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屢教不改”的美國近日又一次針對中國制造業出口揮舞起“雙反”大棒。對此,商務部部長高虎城發表談話,表示美方相關的國內貿易救濟立法存在與世貿規則不符的重大嫌疑,美方屢屢提出對中國產品的“雙反”措施嚴重損害了合理的多邊貿易規則。專家表示,美國此舉霸權嘴臉顯露無遺,中方不能僅僅就事論事,而是要主動利用規則,爭取更加公平合理的國際貿易環境。
美對華“雙反”很上癮
盡管世界貿易組織上訴機構和專家組剛剛對中國訴美國的貿易爭端做出美方違反世貿規則和美國國內法的裁定,但顯然美國商務部并沒有聽從裁決,對華“雙反”已經有些“上癮”的美方于近日正式對進口自中國的轎車和輕卡輪胎又發起了反傾銷和反補貼的調查。
此前,WTO已經相繼發布兩份裁決報告,認定美方在2012年3月以前針對中國產品實施的26項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中沒有一項是完全符合世貿規則的,美方相關的國內貿易救濟立法也存在與世貿規則不符的重大嫌疑。
然而美國并沒有停止損人不利己的行為。此次由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6月份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和美國商務部提出的申請將槍口對準我國輪胎行業,要求對中國出口到美國的轎車及輕卡輪胎展開“雙反”調查。根據美國商務部的數據,美國去年從中國進口的乘用車和輕型卡車輪胎總額約為21億美元。該案一旦成立,我國出口美國的上述類型輪胎將面臨60.15%和25.73%的高額稅率,意味著此類產品根本無法出口美國,影響面涉及到了中國輪胎橡膠制品產業的近百萬名工人。
破壞規則顯露霸權嘴臉
引起中方憤怒指責的重點在于按照世貿規則和美國國內法,申請發起此次調查的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在申請人資格上存在嚴重瑕疵,同時美國內產業組織也反對立案,但美國商務部仍堅持發起這次“雙反”調查,對多邊貿易規則公平合理的公然漠視將美國的霸權嘴臉顯露無遺。
在商務部國際貿易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看來,此次美方發起輪胎“雙反”調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由于2009年以來中國對美國出口輪胎貿易已經因為輪胎特保案受到很大抑制,所占市場份額并不會對美國同行業帶來壓力,因此很明顯美方的做法已經超過了保護本國產業正常利益的必要限度,其中隱匿的貿易保護主義動機可以說是昭然若揭。
“由于美國自身的政治體制原因,工會力量在兩黨競爭中都有很大的背后影響力。此次發起‘雙反’調查的美國鋼鐵工業聯合會本身就是美國最強大的工會組織之一,盡管按照美國法律來說適用此類調查存在程序上的違規,背后的政治因素考量讓美國商務部必須屈從于‘選票’,不得不對此立案。尤其是此前雖然WTO做出了有利中方的裁決,但是并沒有判定美國關稅法修訂案(GPX法案)是否違反世貿規則,這就給美國鉆空子留下了很大的余地,沒有從本質上解決美方的霸權問題。”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WTO法律研究中心主任盛建明對本報記者表示。
中企應學會利用規則維權
有此前WTO的裁決作為判例,此次美國對我方出口制造業明顯的打壓之舉未必能夠得逞。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表示,在WTO裁決美方針對中國輸美產品實施的26項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違反了世貿規則的背景下,我們具有更多的主動權,不可能像以前那樣予取予求。
“實際上我們沒有辦法阻止美國“雙反”,也沒有辦法阻止美國商務部在不觸犯WTO規則的情況下不去援引別國判例,因此這很可能是個持久戰,針對美國的這種貿易保護主義行為不可能一勞永逸地解決。關鍵是我們不能束手待斃,不能就事論事,而是要找到對方的軟肋進行突破。一方面我們在美國出口占優的服務業、知識產權等方面也可以主動發起反傾銷調查,掌握談判的主動權;另一方面則需要我們在國家層面具有更高、更具整體性的戰略開放意識,以開放促開放,以開放換開放,合理利用規則為我們在出口上占比更大的制造業爭取一定的話語權。”盛建明表示。
按規則辦事并不意味不能主動出擊。專家認為,面對美國不斷采取的貿易保護措施,中國企業必須積極應訴,抱團過關,提高維權意識,并且也要通過自身的產業升級來走出低谷。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