美國,所以美國也不會借代理人來遏制中國。然而,現實是美國一直在明里和暗里支持挑釁中國的國家,在南海問題上更是唯恐不亂。美國公開支持“藏獨”分子達賴,美國對中國的“疆獨”分子實施雙重標準。我與吳先生一樣,反對“冷戰”思維,但吳先生的朋友——美國卻總有人在用“冷戰”思維。更讓我大出意外的是,吳先生雖然多年從事外交工作,去沒有看見利比亞的卡扎菲,在親美、親西方的同時,盡力滿足美國和西方朋友的條件,最終被他的美國和西方朋友支持的反對派要了他的性命。難道吳先生要學卡扎菲?
吳先生認為中美不會發生戰爭的另一個理由是,中美貿易從1979年的500萬美元發展到去年的5200億美元,中美之間是利益大于分歧。但吳先生沒有注意的是,戰爭的起因和目的都是因為利益,戰爭的形式不只是軍事對抗,政治、經濟、金融、外交、文化的斗爭都可能成為戰爭的一部分,還包括科技戰、信息戰等。中國的步步退讓,不正從另一個方面實踐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軍事思想嗎?吳先生要用事實分析,要“全面的看”問題,卻只看到經濟,沒有看到政治。美國把海外60%的作戰飛機派到亞太不是為了針對中國,但吳先生就是不肯說出這些武器到底是為了針對誰。確實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就是最大的艦隊,他從來沒有離開過亞太,但其軍事戰略重心曾經不在這兒,要不為什么在亞太叫“增兵”呢?吳先生對美軍在亞太增兵8000人根本不當回事,理由是當年美國軍隊在亞洲40多萬人呢,所以這些軍隊不是針對中國的。吳先生又犯了刻舟求劍的錯誤,過去美國十多萬軍隊攻打阿富汗,如今美國打塔利班都根本不用人直接去打了,今天八千人的軍隊實力不會輸于當年的八萬人。說“美國軍隊不準備打戰”,吳先生不知道是暫時性致盲,還是本身已致盲,他沒有看到美國從阿富汗打到伊拉克,幕后又直接和間接從利比亞打到敘利亞。沒有戰爭,美國是無法生存的!還有一點要說明,中美貿易龐大,美國付的是紙幣,中國送的實貨。一場金融危機讓中國的外匯縮水無數,剩下的外匯不知怎樣變成實實在在的財富。
3、是否戰爭一定要用槍炮?
我同意吳先生的設問:“好象我們非得要和美國打一仗,那我們的和平崛起還有嗎?”吳先生承認中美之間有斗爭,且支持“斗而不破”的觀點。這兒有兩個方面,對于中國而言是不愿意對抗,同時在不停地獻媚。對于美國而言是沒有能力打敗中國,就像一頭非洲的雄獅沒有能力撲倒一頭野牛一樣,但這并意味著獅子不吃野牛,只要有機會,必定毫不留情,決不手軟。“我們為什么要和美國建立新型大國關系。”那是因為一是不敢,沒有能力;二是不愿,在美國有利益,尤其是那些“裸官”、貪官和精英們的利益;三是不肯,國內矛盾尖銳,從來沒有像今天一樣國內維穩的經費超過了軍費。四是不能,在一切向錢看的年代里,美國是錢(美元)的來源。“中國的國際環境質變了嗎?”吳先生搬出了1989年鄧小平就中美關系的講話:“增加信任,減少麻煩,增加合作,不搞對抗。”另忘了,都已25年過去了,美國卻從來沒有停止過針對中國的威脅??蓞窍壬J為“中國面臨的國際環境總體上是好的,因為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要求。”然而這恰恰說明吳先生只善夸夸其談,抓不住本質,“和平與發展”不僅是時代的要求,也是世界人民的愿望。因為這個世界戰爭不斷,沒有安寧,所以才更渴望和平;因為這個世界還有很多處于貧困,發展差距和貧富差距的擴大,尤其是中國的貧富差距前所未有,所以人們渴望發展。全世界的人民都在渴望和平與發展,所以才會成為今天的主流。
吳先生對“和平”的另一個理解是:“從沖突上講,沒有一家說要武裝來解決,國際輿論也常喊:你們不要擦槍走火。”不知道吳先生是太天真還是太好騙,在國際博弈中一向是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尤其像美國、日本這樣的國家都是口是心非,慣用欺騙手段的國家。改動戰爭的是美國,卻指責他國破壞和平,美國軍隊踐踏人權,卻指責他國破壞人權,多么的可笑!這種“賊喊捉賊”的伎倆吳先生也能相信。在利比來、敘利亞,看看西方輿論所講的與實際的是完全相反的,如果不是有良知的西方記者出來揭露,全世界很多的人都被欺騙了。可見,輿論戰、信息戰已是美國等西方國家常用的一種手段。吳先生能搬出“中日友好條約”,說明日本對中國沒有企圖,認為日本要給“和平憲法”松綁不會走上軍國主義道路,“日本沒有宣布和平條件作廢”,所以日本不會對外改動戰爭。按此邏輯,吳先生應該為侵華日軍的戰爭目的作個澄清,他們是為“大東亞共榮”而來的,是為了幫助中國而來的。日本現在沒有能力打你,但日本在軍事上、技術上一直在備戰,當你一旦有危險的時候必定會出兵。“遇到什么事都要和平協商”,請問“釣魚島事件”跟你協商了沒?中美之間在建交中有三個“聯合公報”,怎么還要干涉中國內政,還要向臺灣出售武器?他們也跟你協商了沒?中朝之間也有“和平互助”條約,美日韓在威脅朝鮮的時候中國咋就不遵守條約了呢?再看看國際社會,條約的墨跡未干戰火又重燃的例子數不勝數,“條約”起作用了嗎?掠奪和侵略是帝國主義的本性,對于他們而言,條約就是擦屁股的紙,一文不值,吳先生卻能撿起來當寶貝珍藏。當今這個世界就是推行弱肉強食“叢林法則”的社會,有實力才是硬道理!
4、居安思危不能軍事上強硬嗎?
吳先生也談“居安思危”,為什么對軍方的“思危”要如此激烈的指責呢?主要理由概括起來就是這幾點:中美沒有戰爭,所以不會發生戰爭;中美利益大于沖突,所以不會有戰爭;世界人民要和平發展成為了主流,所以不會有戰爭;因為有“和平條約”,所以不會有戰爭。吳先生認為美國對中國的圍墻是虛幻的,“去年出去的人有一億人,圍墻了怎么會有這么多的交流?”所以不認為美國在圍墻中國,包括張召忠將軍也不認為有“C型包圍”,所不同的是張將軍認為包圍不了中國。確實,從目前的勢態看,“小北約”還沒有能力,但他們卻在苦心經營,步步為營。在和平時期人家讓你走,在戰爭時期人家還能讓你走嗎?即使不能完全堵住你,也能最大程度上的牽制你!圍墻是否一定要戰爭,看看美日韓對朝鮮這樣的圍墻也沒有到開戰的地步。是否戰爭是解決沖突的唯一手段,請記住,蘇聯的解體對手沒有動用一兵一卒,但他們背后的出手卻從來沒有停止過!中美的矛盾關系,確實淡了會犯“麻痹癥”,看重了會“犯焦癥”,這個“度”確實不好掌握。但有一點是必然的,有實力才有安全的保證,什么是中國的“和平崛起”,就是中國實施“積極防御”的軍事戰略,建設有打敗你的能力,但中國沒有主動攻打你的意圖!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