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藥科大學 張志坤
“韜光養晦”曾經是中國的國策,對于中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直到今天,有關中國是不是要繼續墨守這個曾經“國策”的爭論仍然相當激烈,可見其影響之大、影響之深。
但是,如果有誰以為“韜光養晦”只是中國人自己的事,那就大錯特錯了。“韜光養晦”不僅對中國重要,而且西方同樣也很重要,所以直到現在,西方世界里有關如何引導中國使之繼續“韜光養晦”的議論經久不衰,不斷有人為此獻計獻策。可以說,關心今天和今后的中國是否繼續“韜光養晦”,西方的政界學界比大多數中國人都更操心,真可謂殫精竭慮了。
這很奇怪嗎?
這實際上一點都不奇怪。
事實上,擺在西方面前歷來都可能有兩個中國:一個是“韜光養晦”的中國,一個是敢于斗爭并善于斗爭的中國。兩個中國表現出截然不同的兩種戰略面貌,在前后兩個三十年中表現得都十分充分。因此,站在西方的立場上,究竟哪個中國符合西方的利益,西方的戰略家們是十分清楚明白的。
西方世界的全球戰略說白了非常簡單,就是人類這個世界必須由西方來主宰,主宰世界首先要主導全球的戰略秩序,主導世界秩序的首要目標,過去是蘇聯,中國排在第二位,現在則中國成了首當其沖的第一個對象。因為西方非常清楚,不管基地組織之類多么殺氣騰騰,多么狡猾兇狠,但他們所帶來的只能是破壞,而不可能從根本上顛覆既定的世界秩序。但中國則不同,不管中國如何信誓旦旦地說不稱霸,但中國發展壯大客觀上給重塑世界秩序提供的足夠而充分的可能,這就對西方最根本的全球使命構成了嚴峻的挑戰。
在這種情況下,一個敢于斗爭的中國就是西方的噩夢。設想一下,三十年前,以那時中國的國力,在一個敢于斗爭并善于斗爭戰略高手的統帥下,中國給西方世界帶來怎樣的戰略沖擊,迫使他們付出了怎樣的資源與代價,有史可鑒;如今中國的國力這般雄厚,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如此之大,如果再次煥發當年那種戰略活力,也出現一位相當的戰略高手領導中國與西方博弈,這將令西方情何以堪!西方的戰略家們一想到這些就將不寒而栗,就打內心里恐懼顫抖。
在這種情況下,一個“韜光養晦”的中國才是西方需要的中國。只有“韜光養晦”,西方的霸權秩序才能保持穩定,西方才可從容不迫打造愈加嚴密堅固的全球戰略體系,才能以較小代價在戰略上馴服中國,逐步引導中國沿著西方所設定的戰略路線前行,并改造自己的政治、經濟、文化面貌,最后實現對西方的戰略無害化。說到這里,不能不順便提及,中國的普世公知們幼稚地以為只要中國奉行普世價值,用普世價值武裝起來,就能得到西方的認可與認同,實在是大錯特錯了。如果把未來的中國塑造成今天的美國,那美國絕不會答應,如果這樣,美國將寧可不要這個地球!美國不會扶植一個新生的“美國”做老美國的掘墓人。西方真正認可認同的中國,首先是一個“韜光養晦”的中國,進而是一個多元松散的中國,最后的目標是戰略無害化的中國。這才是他們針對中國的大戰略,也可稱之為對華路線的“三步曲”。
因此,如何促使中國繼續沿著“韜光養晦”的既定軌道繼續前行,這是當前與今后一個時期西方對華戰略的核心問題之一,并由此對中國產生深刻的影響。
第一,誘導迫使中國使之重新回到“韜光養晦”的軌道上來,這是西方對華戰略兩手中的重要一手。
相比于“遏制”與“圍剿”而言,這一手的優勢無可比擬。如果無可避免地與中國火拼,無論從戰略層面還是從戰術層面上看,代價都驚人地不敢想象,而且鹿死誰手尚未可知;如果用“韜光養晦”搞定中國,則雖然不夠干脆,成果也顯得不那么閃亮輝煌,但戰略性價比其實最高,正所謂“必以全爭于天下”也。
第二,中外“韜晦”力量將進一步合流組合。
眾所周知,當代中國有強大的“韜晦”力量,包括思想、隊伍與社會階層基礎,對此,西方的戰略家們十分清楚也十分看重;國外有推動中國“韜光養晦”重大而迫切的戰略需求,也有強大的推動力量。這二者有機結合,實現優勢互補,乃是順理成章、天經地義的。這個發展趨勢過去有,但展現與發揮得并不到位,這個不足,中外“韜晦”人士現在都已經注意到了。種種跡象表明,補上這個缺口,這將是他們今后為之奮斗的一個方向。
第三,中國將面臨戰略選擇上的空前壓力。
中國當前的戰略選擇雖然還不好說完全放棄了過去的“韜光養晦”戰略,但至少也是在過去基礎上的一種揚棄或升華,這就使中國呈現出了某種戰略轉型的姿態。但這樣一種姿態正面臨多重壓力,其中,來自內外“韜晦”力量的壓力十分突出、沉重。可以說,繼續“韜晦”與揚棄“韜晦”之間不久將達到博弈的決戰關口。這非常關鍵,對這一關口是邁過還是掉頭,在相當程度上決定中國未來一個時期的戰略面貌。
對此,中國人是非常關心的,筆者在這里所要強調的是,外國人,其中特別是西方世界對此也相當關心,其念茲在茲的程度,很可能不亞于很多中國人。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